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什么会支持并且帮助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实行维新变法?

同济天下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大概会有这样的定位认知:

伊藤博文,侵略者,亡我大清之心不死,简而言之,是个大坏蛋;康有为梁启超,进步的维新志士,可惜壮志未酬,简而言之,是好人;光绪皇帝,一个渴望上进却没有实力支撑的年轻人,如果他有实力了,必然要带领好人,打败侵略我们的大坏蛋。

在这样刻板印象的影响下,我们势必会产生疑问,怎么大坏蛋反倒帮助起好人来了?难道他不害怕好人强大起来以后把他干掉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依然要遵循那句老生常谈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的纠葛,远比我们贴在这些历史人物脑袋上的标签要复杂的多。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个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来解读他们做出行为背后的原因。

(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有为)

变法强国,还是引狼入室?

甲午一战,清军一败涂地,割地赔款,激发了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于是公车上书,康梁变法。这是大家普遍了解的故事。

但是,只要变法,大清国就能成为与列强掰掰手腕的强国了吗?或者,问的再直接一点,变法之后,大清国就一定能打得过日本了吗?

我想,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其实,当时可以供中国效法的政体远不止君主立宪这一条。而康有为的变法方向,则是瞄准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做法。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的喉舌之一杨深秀更是上书献策,鼓吹中美英日合邦:“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康有为的主张,在于图强,而不在于反抗侵略。起码,在当时的主张来看,他的变法政策中还没有涉及到驱逐列强的部分。

在这样的变法思路下,伊藤博文来了,见到了崇拜自己的好学生康有为,也见到了一心想要奋发图强超越自己的光绪帝。顺应当时的国际环境,他当然要表现出表现出一种希望清政府进步的态度,即鼓励立宪,支持变法。

当然,清政府也并没有给予伊藤博文太多指导内政的机会,就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结束了变法。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解读披露康有为的种种私德问题,抨击他的政治幼稚,但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志士。只是在变法的路径上,他刚好与列强当时的诉求相一致。

(列强分割中国)

伊藤博文的“联英抗俄”

伊藤博文是个野心家,整个甲午战争,无论从政令军事的部署来看,都有他的深度参与。但同时,伊藤博文也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这种成熟体现在他对于实力对比的把握。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步步为营,一口一口地吃掉对手。

当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是积重难返,是瞎眼可见的贫弱不堪。但是,要吃掉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单凭日本当时的体量,是难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国际列强中,盯着中国的也不止日本一家。

于是,伊藤博文将自己的重点,着眼在朝鲜。先控制住朝鲜,再进入东北,这是伊藤博文的计划。可是,当时俄国已经将触手伸入了满洲。1896年俄国获取东清铁路筑路权。1898年俄国获得旅大港的租借权。之后,借由清剿义和团的名义,俄国出兵东北,基本获得了整个东三省的独占权益。眼看就要将势力范围拓展到朝鲜半岛。

俄国的势力进入东北及朝鲜,这当然是伊藤博文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而英国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希望俄国在远东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因为,让软弱的大清国掌握朝鲜的话,没几天就会让俄国抢了去。不如让日本的势力渗透进朝鲜,以防止俄国势力继续南下。

那么,伊藤博文所代表的日本势力的诉求,也就很明显了:拉拢大清,亲英日,远沙俄。

而拉拢大清的办法,就是扶植他们自己在清朝中的代理人。伊藤博文在清国的头号粉丝康有为同学,自然是相当合适的人选。康梁有难,接济一下也是很自然的事。毕竟,康梁是保皇派,老迈的慈禧太后驾崩之后,皇帝信任的康梁回到皇帝身边充当重任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之高的。

总结一下,救济康梁,对于伊藤博文来说,实在是举手之劳而已。最根本的原因是,康梁组织的变法,并不会触动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反而让他嗅到了在中国政府中寻找到傀儡代理人的可能性。同时,为了抵抗俄国,日本也不希望在日本尚未有实力深入满洲时,就因清朝的羸弱使得俄国在东北捷足先登。

说到底,无非是利益二字罢了。


兮兮说事儿


你听说过“大亚细亚主义”(大アジア主義)吗?

在戊戌变法前后,伊藤博文的诸多举动的最终目的,都与这里提到的“大亚细亚主义”有关。

何为“大亚细亚主义”?

