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是怎樣的?

韓澤秀


大馬採取馬來人至上的政策大幅度減少了華人和馬來人的對立,找到了民族間的平衡點,保持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與印尼相比,大馬的政策相當成功。


養心74


已經有一份回答,對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作了詳盡的說明。這裡我根據自己在馬來西亞的實際體驗,以及對幾位在馬來西亞的華人朋友的瞭解,做一些敘說。

我曾在馬來西亞、主要是吉隆坡待過十幾天。本來是一次由日本某機構出資的公務訪問,訪問了馬來亞大學以及馬來西亞留日學生會等機構,後來由於丟失了護照和錢包,被一位好心的華人朋友收留,在他家裡居住了一個多星期,因此對當地的華人情況有了一些瞭解。

在馬來西亞的華人自然都是移民,早年來自閩南、潮汕和粵廣地區,也有相當的客家人,除了在家裡和親友圈內還會說老家的話語之外,一般華人之間的交往,主要說普通話(華語)。華人目前大約佔馬來西亞人口的30%左右,這當然是一個比較高的比率。據我所知,當地的華人雖然基本上都加入了馬來西亞的國籍,但是除了一小部分加入主流社會之外,在當地可謂自成一個社會,城市裡有很明顯的華人社區,有華人華語學校,一般的華人小孩都送到華人學校接受教育,大部分華人學校的學歷現在基本上也被政府所認可。所學習的語言,有華語、英語和馬來語,因此,一般新一代的華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這三種語言,只是水準高低不同而已。如果要進入主流社會,一般會直接進以馬來語為主的學校,畢業以後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公務員系統,但這很少。大家知道,馬來西亞的主流社會對華人還是比較排斥的。我後來寄住的那位華人,就曾在馬來西亞政府下面的機構長期供職,會講很好的馬來語,華人的意識相對也淡一些,中等階級,有自己的獨棟住房和汽車。小孩的華語水平,好像不算太高(但也可以交流)。其他我認識的幾位華人,都曾在日本留學,對自己的下一代,都提供非常好的華語教育,他自己在一家日資企業裡擔任高管,一個小孩去了澳洲留學,一個小孩送來中國留學,他自己是一家皇傢俱樂部的會員,曾帶我到裡面去吃過飯,他會講一般的馬來語。另一位華人朋友,在當地最大的一家華人日報當編輯,子女也都接受華語教育,當然英文也都不錯。他們告訴我,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還是有很多壓制政策,對華人所開的企業,規定必須僱傭相當比例的馬來人,否則就不予批准。

我在那邊感到,華人與馬來人基本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中,彼此也極少通婚。因為馬來人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有很嚴格的宗教規矩,每日五次禱告,不能飲酒,不吃豬肉,這對華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吉隆坡有專門的華人街區(是自然形成的),那裡幾乎與國內無疑,商店和食物,完全是中國色彩,可以吃豬肉、喝酒,也有各種華人的娛樂活動。但馬來人的街區就充滿著很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我在馬來亞大學訪問時,接待我們的都是馬來人,交流用英語,招待我們吃午飯時,只有雞肉等食物以及白水。馬來亞大學中很少華人,當地的華人朋友告訴我,馬來亞大學是國立大學,學生在學費等方面有很多優惠,一般華人孩子進不去。不過儘管如此,由於華人的努力和勤奮,很多經濟領域華人還是佔了主導的地位。

不過,隨著這個中國地位的提升,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一般馬來西亞當局不敢公然排斥華人了。我的感覺是,好像當地的華人社會,差不多就是一個獨立的社區,與馬來人的交往很少,彼此有點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覺,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當然,馬來西亞原本是馬來人的國家,華人只是移民而已。


