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的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得位很正,为何会被朱祁镇弑君篡位?

红星照耀神州


明朝做为又一个大一统的汉族王朝,仍尊循着皇位继承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训。至明宣宗朱膽基已是明开国后的第五任皇帝。

热播的《大明风华》就是讲宣宗死后,其皇后孙太后和嫡子朱祁镇和庶子朱祁钰之间的事。故事编的很不错,但为了好看,很多违背历史,这是不应该的!

以至于出现本题颠倒黑白的反问:朱祁钰的皇位是自已争来,而朱祁镇反倒成为篡权者,才是岂有此理!

朱祁镇(正统皇帝),是宣宗嫡子、孙皇后所生,继承大统,无人质疑,他九岁登基,天性好玩,成人后毫无改进。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他是在大太监王振撺下,轻率进攻北部也先而被捕的。

是以于谦为首的明朝重臣为避也先要挟,才把朱祁镇的庶出异母弟郕王朱祁钰扶上皇位,以绝也先后路,但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所以题目中的两问均是站不住脚的。简直是本末倒置。

后来朱祁镇侥幸放回,名份已定,本可各安份守己,但心胸狹隘的朱祁钰却把哥哥长期关在冷宫,也引起众大臣不满,终于有一天,朱祁镇复僻成功,朱祁钰恐惧而死。这或许就是因果报应。


晚亭与落霞同晖


夺门之变的原因绝对不仅仅两个皇帝之间的争斗,如果没有皇储问题、没有宦官和锦衣卫的支持、没有朝廷大臣的犹豫甚至作壁上观、没有备受恩宠的石亨等人的动机、没有景泰皇帝的薄情等等,单靠一个南宫的太上皇的势力南宫复辟怎么会成功?

复辟前的景泰政局矛盾重重,这些矛盾才使得多方势力联合在一起将英宗又推上了皇帝位。

皇位继承的问题

皇位的危机往往发生在皇位继承出了问题的时候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迫于形势危急和朝堂无主的情况才在一干大臣和孙太后的干预下拥立了当时的郕王。但是,这个时候只是“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并且确立了被俘的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当时的意思很明确,这个天下的臣民已经做过十五年的正统的臣子了,郕王只是在英宗归来之前替英宗管理国家

(土木堡之变)

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很难稳住政局,所以在于谦等人的请求下孙太后妥协了正式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但这时候的太子依然是朱见深,英宗的儿子,皇帝与太子是叔侄,这种关系自然也不能容忍,但是凭当时朱祁钰的能力根本无法左右太子的废黜。

景泰三年,经过长时间拉拢甚至贿赂大臣之后,朱祁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废立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按说此时朱祁钰的政治基础已经成熟,皇位的继承权又给了自己的儿子,只要自己慢慢经营已经不会出太大的乱子了。

但是朱见济却因病去世了,更严重的是景泰帝只有这一个儿子。到景泰七年英宗早已回国、朱祁钰病重的时刻皇位继承的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不就之后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就发生了。

即使没有南宫复辟,日薄西山且没有太子的朱祁钰怎么在死后维护朝廷的稳定

朝廷大臣的做壁上观与其他势力的串联

朱祁钰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在皇位问题如此尖锐、自己病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竟然不召见大臣做出安排。

景泰朝的后几年,朱祁钰几乎没有拉拢大臣,甚至通过人事安排使大臣们相互制约,这个安排没有问题,但是当他病重且没有继承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太大了。大臣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景泰七年不得不先考虑自己。甚至这个时候离皇帝最近的宦官与锦衣卫,也因他早年的打压与不拉拢而摇摆不定。

在景泰朝最后几年,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拿出合理的立储的方案,他们或不参与明哲保身或在打自己的小算盘,甚至于谦等人也不置可否

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孙太后。朱祁钰在景泰三年废除了孙太后拥立的朱见深,但是在之后他竟然对孙太后不温不火,不去讨好甚至不加封赏。在听说孙太后去过南宫与英宗见过面的传闻后,

他虽然不敢处理但却不去对孙皇后进行安抚,至使传闻被孙太后听说后,从此“不复止南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景泰八年正月的孙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作何处置?

