学习有这10个坏习惯,成绩很难拔尖

与其说成绩是看重能力,不如说是看重细节和习惯。

只有平时养成好的习惯,注重细节,成绩才会更加稳定和拔尖。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10个坏习惯,小心了。


学习有这10个坏习惯,成绩很难拔尖

1、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有计划者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没有计划,没有目标,走一步看一步,家长和老师在后面推着走,这样的孩子主动性更差。

哪天家长和老师没监督,就容易松懈。

2、学习不定时

想学习时就学习,不想学习时就不学习,全凭心情,这样最大的坏处就是看心情,找借口。

哪天说自己心情不好,那不是一整天都没学习?

还是要定个固定时间学习,养成习惯,形成肌肉反应。

3、学习不定量

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突飞猛进,所以每天的积累很重要。

但是积累也要定量,不能一下子学习几小时,一下子学习十几分钟,长期下去,相当于没有计划。

家长还是应该规定孩子每天学多少,如有特殊情况就延后一天补回来。


学习有这10个坏习惯,成绩很难拔尖

4、粗心大意

孩子考试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因为粗心大意,丢了好几分,可惜。

但是家长要明白如果孩子丢分在2分以上,就要注重起来,一定要帮孩子戒掉这毛病,不能让它成为常态。

要知道,高考一分就能干掉一操场的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靠的就是那一分。

5、难以集中注意力

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意思就是一心不能两用,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方向。

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做这件事的同时还要兼顾另外一件事,这样的后果是精力的分散。

一分散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

一开始注意力没集中,后面没有纠正过来的话,以后就更难集中,长期下去,学习很难学好。

6、不懂的懒得问

一上课什么都懂,老师一走,题目一做又忘记了,有的孩子脸皮薄就懒得问。

不敢去问老师,或者懒得问,最后就会导致越来越不想问,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

只有迈出问问题的第一步,后面就容易多了,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走出这一步。


学习有这10个坏习惯,成绩很难拔尖

7、错题不订正

学习不应该看自己会多少,而应该看自己做错了多少,所以错题订正很重要。

从错题中可以看出自己错在哪,与老师解题的差距在哪,运用反推法,更能参透关键。

如果孩子不喜欢订正错题,相当于无视自己的短处,今后很难在学习中避短。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正视自己错误的过程,有错及时改,进步才大。

8、课前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课文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对老师讲的题目也更能理解。

而突然没准备地接受新知识会有点反应不过来,接受的就比别人慢一点。

上课不止用耳光,更要用心。

9、不喜欢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性力也不如笔。

知识那么多,光用脑子记一定会有混乱的地方,只有记笔记,出现不确定的情况时,可以翻出来看看。

而且做笔记也是学习态度的一种,连态度都没有,怎么学的好。


学习有这10个坏习惯,成绩很难拔尖

10、不整理书本

如果孩子连自己书包里放了些什么都不知道,老师讲的课文到哪了也不知道,你觉得他能学的进去吗?

因为只有放在心上,才会有所了解,而整理书本就是这样过程。

把握学习进度,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书,装好已经完成的作业,订正已经考了的试卷。

有人说,可以从孩子的书包整洁程度,看出他的学习成绩。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光有智力不行,更要有态度、习惯和细节,正因为日积月累的习惯积累,才会形成改不掉的好习惯,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学的越来越好。

小学重习惯,初中重态度,高中重能力。

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你的孩子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一定得改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