復旦大學徐靜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多比當地人富有,但地位比較低,是二等公民。

根據統計,目前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幾。

然而,華人承擔了絕大部分馬來西亞的稅收,然而馬來人卻不領情。

薩沙去馬來西亞的時候,從吉隆坡機場回國時,前面和中國老太太因年齡大了,過安檢動作慢了一些。


傍邊坐在那邊的一個黑黝黝的馬來西亞女孩(機場工作人員),就看著她連連搖頭,滿臉鄙視的表情,還和傍邊一個馬來人說話。

薩沙去過幾十個國家,什麼場面都見過,但這樣公開針對中國人鄙視的,還真沒見到過。

當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女的看,到她反應過來,也盯著我看了幾眼。

在50年代,馬來西亞的華人還有大概百分之四十,現在是百分之二十三,有很多華人已經離開了。


為什麼會這樣?主要馬來西亞政治上的歧視很多。

比如教育上,馬來人的成績比較差,華人孩子成績比較好。

為了避免華人大量接受高等教育,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按照人口比例錄取。

這樣一來,即便華人孩子分數比馬來人高的多,也無法進入大學學習。

尤其是專業領域如醫科、工程系、法律、藥劑系及生物科技等,大多是馬來人壟斷的,華人很難學習這些東西。

因此,一些華人孩子被迫選擇去國外留學,隨後就定居在比如澳大利亞這些國家。


由此,馬來西亞華人越來越少,也許這就是馬來人的目的。

除了教育以外,很多政策也是歧視性得。

一個華人這麼說:“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級職位也多是保留給馬來人,當局還利用種族和宗教分離人民。經濟方面,經商也必須保留一定的股份給馬來人,以前是30%,現在是51%,才可以發營業許可證。”

面對華人,尤其是華人精英大量離開馬來西亞,馬來人中的有識之士也憂心忡忡。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薩沙


打個可能不那麼恰當的比方: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相當於“二等公民”,和沒有北京戶口但工作和生活都在北京的人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馬華總會長、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前兩天批評馬來西亞政府的政策,稱是政策原因導致了馬來西亞華人自認為是“二等公民”。

涵叔去過東南亞很多國家,像泰國和菲律賓,屬於華人和當地人融合得比較好的。這種比較好的標準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政策上的無差別待遇;一個是華人社群同本地原住民和其他社群的關係比較融洽,沒有太大的隔閡。相對差一點的就是政策上基本能做到無差別待遇, 但社群間的隔閡和層見比較深,比如緬甸、越南等等。

印尼和馬來西亞則是華人和當地其他社群關係一直存在比較嚴重的隔閡的兩個國家。首先是兩國都發生比較嚴重的排華事件,很多人都知道印尼有過規模很大、後果慘重的排華事件,但知道馬來西亞也有排華事件的人並不多。當然,馬來西亞排華事件的慘重程度和印尼確實要輕一些,但傷亡數百人的“五·一三”排華事件,也是相當慘痛的。

後來雖然由於政府的強力干預以及外部壓力的加大,這種惡性的事件沒有再發生,但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總體是處在起伏但緩慢下滑的狀態。馬來西亞的華人所貢獻的稅收佔國家全部的八九成,可優越的經濟地位沒能相應地帶來公民地位的平等,反而被作為將“土著與非土著”進行“一分為二”政策的主要原因。至今,華文依然被排除在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程之外,華文學校也不能進入公里學校系統,要想學華文學費高昂不說,學歷還被國家認可。

這十多年來,華人在馬來西亞人口中的比例下滑得很厲害,從最高峰時的四成左右下降到只佔兩成左右,很多華人選擇了離開馬來西亞。

要說明一點的是,涵叔在東南亞很多國家瞭解到的情況是,雖然總體上在一些國家和地方,華人和當地社群的關係有比較大的隔閡,但日常個體打交道時,這種隔閡並不明顯,在基層,很多華人個體和當地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包括涵叔在去緬甸、越南時,也總會找機會去特別當地的華人社區走走,遇到其他社群的人,他們不僅對涵叔熱情,和陪同涵叔的當地華人也都很熟絡,有著不錯的交情。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曾在春節期間來到馬來西亞第二大的華人新村雪蘭莪州班達馬蘭,與當地華人華僑一起賀新春。

涵一


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占人口總數的22%左右,被“馬來人至上”種族歧視,成為二等公民。

^馬來西亞華人歌手梁靜茹

大量馬來西亞華人用腳投票,移民新加坡等國。

1,馬來西亞華人分峇峇孃惹和新客

在鴉片戰爭之前,移民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多與當地馬來人通婚,兒子被稱為峇峇,女兒被稱為娘惹。

1402年,來自蘇門答臘島的一個馬來王子,在馬來西亞建立馬六甲王國。

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就有大量的華人定居馬來西亞,他們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

現在他們不會說漢語,說一種混雜了漢語南方方言和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

峇峇孃惹原來被馬來西亞政府視為土著,後來被定為馬來西亞華人的一部分。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開放口岸。英國人從中國南方的福建、廣東一帶招募苦力,到馬來西亞一帶開發錫礦山和甘蔗園、橡膠園。

