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晚期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大家都知道,清朝中晚期,农民起义屡有发生,先后爆发了马朝柱起义、白莲教起义、江西天地会起义、天理教起义、金田起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走上造反的道路呢?这无疑与当时清朝的政治腐败,贪腐横行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清朝中晚期的政治腐败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呢?下面我们从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清中晚期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1)捐纳

清朝中晚期,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两,刚刚够正常年景的开销。但当遇到河工、赈灾不时之需之时,就没钱可用了,那怎么办呢?清朝统治者就想了一个办法用捐纳来筹措款项。捐纳说白了就是政府通过卖官来换钱,平民百姓通过花钱来买官。只要肯花钱,原来是知县的就可以升知府,原来是平民百姓的可以直接当官,原来是秀才的可以当监生。嘉庆时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全靠捐纳来增加财政收入,捐纳在户部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自此捐纳之风开始盛行,以致一不可收拾。官场上到处充斥着靠钱买官之辈,仅在道光帝统治的30年里,捐纳者就达31万余人,捐银达3300余万。捐官者实在太多,致使各级官府冗官繁杂,办事效率低下,且仕途拥塞不堪,一官难求。大多数用钱买官的人就是为了捞钱,哪里会考虑老百姓的死活呢?那些捐官者为了捞钱,变本加厉地聚敛钱财,损公非私,吏治更加败坏,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清中晚期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2)贪污

当时贪污之风盛兴,嘉庆道光时期的机要大臣们,靠着给手下地方官员提供信息、靠山每年居然能收到多达数万两的白银。陕西按察使张集馨改任四川按察使,到北京辞谢,孝敬给每位军机大臣白银四百两;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两;另外给交情深厚的人一百、八十两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两;侍郎、九卿五十两,这还不包括给同乡、同年的钱,总共用银多达1.5万余两。

朝中官员如此,出任外官的官员当中,上至督抚,下到州县更是贪的盆满钵满。

那些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漕运、盐政、河工衙门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如盐商想要将盐运到外地销售,必须要给大小官吏赠送礼物,有节礼、寿礼、贺仪、程仪、重支、顶支和使费等诸多名目。而官员们也因此迅速发家致富。做了10多年两准盐政的阿克当阿家资巨万,人送外号阿财神。他收藏的书籍字画值30万两,珠玉宝玩值二三十万两、花瓶食器值几十万两,衣服,车马超过20万两,有奴仆数百人、宾客几十名。他的门下有一个外号叫张大麻子的人,原来是个平头百姓,就因为多次被阿克当阿派去审理事关盐商的案子,就让他仅用10年的时间就积累了上百万的家财。当时扬州园林素有甲天下之称,而扬州园林中最好的园子就是张大麻子发迹后买的。他的园子占地几十亩、里边有三层楼,可以俯瞰大江,想要赏梅、荷、桂、菊都各有去处。戏台是仿照皇家戏台的的建筑结构建造的。另外园子中还有30多间套房房,蜿蜒曲折,金碧辉煌犹如迷宫一段。清朝官员的贪污腐败由此可见一斑。

清中晚期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3)政务废弛

清朝中晚期,各级政府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拖拉推诿,蒙混成风,官员们只知道敷衍了事,因循守旧根本不把政务放在心上。当时官员开会,只有一两个人主持,其他人就坐在那儿虚应其事。官吏们有的空发宏议,有的成天与名流唱和,有的终日奔走忙于应酬,有的鲜衣怒马出入于茶馆戏院,因此当时有“小官大做,热官冷做、俗官雅做,闲官忙做,男官女做”之谣。“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尸位素餐,明哲保身”的现象十分严重。

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废驰,比京师更为严重。无谓的应酬成为地方官的第一要务,而各级衙门却百务废弛,百姓的诉讼案件堆积如山。当时四川庆符县关押一名无罪犯人长达35年之久,县令、衙役皆不闻不问,无人理会,真为千古奇闻。

这些官员都不办理政务,众人聚在一起也不谈种田植桑,营私舞弊,得过且过,贪图享乐。他们中的很多人利用职位之便经商捞钱。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广东几乎无官不贾,官吏仗权势,放高利贷经商的人中,民间的人占3/10,而当官的人占了7/10。福建丁漳地区有一陋规,该地区的妓院赌场每月交当地衙役300两银子的保护费,并且这些衙役的家人也能得到十几、几十两银子的好处,衙役坐地分赃,其长官操守可想而知。地方官员营私舞弊,广泛从商、人人私欲膨胀,一心只向钱看。可想而知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多么败坏。

清中晚期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综上所述,在清朝中晚期,政治腐败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老百姓的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那么多农民起义的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