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勤奮刻苦但還是亡了國的皇帝:崇禎

對於我國古代的歷史,人們固有的認知就是:長時間的輝煌到後來的沒落。那麼,中國為什麼會從一個真正的"天朝上國"變成一個令人恥笑的"天朝上國"呢?歸納起來,應該就是統治者固守成規、自尊自大、麻木閉塞之類的批評之詞吧。但是,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其實,在中國古代的統治者中,也有放眼於世界,虛心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人,他就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

一直勤奮刻苦但還是亡了國的皇帝:崇禎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他的失敗也與大明王朝的人才凋敝有莫大的關聯。崇禎皇帝一生中總共換過多達五十位內閣首輔,而每次更換內閣首輔也並非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能力,而是憑藉運氣,即所謂用抓鬮的方式在學士中進行選拔。崇禎皇帝的內閣首輔也創造了中國古代內閣首輔之最,沒有哪一位皇帝如此頻繁的更換內閣首輔,因而也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民心不穩,國家的棟樑之才流失十分嚴重,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亡國。

一直勤奮刻苦但還是亡了國的皇帝:崇禎

儘管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

一直勤奮刻苦但還是亡了國的皇帝:崇禎

1611年出生的崇禎帝,十六歲登位登位,滅魏黨、殺文臣、戰遼東、戡內亂,原來部屬就沒幾個強將人才,不是被他殺了便是降服佩服敵朝。國家有難,他的臣子各個哭窮,城破國亡文武百官歸降李自成,本身只好上景山扯一根白布條吊去世。

一直勤奮刻苦但還是亡了國的皇帝:崇禎

崇禎死後三天,起義軍才找到崇禎。人們在崇禎身上找到了血詔,"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一直勤奮刻苦但還是亡了國的皇帝:崇禎

在崇禎的話術當中,把自己撇的是一乾二淨,自己並非亡國之君,而大臣都是亡國之臣,諸臣誤我,甩的是一手好鍋啊!

崇禎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但他卻談不上一位賢明的皇帝,他既無治國之策,也無用人之道,他有的,只是一腔熱血,而這早已經註定了崇禎悲劇式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