大量華人開始移民馬來西亞,逐漸超過了峇峇孃惹的人口。

這些華人被稱為新客。

華人的新移民主要經營礦山、蔗糖、橡膠和貿易,經濟收益高,與當地主要經營稻田的馬來人形成對比。

最後馬來西亞華人控制了馬來西亞的經濟,但馬來人控制了馬來西亞的政府公務員和政治。

馬來西亞從英國殖民地獨立時,華人佔了近40%人口。

為了防止華人控制馬來西亞聯邦,馬來人將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排擠出去。

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衝突。

二戰中,馬來西亞被日軍佔領。

看到中國被日本侵略,馬來西亞華人非常憤慨。在馬來西亞淪陷後,馬來西亞華人組織了強大的游擊隊。

日本人分而治之,大力拉攏馬來人,以馬來人的偽軍和警察來對付馬來西亞華人游擊隊。

日本人在馬來西亞發動“贖罪”行動,在馬來人的幫助,將數以萬計的馬來西亞華人抓捕並屠殺。

戰後,以馬來西亞華人游擊隊為基礎建立了馬共。

馬共受到殘酷鎮壓,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噤若寒蟬,在政治上不敢發出聲音。

3,馬來西亞歧視華人政策。

馬來西亞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

在招聘公務員和政府僱傭人員時,優先僱傭馬來人。

定馬來語為官方語言,大學使用馬來語和英語教學。

在教育上歧視華人,給華人建立的華語學校處處設立障礙,國立大學限制華人的入學比例。

馬來政府在文化上歧視華人。

大量的馬來西亞華人選擇到新加坡、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讀書,並移民國外。

馬來西亞華人演員楊紫瓊

4,馬來西亞華人用腳投票。

馬來西亞華人的大量移民和較低的生育率,導致在幾十年的時間,從馬來西亞人口的40%左右下降到22%。

在2006至2016年,放棄馬來西亞國籍的56576人中,49864人是華人。

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文報刊被並稱為華社三大支柱,艱難地維持著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

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香格里拉酒店老闆郭鶴年,已經將主要資產轉移到香港等地,全家也定居在香港,只有國籍還是馬來西亞。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在馬來呆了六年,華人在馬來只有二等公民,處處受到馬來政府限制,但我認為華人可以全部集中到檳城像新家坡那樣獨立。


山羊827


我知道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很討厭別人叫他們馬來西亞人,你如果叫他們馬來西亞人,他們絕對會更正你,我是馬來西亞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有很強的經濟實力,馬來西亞10大富豪,有九個都是華人!雖然有經濟實力,但是在政治方面確實一踏糊塗!

再早些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已然被華人所掌控,但是華人不夠團結,不想參與到政治裡邊,從而導致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使得馬來西亞土著掌握了大量的權力,

而在掌權之後,帶給華人的不是安定和和平,華人處處遭到打壓,排華現象很嚴重!

也就是最近幾年,由於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得華人的地位略有上升,但是還是沒有那麼滿意!


負十四


剛從馬來西亞自由行回來,去了蘭卡威,檳城,吉隆坡,感受較深。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比較形象的就是如同在上海做生意,打工的外地人,有經商的能力,但沒有從政的資本,像在檳城喬治市看到眾多華人,遍地中文,疑是到了汕頭,潮州的城鎮,破舊,零亂,在周氏橋,李氏橋那裡,遍佈那種昏暗的,陳舊的老屋,沒有空調,只有吊扇,老人坐在屋裡發呆,有的在門口擺個攤子賣賣冰水,涼茶,冰淇淋,或者是批來的小商品,紀念品,周氏橋,李氏橋原來是小碼頭,房子就是那種在岸邊打樁之後建起的木屋,環境很差,退潮之後,充滿泥腥味,魚腥味,就是不明白,大熱天的就那麼個吊扇,為什麼不裝空調;到了吉隆坡,反差更大,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其規模,環境,氛圍,人氣都比上海還要好,而在其周圍又遍佈破舊的住屋,破爛不堪,華人,印度人就住在這裡,但實言,儘管破爛不堪,但不髒,見不到什麼垃圾。街道旁餐廳,飲料店比比皆是,當地人坐在那裡享受自己的生活。總之覺得馬來西亞也是一個貧富差距大,華人沒有地位,但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


李培福


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正在改善,從經濟領域的領先向政治領域領先的方向發展,並越來越開始左右馬來西亞的軍政大局。

在歷史上馬來西亞有華裔和馬來人兩大族群,華人自唐朝的時候就開始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徙而來。馬來人則是阿拉伯後裔與當地部落聯合所形成的民族勢力(阿拉伯後裔掌握上層權力),其始作俑者就是荷蘭殖民者,目的是為了對抗華人日益強大的影響力。

