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

abcdefghi98765432101


爱新觉罗氏溥仪幼年继位是为清废帝,年号宣统,宣统被废后,长期暂居于紫禁城,期间慢慢长大,胸中对于皇位的野心也在慢慢长大,之后先是被军阀张勋拥立复辟,再然后又被冯玉祥将军赶出了皇宫,溥仪黯然离开了皇宫前往天津,在天津与日本人勾搭成奸,日本人假装说要让他回东北继续做大清的皇上,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溥仪选择了相信,于是特地找到之前先帝(光绪)的妃子借了一件先帝(光绪)的龙袍,跟着日本人去了东北。



到了东北之后的溥仪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根本不是什么大清的皇上,而是伪满洲国的皇帝这么一个日本人的傀儡,溥仪感到被骗,跟随他的侍从本想去要个说法,但在日本人的威逼之下,溥仪只得默认了。到了溥仪登基那一天,溥仪本想用先帝(光绪)的龙袍上场,但却发现被日本人掉包了,只得无奈的换上日本人准备的日式元帅服。

在伪满洲国的日子,溥仪很快就发现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橡皮图章,一个傀儡而已,他的权力仅限于协助盖章以及协助出席一些公开场所。

溥仪对此感到万分不满,于是溥仪也进行了一些抗争,比如说,向日本人索要之前被掉包的先帝(光绪)龙袍,但是日本人直接拒绝了,并且日本人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屈辱的要求——要求溥仪以附庸国君主的身份去访问日本,并被日本天皇接见,同时还要求溥仪认日本的天照大神为祖先。


溥仪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但是日本人态度极为强硬,溥仪连伪满洲国的宫殿都走不出来,溥仪又一次选择了默认,于是溥仪作为伪满洲国的伪国家元首前往日本,收到日本天皇的接见,并共同参拜天照大神,回国之后的溥仪深以为耻,但又无法反抗,但最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反抗:每当日本人要求他签署某些文件的时候,他就躲进厕所,怎么叫都不出来。

溥仪爱躲进厕所,这一招的确让日本人无可奈何,溥仪感到了胜利的喜悦,此后甚至经常把自己一关厕所就一天,溥仪在厕所赢得了所谓的心里平衡,但日本人对此其实并不在意,大不了你在厕所里面办公,只要你签字,在马桶上签或者在龙椅上签对日本人来说都一样。

溥仪觉得手里没有靠谱的人使唤,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干预,于是与日本人交涉,希望日本人允许他在伪满洲国招一批“禁卫军”,日本人当然坚决予以否定,并且立刻加派重兵来“服侍”溥仪,并且将溥仪身边的随从近侍严密监视。


伪满洲国的伪国母怀孕了,溥仪作为一个丈夫不仅没有感到丝毫喜悦,反而怒斥老婆并且马上找到日本人交涉,要求立刻马上要将这个败坏了他家门风的女人赶走,日本人的反应却相当耐人寻味,日本人一听说他老婆怀孕了,马上就非常开心,加派人手照顾伪国母,并严厉劝告溥仪这个名义上的伪国家元首要宽容大度,要求溥仪善待老婆,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有了下一代,那么就意味着就有了下一代更好操纵的傀儡,溥仪这个傀儡的价值也就没了。至于是不是溥仪的亲生孩子,那不重要。


溥仪作为一个男人的意见,丝毫没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视,伪国母还是把这个溥仪的这个“亲生孩子”生下来了,但是日本人却非常失望,并不是个合适的伪继承人,是个女婴。日本人于是就不管溥仪怎么收拾伪国母和无辜的孩子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日本人很快又把目光移到了溥仪的弟弟溥杰身上,作为溥仪,自然是十分反对给自己弟弟找一个日本女人的,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溥杰与一个日本女人完婚了,全程,不管是溥仪还是溥杰,都完全没有任何反对的权力。


夏目历史君


末代皇帝溥仪幼年时,有一次,他的弟弟溥杰进宫看望他。两兄弟趴在桌上涂写时,溥杰突然问向溥仪道:“皇帝很厉害吗,你证明一下给我看。”

溥仪听完愣了一下,随即他来回踱了几步便用手指向身旁的一个太监道:“你,给我把这墨喝了!”溥杰听完后好奇地看向那名小太监,只见小太监双腿哆嗦地跪地哀求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溥仪听到小太监的求饶却并未有罢手的意思,他大声地对着小太监喊道:“朕是皇帝,朕要你喝你就得喝!”

