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么去理解?

颠强时代


就是叫人要以平常心活着,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行为随性豁达,不卑不亢,云淡风轻。凡事可不可钻牛角尖。



一朵白云286691575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儒家士大夫思想,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不以己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财物、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 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闲一


《忧国忧民赤子心……》

一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浅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诗人范仲淹《岳阳楼记》。要全面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决不能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还要联系上下文,全面准确作以分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算不上一个名句。真正的名句乃是它的下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唯斯人,吾与谁归?”

……。

这段话的含义是:不以自己的富有而高兴,不没自己的不幸而伤悲。而是,身居高官,心忧其民;身为贫民,

而忧国事,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就这样做官也忧,做民也忧,这样的人何时才能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以天下人的忧愁,作为自己最大的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 只有这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才是我最敬佩,最宠拜的人。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做朋友呢?

由此可见, 诗人范仲淹,情怀非一般!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为后人所敬佩。因此,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了千古名句。

人如其人,范仲淹的一生光明磊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人的一生最高的思想境界,莫过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将千古传颂!

总之:

忧国忧民赤子心,

家幸国幸民幸甚!

英雄辈出国运昌,

豪杰如笋是福音。


老张984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这句话的在外意思是不是因为物质的丰富,而骄傲欢喜。也不因个人的失意贫穷潦倒而悲伤。其深刻含义是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良好淡定的心态,不因一时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要淡然处之,笑看秋月春风,仰望碧空云卷云舒,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大丈夫不为名利所动,也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改变志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南山问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句话其实是互文的手法,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秦汉都有明月都有关。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因外物和己身而悲喜。

但是,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否则极容易被误读,认为是范仲淹推崇的修身方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对象到底是谁?

如果从原文来看,范仲淹的这“八个字”不是讲自身的,而是描述“古仁人”的精神状态。

在这句话之前,原文是这样讲的: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说得很明确,他一直想要追寻“古仁人”的状态,做一个“仁人”,但是自己的所做所为却往往和“古仁人”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才出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

很明显,这八个字就是来解释范仲淹上一句的疑问。为何自己做不到“古仁人”的状态,就因为“古仁人”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们已经做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会被外物、被己身所干扰。

而这正是范仲淹所做不到的,所以才有了“异二者之为”的现象。

那么,范仲淹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范仲淹说自己是“进退皆忧”,是“无时不忧”。那自然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向前回溯,也能知道范仲淹是做不到这八个字的。

范仲淹讲了两种岳阳楼的风景,并因此有了不同的心情。

“淫雨霏霏”: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很明显,范仲淹的悲喜是受到外物影响的,自然是佐证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范仲淹所提倡的状态。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两种情结

中国的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虽然都是追求“修齐治平”,但分化出了两种情结。

一种是积极入世,希望能在庙堂之上改变国家的格局。

这就是范仲淹、杜甫一类的人士,不论时局如何不利,但都希望能入仕来实践自己的理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是化用了孟子的原句: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这一些人受到孟子的影响比较大,总会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只能被动隐居,但一定不会因为受到挫折就产生“厌世”情绪。

另一种是消极遁世,但却不是真的隐逸。

这些人要么希望通过隐士的名声来达到入仕为官的目的,比如李白等人所走的“终南捷径”,要么是想用消极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或对时局的不满,比如陶渊明等人。

这一类别的人有狂者和狷者之分,在南宋江湖诗派中比较典型。

狂者如戴复古、刘克庄等人,往往好高谈阔论,博取时名,在草野之中指点江山;

狷者如姜夔等人,流露出很高洁的品质,表面上对政治漠不关心,但这种“清高”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对时局的不满。

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身在江湖,心怀天下。

同样是为国效力,但有着不同的选择。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虽然对“古仁人”表现出了作为后辈的尊重,但实际上并不认同他们的做法。

他表露出“忧先天下忧,乐后天下乐”的情怀,正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对。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此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意是不会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我的理解。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外界干扰,不理会别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现实中确实是这样。当我们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评价纷至沓来,鼓励的,嘲讽的,挖苦的,什么样的态度都有,影响着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只有下定决心,对外界的评论不闻不问,专心做事,才是正理。附我刚刚篆书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金星753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使用的是互文的写法,也就是不以“物或己”而“喜或悲”的意思。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财物、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 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中国纪录新视窗


喜与悲要守位,太过不及都遭罪(原创)

喜与悲都是七情所为,喜伤心,悲伤肺,太过就把身体毁。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想的开放的下,做人不会累。

《范进中举》喜极疯,

黛玉早死就因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活人路标,提醒你,路,千万要走对。

天,有明有黑,虽然太阳放光辉,也难免刮风下雨吼大雷。

地球,有山有田有水。上上下下形势给,拐弯抹角你得随。

都想道路平坦坦,世事难达想的美。

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变,就把七情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衡心态最为贵。

七情要守位,大过不及都遭罪,生,形势逼,平,人作为。


靳树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俺的《岳阳楼记》。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佳作,特点在于突破了单纯描写景观的狭隘境界;将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晦阴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莅临览物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将全文的重心浓缩在畅议政治理想上,放大了格局,提升了境界!

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历代胸怀宽广的政治家耳熟能详,倍受推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成为跨越时空的仕途处世良言!

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言简意深,面上理解是告诉我们对人生各种际遇要处变不惊,直译为不因为“外物而喜,不因为自己而悲”;通透理解:这里作者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类似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后又来到了船上的意思。

遵照互文的修辞规律这句话的意思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自己的获得而骄傲狂喜,不因为外物的不良、自己的失去而忧愁悲伤。

也同时告诫我们,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失去信心,因坚持自己的思想政治抱负,一生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事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