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火炮技术越来越先进,为什么舰载火炮的口径反倒比过去小了?

天上渔


舰载火炮总体而言趋于小口径化发展,战列舰时代的大炮巨舰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舰炮口径大致集中在76-155mm之间,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随着舰载近防系统的逐步完善,传统的中小口径舰载防空炮也推出了历史舞台,仅剩下30mm多管近防炮得以保留。

火炮诞生之初,最早应用于陆战,迄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陆战火炮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机动性,因而在发展历程中,除了一战时期诞生过几款巨炮之外,其余的火炮口径大都属于中小口径范畴。但是海军舰炮却曾在一段时间内大口径甚至是超大口径是发展主流,尤其是体现在战列舰称霸海战时代。

举几个例子,二战末期日本准备研制的"纪伊"级超级战列舰计划安装510mm口径的巨型舰炮;同时期美国曾研制过一种9万吨级的航空战列舰也曾计划安装457mm的舰炮;舰炮口径大型化的著名代表当属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上的460mm巨炮和美国依阿华级的406mm巨炮。

从大炮巨舰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海战还是以舰炮进行炮战为主,因而大口径的舰炮伴随现代装甲战舰的出现而掀起一股发展潮流。作为战舰的主要武器,其第一作战任务在于击毁、击沉敌方的大型战舰,小口径火炮因威力较小很难实现这一根本目的,这也是大口径舰炮在那个时代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战结束后,导弹技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苏制“蚊子”级导弹快艇搭载的SS-N-2“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开创了现代反舰导弹首次实战案例。此实战案例将反舰导弹提升到一个主战武器层面,传统的火炮型舰船相继退出历史的舞台,海战正式进入到导弹时代。

得益于导弹技术的全方位发展,舰载火炮的功能被一步步逐步替代,最终只剩下一个对陆攻击领域。因为舰载导弹系统最早得到发展的是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两大体系。导弹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火炮,导弹的打击距离更远、打击精度更高同时打击效率也更高效,这是这些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得舰载火炮的功能只剩下一个对陆打击这一项。

而且,随着舰载航空技术的逐步完善和联合作战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依赖舰炮由海向陆支援压制的作战效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尤其是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出现,使得更多的由海到陆攻击任务被舰载航空兵所取代,舰载攻击机、舰载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范围更大,攻击效能更突出,打击方式更加灵活。

但现代战舰还是保留了舰炮,主要是保留了主炮,作为应对海上小型目标以及有限的对陆支援打击而存在。部分类似俄制现代级、地平线级等装备有两门舰炮,要么是前后各一座,要么是前部并联安装两座。

现在讲到重点了,为什么舰炮的口径中小型化?核心的原因在于,现代舰炮更侧重于多用途性能,通俗点讲就是将传统火炮战舰上的对海打击大口径火炮、对空防御作战的小口径防空炮的功能进行了结合,使得现代火炮同时具备对空、对海以及对陆打击三种功能。

我们都知道,火炮的口径越大,其射速就越低。以战列舰时代的日本大和号战列舰使用的九四式460mm三联装舰炮为例,该炮的战斗全重达到2700吨左右,射速只有1.8发/分钟,炮塔旋转一周需要3分钟,单管火炮的寿命约200-250发之间。在以现代级装备的AK-130型130mm舰炮做一对比,AK-130的战斗全重只有35吨,最大射程29.5公里,最大射速为35-45发/分钟。口径缩小了3.5倍,射速却提高了将近20倍。

