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烟郭说历史


满清统治蒙古也是通过通婚!自始至终也只是姻亲关系,并非真正的统治,类似于分封割据性质,而满蒙结盟的基础是对汉族政权的打压和统治!


一粟954


不说别的,就领土问题而言,清政府确实要比明朝做的好上许多。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要远远强于明朝在当地的羁縻统治。

因此,有一个历史事实不得不承认,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其他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要远远强于汉人王朝!


元朝如此,清朝同样是如此。

就拿西藏地区来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元朝建立的行省制,直到今天都还在沿用,而西藏地区,正是在元朝时,第一次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

当时元政府在中央专门设立了管理西藏事物的部门,宣政院。这是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所没实现的。元朝灭亡后,对与西藏的管理,明政府实行的是名义上的羁縻统治,并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

直到清朝建立,中央王朝才重新恢复对西藏的直接统治。


而蒙古高原,历来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就算是人们口中最有“血性”的明王朝,也没能实现对蒙古高原的控制,反过来还不断受到瓦剌,鞑靼的侵略。

满洲崛起后,关于蒙古各部,主要还是通过和亲和战争的方式,拉拢一批攻打一批,从内部分化蒙古各部,并将其逐一收服。

满洲人是游牧,渔猎民族,生活习性与蒙古有诸多相似,且明朝历来是被蒙古人视作最大的威胁,因此,很容易被崛起的满洲拉拢。
而满洲人本就是以关外人的身份入主中原,很清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想要的是平等对待,想要的是同内地通商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清政府顺势而为,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样就增加了内部团结及各民族间的向心力。


Mr这史香


有时候要征服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仅仅靠军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美国,军事实力足以毁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是连中东小国都不能彻底征服。那么为什么明朝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却可以呢?

明朝不能彻底征服蒙古的主要原因:手段上比较单一,主要以军事打击为主;自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大幅下滑;草原上民族结构单一,主要就是蒙古族,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便于实现统一;北方广袤的草原也为蒙古军队提供了天然的战略回旋区域;经过优胜劣汰的几百年发展,蒙古族已经适应了草原的生活,并且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蒙古人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明朝可以说在打击蒙古方面既显得捉襟见肘,又显得有心无力,这些都是明朝军队无法彻底征服蒙古的原因。自建国伊始到皇朝结束,蒙古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清朝能彻底征服蒙古的主要原因:清朝打击蒙古的手段更丰富、策略更阴狠、措施更精准,直接从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对蒙古实施毁灭性打击。

政治上:广泛深入的开展联姻。

清朝很早就有与蒙古人联姻的传统,时间应该是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就通过与蒙古的一些部落建立姻亲关系,皇室男性成员娶蒙古族贵族女子,皇室女性也不断地下嫁蒙古族王子,在政治上实现利益捆绑和结盟,一方面稳固后方,另一方面共同对抗明朝或者其他与清朝关系不好的部落。清朝历史上一共有三位蒙古族皇后,其中孝庄太后就是其中鼎鼎大名的一位,妃子数那更是不胜枚举。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谓联姻只是手段和外壳,政治利益才是本质和驱动力。

军事上:针对不服大清统治的部落,给予毁灭性打击。

蒙古部落中,最不服清朝的当属准格尔。一开始准格尔实力不济,就假装表现得无欲无求,可当其猥琐发展到一定实力后,其野心也在逐渐增长。终于,在1690年后的6年间,康熙帝曾经多次亲征蒙古准格尔部落,打败了准格尔军队的进犯,算是暂时稳住了北方的形势。到了乾隆十年,准格尔发生内乱,乾隆帝瞅准时机,对准格尔发动猛烈攻击,这一时期的打击真的是称得上毁灭性的,准格尔直接被灭族,其领地西域也彻底被清朝占领,改名新疆,要不是乾隆帝对准格尔的毁灭,现在的新疆的第一大民族应该是蒙古族,那些种田的民族根本就可能不可能有今天人数。