小太监听完,只得含泪端起砚台咕噜咕噜地喝起墨水来,而一旁的溥仪和溥杰及其他太监则笑作了一团。

让人唏嘘的是,成年后的皇帝溥仪,他作为皇帝的权力竟也始终只限于使唤身边的几个随从而已,一如童年时代的他。

权力与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实力没有权力和没有实力做支撑的权力,多数情况下都是空中楼阁,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只是傀儡罢了。


从小不喜读书,也未受过良好教育的溥仪,他成年后,其实力大抵能与街边的混混画等号。

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时期的溥仪,除了没实力之外,还几乎彻底丧失了他作为一位末代帝王的权力了。

这种“双失”的结果是:溥仪最后根本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在伪满当皇帝期间,溥仪一步步跌下“皇帝权力”神坛,最终只敢对老婆、弟妹、奴仆们下手,也就是传说中的窝里横。

1932年3月1日,在日军的扶持下,26岁的溥仪第三次登上“皇位”,成了伪满洲国的“执政”。

执政虽不是皇帝,却与皇帝有着相同的地位。

不过,溥仪显然对“执政”的称呼并不满意,为此,他还强烈要求日本人兑现承诺,改“执政制”为“帝制”,让他当伪满之皇帝。此时的溥仪既没有势力,也没有物力财力,敢这么和日本人硬扛,靠的真真是那半口仙气。

在日本人眼里,溥仪的不满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不过,为了尽快建立伪满洲国,以便更好地掠夺东北的资源,日本人与溥仪之间,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以一年为期,届时,将改执政为帝制,并由溥仪出任皇帝。

日本人的“妥协”,几乎让溥仪忘了自己“笼中鸟”的身份!甚至让溥仪树立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他能借用日本人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并最终实现复辟清朝。

人在怀有希望的时候总是如此不一样,刚刚担任执政之位的溥仪便因满怀希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较之以往大为不同。

高兴之余,溥仪还和幼年时一样,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不久后,溥仪还将他的两个妹妹从天津接到了伪满洲玩。

作为伪满洲国的元首,溥仪当然想带着妹妹好好玩儿了!当然,他也非常想向他们证明,如今的自己又是皇帝了,一如当年在紫禁城。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两个妹妹在执政府逛了一圈之后,突然对溥仪说想去大同公园玩。

两个妹妹的这一请求听起来没什么,实际却与当初溥仪弟弟溥杰问向他的那句“你证明自己是皇帝啊”,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一如当年,溥仪觉得自己应该想法证明自己是皇帝。而皇帝从来是自由的,自由自然代表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

屡清楚这一层后,溥仪想都没想便和婉容带着两个妹妹,在逛完了执政府之后,溜出大门,跑到不远处的大同公园游玩。

让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溥仪一行刚刚踏入公园,就听到长春城内警笛四起。紧接着,溥仪就看到大量官兵开始在满城搜查。

而当这群官兵发现溥仪之后,他们立马将大同公园警戒起来。这之后几分钟,溥仪就看到了大批日本宪兵向他走来。

原来,日本人发现溥仪不在执政府之后,便以为他逃走了!

于是,日军司令部当即下达全城戒严令,四处搜查失踪的执政。在找到溥仪之后,他们“劝”他回到执政府,以维护“执政的尊严和安全”。

这次“把妹游园”被搜回去之后,日本人对溥仪的警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人声称维护的所谓“执政的尊严”,更是跌到了泥坑里。

从此以后,除了日本人安排好的出行,溥仪再也没有出过执政府的大门。溥仪并不是不想出门,而是根本就不敢!万一再次若怒日本人,“执政的安全”恐怕也难保了。

此时,溥仪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清国在最后的那几年,清廷都穷成那副德行了,载沣还要坚持建立禁卫军,而且配备的还都是最好的德式装备。

