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產能合作期待擦出更多火花

文 | 本刊記者 王莉莉

中國是拉美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拉美是中國的第七大貿易伙伴。官方統計顯示,拉美對中國的出口比例,從2000年的1%上升到2018年的超過10%,而中國對於拉美的出口比例,也從2%上升到18%。

如今中國與拉美之間的貿易涵蓋了許多的領域,儘管礦產仍然佔據拉美向中國出口的很大一部分,但是農產品等其它領域正在迅速追趕。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拉丁美洲國際產能投資合作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提到拉美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給中方企業提供合作機會,特別期待雙方的產能合作擦出更多火花。

中拉產能合作期待擦出更多火花


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佔主導

眾所周知,拉美已經成為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越來越重要的目的地。“中國走出去”平臺創始人、權亞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張貞熙著重介紹了中企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2018年初,中國邀請了幾個拉美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我對此毫不意外,因為這些國家/地區已經有100多個由中國投資的土木工程項目,總金額高達800億美元。‘一帶一路’倡議似乎給拉美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進一步推動拉美國家期待已久的基礎設施建設。”

事實上,在不同的國家許多重點項目已經啟動,例如24.7億美元的阿根廷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的重建項目;價值22億美元的巴西超高壓輸電項目(第二階段);對秘魯的總投資額更是達到100億美元,其中包括中國鋁業對特羅莫克銅礦的13億美元擴建項目,以及中遠海運在秘魯、太平洋海岸投資的20億美元港口項目等。

墨西哥外交部的多邊事務與人權部經濟前景與全球聯絡司負責人哈維爾·吉列塔表示,墨西哥是拉美地區一個比較穩定的經濟體,通脹率一直較低,匯率穩定,出口穩步增長,“特別是向中國出口的增長率已經到達了兩位數的水平。”

吉列塔特別提到,墨西哥一些高科技產品出口額已經佔到了整個GDP的27%左右。“我們希望未來在高科技以及服務業進出口方面能夠佔據更大的比重。為了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有更好的合作伙伴,保證我們在這些領域可以更進一步。我認為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此外,我們可以很容易進入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區的不同市場。墨西哥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現在已經與超過50個國家簽訂了13個自由貿易協定,而且這些自由貿易已經覆蓋了超過13億的消費者。”

哈維爾表示,2019年墨西哥的外商投資已經達到260億美元。如今,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上準備興建15座城市,建設項目不僅包括港口、機場、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同時還包括修建石油和原油的管道。墨西哥政府從600多個的建設項目中篩選出147個基礎設施項目,準備進行公有領域和私有領域的合作。據他介紹:“這147個項目的總建設額預計將超過420億美元,可以使得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進一步的提升,我非常希望有感興趣的中國投資者參與到該項目當中。”

農業合作有機會

近年來,農業領域的合作日益成為中拉合作的亮點。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路易斯·蒙薩爾韋說:“我們瞭解到,中國對於農產品的需求是巨大的。中國地少人多,而哥倫比亞正好與中國的農業形成互補,我們還有很多待利用的土地。事實上,拉丁美洲國家的農產品有很多是向中國出口的,並且出口額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哥倫比亞90%的農產品出口都與食用油有關,我們的食用油相關企業與中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未來,我們也希望將更多的肉類產品、熱帶水果、咖啡等出口到中國,拓寬農產品出口的種類。”

薩爾瓦多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胡里奧·弗洛里斯表示,拉丁美洲國家還有很多的投資機遇,特別是在農業領域。他指出:“我們有非常肥沃的農田和土地。在我們國家,咖啡是非常重要的農產品,且已進入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可以利用這一點,與我們的咖啡生產商直接對接。”

胡里奧談到,薩爾瓦多生產方式比較傳統,並沒有加入高科技因素。“中國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生產力,提升農產品品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希望在這一領域也能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的副會長崔敏表示,中國和拉美國家的耕地面積,其實都佔全世界耕地面積的10%,但中國的人口要佔20%,而拉美國家僅佔10%。這樣的農業資源配置和人口的佈局,決定了中國和拉美國家的合作潛力巨大,同時雙方農業在市場的需求和資源的稟賦、產品結構等方面都有優勢,互補性比較強。

崔敏認為,長期以來,大宗商品的初級工業製成品貿易在中拉合作佔據了重要的位置,這種合作模式其實中拉經貿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提供了動力和支持。她表示:“目前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將持續推動中拉農業的產品貿易,提升和擴大中拉農業的合作空間。中國有14億龐大的人口,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和對農牧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中國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拉美國家的農產品,像墨西哥的牛油果、智利的櫻桃、巴西的大豆、阿根廷的牛肉等,中國人餐桌上的東西變得更加有營養、品質更加好。”

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然而,張貞熙坦言,中國在拉美的投資並非一帆風順。她指出:“2017年,委內瑞拉政府違約了對中國240億美元的債務。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的12年當中,中國向委內瑞拉提供了大約650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煉油、金礦和鐵路等項目。歷史告訴我們,衡量政治風險是複雜且非常微妙的,涉及到了對當地政治、外交和社會問題的深刻理解。中國政府在今後啟動任何重大項目之前,將對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其他諸如商業和金融因素進行更為徹底的評估和更加徹底的盡職調查,這對項目雙方都有好處。”

鑑於“一帶一路”的投資額一般較大,涉及到的債務和數量空前,張貞熙建議,中國投資者應該認真考慮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合作的收益和意義。“他們在國際項目中非常有經驗,所以就中國而言,結合各自的優勢,會達到最佳效果。”

北京建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麻樹龍表示,拉美還是中國企業開拓的一片藍海,相比非洲和亞洲來說,在拉丁美洲的中國企業還是很少的,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並且當地的市場需求、市場環境都特別好。

麻樹龍認為,中國企業來到拉美面臨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其一是信息不對稱,對拉美國家不瞭解;其二文化習慣不同,文件流程比較長。他表示:“我們作為國企更要履行社會責任,帶領中國的民企,中國的合作伙伴揚帆出海,共同走進拉丁美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