另一个就是他的薄情。英宗回来之后,身为太上皇的英宗理应参加礼部每年的仪式,他自己也理应每年前去请安拜见,但是这些出于礼节上的仪式,竟然在他的否决下一次也没有进行。做过十五年正统朝臣民的天下人怎么想?退一步说,身在南宫被软禁的英宗怎么想?

在景泰朝后几年,对于他正统性的质疑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在臣子的奏疏上。景泰四年一个御史就上疏说: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这样的奏疏竟然还不止一封,而朱祁钰的态度却只是严刑打压

这么多的势力,到景泰八年正月他能依靠哪些

石亨等人的阴谋

失去了内监与锦衣卫的朱祁钰,恐怕就是石亨等人的密谋公之于众,他也不得而知

石亨他们为什么要谋反,朱祁钰给了石亨那么多的封赏,为什么他也背叛?问题就出于以上原因,他没有继承人,石亨他们就没有后路。而如果拿到迎立英宗的功劳,石亨他们就能拿到极大的封赏与今后的荣华

石亨甚至可能由侯晋升为公!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特别是朝廷中品阶高的大臣,因为景泰的进士资历低,朝廷中的重要职位还是正统朝的进士来担任。但是问题来了,朱祁钰不进行拉拢,这些深受土木堡之变之害的官员晋升又极慢,他们中的大多数怎么可能在景泰政局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舍生取义

君不密则失国。种种矛盾之下,明英宗朱祁镇又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当然这也是他们一同的密谋。


坦坦荡荡的尚格


朱祁钰的皇位来的并不正,按道理说他这一辈子都是不可能当皇帝的。即使发生了像土木堡之变这样的事情,应该继承皇位的也不是他。

要知道按照明朝皇位的传承制度,皇位相传都是子承父业,父子相传的,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嫡长子。

朱瞻基把皇位传给他,皇位就会在他这一支血脉上传下去,他们这一支血脉继承皇位,才是得皇位最正的。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兄弟,皇位在朱祁镇这一支血脉传下去,就没有朱祁钰的什么事情了。朱祁钰顶多也就是一个王爷而已。

可是,朱祁钰还是当了皇帝。

原因就是发生了土木堡事变,朱祁镇这个皇帝,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被瓦剌给俘虏走了。

可是,要知道朱祁镇是有儿子的,即使拥立新皇帝,第一个合法继承皇位的也应该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可是,当时的于谦考虑到朱见深只有三岁,还处理不了政务,因此,也就没有力荐他当皇帝,而是选择了朱祁钰。

事实上于谦在选择朱祁钰的时候,仅仅是想到让他当皇帝,把大明的江山给稳定下来,朱祁钰以后,还是要把皇位传给朱见深的。

毕竟朱见深一直都是太子呀。

可以,朱祁钰当了皇帝,他就开始翻脸不认人了。尤其是在哥哥朱祁镇被瓦刺给放回来之后,他先是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然后又把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掉,重新拥立了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为什么朱祁钰要有这样的操作呢?

因为他得皇位不正呀,他知道皇位应该传给哥哥朱祁镇那一支血脉上。

但是,自己无意当中当了皇帝,他就不想放权了,自己当了皇帝,他还想让子孙万代的人,都来当皇帝呢。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这样的朱祁钰,于谦也不敢说什么,毕竟朱祁钰是皇帝,他有生杀大权。

只不过老天没有眷顾朱祁钰,先是他的太子朱见济死掉了,然后朱祁钰又得了重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朱祁镇当皇帝复辟的可能。

朱祁镇当了皇帝,就把病重的朱祁钰给勒死了。当然了也仅仅是传说,说朱祁钰是被毒死或者勒死的。

但是,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已经不得而知了。毕竟朱祁钰是得了重病,也许是他得病死掉呢?