没有属于自己的实力,甭说复辟大清了,就连带着妹子逛公园,都会被人赶出来!为了祖宗之基业,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培养自身的实力,溥仪决定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溥仪秘密筛选,挑了一支300人的队伍,组成元首卫队——护军。这支部队不仅装备了精良的武器,还秘密施以军事教育;除此之外,溥仪还对他们灌输“忠君思想”,使他们只服从溥仪的指挥。

建立这样一支目的性极强的部队,日本人显然是不会同意的。因此,护军的存在,从选拔到训练,都是秘密进行的,这一切费用也都是溥仪从内帑(私房钱)中支出。

关于这支护军,溥仪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也如是解释:

“我给他们(护军)开支并秘密施以军事教育,以期将来与中国军队携手,南北夹击,收复失地。”

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300人的护军在关东军眼皮子底下进行训练,日本人即便再瞎,也不可能发现不了。“皇帝”溥仪豢养这样一支卫队,尽管无法威胁到关东军,甚至还不够他们塞牙缝,可是日本人也不得不警惕。

日本人要做的,就是将一切可能的威胁,泯灭在萌芽。

1937年6月27日,护军的几名官兵放假,相约去大同公园游玩。无缘无故被一名关东军给打了一顿,气不过的护军当即还手,将这名关东军打伤,随后又将赶来的宪兵队暴打一顿。打完之后,护军也没了游园的心思,赶紧逃回队部。

事件发生之后,关东军司令部当天就给溥仪打电话,要求他将涉事护军交出来,并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士兵之间发生摩擦,本就是常有之事。挨打了,只能算是技不如人。可这件事发生在关东军与护军之间,就没那么简单了。关东军司令部亲自出面问话,也足见他们对溥仪“私养军队”的不满。

溥仪自掏腰包建立的护军,原本是想增强自己的实力,以期机会成熟时给日军以“痛击”。现如今,溥仪好不容易培养的“实力”,却成了随时可以要他命的东西。

出于自保的本能,溥仪不得不向司令部反复澄清,以示自己的立场是拥护关东军的,“护军打人”只是个误会。

最终,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收编了这一支300人的护军,并将他们打散安排在关东军,只留下十几名供“皇帝”溥仪使用;而这仅剩的护军,也归关东军直接管理。

经过“大同公园事件”,关东军司令部再次警告溥仪,要他培养“君之德”。所谓君之德,就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管的别管,不该查的别查,不该做的别做,一切都让“下边人”去办就好。这里的“下边人”,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关东军。

而立之年,本该志得意满的溥仪,却彻底成了一名傀儡。

不过,尽管溥仪在日本人面前如此卑微,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却时常暴露凶残的本性。每当溥仪被日本人痛斥,他就会回到“皇宫”,对自己的家人又打又骂。

如果说溥仪在伪满洲国还有什么权力的话,这点权力,也仅限于皇宫内室(卧室)了。当然了,窝里横的权力,也是关东军赋予的。


记者李满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北三省正式建国,自称满洲帝国,定首都于长春,其领土包括除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不过,因社会各界对满洲帝国均不予承认,故又被称作“伪满洲国”。

3月9日,溥仪宣布担任伪满州国的执政官,定年号为“大同”,同时任命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两年后,溥仪正式在长春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大典,改称皇帝,并改年号为“康德”,所以溥仪又被称之为康德皇帝。

关于溥仪在伪满州国所拥有的权力,按照日本官方的声明来说,伪满州国和日本是两个平等独立的国家,所以伪满州国内的大小诸事,都是由溥仪和他领导的满洲政府决定,日本只是它的同盟国,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对此,日本官方还给出非常有力的证据: 第一,日本和伪满州国均相互驻有大使馆和特命全权大使,这足以说明两国是平等建交。

第二,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的十几年里,曾先后两次访问日本。在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亲自到车站迎接溥仪,并和溥仪平起平坐。在对待溥仪在礼节上,日本也都是按照国家元首的礼节,甚至天皇还多次亲自迎送和宴请溥仪。溥仪在回国后,也称自己十分感动。