文化上:改变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典型的外在表现,信仰是人的精神内核,作用的是人的大脑,信仰决定国家的力量,民族的未来,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战斗力创造力的源泉。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就相当于改造了这个民族,消灭的这个民族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绵绵细雨对土地的滋润往往比疾风骤雨更彻底,效果更好。相比于军事手段的刚性,对别人文化上的改造显得更加温和,真的是润物细无声,悄然之间就可以让人丧失灵魂,相当于把大脑交给别人武装,这样的方式对敌人的打击效果往往更加隐秘、更加彻底、更加高效。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最开始信仰的是萨满教,萨满教的教义是催人奋进、鼓舞人战斗的,在萨满教的作用下,蒙古人总是那么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这一点,精明的清朝统治者当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并且为蒙古人找到了新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在清朝统治者的软硬兼施下,蒙古人开始渐渐丢失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是信起了更加温和、更加顺从的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蒙古人的反抗和战斗的意识、能力也在逐渐消弭。

当然,蒙古人最终被征服,也在一方面证明了蒙古族的文化不够强大,底蕴薄弱,软实力的韧性不够,他们没有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没有人为他们建立完整的人伦道义,没有人创造和传播真善美的东西,对人性的正确引导不够,民众的追求主要停留在吃饱穿暖上,其精神生活很单一,信仰的只是仪式性质大于文明性质的萨满教。而文化软实力在支撑民族战斗力创造力方面才是根本性的,文化是文明的本源,我大中华能够饱经沧桑而重新崛起,其根源是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的伟力深沉而雄浑。

综上,清朝统治者在对付蒙古人方面,确实比明朝统治者更加得心应手,他们更愿意放下身段与蒙古人交往并研究蒙古人,对蒙古人研究得更加深刻,对蒙古人的弱点看得更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清朝对蒙古的征服上那是再合适不过。


铁匠波波


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做到了?

  此前已有高手论断,咱就简单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

  虽然大汉时代,还没有蒙古什么事,但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困扰着中原,这是事实。为什么强如大汉,硬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北部的游牧民族呢?

  其实原因也不算难猜,因为政权的性质不同,实在不好办。它是游牧,是“游”着的,没有固定的老巢,而且纵深很长,追奔逐北的,后勤部跟不上。蓝玉等人追得狠吧,都撵到捕鱼儿海了,可是残元依然能够往北逃,再追下去准确打击并打灭,实在是太难了。他们虽可能没系统学过汉人的兵法,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等十六字方针,玩得特别溜。就这样的,抢完了就走,打不赢就跑,一路往北跑,相当难办。如果有别的办法,当然好,但是明朝对待蒙古,基本上就是打,打,打,追着打,挑拨离间地打,都没收服过,始终是个祸患。西汉时代的匈奴也这样,到了东汉,彻底分化之后,才算太平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西北方又出现了新兴力量,什么鲜卑,突厥,回鹘,总之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网络图)

  为什么清朝做到了彻底征服蒙古呢?

  从时间上来讲,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皇太极时代开始,到乾隆晚年,也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么看来,也不算能为。不过,清最终能让蒙古消停的,也是为大一统做了贡献,咱们不能否认这一点。清是怎么做到的?

  满清和大明不同,它在建立政权取代明朝之后,将它的兼具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特色发挥得完美之极,作为曾经的同行,它深知草原民族的生存之道,搞了个盟旗制度,牢牢地把蒙古给控制住了。再者就是,满清和蒙古人一样,都信奉喇嘛教,清皇室又是嫁公主又是给赏赐,世代联姻,蒙古也就没办法折腾起来。

  当然了,汉匈也曾和亲,该打时照打,蒙古为什么不能有大动作呢?