馬來西亞建國之初,華人所佔的比率一度超過百分之五十,當時馬來西亞的統治者不得以將華人佔比最多的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即使這樣華人所佔的比率還有百分之四十。此外,馬來西亞當局還以各種藉口,發動對華人的屠殺,造成種種慘案,如今華人佔馬來西亞的比率已經低至百分之二十。

但是馬來西亞華人和東南亞各國華人一樣,比較能吃苦,也很有經濟頭腦。他們很快就脫穎而出,佔據社會多數財富。而中國的日益強大也給予他們保障,馬哈蒂爾重新上臺後,對馬華人的態度有所改觀。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不同,馬來西亞華人傳統保存的非常好,最近廈門大學還建立了馬來西亞分校。可以預見的將來,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必將成為繼非洲和中亞之後,中國又一重要後院基地。


青年史學家


馬來西亞一直奉行“馬來人至上”政策,長期在經濟和政治上打壓本國華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該國最大的兩個族群就是馬來人和華人。其實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根本沒有馬來人這個民族。古代的馬來西亞一直是多國並立,在很長時間內都,這個地方都沒有民族觀念。

到公元16世紀,荷蘭人和英國人相繼到達馬來群島,民族這個概念才逐漸被當地人所接受。而在此之前,這裡的土著只知道自己是哪個部落的。(馬來人上層社會基本都是阿拉伯人後裔,現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正是在阿拉伯人的影響下,馬來西亞才皈依伊斯蘭教)

從唐朝開始,馬來西亞就有中國移民的記錄,到了明末這裡的華人已經非常多了。面對西方殖民者,華人大多采取合作的態度,而英荷兩國對華人的政策,起初也是比較扶植的。

由於當地土著文明程度非常落後,英荷兩國就從中國引進了大量華人,但隨著華人人口的增多,英荷兩國開始擔心無法控制華人,對華人的態度漸漸發生轉變。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就是“紅溪慘案”。

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因擔心華人威脅自己統治,便在印尼雅加達大肆屠殺華人。由於事發地附近有一條叫“紅溪”的河流,因此被稱之為“紅溪慘案”。

紅溪慘案的發生折射出當時華人境遇的淒涼,而更悲劇的是,當時的清政府在獲知此消息後,竟然以“土生之漢種,此皆自棄化外之人”為由,拒絕對此事進行干涉,僅僅是終止了與荷蘭之間的貿易而已。由於沒有祖國保護,當地華人也無力與武器先進的殖民者抗衡,只得處事小心謹慎,儘量討好殖民者。

到了近代,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相繼獲得獨立,馬來西亞在獨立之時,華人人口超過50%,對馬來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此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將華人聚集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從而減少華人比例,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只好被迫宣佈獨立。

今天的所有新加坡人都知道,當初李光耀是含淚宣佈獨立的,我真不知道李先生為啥哭?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大馬來西亞夢想破滅了吧!

不過即便開除了新加坡,華人人口依舊佔到了當時馬來西亞總人口的約40%,並且由於華人吃苦耐勞,當地的經濟也主要是由華人控制。(馬拉西亞有許多華人,著名影視演員楊紫瓊就是一名大馬華人)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爆發了“五一三事件”。這個事件原本是巫統內部鬥爭,但卻被馬來政府轉嫁到華人頭上,引發了大規模的民族衝突。

事後,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馬來人至上”政策,在各個方面都偏袒馬來人,並限制華人政治權力。

在對華人政策上,馬來西亞政府其實與印尼無異,都是採取對華人打壓的態度。但是大馬華人的人口比例非常高,就算到了今天,華人人口比例也在20%以上,這使得馬來西亞政府始終不敢對華人太過分。(在許多華人聚集區,路牌都是有漢字表示的)

但是,由於華人新生兒的出生率遠遠低於馬來人,導致華人人口比例不斷萎縮,甚至即將跌破20%這個門檻了。而相比之下,馬來人佔比已經超過了60%,對華人的優勢越來越大。

目前,在華人的不斷爭取下,雖然馬來西亞政府開始給予華人更多的權力,但始終不能改變華人二等公民的處境,華人只能在政府中擔任一些無關大局的職務,因此普通華人民眾則對這個國家深深地感到失望。

由於長期得不到公正對待,大量華人精英不斷地離開馬來西亞,前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定居。(馬來西亞華人財長林冠英,他曾因為用中文回答記者問題而遭到馬來西亞國內媒體狂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