再来看看我国护卫舰主配的国产76mm舰炮,该型舰炮相较AK-130口径缩小了将近一半,但其最大射速达到了135发/分钟,相较AK-130提升了3倍还多。基于上述可以充分的说明,火炮口径缩小后火炮的射速得到显著提升,火炮射速提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升火炮的对空拦截能力,这恰恰是传统主舰炮和防空炮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目前国际上舰炮发展主要有两个潮流,第一个就是强化发展使用中小口径的舰炮,突出对空防空反导能力,典型的代表欧洲使用的奥托76mm舰炮、国产76mm舰炮以及部分100mm紧凑型舰炮。另一种潮流就是近些年部分国家开始探索使用大口径舰炮,即将155mm舰炮上舰,比如德国试验将PZH-2000型155自行火炮安装到F-124护卫舰上,美国在其DDG-1000上使用155mm新型舰炮等。

总体上来看,舰炮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用途态势,主要口径大致有76mm、100mm、130mm和155mm四大类,并没有证据显示会发展更大口径的火炮。舰炮口径中小型化主要的推手就是现代海战武器的升级式发展,导弹是主流装备,火炮沦为辅助装备。


鹰鸽分析


正因为现代火炮以及其他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过去的那种超大口径火炮在现今已经没有了多大的价值。

在二战及其以前数百年,火炮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武器,它射程远,威力大,口径越大的火炮,相应的射程就更远,威力就更大,在这种需求以及各方竞争之下,出现了很多巨型火炮,如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有460毫米主炮,德军的古斯塔夫铁道炮口径更是高达800毫米,炮弹重达7100公斤。



但是随着二战之后,飞机、导弹、雷达等技术的全面运用和进步,超大口径火炮的优势荡然无存,几百毫米口径的大炮射程也不过几十公里,远不及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一般的反舰导弹也能打上百公里。其实,早在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时,大口径火炮决胜的思想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飞机作战半径是炮弹的十几倍,航空炸弹的打击效率也比舰炮远射高很多,航母取代战列舰也代表着超大口径火炮的没落。



现在的军舰,通常都是以舰载机和导弹作为最主要的武器装备,而火炮更多的是一种近战和防御武器。比如现在的驱逐舰、护卫舰主炮口径普遍是76-155毫米,但是由于追踪、制导技术的帮助,现在的舰炮精度不知道比二战时的舰炮高了多少倍,即使现在的几千吨级驱逐舰和二战时的几万吨级战列舰拼火炮,驱逐舰依然能够完胜。这个差距比现代狙击步枪和三八大盖还要大。


止水兴波


其实我们通过看各种武器在军舰上占多大地方或者数量就能大概看出它现在的地位,二战的时候军舰的武器种类比较少就是鱼雷、舰炮和一些小口径的高炮等,现在军舰上的武器五花八门各种型号,对军事了解少的人都不一定全能叫上名字。二战的时候舰炮的地位最高,因为它射程最远、威力最大,而且能打海上目标、也能打陆上目标,是最重要的利器。那时的战列舰都是几万吨排水量,一眼望过去都是几百毫米粗的炮管子。



现在的军舰一两千吨的一抓一大把,万吨以上都比较少,但是一两千吨的军舰一眼看过去也就能看到军舰前面有一门炮,但是口径可能都没坦克炮大,后面还有射速极快像枪一样快的速射炮。

炮这种武器在现在的海军舰艇作战中属于那种作用不会太大但是不可缺少的,一百毫米左右肯定没有以前大烟囱一样的火炮凶猛,可是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这个口径威力也算不上小了,在与敌人军舰对战的时候,有总比没有强。而且它可以攻击海岸上的目标,再有敌人的快艇开过来,用导弹打肯定不划算,舰炮是最合适的武器。



不过舰炮在海战中的应用有限,就算是过去那种大口径舰炮射程和导弹也是差的很远,能近身炮战的机会不多,都是超视距作战,导弹、舰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武器都可以在军舰以外很远的地方打击目标,军舰上的人还没看到对方呢就可以发现敌舰发动攻击了。炮的地位不是那么高了,所以要缩小口径。还有就是正是因为炮先进了才要缩小口径,能精准打击了就不需要一堆大烟囱进行炮火覆盖了。


鍋盖頭司令


现代舰炮又不考虑战舰互射,自然射程和射速更重要

先要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大口径舰炮?还不是因为那时候主力舰装甲越造越厚,为了击穿坚固的装甲必须要上大口径舰炮,增加穿甲威力,否则上牙签炮准备给人家绕痒痒?