  其实咱们想想,蒙古到了清朝时期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蒙古以北的大片土地被沙俄给占了,清朝和沙俄把蒙古都给包围起来了,真要打起来,往南是清,往北是沙俄,哪跑去?论骑兵,人满清骑兵强,论武器的精良度,和沙俄和清都没得比,就这样,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远,还不如和清一起,跟着吃肉喝汤。

  就这样,被大明打得很惨的残元,分而化之,被清给吞吃了。


宛如清扬


说实在的满清治理蒙古人的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兵不血刃就把纵横了大半个地球人的蒙古治得衰落到只能唱歌跳舞的地步了,而且将永远衰落下去,再也翻不了身。这个就是在蒙古推行喇嘛教的政策,当时就是蒙古人一家只能留下一丁,其他的都得入教。精神上的打压比肉体上的打压可怕多了,效果也好多了。


我家有龙凤494


首先说一句,清朝并非征服了蒙古,而是采取了比较正确的民族政策,和蒙古人保持了和睦的关系而已。下面说说蒙古为何在清朝时期比较和谐和融洽:

从政治方面来说:

盟旗制度使蒙古力量分散。清朝统治者将蒙古分为漠南蒙古六盟四十九旗,漠北蒙古分为四盟八十六旗,此外还有“蒙古八旗”、“群旗”等。总之,将蒙古分为二百多个不同的旗。各个不同的旗之间不同统属,分解了蒙古力量。

授予蒙古贵族以爵位。保持蒙古贵族特权的同时达到了间接控制蒙古的目的。

建立了会盟制度和年班制度。会盟三年一次,主要是编审户籍,为征兵做准备。会盟不到的蒙古贵族将被严厉处罚。年班制度规定每年一班,蒙古贵族轮流进京朝觐。

政治联姻不断。据统计,清代公主外嫁蒙古有六十一名。清代皇帝的后妃和皇后也大多出自蒙古。比如说著名的孝庄皇后就出自蒙古贵族。

汉蒙隔离的政策。在《蒙古则例》中禁止汉人越过长城以北的蒙古地区,更禁止蒙古人到内地,对“有私行来内地者,查出即发即还”。即使是笃信喇嘛教的蒙古人想去五台山进香也严格规定人数。

从经济方面来说:

开放互市的同时对汉蒙双方予以盘剥。明朝对蒙古互市采取抵触态度,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态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清政府指定的几大蒙商对双方予以盘剥。这使蒙古人穷困潦倒,但又能获得所必须的汉族手工业品,不致造反。


蒙古本身是游牧民族,但被牢牢限定在所属盟旗范围内。这样造成汉蒙不通,蒙古内部各盟旗也交流不畅。如乾隆所说:“蒙古衰弱,中国之利也。”

采取“移民实边”政策。清朝末年内忧外困,清政府推出了“移民实边”的政策,就是允许汉人交一部分钱,就可以获得一块蒙古地区尚未开发的土地进行开垦种植。结果汉人踊跃而响应,清政府“日入千金”,缺乏生产技能的蒙古人更是濒临破产。

从当时世界局势来说: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蒙古“马背上的优势”荡然无存。明末时期,火炮已经给游牧民族军队造成了很大麻烦。随着科技的进步,游牧民族的优势更是荡然无存。

欧洲先进文明的传入,将中国人注意力从蒙古转向海洋。从康熙开始,欧洲传教士和商人纷纷来到中国,和欧洲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欧洲人新式的科技使中国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将注意力从蒙古放到了海洋。比如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就有“海防”和“塞防”之争,其中心论点就是是否放弃边塞而集中注意力对付欧洲各国。

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

清政府严禁在蒙古地区传播现代思想文化,宣扬“满蒙同源”论。这包括使蒙古地区文化知识落后、思想麻木,也包括禁止汉蒙文化交流。另外利用自己出身少数民族的优势,宣传“满蒙同源”,使蒙古人的反抗失去理论支持。

传播黄教麻痹蒙古人民神经。清政府利用黄教的“行善积德”理论减少蒙古人好战之风,鼓励蒙古地区聪慧男子成为喇嘛,大兴土木建寺院。这都是为了让蒙古人民失去桀骜不驯的斗志,“不修今世修来世”。