总之,朱祁镇当皇帝是属于把自己本应该得到东西,重新给拿了回来,仅此而已。


汉史趣闻


朱祁钰作为王爷和新立的帝王身披坚执锐,率领骑兵冲锋在前,与瓦剌联军血战六十余场,以少胜多,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在北京保卫战中战功赫赫威望前所未有,其功绩和气势一点也不亚于朱瞻基的喜峰口之战和朱棣的远征斡难河畔,于谦是个文官只是在后面指挥并未冲锋陷阵,朱祁钰的功劳比于谦要大。此外,朱祁钰在位六年期间,提拔了许多英才,把天下治理的物阜民丰,其文治武功远远胜过娇生惯养长大的败家子二流子朱祁镇。朱祁钰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继位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为大明续命200年,弥补了朱祁镇的错误,避免了第二次靖康之耻,朱祁钰的皇位是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人心所向,得位很正,且把国家治理的物阜民丰,朱祁钰发善心用重金三百万两金银赎回朱祁镇,朱祁镇回来就阴谋弑君篡位杀了朱祁钰,鸠占鹊巢,典型的劣币逐良币没有底线导致历史倒退,败坏了社会风气人心涣散导致大明由盛转衰。


红星照耀神州


朱祁钰的皇位得来还算比较正,因为他是在朱祁镇出现重大失误被俘之后,明朝陷入危难之机,在众臣的拥戴下登上皇位的。因为当时明英宗的儿子只有两三岁而已,根本就无法主持大局,如果不是朱祁钰出面,明朝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本来朱祁钰本身身体如果没有出现问题的话,他的皇位应该是能够一直做下去的。毕竟朱祁镇回到明朝的时候已经威信尽失,并且也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但是朱祁钰身体实在太不好了,刚刚30岁的时候就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而他的儿子在之前就已经夭折了,导致他这一系没有任何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人出现。

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朱祁镇和他的儿子朱见深和朱祁钰的血缘关系最近,所以一旦朱祁钰去世,皇位终究会回到朱祁镇和他的儿子身上。虽然有大臣说要立其他的藩王为皇帝,但是碍于祖制无法实行。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居心叵测的野心家就把被囚禁的朱祁镇放出来,并且马上拥立他为新的皇帝。

因为朱祁钰当时已经岌岌可危,所以那些野心家事实上等于放弃了他。因为参与政变的头号大臣就是石享,当时还是朱祁钰自认为非常信得过的人。在那天晚上,病重的朱祁钰还把他叫到床前,嘱咐他好好保护皇宫的安全。谁知道石享看朱祁钰不行了,立马就回去和其他人商议,最后就搞出了个夺门之变。朱祁镇能够篡位成功,主要是因为朱祁钰马上就要死了,而一些可以干预的大臣也是不敢干涉,或者是处于中立,最后让朱祁镇轻易的夺回了皇位。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朱祁镇与朱祁钰都是朱瞻基的儿子,但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迫不得已,孙皇后将朱祁钰护上了大明的宝座。但是朱祁镇被瓦剌放回京城之后,兄弟两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发生了“夺门之变”。

对于明朝的“夺门之变”,很多学者认为者只不过是一场宫廷政罢了,他们认为朱祁镇的成功复位,是人心所向、理所当然,理由很简单:皇位本来就是朱祁镇的,而郕王朱祁钰只是代理皇帝,他不应该“贪位薄兄”。

朱祁钰不是朱瞻基的嫡子,而且他的出身也不光彩,他的母亲是宫中的一个吴氏宫女,后来因为朱瞻基临幸吴氏,最后才有了朱祁钰,并在朱祁钰七岁的时候被八岁的朱祁镇封为郕王。