第三,伪满洲国还在世界上得到23个国家的承认,这些国家中除了德意日轴心国及其盟友仆从国之外,还有一个苏联,这些国家都有外交机构派驻伪满洲国首都长春。

由此,日本人就极力宣传,日本天皇和伪满州国溥仪是平等建交,大家是一起为建立大东亚共繁荣而努力奋斗,并不存在所谓的伪满洲国是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权。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按照溥仪自己的说法,他是为了满洲百姓才接受日本人的邀请担任满洲皇帝,但实际他在满洲国一点权力都没有,完完全全就是傀儡皇帝,当时伪满洲国的最高领导是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的全体幕僚。

溥仪还说,他曾经想要秘密训练军队,培养人才,如果一有机会,就会和中国军队内外夹击,将日本人驱逐出境。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在他身边安排了太多眼线,每天24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以至于他当皇帝的这些年,只能混吃等死,什么事也做不了。

所以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就是一个花瓶和摆设而已。那么,溥仪说的话可信吗?

其实,溥仪的话虽然明显有给自己开脱的嫌疑,但总的来说也算符合基本事实。因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实权,首先要看他在颁布法令、签订条约、政策执行、任命官员上是没有任何权力。很显然,溥仪在这几个方面都没有任何实权。

虽然从表面上,伪满州国的所有诏令,都是以溥仪的名义发布出去,但问题是,这些诏令实际上都是事先由日本关东军商议决定好,然后再溥仪执行最后的盖章而已。

甚至而言,溥仪的皇帝玉玺都不是由他自己来保管,他连盖章的权力都没有。



另一方面,虽然伪满州国的官制和清朝的制度相似,也有很多中国大臣,但是他们实际上也都是由日本人操控的,关东军司令部里有司令官,所有事情都是司令官决定,还有参谋部,主要就是管理满洲事情的,在整个满洲国里,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皇帝,而是总务长官。

据史书上记载,当时伪满州国内的军政大事,其实都是由日本本国的重臣会议决定,凡是这个会议上决定的内容,只要得到关东军的许可,便会一字不改的实施,即使自己有很大的意见,也无济于事,中国大臣也不能反对,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伪满洲国内的军政大事等方面,溥仪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权力。

不过,根据保存下来的文献来看,溥仪也谈不上是完完全全的傀儡和花瓶,因为他在伪满州国,也有部分权力,比如他还拥有一部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宫中也有以溥杰为首的嫡系势力。

甚至而言,他在登基时就要黄袍加身,恢复满清帝制,几次祭天典礼,也用的是清代古制,在选皇后和妃子的过程中,溥仪始终没有让步,坚持不选日本血统的女子,日本最后也无可奈何。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不涉及到军国大事方面,溥仪还是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我是赵帅锅


溥仪哪有什么权利可言,他就是一个伪满洲国的政权傀儡罢了。

1934年3月1日,在日本授意下满洲国改行帝制,溥仪“登基”称“满洲国皇帝”,执政一职遂废止。6月28日,“满洲帝国”实行满经济一体化。此傀儡政权“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

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这其中也暴露了日本侵略全中国的野心,日本的大陆政策是彻头彻尾的侵略性政策,中国是其吞噬的目标,可见其图谋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1890年以山县有朋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公然把中国东北领土划入日本利益线的范围之内,并逐步形成了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基本路线,即所谓的“大陆政策”。


十点说史


1932年3月,生活在东北的中国老百姓忽然发现,一夜之间,他们的身份被改变了。这一年,长春改名叫“新京”,成了伪满洲国的首都,溥仪成了伪满洲国的“执政”。在所谓的就职大典上,溥仪本打算穿龙袍,但日本关东军表示,日本承认的是“满洲帝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

因此,溥仪只能穿日本人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大元帅服装,典礼上,数十名穿长袍马褂的满清遗老向溥仪叩拜。溥仪则身着大元帅服以半躬答之,这不伦不类的仪式让双方都很郁闷。溥仪回忆,那天我穿了西式大礼服,接受到场的中国人三鞠躬,我行了一鞠躬答礼,经我亲手升起的“满洲国国旗”,像一块黄色的补丁。