总结

和汉代和明代相比,清朝统治者确实采取了更为灵活多变的少数民族政策。对蒙古地区人民采取了怀柔兼洗脑的政策,致使清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蒙古地区从未出现大的动乱,值得肯定。但也需要看到,这首先是由于清朝统治者本身出身少数民族,对蒙古有天然的亲近感,而没有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和明朝“不妥协,不议和,不和亲”的僵化民族政策。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蒙古人“马背上的优势”逐渐消失以致荡然无存也是原因之一。毕竟少数民族战士再勇猛,也抵不住马克沁重机枪一击。


物质文化史


先来说说为什么清朝能成功统治蒙古200多年。

清朝本身就是游牧民族为领导的国家,而且一直推行蒙满联婚的政策,清朝的皇后绝大部分都是蒙古人,当时的清政府是很注重和蒙古人打好关系的。

再来说说为什么汉朝,明朝的统治失败。

农耕民族也曾多次试图找到统治游牧民族的办法,但都失败了。

1、和亲:农耕民族是最重视血缘关系的,所以周代实行了宗法制度。中国人至今也有这个习惯,为了加强关系,不惜拜把子、认干爹,总之,一定要建立起某种亲戚关系才算稳妥。

汉唐两代,都有大量与边疆民族和亲的事例,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倚为屏藩,但效果一般都不理想,政治动物是只看利益不讲感情的,唐朝虽然把公主嫁到了吐蕃,但是长安还是被吐蕃兵给洗劫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虽然取了清太宗的女儿,算是康熙的姑父了,但他老爹在南方一造反,康熙立刻下令杀了吴应熊,连同公主给他生的那个儿子也一块给宰了,可见亲情根本靠不住。

2、设立行政机构:唐太宗似乎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在打败突厥人后,设立了“安北都护府”,在游牧民族的土地上首次建立行政机构。但也没有成效。

原因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以部落为单位的,由于这些部落成员只认酋长,不认外来的官员,所以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管理,都是采用羁縻制度,也就是让部落的酋长来担任地方官,间接的统治底层民众。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国家意识,对本部落的酋长唯命是从,所以很容易跟随酋长一起叛乱,汉唐宋明时代,都是如此,有一些边远的民族,长期不能融入中华,比如朝鲜,有一些曾经融入,但又脱离了,比如越南。汉唐都在异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最惨痛的教训就是胡人安禄山的造反,让唐朝三分之二的时间里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窘境。

事实证明,单纯的羁縻统治难以实现长治久安。

3、封王:这种方法在中国历史上很普遍,但效果说不好,比如明朝就多次封蒙古部落中的强大者为王,但总是反叛,双方关系时好时坏,原因很多,比如蒙古人则桀骜难驯。还有,明朝皇帝是守财奴,比宋朝要“抠门”得多,不太舍得用金银去满足异族的贪欲,明明没有打仗的能耐,却好勇斗狠,处理民族关系很粗暴,结果明英宗成了俘虏,人财两空。

以上便是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做到了一题的解答。


土豆历史解说


要占别人地盘,单凭军事远不够,必须见缝插针收买离间民心,条件是他们失去民心,同时,看你开出的条件是否优厚,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瓦解力,是否合乎民意,老百姓自有分辨力,空头支票还是少开,这样你才有机会见缝插针,才有正治基础,否则,会受到顽强抵抗,没有缝插不进针怎么办?那就收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广泛的制造民怨,如此以来,就能加速其土崩瓦解了,即便是一二次世界大战,没有这样一个缝儿,很难对付一个团结的民族,无论是大汉还是元朝满清无不见缝插针恰到好处。


guanshanyhhy


历史是许多许多人和事,在同一时空不同地域相互纠结纠缠的结果,谁是最后者谁就是赢家。固然有文明因素——军事政治文化等等,但一切皆是人在做啊。

人才是历史的动力,尤其是人民。



伍增杰书法诗词


清朝征服,开玩笑吧。解决蒙古问题根本是俄罗斯的崛起,整个中北亚草原部落被先进的现代科技按在地上摩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