海军历史上,舰炮主要任务是对舰攻击用的,是反舰的主要武器。但这在二战后发生根本性变化,先是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崛起,航母远程攻击成为海战的王牌武器,接着导弹时代的到来,反舰导弹成为舰艇间攻击的主要手段。即使你大和衣阿华又怎么样?前苏联4吨重3倍音速的重型反舰导弹要不要尝尝?还可以上核战斗部哦。

所以现代战舰上的舰炮,主要作用是用来防空和支援对地攻击,反舰的话有可能用来打打海盗或者偷渔船什么的。上世纪美国重新启用并现代化改造衣阿华级战列舰是打算两栖登陆战时作为火力支援船,而不是指望扛着406mm巨炮去去炮轰毛子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在这种情况下,射程和射速自然成为设计舰炮的主要因素。防空需要高射速带来的防空弹幕,其次射程;对地支援需要大射程带来的支援范围,其次高射速可以增强火力。现代级的AK-130舰炮,一座一分钟可以打出70发VT引信炮弹,

而为了提高射速,一大方法就是要采用整装炮弹,分装炮弹射速要降低很多。一般情况下分装炮弹上限为5英寸127mm这一级别,这是一个普通士兵双手负重能力决定的。此外,采用摇摆炮架、水冷炮管、全自动装弹机等,整个火炮系统重量大大增加。美军AGS先进舰炮系统,整个炮架和自动供弹装弹系统相当复杂沉重,比二战的人肉装弹系统的舰炮重多了。

在提高射程方面,则是通过增加火炮身管倍径和药室容积,二战时期美国经典的MK12型38倍口径127mm舰炮,最大射程仅为11公里。而现在我军H/PJ-38型70倍口径130mm舰炮射程可以达到30公里以上,如果使用最新的滑翔炮弹这种特殊弹药的话,可以打出百公里。


五岳掩赤城


相比于二战时期,现代军舰的火炮口径的确小了很多,如今主流舰炮口径大多在76-155毫米左右,这与二战时期动辄几百毫米的火炮口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导弹和火炮等武器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作战方式和作战理论的转变。

(美军的MK45舰炮系统)

二战及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火炮都是海战的主要交战武器。因为舰炮的主要作用是攻击敌方军舰或陆地目标,所以其火力自然越强越好,射程自然也越远越好。基于这样的作战方式,舰炮的口径也就越大越好。二战期间,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主舰炮口径甚至达到了460毫米,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主炮口径也达到了406毫米。

(大和号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

二战期间,随着战争的进行,大炮巨舰的作战方式也开始随着航母的崛起而逐渐动摇。二战后,导弹时代的来临,更是直接宣判了大炮巨舰时代的终结。毕竟火炮的射程再远也敌不过导弹和飞机,威力在强也不敌带有核弹头或高爆弹头的导弹,所以从这时开始海战的主角便不在是舰炮了。

(二战航母)

(舰射导弹)

得益于火炮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从精度到射程,舰炮的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伴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普及,火炮的打击能力和打击效率也有了质的飞跃。现在的主流舰炮主要用于打击小型舰艇、巡航导弹、无人机等目标,靠着高射速和高精度给予目标精确杀伤,不在依靠口径和火力。况且舰炮口径太大也并非好事,因为口径越大,对精度和射程的影响也越大。也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舰炮口径才会越做越小。

(现代舰炮性能突飞猛进)


战情解码


正是因为现代技术越来越先进,导弹代替了火炮进行中远近程攻击,所以火炮在海战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小,在战后的一段时期甚至流行不安装火炮,因为在他们看来导弹已经完全可以做任何事情已经不需要火炮了。不过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有时候一发几百甚至几千块钱的炮弹能解决的事情干嘛要用几十万甚至几千万的导弹来解决呢,于是舰炮又重新回到了军舰上。