在19-20世纪,正当整个亚洲都面临西方侵略的背景下,种族观念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相继传播到日本和中国。

由于当时的日本和中国人都被西方识别为黄种人,基于黄种人的共同身份以及处境,所以部分日本人提倡黄种人“联合自卫”,共同抵御西欧各国的侵略。

这就是所谓的“大亚细亚主义”,也可以称为“泛亚主义”。伊藤博文试图在戊戌变法的问题上施以援手,其实是与这股政治潮流有关的。

伊藤博文与康有为等人接触,正是在中国开始推行戊戌变法的1898年。

同年,日本的特务组织“东亚同文会”(東亜同文会)也宣告成立,声称要“改善因甲午战争而受损的日清关系”,要在中国办日式学堂、报纸并资助赴日留学生。

不过,日本到底在想什么,大家也应该清楚吧。日本并不是真心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它的真实目的是增加在华影响力:最终把西方人从亚洲挤走。

后面的中日历史,已经证实了这种“大亚细亚主义”的虚伪。


HuiNanHistory



作为甲午战争之后与清政府谈判的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在谈判桌上恨不得将满清的银库扒个干净的日本首相,难以理解会在晚清的戊戌变法中会去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敌人为什么会跑过来帮助你。

反过来问,帮助你的会是你的敌人吗?我们梳理一下所谓的伊藤博文支持康梁维新变法的过程。伊藤博文从1885年担任日本首相之后,便快速着手制定出了对朝鲜和中国的入侵计划,并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台湾朝鲜等领土。单单从这件事情上还有人认为他是帮助中国进行改良,只能说明有人的脑子坏掉了。为什么康有为当年会让杨深秀上书建议光绪皇帝请伊藤博文来中国主政,甚至建议中日合邦,可以从当年伊藤博文卸任首相之后的首次访华说起。戊戌变法的当年,也就是1898年伊藤访华,接待他的,正是和康有为推行维新变法时在朝堂上的呼应者张荫桓,而张曾经到过日本,和伊藤是旧相识。这微妙的关系,结合康有为的政治野心,是不是让人不寒而栗。至少慈禧太后已经吓得不轻,这也为变法失败埋下了引线。伊藤到了天津,而后康有为前往天津拜访伊藤,两人有过深坐长谈。谈的无非是变法事宜,康有为痛诉了变法之艰难,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够在觐见慈禧太多时候能劝谏慈禧太后,以图让变法顺利施行。伊藤作为外国人,虽然访华之行带有试探大清政局的用意,但是这种潜在的目的是不应该被康有为的鲁莽之举给戳破的。怎么好对他国内政说三道四。但是康有为依然让杨深秀上折子建议光绪聘请伊藤为政治顾问,可以理解为一种一厢情愿。伊藤并未有过对维新变法的明显支持的行为,他也不可能相信慈禧太后会答应让他参与到大清国的内政,唯一能勉强拿来赴会的至多就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在伊藤的帮助下逃到了日本。那伊藤为什么要救康有为呢。无非是有他的政治打算。晚清的证局波诡云橘,康梁派是有着相当的民意支持的,这是国际政治强国通过帮助他国的政治反对派以期能在日后有所作为的手段而已。

这世上哪里会有无缘无故的爱。


独钓寒江


原因有五,听我给你分析完你就明白了

一,当时世界的情况是西风完全压倒东风!虽然日本通过变革使自己强大起来,但日本的体量决定了它无法和整个西方建立的国际秩序相抗衡。日本需要一个有力的同盟,一个有力的帮手,最不济也要有个耐打的挡箭牌!中国是最优的选择!

二,当时的日本其实对华夏正统这些即将成为历史的旧东西还是挺在意的,对中国的感情也并非全是狼子野心,还有一定的怒其不争的意思。当时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时的一张军方电报这样描述到“我们要给中国兄弟一次难忘的教训”。一直到后来搞的“大东亚共荣圈”,舆论战上也是打的“要把东方黄种人从白种人的魔抓下解救出来”的调子。当然解救是强迫的,你不能拒绝。日本人很有种“既然你中国维护不了中华正统那就让我来”的意思。

三,日本人是个崇尚力量,品质,志向的民族。康有为一伙人符合他们的审美,他们就会相救,不会考虑太多。就像他们会向狼牙山五壮士致敬一样。很纯粹的东西,不用过多解读。当然日本保护维新人士也有抓住一张好牌的意思,就像印度收留藏独

四,康梁维新派是要学日本,如果这批人在中国得势,那就会极大的扩大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这对于日本与欧美列强争夺对中国的影响力,乃至于最终吞并中国都是很有好处的。


