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代,你最喜欢的朝代是哪一个,以及理由是什么呢?

超凡博弈


一定要说选一个,是很难选择的。

我个人觉得是三个(其实是5个朝代),因为其中两个朝代是与其前朝紧密相连,历史中的各种关系难以分割来谈的:

1、汉朝(秦汉)

2、唐朝(隋唐)

3、明朝

每一个朝代都有足够的文化、典故、富强先进、传奇之处,每一个朝代的命运起始都足够吸引人,或为之高兴、惋惜,让人联想翩翩,他们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最喜欢的。


天地之声个性化影音


自三皇五帝开始中国历史距今已有5000余年的辉煌,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其中包括397个“皇帝”及162个“大王”在这83个王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名人典故,中国历史的辉煌为整个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本人作为一位喜爱历史的男士,性格导致比较喜欢铁骨铮铮,血气方刚的王朝,那么历史上哪个王朝能符合这样的标准呢?来看看我心中的那个它,历朝历代开国初期都是经过无数战士拼打厮杀用生命换取来的,一个王朝的开始必定是它最勇猛的时期,明君,名将与英勇无比的战士,成就了一个王朝的诞生,而一个王朝的陨灭方式却完全不同,有人忍辱负重只求保住国号,在途有机会东山再起,有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决不做辱国之君,细数历朝历代,称的上世代君王铁骨铮铮,血气方刚的,唯有大明王朝。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会赞同我的这个说法,明朝中后期君王不理朝政,宦官当政,官员腐败,民不聊生,为什么我把明朝说到这么伟大?

但请各位小伙伴想想,明朝执政期间对内是否有秦,汉,唐朝后期的文臣武将各种枭雄篡权?对外是否有宋,清的外族大规模入侵?包括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帝被俘,朝廷依然没有妥协瓦剌的威胁,下面我们来仔细聊聊那些大家眼中:明朝玩物丧志的皇帝。

1:爱玩蛐蛐的宣德帝朱瞻基,朱瞻基担心秋高马肥时胡人侵犯边疆,于是整顿兵马,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守将奏报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朱瞻基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前往。敌军望见远处来军,以为是戍守边疆之兵,即以全军来迎战。朱瞻基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两翼飞失如云,敌人不敢前进。继而,朱瞻基又命连续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 朱瞻基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朱瞻基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

2:不爱理朝政的: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双方大战几天,朱厚照亲临前线同敌人战斗,朱厚照亲自指挥的这场战斗,取得了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战绩,鞑靼军终于被打退。

3: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

4:身居后宫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和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两位喜欢在后宫玩乐的皇帝,打得倭寇一点脾气都没有——倭寇倾国之力进辽东之东,万历皇帝只派了李如松麻贵等几个总兵就把事情摆平了,以至于现在那地方还供着朱翊钧的神像和长生排位。

深入了解明史后你会发现,在这个朝代中的皇帝什么都可以做出来,但辱国丧权的行为,他们宁可国破家亡,血拼到底,也不会选择给出任何条件,而换来太平。

欢迎各位小伙伴在留言评论,喜欢请加关注


奔腾Li


道韵君和楼主好好吹吹宋朝:

(一)宋朝是赵匡胤于“陈桥事变”中“黄袍加身”而后夺取后周的江山。宋朝结束了长期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从960年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也是繁荣昌盛皇朝历史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朝代。



(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三)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四)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五)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宋朝是重文人,也是唯一没有判文人死刑的时期。

(六)宋徽宗虽然在朝政上毫无建树,但毋庸置疑,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无与伦比。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同样也特别受到徽宗的青睐。国家画院的良好运用就连其子赵构也受到薰陶,成为杰出书法家。

小结:宋朝是中国文艺复兴、商业繁荣、各类学术百花齐放盛世。


匠心道韵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我最喜欢宋代,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文化科技水平高度发达。