伪满洲国虽然是在日本扶植下一个傀儡政权,但是在形式上看起来还像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受到日本的影响和控制,但在和日本的表面关系上,仍然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也有互派的大使馆和特命全权大使。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形式上也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元首。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最初叫执政)的十几年里,曾经先后两次访问日本。在访问期间,日本天皇亲自到车站迎接溥仪。溥仪和天皇在形式上平起平坐,日本和天皇对待溥仪在礼节上也是非常周到的,天皇多次亲自迎送和宴请溥仪。溥仪在回国后,也称自己十分感动。在伪满洲国的日子,溥仪很快就发现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橡皮图章,一个傀儡而已,他的权力仅限于协助盖章以及协助出席一些公开场所。



溥仪对此感到万分不满,于是溥仪也进行了一些抗争,比如说,向日本人索要之前被掉包的先帝(光绪)龙袍,但是日本人直接拒绝了,并且日本人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屈辱的要求——要求溥仪以附庸国君主的身份去访问日本,并被日本天皇接见,同时还要求溥仪认日本的天照大神为祖先。在这段时间里,他倒是拥有一定的权力,不过这些权力只局限于皇宫中,只局限于当时仍旧留在宫中的宫女、太监们身上。

所以说溥仪在伪满洲国是基本不掌握权力的,他的一生,也基本没有掌握过什么权力,要说仅有的权力,我觉得仅局限于紫禁城中以及他后来在伪满洲国的皇宫中。


大老二爷


大概是身为清朝末帝的原因吧,溥仪年轻的时候,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皇帝。因此,当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三省,急需一个遮羞布时,溥仪半推半就的潜逃至东北,就任了日本建立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执政(先为执政,后为皇帝)。1932年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在诸多满清遗老遗少、汉奸、日本人的见证之下,在长春举行执政就职典礼。必须要说,刚就任“执政”时,姑且不说能力如何,溥仪是雄心勃勃的准备“做一番大事”的,也满腔热血的准备“恢复祖业,因此溥仪将朝会宴飨大楼命名为“勤民楼”,将自己的办公场所叫做为“健行斋”,并每天很早起床,到健行斋听从他的“文武百官”向他起奏“国家大事”,颇有祖先雍正皇帝的勤政之风。


然而,当溥仪向他的“国务总理”郑孝胥问起“国事”时,他的总理回答是:总务厅长正在办。当问及总务厅长时,总务厅长的回答是:次长正在办。那众位次长都是谁呢?溥仪的这个满洲国的次长们,全部由日本人担任,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任命了一大批伪政府官员,例如国务总理郑孝胥、民政部总长臧式毅、财政部总长熙洽等等。无论是原属于奉系的汉奸,还是一直追随溥仪的遗老遗少们,都被大肆封官许愿,可以说皆大欢喜。

溥仪诏书

然而,当“国务总理”郑孝胥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准备对各部的组织机构进行人事安排时,担任“国务院总务厅长”的日本人驹井德三,突然拿出了一份各部次长、总务司和其他重要司长的名单,而这个名单的所有人都是日本人。虽然汉奸们纷纷表示反对,但是在日本人的威压之下,这个名单毫不意外的通过了。

伪满洲国

从此之后,伪满洲国的官场上就有了,系”和“满系”之分。不仅伪满洲国的权力完全由日系来把持,“国家大事”都由日系来决定,而且,日系在伪满洲国,也开始享受种种特权。例如日系官员的薪资和待遇,远高于满系,日系的名额永远不可能被满系替代,而满系则随时可能被日系取代等等,看到这里,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跟满清时代官员分为满系和汉系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伪满洲国的日系取代了满清时代的满系,成为特权阶级。而伪满洲国的满系再不复祖先的“荣光”,只能成为受气包,替罪羊。



伪满洲国政区图

伪满洲国的“国家大事”是由内阁会议决定,而内阁会议的提案,则是由每周二召开一次的次长会议决定的。这个全是由日本人担任的次长会议,还有关东军第四课参加。因此,毫无意外的,次长会议的一切决议,完全遵从了日本关东军的意志。