嚼史嗅今


引子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红楼梦》中探春面对查抄大观园时说的一段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自诩为中国通的伊藤博文想必一定深谙其中的道理。

细心了解过甲午中日海战前后始末的朋友一定知道,日本赢得侥幸,中国输得郁闷。即使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其实力也只能在列强中居于末位,想要在中国谋取更多的利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毫无疑问是一场“蛇吞象“的壮举。为此,日本可谓是煞费苦心。

为中国建立军事学校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直接的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光有秀才,文人,医生喊喊口号成不了大事的,日本为此特意在甲午战争后为中国留学生在东京建立了一所军事学校——东京振武学校。先来看下其豪华的毕业生团队吧:

蔡锷1900年; 陈独秀1902年;欧阳予倩1902年;方声涛1902年;吴玉章1903年;黄慕松1904年;王揖唐1904年;唐继尧1904年;程潜1904年;赵恒惕1904年;李烈钧1904年;孙传芳1904年;孙武1904年;何成浚1904年;阎锡山1905年;尹昌衡1905年;黄郛1905年;那全1906年;林振雄1908年;蒋中正1908年;张群1908年;姜登选1908年;杨宇霆1908年;熙洽1908年;何应钦1909年;臧式毅1911年。

对以上历史人物不做任何评价,但有几点是肯定的,一,师承扶桑的这部分军事人才(姑且先称之为扶桑系)与当时中国主流军事实力——北洋系成为“既生瑜何生亮“的死敌。直到后期升级为不死不休,将整个中国拖入内耗的泥潭,更是摧毁了洋务运动辛辛苦苦半个世纪积攒下的薄薄家底,白白错过了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日本爆发经济危机,这段上天给中国留下的十几年的成长发育期!二,这部分人大多数成为日后军阀混战的主要发动者与参与者。

当蒋校长平定中原后,才开始励精图治,但却发现列强们已经环伺周遭,再也不会给中国练内功的机会了。蒋校长也曾在中日开战后不久感慨过,假若再给中国十几年发展时间,绝对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老子也是硬气的。”但同样的感慨,十几年前袁大总统也说过类似的话,但当时革命党们没有给袁大总统这个机会,同样,也没有给中国这个机会。

“惜哉,痛哉,也许这正是历史的轮回,世事的往复。”

船夫聊名著


第一,清日在甲午战争之前没有特别深的仇恨。在当时的时代,清朝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上升。想要在亚洲称霸最大的敌人就是清政府。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北洋舰队。

第二,伊藤博文本人是中国通。他最敬佩的人物是当时清政府的李鸿章。就个人能力而言,他自认为不如李鸿章。但日本当时的国体的先进性要比清政府强大。

第三,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上升。而维新时也有流血和牺牲。伊藤博文本人也是维新人士。本质上和梁启超和康有为是同一类人。所以会支持他们。


寒雨连江29855720


道理可能很简单,伊藤博文想要培养亲近日本的傀儡政府,才会选择帮助康有为等维新派进行君主立宪的改革,伊藤博文作为日本的对外扩张的重要执行者与决策者,心里面可能充满了政治的算计包藏祸心,可能想培养一只亲近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來把控大清王朝朝廷的控制力,让日本在华改革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更多的权利,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或者想要支持康有为进行维新变革捣乱中国内政是真,让中国国内互相攻伐互相内战,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战争,获取在华的更大利益获得更大的地盘,作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何等的精明的人物,不可能没有目的无端的帮助中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利不起早,在伊藤博文的眼里支持维新派,可以让中国自乱阵脚,日本好成功的侵略中国或者胶解中国,达到日本国家的最大利益化。


铁木真165163663


利益买办,所以不要一边倒的夸奖维新派,人呐,世事呐,感谢主!


我爱月季1


因为康有为变法一直是热脸子往日本贴呀。而当时欧美对日本还是冷屁股的。面对欧美的冷屁股,日本也不好对大清冷屁股了。至于对康梁,我认为日本是同情大于实际利用。明眼人都能看出康梁变法不可能成功。日本明治维新是革命式的变法,变法前的日本开明中产阶级是武士。手里有刀有枪的。不支持变法的,武士说打倒就打倒。而清朝的开明中产阶级是秀才,举人,小官僚。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指望这帮人推翻原有腐朽执政者,实现变法完全没有可能。


北漂叔叔


日本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