也就是说朱祁钰是朱瞻基的庶子,而古代皇位的继承制是嫡长制,那么按常理来说朱祁镇才是大名皇位的拥有者。

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第一个皇后,但朱瞻基并不喜欢她,而是喜欢“妖艳”的妃子孙氏。孙氏与胡氏都没有为朱瞻基生下儿子,但是孙氏比较聪明,在下人的协助下,她将一宫女的孩子窃为己有,这孩子就是后来的朱祁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祁镇和朱祁钰都不是朱瞻基的嫡长子,两人都是朱瞻基的庶子。所以,朱祁钰即位称帝完全是符合大明法律的。

所以,朱祁钰执政晚期,在自己的独子朱见济突然离世的情势下,朱祁钰是恢复已经被废黜了的皇兄长子朱见深为皇储,还是立别的宗藩之子为储君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完全没必要通过发动宫廷政变来解决皇位继承的问 题——这从当时通行的传统规制与法理层面上更加清楚的论证了“夺门之变”的非法性。

但是,以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为等奸臣发动了夺门之变,而这场政也并不能说明朱祁镇是一个好皇帝。“夺门之变”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并不需要造成朝政混乱的政变。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政变者权势熏心,为了加官进爵,他们根本不顾国家大局和利益,冤杀于谦等忠臣,“夺门之变”发生之后不久,大明江山也开始动摇了。


公元前


首先,“夺门之变”说成是一场“篡位”是极其错误,也极其可笑的!其实朱祁镇并没有死,而是被俘,但并没有朱祁镇投降的证据!朱祁镇既然没有投降,按照封建社会皇权“受命于天”的说法,朱祁钰和于谦才是合谋篡位!

因为朱祁镇有儿子!为什么不能接皇位?朱祁钰完全可以“摄政”,明朝本来就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内阁体系,完全没有必要另立新军!


小山村的狼哥


一、朱祁玉得位虽正,可惜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死了,依传统,应以最亲的侄儿继位,而最亲的侄儿,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被迫立朱见深为太子,因而保自己的皇位,杀朱祁镇,必结冤于太子,只好恩养己被封为太上皇朱祁镇。

二、朱祁钰想开始朝政改革,触动到皇族宗室的利益,于是在宗室的支持下,趁朱祁钰病,孙太后组织了政变,也就是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夺了帝位,并毒杀病中的朱祁钰。

三、朱祁钰的警惕性不高,没有防范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会为自己的亲兄复辟,谋害自己这个亲子。其实朱祁钰的亲子朱见济之死,也有可能是孙太后下黑手。


安平144796971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受亲信太监王振的怂恿,御驾亲征进犯明朝边境的瓦剌军队,由于王振的盲目指挥,导致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景泰帝,摇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后来,瓦剌首领见俘虏朱祁镇捞不到什么好处,便释放了朱祁镇,朱祁镇抵达北京后,朱祁钰随即把皇兄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一禁就是八年。

孙太后在立朱祁钰为帝前,先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以此告诫朝臣: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后来朱祁钰想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由于朱见深是孙太后立的太子,而不敢轻言废立。景泰三年(1452年),由于各种条件已经成熟,朱祁钰废黜侄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孙太后任凭朱祁钰废立太子而不干涉,只是悉心保护朱见深,维护明朝政治相对稳定的大局。不想到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明王朝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朱祁镇一系。同时明英宗朱祁镇在历经被瓦剌俘虏和被景泰帝朱祁钰囚禁的生活后,在政治上成熟了许多,开始展示英主的风采。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将领在得到孙太好的默许后,发动政变拥戴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明英宗复位后,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


读史如品茶


景泰皇帝做事犹豫不决,另一个是当时最大的权臣于谦没有站在他这边,还有孙太后在背后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朱祁钰开始的时候就下手完全是可行的,只能说心不够狠,后期景泰想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谁知道莫名其妙夭折(传闻有人暗害),景泰自己身体也不好,只能说小小宫廷深如大海。觉得可以可以点个赞,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