伪满洲国皇帝印章

无论是“国务总理”还是“总务厅长”,他们对自己呈递的“敕裁书”和提案等,都没有任何更改的权利,甚至这些担任“总理”和“部长”高官们,连看的权利都没有,直接就在日本人的催促之下签署盖章,交到了溥仪处,而溥仪也只能“裁可”,他依然没有任何更改和驳回的余地。上至溥仪下之汉奸官员们,完全沦为了日本人的橡皮图章。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伪满洲国内的军政大事等方面,溥仪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权力。 不过,根据保存下来的文献来看,溥仪也谈不上是完完全全的傀儡和花瓶,因为他在伪满州国,也有部分权力,比如他还拥有一部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宫中也有以溥杰为首的嫡系势力。 甚至而言,他在登基时就要黄袍加身,恢复满清帝制,几次祭天典礼,也用的是清代古制,在选皇后和妃子的过程中,溥仪始终没有让步,坚持不选日本血统的女子,日本最后也无可奈何。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不涉及到军国大事方面,溥仪还是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历史总结论


溥仪在伪满洲国家没有实权,看似华丽,实则傀儡。

话说溥仪算得上是历史上有着非凡经历的特殊人物,虽然他多次登基当皇帝,却没有一次掌握过实权。溥仪出身在清末,已经处于灭亡的时候。

1.1908年慈溪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去世,三岁的溥仪就成了皇帝,然而年纪太小,政权其实是他生父(爱新觉罗·载沣)。辛亥革命爆发后,通过谈判,签订了优待条约,由太后宣布退位。

2.在溥仪12岁的时候由在复辟党的推动下又登基做皇帝,但这次登基仅仅十天就下台。不过可以依旧住在宫中,只是不再是皇帝的身份。

3.这第三次登基就成了溥仪人生中最大的污点,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登基,建年号为“大同”。第二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又改年号为康德。

三次登基都没有实权,特别是第三次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本来想着借日本人复国,只是没想到让日本人当做傀儡。可以说是相互利用,但是溥仪怎么可能是奸诈的日本人对手。

因为土肥原贤二对溥仪许诺,帮助他复国,使得满怀信心。可是到了东北后,却被日本人完全控制。日本人告知他马上成立新的国家,不是清朝的复辟,而是包含满、汉、蒙、日、朝多个民族组成的“满洲国”。还要求溥仪执政,溥仪一心想复辟清朝,所以不接受,但是日本人稍稍施加压力,就同意了。还签了密约,出卖了东北一切领土主权。

其实日本人的意图很明显,不要说溥仪有什么实权,就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溥仪慢慢明白自己的地位,也反抗过,只是无济于事。


鸡的马脚


诚邀,如题。大清是中国13个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溥仪也是中国几百个皇帝中的最后一位。在溥仪还是个娃娃的时候,慈禧太后就把他选进宫中,成为了德宗光绪皇帝的接班人,也就是大清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溥仪三岁的时候正式即位,然而好景不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隆裕太后不得不被迫宣布皇帝退位。不过年幼的宣统帝并没有放弃,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溥仪逃亡关外,在日本占了的东北三省当了伪满洲国的儿皇帝。不过溥仪多少是个明面上的皇帝,其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呢?

溥仪在伪满洲国的日子也不算短

溥仪总共当了12年的伪满洲国皇帝。公元1934年3月1日,溥仪在伪满州帝都“新京”南郊杏花村举办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声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典礼, 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明当场予以承认。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政权覆灭。

溥仪作为其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年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处理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溥仪个人是没有实权的,日军有专门来监视他的人,对溥仪操控的很严,溥仪平时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翻翻自家账本罢了,别的他自己什么也管不了,据史料记载,伪满洲国虽然各部都是中国人担任部长,但是实权都在日本人担任的副部长手上,而这些人,只听关东军的命令,是以溥仪是没有任何权利的,最多就是个签字工具罢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种问题,让溥仪自己回答最合适不过了,在战后的东京审判中,溥仪痛斥日本人的无耻诡谲,对他欺瞒。

“那个时候我们去奉天去视察那个什么……那估计也是他们(日本人)一手做成的事情,反正我们自己是一步不能出门。”

“所谓自由,十几年来跟我没有任何关系!那简直就是猴戏!