据历史学家考证,北宋咸平年间,宋朝的GDP高达265.5亿美元,占据了超过世界五分之一的GDP总量,当时的人均GDP也同样高达2280美元。可能大家单看数据不知道是什么水平,那么我就来给大家类比一下:美国去年的GDP总值大约为19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GDP总量的24%。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和现在美国一样,在经济方面属于世界的巨无霸。

在古代,人口完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北宋初年,也就是公元980年,据《太平寰宇记》统计人口大约有3250万,到了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102年,据《宋史》记载人口大约有1亿1275万,大约翻了两番。临安府(现杭州)在籍人口超过120万,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都市。在宋朝中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城市化率不过9%。宋朝作为历史上仅有的存续超过300年的封建王朝,人口能够保持增长,足以说明宋朝的稳定和繁荣。

文化方面,宋朝是唐朝之后,诗歌文化的另一座高峰: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相必每个人都会吟上几句他们的诗词佳句,尤其是在唐宋八大家里,北宋就有六位。从皇帝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尊重读书人,所有的官员都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被录用,这也是宋朝文化实力如此繁荣强大的缘故。

中国古代几乎所有重要的科技发明都是来自宋朝,而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也是来自宋朝。指南针使宋朝海外交流的版图扩大。活字印刷术对文化传承、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火药更是使冷兵器时代跨越到了火枪火炮时代……同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毫无疑问,宋朝的文化与科技水平代表着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透过这些,您可以对宋代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旧时光老影像


本来,我觉得,宋仁宗那个朝代会最好。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高,文人也多。

你想,要是你在汴京街头闲逛,动不动就可以遇到苏东坡啊,欧阳修啊,王安石啊,梅尧臣啊,包青天什么的,那不是得激动死。

后来想想,其实还在明朝好。

为什么呢?

首先,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汉人统治的朝代有汉人统治的好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明朝不像清朝,动不动就要扎小辫子。和清朝的断发比较起来,还是明朝的服饰和打扮养眼。

其次,假如可以穿越,明朝据说寿命高,清朝的寿命短。像我这种贪生怕死的凡夫俗子,还是比较希望活得长久一些的。

再者,如果真的可以穿越,那至少在明朝这个时代,我们语言沟通不会太难啊,毕竟朝代不远,繁体字还是懂写的,白话文还是懂听的。清朝还要学满文,宋朝之前的,虽然也是中文,可是发音不一样呀,不是你想说就能说得清的。像我们这种南方人,普通话又不标准(可能现在的普通话到宋朝之前也成了方言),沟通有障碍不说,万一把你当做蛮夷对待,可不是要倒霉?

还有,像我们这种吃货,是很享受美食的。可是在明朝之前,很多食物,在中原是没有的。像什么玉米,红薯,花生,辣椒,土豆,木瓜,西红柿,都是明朝时期才有的。像我们这种无辣不欢的人,又怎么忍受得了清淡呢?即使要吃清淡的,又怎么能没有西红柿炒蛋呢?

所以,想来想去,想去想来。最喜欢的朝代,还是选择明朝吧。





文士野


在古代,我最喜欢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

因为中国最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兵家、法家、墨家等等诸子百家无不出自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人生若能亲自聆听老子讲《道》,向孔子学《礼》,和屈原同唱《离骚》,与孙、吴一起排兵布阵,和韩非子争论是非,拜墨翟、鲁班为师,死又何憾!

春秋战国时代,虽有国却没有界,人身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百家争鸣,群星璀璨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清两代,不过如此,唯有春秋战国,令我心驰神往!


