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明朝第五任宣德皇帝朱瞻基,他是個文武雙全的風流皇帝,因鬥蟋蟀和換皇后,贏得了“風流天子”的稱號。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大明風華朱亞文飾演明宣宗朱瞻基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蒲松齡的名著《聊齋》中的《促織》

多才多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還有個喜歡鬥蟋蟀的特殊嗜好。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即位之後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其熱衷的程度甚至讓他得了個“促織天子”。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名著《聊齋》中,有一篇題為《促織》的文章,一開始講的就是“宣德間,宮中尚促織(蟋蟀)之戲,歲徵民間。”由於朝廷下令要全國各地進貢蟋蟀。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鬥蟋蟀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熾和誠孝昭皇后張氏的長子,年號宣德,自號長春真人。 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明朝又一位皇太孫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高熾與其嫡妻張氏

朱瞻基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2月9日) ,是朱高熾(當朱棣是燕王封地的繼承人)與其嫡妻張氏所生的長子。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變有著很大的作用。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的爺爺永樂皇帝朱棣


朱棣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你們一定要盡心竭力,同時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鍊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皇太孫瞭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基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朱瞻基習武,又在翰林學士的指導下學習儒家學術。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為一個青年,他尤其是一個傑出的武士。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朱棣尚武,常帶朱瞻基離開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獵和進行軍事視察。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他的父親朱高熾在永樂二年(1403年)被指定為皇太子,朱瞻基也在永樂九年(1411年)被朱棣正式立為皇太孫。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皇太子朱高熾和皇太孫朱瞻基

他進一步攻讀儒家的經籍和為政之道,此時主要由胡廣進行指導。這些課程深受重視,以致在他與其祖父公出時也不中斷。他父親為健康不佳所苦,而朱瞻基則長得健壯,生氣勃勃。15歲時,他被永樂帝帶去參加第二次遠征蒙古的戰役。他除了與其祖父關係密切外,還深深地敬慕他父親,常常保護他父親使其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這一切引起了其他幾個叔父的警覺,他們對他的堅強的性格和他受朱棣的寵愛有很深的印象。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棣在兒子朱高煦和孫子朱瞻基中最終選擇了朱瞻基


朱高熾登基不久,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為皇太子。在以後幾個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時間在北京度過,但在次年四月,他父親派他到南京去幫助完成遷都的準備工作。朱高熾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時,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當他抵達時,皇帝已死去。於是他在26歲時成了新皇帝。

宣德皇帝

朱瞻基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開始了宣德王朝。他放棄了他父親把朝廷遷回南京的計劃,仍留北京為帝都,這多半是因為他成長在此地,因而與朱棣一樣深切地關心北方的邊境。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兒子的光,因此父子倆就成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釘,青年的朱瞻基也被捲入了這場爭鬥,但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喜愛,憑著他的勇氣與睿智,他總是能夠幫助父親化險為夷,最終使朱高熾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誰知父親的皇位還沒有坐熱,十個月之後就暴病去世了。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還有一種陰謀論,說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熾傳位,謀殺了他,朱高熾的非自然死亡、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從容即位是歷史留下的謎團,但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基安全抵達京城。 回到北京之後,他一方面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後事,一方面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然後從容登基,改第二年為宣德元年,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高煦——有其父朱棣野心,卻沒有朱棣能力與運氣,最後因為觸怒了其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被活活烤死


宣宗朝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英年早逝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後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終年38歲。

朱瞻基在位10年。他被尊為章皇帝,廟號宣宗。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廢后胡氏(死於1443年)、繼後孫氏(死於1462年)和他母親張太后(死於1442年)。在臨終時,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為皇太子的8歲的朱祁鎮為他的繼承人,就是後來的明英宗。張太皇太后領導一個攝政團,它一直統治到正統七年(1442年)她死去時為止。

廢立皇后風波

大明宣德三年,因為皇后胡善祥長期無子,明宣宗朱瞻基廢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然後冊立已經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的貴妃孫氏為皇后。這個孫皇后不僅與宣宗自小相識,而且還是個極有心機之人。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因為沒有生兒子而被廢皇后,真實歷史與大明風華不一樣,朱祁玉不是胡善祥所生


當時,朱瞻基年僅三十尚無子嗣,咱們現代人看起來很正常,可是在皇家就不同了,皇儲的誕生對國家的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長期沒有皇儲,那麼就跟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一樣,各地的藩王就會覬覦皇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

朱瞻基及其母張太后甚至一度想把皇儲之位留給自己最年長的親弟弟越王朱瞻墉,朱瞻墉從被封越王之後就一直沒有就藩,直到死都死在了京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藩王成年之後都是要就藩的,比如著名的“皇帝備胎”襄王朱瞻墡早早的就離京就藩了,可是三十大幾的越王一直被留在了京城。朱瞻基此舉恐怕就是為了做兩手準備,萬一自己出了事兒,那麼至少京城裡還有自己成年的親弟弟來繼承皇位,從而保證帝系在朱高熾一脈!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夫妻


正因如此,宣德二年年底孫氏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朱瞻基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廢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然後把孫貴妃扶上皇后寶座。重點來了,宣德三年年初朱瞻基立刻就把朱祁鎮立為了皇太子,正常來說皇帝不會把剛出生的嬰兒立為太子,因為古代嬰兒成活率不如現代這麼高,一旦太子死亡也會導致天下沸騰。所以皇帝一般都是等到皇子一兩歲以後再冊立太子,這樣更保險一些,比如朱見深、朱厚照都是在兩歲左右被冊立為太子的。朱瞻基如此破天荒的冊立嬰兒皇太子,就是為了傳檄天下皇位已有法定繼承人,某些野心家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仁宣之治

明仁宗在1424年即位,他效法文景之治的做法,開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採辦珠寶;下令減免賦稅,對災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寬待流民。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明仁宗雖然在位時間僅10個月就去世了,但仍無愧於一代仁君的稱號。

多才多藝蟋蟀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高熾朱瞻基父子統治期間被稱為仁宣之治


明宣宗即位後繼續推行明仁宗的與民休養生息政策,任賢納諫,君臣關係融洽,完善並確立了內閣制度和巡撫制度,改善並加強了明代的監察和司法制度,同時大力發展了明代的宮廷文化, 經濟也穩步發展,政治較為清明,出現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明宣宗在位僅10年,染不明之疾而逝,但他可算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對明王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史學家稱之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讓明王朝的"仁宣盛世"達到了頂峰。

明宣宗和他的父親明仁宗的統治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這十一年是明朝的黃金時代,對這段統治時期,史料中溢美之詞不勝枚舉。仁宣二帝不僅繼承了朱元璋開創的事業,而且還革除了洪永時期遺留下來的弊政。在發展社會經濟、輕刑罰、薄賦稅、納諫、用人方面都有建樹,大明帝國空前繁榮強大,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