因为现在的还在模式和,而在以前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二战时期海战的交战距离已经达到20公里以上,但主力还是火炮,但是自从埃及使用一艘几十吨的导弹艇击沉一艘以色列1700多吨级的驱逐舰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反舰导弹在海战中未来的地位,这种能够超视距攻击、并且威力巨大、精准度更高的武器将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力。火炮的极限射程顶多也就40公里和导弹,却可以在100多公里以外将目标精确的摧毁。

虽然现在火炮的口径和战列舰的口径相比之下小的很多,主要是两者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火炮不再是海战中的主力,所以居于二线的火炮只能减少数量并提高质量。无论是射速、精度、射程在同口径上远超以前的火炮,甚至有些127毫米口径的主炮在使用增程炮弹时可以达到大和号460毫米舰炮42公里的极限射程,并且射击精度更高。但是海战当中火炮都未必能用得上,顶多也就是在对陆攻击时用的比较多。不然真的靠火炮来进行反舰打击时双方基本上也就连贴脸。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大炮巨舰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武器说的时精确打击,导弹代替了火炮。过去的舰炮主炮主要就是打击敌人的舰艇,现在有了反舰导弹了。











yan海林


反舰导弹出现了舰炮的口径已经不在往大口径方向发展了,因为炮弹打击的距离再远也远不过导弹,并且在打击精度和威力上与导弹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舰炮属于很古老的武器至少有600年的历史了,在海战和炮击岸上目标时当然是口径越大越好,因为越大的口径预示着炮弹会被发射的更远,破坏力也随着增大,到了蒸汽机时代装甲舰时代舰炮的口径达到了巅峰时期,出现了400毫米以上的巨炮,这个时期从海战思想上来说:谁的军舰排水量大、谁的主炮口径越大,谁就会在海战当中处于有利的位置,所以在1930年代以前主要海军强国都拼命的研制大口径舰炮。

电影《男人们的大和》当中“大和号战列舰”被美军舰载机围攻的场面。

但是,1930年代之后航空母舰的兴起使得巨型舰炮变得越来越没有使用价值了!那种战列舰海上相遇并且对射的情景在二战时期仅发生过过两三次,其他大部分海战都是航母之间的对决。“大和号”被围攻的时候主炮似乎是一炮未发(一说是发射了几枚“三式”通用弹)就被蜂拥而至美军舰载机炸沉了!同时也预示着航母战斗群时代到来...所以,二战之后战列舰在绝大多数国家退役仅美军保留四艘,大舰巨炮的作战思想已经被淘汰了。


1950年代末,随着反舰导弹的完善海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理论上来说几十吨的小艇携带反舰导弹就能击沉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因为导弹的飞行距离完全在大口径舰炮的射程之外,而且导弹在雷达或者光学装置的引导下打击战列舰这类的目标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反而战列舰上的任何舰炮在50公里外都打不到导弹艇。


所以,较大型军舰的主炮从1960年代之后口径定格在了76–100–127–130毫米之间。

现代舰炮的主要用途本质上没有多少改变,但是自动化程度远比二战期间的先进,可以打军舰、拦截导弹/飞机,也可以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在适中的口径和威力条件下突出了射速快,也就是理论射速要达到30~120发/分钟才行,这样才能够拦截高速飞行器,高射速带来的就是火力投放量的增加,短时间内很密集往对方目标发射数十发炮弹,打击力度是很高的。
总得来说,随着导弹的出现舰炮已经变成了配角地位,不但口径变小,装备在军舰上连同副炮(近防炮)也就2~3门的安装量,但这已经足够应付现代海战了。


皇家橡树1972


火炮确实越来越先进了,但是呢,现在时代变了,现在的时代,并不是互相对射舰炮的年代了,现在的年代,海战的主要武器是飞机和导弹。从航母走上海军的舞台开始,大舰巨炮的时代就终结了。