山樱美黛子


最近在追大明风华,但是无论追不追大明风华,在我看来,明朝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朝代,不为其他,就为了那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附一份明朝皇帝的顺序表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1328年 ~1398年6月24号

明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 1377年12月5号~?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 棣 1360年5月2号~1424年8月12号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 1378年8月16号~1425年5月29号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1398年2月9号~1435年1月3号

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 1427年 1464年2月23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 1428年 1457年3月23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 1447年12月9号~1487年9月9号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 1470年7月30号~1505年6月8号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1491年10月27号~1521年4月20号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1507年9月16号~1567年1月23号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 1537年3月4号~1572年7月5号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神钧 1563年9月4号~1620年8月18号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 1582年8月28号~1620年9月26号

明嘉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1605年12月23号~1627年9月19号

明思宗崇桢皇帝朱由检 1610年 ~1644年








鬼龙王伏字羲


我最喜欢的是大汉王朝。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那个王朝象大汉王朝、尤其是西汉王朝那样对中华民族产生如此巨大、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汉民族,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话被称为汉语,中式服装被称为汉服;这一切全起源于汉朝,汉朝已成为中国的同义语。汉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一)皇帝与宰相分权及百官议政制度的设立。汉之前的短命王朝秦,虽然也有相邦一职,如吕不韦,李斯等,但一没有形成独立的行政官僚机构,二是秦始皇本人本事太大,也太强势,相邦对国事没有多大发言权,唯命是从罢了;唐朝也有数量不定的左右仆射,但皇帝多是向他们征询国事,自主权有限;宋朝也有若干平章事、参知政事,也百官议政,但一是陷于党争,假国事而排斥异已,二是多流于礼仪的务虚空谈,大事则扯皮推诿,久议不决,象王安石那样负责任人的政治家只是异数。明太祖朱元璋于干掉胡惟庸后干脆废除了宰相一职,自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一肩挑,只是后世子孙能力不行,权利逐渐滑到内阁学士(皇帝秘书)手中,如大名鼎鼎的张居正,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也即名不正,品级比六部尚书都低的多;清朝的尚书房和军机大臣也只是皇帝的奴才和传声筒。只有汉朝比较严格的遵循了丞相是一国之行政首脑这一规制,虽然皇权和相权搏弈时,相权时有削弱或架空(如武帝时),但总体比其它朝代好的多,起码形式上保留了丞相制。我个人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开国皇帝一一高祖刘邦恢弘大度的胸襟。当然汉朝的宰相衙门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务院,我们只是在讨论二千年前的历史。

(二)道家思想(黄老政治)的推行实践。针对持续战乱,人口、牲畜大量减少,百业凋敝的现状,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让人民休养生息。结果使人口、马匹快速增长,社会财富也随之迅速增加,开创了被后世称赞为“文景之治”的封建王朝第一个盛世。

(三)儒家思想定于一尊。先秦巨子们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大黄金时代,自有他们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但圣贤们这学说,那主张,除启蒙思想,繁荣学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治世,希望统治者采纳自己的思想,谁也不愿意五霸七国,六王八侯的这么乱下去,否则孔圣人也不会感叹自己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和说“春秋无义战”这句话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对后世有负面影响,但在当时,对结束持续战乱,实现大一统不久的王朝之稳定(主要是安抚庞大的儒家知识分子群体)作用是巨大的,也是立竿见影的,绝对是利大于敝。何况汉武口号是“独l尊儒术”,但具体执行的却是外儒内法兼黄老。后世走偏似与汉关系不大。

(四)对匈奴汗国的不断反击。中原民族是农耕民族,聚族而居,男耕女织,留恋故土,不好争斗;而匈奴人则逐水草而游牧,居无定所,飘忽不定,时常纵马南下,掠夺中原人民,马疾刀快,弩强弓硬,目标随意,防不胜防;中原王朝屡次与之交手,多数都败北而归,只好和亲纳贡。就这样,匈奴人还不罢休,不断进犯,而且占据着河套地区,直接威胁着王朝的首都一一长安,朝庭和人民都吃尽了苦头。从汉武帝开始,恃自己的雄才大略、挟“文景之治”积蓄的国力,开始了强力反击,连续几代不断,前后在名将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等统帅下,向北面、东北、西北几个方向的匈奴展开持续进攻,歼灭其骑兵主力,捣毁其老巢,打通河西走廊。将匈奴人驱逐到瀚海沙漠以北,从根本上解除了北患。虽然在东汉时代匈奴一度死灰复燃,但在窦固、窦宪、马援等名将打击下,匈奴一部远逃,一部臣服,再没有对汉王朝构成大的威胁。