……

他表示,自己不仅是毫无权利,甚至连个人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他声称自己在就任满洲国康德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关东军所控制,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的,也没有满洲国康德皇帝作为最高元首的最大实际决策权力和指挥权力。

溥仪在伪满洲国日子过的应该是不怎么样的,根据美国《历史》杂志,1940年的时候溥仪秘密联系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萨尔瓦多当时和伪满洲国有外交关系)人员,希望能逃亡萨尔瓦多,摆脱日本人控制。但事情最后没有成功。

不过嘛,溥仪是不是完全无辜的呢?那恐怕也不见得,毕竟现在大难临头了,把所有罪行都推到日本人身上,很正常,但溥仪完全是一个傀儡,这是没有疑问的。


国史拾遗


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最近正好在读溥仪《我的前半生》这部自传,里面讲到了他的东北十四年的真实经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先从溥仪去东北谈起。

溥仪去东北,是被日本人骗过去的,最开始,日本人对溥仪说的是,支持他在东北复辟,能够回到满族人发迹的白山黑水之间,再次复辟大清朝,溥仪的内心充满了欣喜和狂念,而等到真正到了东北之后,日本人的态度,给了他迎头一盆冷水。

一、下马威

首先是关于政体之争,这是日本人和溥仪发生的第一次争执。

当时,溥仪以为在东北复辟,复辟的是大清朝,他仍是宣统皇帝,但日本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成立一个新的国家,叫满洲国。

这让溥仪大为光火,以为受到了欺骗,因此拒不同意,态度也非常强硬,拒不同意。

当时和溥仪洽谈这个问题的日本人,是板垣征四郎,这是个臭名昭著的战争狂热分子,在后来的侵华战争中扮演刽子手的角色,当时的他,狂热的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面对溥仪的强硬,板垣征四郎表现出的态度也非常耐人寻味,当着溥仪的面,他彬彬有礼,声“可以再商量”,而背后的他,则撕下那个虚伪的面纱,通过溥仪的亲信,向溥仪下了最后通牒——日本人的要求不能改变,如果不接受,就只能被看作敌对态度,日本人也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作为答复。

这番话,浇灭了溥仪心中仅存的那点幻想,也意识到在东北这片土地上,他已经羊入狼口,没有一丁点的自主权,完全只能任由日本人摆布。

事实上,后面溥仪所面临的情况,也确实是如此,这次争执,只是他漫长傀儡生涯的开端。

2、元首的尊严

在登基大典之后,溥仪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根据“满洲国组织法”,对他的权威和尊严,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统治满洲国,代表满洲国执政,统帅陆海空军等,但溥仪回忆说,“如果这些内容,加上名义上三个字,或许更合适”。

是的,溥仪只是名义上的元首,名义上有这些权力,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做做表面文章,每天让人拿些文件来给溥仪阅读和签字,但是,溥仪只有签字同意的权力,没有否决的权力。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允许伪满洲国的大臣,每天来给溥仪汇报一下工作,或者说,叫知会工作,因为溥仪只能听汇报,却没有权力下达命令。

而到后来,这些表面文章,都没有了。先是日本人禁止大臣们单独见溥仪,后面,干脆下了命令,所有人不经日本人同意,不能见溥仪,就这样,溥仪被孤立了。

有一次,实在闷得无聊,溥仪准备出去走走,带着皇后婉容和两个妹妹,坐着汽车来到了大同公园,结果刚到门口,哗啦啦来了一堆日本宪兵,把公园包围了起来,劝溥仪回家,看此情景,溥仪不敢说一句话,乖乖跟着日本人回去了。

经历此事之后,溥仪彻底认清了现实,他就是一个傀儡。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回忆他在满洲的十四年:“我不能干涉政事,不能随便外出走走,不能找个大臣来谈谈,我甚至连楼都不能下了,只好每天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吃了睡,睡了吃,我的日常工生活,除了吃和睡,就有八个字可以概括了:打骂,算卦,吃药,害怕”。

打骂,是溥仪心情不好的时候,打骂仆人,由于在极度压抑和憋屈的环境中,溥仪的心情几乎就没有好过,他的仆人也遭了殃,每天被各种打骂。

溥仪越来越害怕日本人,害怕日本人杀了他灭口,每日精神不宁,越来越迷信,终日吃素念佛,占卜打卦,求佛神保佑,而在这种精神不正常的高压之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因此他又拼命吃药打针。

总而言之,在满洲国,傀儡溥仪,就这样过着混天地黑的囚徒生活,直到日本战败,他成为苏联的俘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