以前,大舰巨炮时代,比的就是口径大小,衣阿华级战列舰上的主炮有406mm,这是它的主武器。你口径如果小了,海战太吃亏,射程不够,伤害不够,人家一轮齐射能把你打残了,你一轮齐射,对方仅仅死了几个人,这仗就没法打了,必输无疑了。

所以说,那个年代,对于海战,是非常依赖于舰炮的口径和射程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舰炮的根本是个炮,炮就意味着手短,炮弹里面没有发动机,没有制导系统,它是靠炮弹发射药的推力飞出去的。衣阿华级上面的406mm火炮,射程才38公里。而航母的打击距离是多少?舰载机飞起来,随随便便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作战半径,再加上导弹的射程,打击距离更远。

现在大国海军,都是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了,依靠的是舰载机和导弹,以美国海军为例,美国海军装备的F35C作战半径1000公里,上面搭载的JASSM-ER远距离对地攻击导弹的射程又有1000公里,加一起就是两千公里。伯克舰上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射程又是1500公里。反舰也有鱼叉,射程又能打个三百公里。

相比较飞机导弹,火炮就明显处于了劣势。现在最先进的舰炮也是朱姆沃尔特级上的那两门155mm的火炮,射程能打到150公里。但是能打到150公里,和飞机导弹相比,还是短,只能算是个零头。一百五六十公里意味着啥?短。现在反舰导弹能打个200公里的都算是小短腿级别的了,看下YJ18那500多公里的射程就知道了。那你这几十公里射程的舰炮,有啥意义?

反舰有反舰导弹,对地有巡航导弹和对地导弹,防空也有防空导弹,射程和精度,都比舰炮要高得多,舰炮和这些飞机导弹相比,根本就不占任何优势,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作用越来越小了。

想要让舰炮有真正的作战意义,就必须提高射程,提高精准度。但是就算是朱姆沃尔特级上那两门,也已经是玩到了极致了,没有更大的突破了。火炮这东西,人类已经玩了太多年了,潜力都已经被挖掘没了。想造出个射程几百公里的大炮,这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像导弹那样打出去的,他就不是炮了。

既然,火炮已经没有什么潜力了,射程也很难再继续提升了,也就意味着,舰炮已经不是什么主要作战武器了,海战根本就用不了,现在这舰炮顶多就是个自卫武器,而不是什么真正的进攻武器,既然是自卫武器,弄四百多毫米的口径,他就没什么意义了,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多装很多垂发单元,多装导弹,效果更好。

说到这里,其实可以简单说一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它上面搭载两门155mm舰炮,射程超过了150公里,每分钟10发的射速,两门加在一起,理论上可以达到18门同口径的M198榴弹炮的威力。也就是说,朱姆沃尔特级的舰炮,是要比其他驱逐舰的舰炮都要先进,非常猛。这就是朱姆沃尔特级的用途,相比较于导弹,舰炮肯定是划算得多。

对付大国海军,必须是用导弹解决,如果对付小国海军,舰炮的性价比则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两门炮,可以打舰艇,可以对地打击,性价比是远高于战斧和鱼叉的。但是,其仅限于对付小国,对付大国,它的导弹搭载量太少,火力上很容易吃亏。

综上,简单总结一下,现在作战舰艇,无论是打海战还是对地,首选其实都不是火炮了,海军对于火炮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作用越来越小,首选都是导弹。火炮继续加大口径的必要性,越来越低了。

<strong>


军武文斋


现代海战以导弹互“欧”为主,舰炮的作用已经主要用来防空的,特别是近防。这就要求有一个快反的速度,很明显,大口径火炮不行,同时,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主要的方向,形成最大的拦截弹幕,所以形成了小口径,一般多管的防空系统。特别是中国的1130,号称“万发”,拦截效果,可谓“变态之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