(五)中国疆土的持续扩张。今天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能够和平的生存和发展在这块广袤的国土上,主要有赖于汉王朝数十代英雄们的功绩。除了收复北面、西面被匈奴等部落占领的大片国土,打通丝绸之路,凿空西域外;

还向南,向东北、向西南,收复和兼并了东瓯王国、闽越王国、南越王国、朝鲜王国(今朝鲜北部)以及西南诸夷一一僰国、夜郎国、且兰国、滇国、邛都国、莋都国、冉厖国、白马国。第一次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六)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平民气质的刘邦、雄才大略的刘彻、千古“仁君”刘恒、刘秀、汉初三杰一一张、韩、萧且不表他。文到魁首,武到冠军,便列一长串名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的作者班固。

凭 一篇《子虚赋》而名动天下,汉赋的奠基人司马相如。

“美人赠我金错刀”的科学家、文学家,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

“千古贤宦第一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

医圣,《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

论《过秦》上《治安策》的贾谊;主张 尚德缓刑的路温舒;论贵粟疏的晁错;大学者杨雄等等。

从奴隶到大将军的卫青。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飞将军李广。

历尽千难万险,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

流落外蕃几十载而忠心不改的苏武。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的马援。

老骥伏枥、志在沙场的赵充国。

投笔从戎,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镇守西域三十载的班超。

千古贤媛,首席女史,第一才女,《女诫》的作者班昭。

顺便插一句,以愚之见,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第一家族既不是道家张(张道陵),也不是帝王风阳朱(朱元璋),甚至也不是儒家孔(圣人家族似后代乏名),而是班氏家族:班彪、班固、班昭、班超、班勇,个个声名显赫、功业彪炳。

以上这些文豪英雄、圣贤俊杰的业绩功勋,不但是大汉王朝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当然,还有“寇可往,我亦可往”那霸气十足的回声。





武丁仗剑决云霓


如果非要说喜欢古代那个朝代,那我选择贞观时期的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交流广泛。

唐朝贞观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频繁,百姓安居乐业。居者有其屋,老者有所养。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社会繁荣稳定,万邦来朝的气象,千古罕有。

贞观之治,重农业,行均田,奖励垦荒,"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在民族政策上,太宗在认识和思想上,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使得文化繁荣,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得到少数民族”天可汗“的尊号。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先后攻灭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诸国、薛延陀汗国,并且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还打败高句丽、吐蕃,吐蕃称臣于唐朝。于是唐朝声威远播。

有了强盛的国力军力,才有稳定的政局,人民才能享受生活,安居乐业。商业繁荣,文化鼎盛。域外交流频繁,促进了社会大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下,百姓的生活是幸福的,一心一意奔小康。不怕战乱、不怕动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各司其职繁荣昌盛。

贞观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消除了边患矛盾,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历史中不可多得的繁荣、安定、祥和的盛世年代。


贪恋长安韵


如果我是百姓,喜欢生活在宋朝仁宗时期,政治宽松,商业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太平,舒适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如果我是谋士,喜欢生活在春秋战国,可以寻找一个诸侯为其出谋划策,在乱世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当怀才不遇时,可以随时跳槽,另择明主。

如果我是将军,喜欢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为那句霸气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纵马征伐,与霍去病一起封狼居胥。横刀立马,簪璎铁甲,尽显男人英雄本色。

如果我是诗人,喜欢生活在盛唐,那个诗风鼎盛的年代。希望有机会与李白月下邀约饮酒,与杜甫一起哀呼朱门酒肉、路边冻骨。用绝美的诗歌挽颂那段千古风流。

如果我是大臣,喜欢生活在唐太宗年间。与魏征一起纳谏,受君王器重而依然保留士大夫的尊严。

所以啊,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喜欢哪个朝代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回望千年历史,我还是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