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用漂却被称为“盲钓”,详解水冷鱼口差的特殊钓法”有漂盲钓“

大寒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时节的到来,持续的低温导致不活跃的鱼情再次走低,多数钓友在遇到这种鱼情的时候,都会选择通过饵料调整和线组搭配进行应对

,天然虫饵自带的腥味和蠕动动作可以有效刺激低活性鱼儿开口,通过精细化降低线组线号,可以有效减轻线组带来的信号传输阻碍,提高较弱鱼口吃口信号的传输效果,对于常见的冬季鱼情来讲这两个针对性的调整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遇到浮漂反馈信号不强的时候如缓慢阴漂、顶漂时,按照这两种方式调整后,浮漂信号的反馈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但是这两种调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鱼情,当持续的低温遇上水位较浅的水域时,这两种看似有效的调整方法也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它用漂却被称为“盲钓”,详解水冷鱼口差的特殊钓法”有漂盲钓“

案例:昨日去新城花都的李庄闸桥钓鱼,此水域是故黄河市区段,水位较浅大都在1.5米以内,温度虽然比较低但是因为黄河处在微走水状态,并没有冰封,为了避免微走水带来的走漂现象,就选择一个吃铅1.5克稳定性较高的枣核型浮漂,调平水钓2目刚好能稳定在水中不动,饵料方面使用了流水较为常用的肉夹馍方式进行,站在桥上钓了一个多小时,钓了三条鲫鱼,但是这三条并不是在浮漂有动作中获的,而是提竿逗鱼的时候已经吃死口了。

浮漂没动作却中鱼对于很多钓友而言经常能遇到,遇到这种情况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提高浮漂灵敏度,采用调低钓高的方式进行应对,如果在水域不走水的情况下,当然是采用钓灵的方式最佳,但是水域的微走水想要保证不走漂,我们不得以必须使用的钓钝方式进行抵御水流,钓灵走漂钓钝没口,遇到了这种情况很多钓友就开始懵了,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应对解决?

不看漂象却能接连中鱼的钓法-带漂盲钓

谈到盲钓很多钓友并不陌生,当所钓水域水流湍急时,浮漂无法发挥它的信号反馈效果,没有浮漂我们无从判断鱼的吃口信号,只好将浮漂从漂座上拿掉,利用滑铅钓组直连竿稍,然后通过竿稍的抖动来判断鱼的吃口信号,这是我们常见的无漂盲钓。但是今天要讲述的盲钓与之并不相同,它需要浮漂但是却不通过浮漂判断提竿时机,很多钓友看到这可能会有疑问,无漂盲钓中虽然没有浮漂但是可以通过竿稍的抖动,辅助判断提竿时机,但是有漂盲钓有漂但却不是用来判断提竿时机,那浮漂究竟有何作用?又如何判断提竿时机呢?

它用漂却被称为“盲钓”,详解水冷鱼口差的特殊钓法”有漂盲钓“

有漂盲钓中的浮漂对于很多钓友来讲显得十分的多余,没有起到应有的信号反馈效果要它还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浮漂不仅仅有信号反馈的作用,它自带的浮力还可以用来平衡线组重力,借助浮漂调钓后的平衡状态,一方面可以提升虫饵的蠕动幅度,更利于被鱼儿发现并觅食,另一方面被浮漂平衡重力后的线组,在我们作钓过程中更利于发现吃口信号,看到吃口信号很多钓友可能会有点蒙,不是说浮漂不是用来判断提竿时机的么,怎么会有利于作钓过程中发现吃口信号呢?

其实这里所指的吃口信号可以理解成提竿的力度感受,有漂盲钓虽说是一种钓法但实质上它更像是逗鱼手法,利用鱼饵的上下动作刺激鱼吃口,围绕着钓点位置前后左右的移动饵料的落点位置,通过固定频率的上提感受鱼竿的受力力度,往往在我们频繁逗鱼的上下提竿过程中,发现提杆力度变重时,则说明已经有鱼吃钩了,保证提杆的上升力度直到鱼儿出水为止

,浮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两个作用,保证虫饵的匀速下降和减轻提竿受力,能让我们在逗钓过程更清晰的感受中鱼的力度变化和提高虫饵活动幅度。

它用漂却被称为“盲钓”,详解水冷鱼口差的特殊钓法”有漂盲钓“

延伸:有漂盲钓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提竿的力度和时机把控往往在提竿逗鱼后,在浮漂站立后等待几秒钟,给鱼一个吃饵时间,等待一会后提竿如果鱼竿有受力反馈后,我们应当轻轻的缓慢提竿,避免造成力度过大将鱼嘴拉霍

,如果在提竿时没有力度应立即落竿,让饵料自然下落,如此反复直到提竿力度有变化的时候为止。

想要盲钓效果好,必要的硬件辅助不能少

盲钓是借助频率的上下提竿,利用摆动的虫饵刺激开口吃饵的钓法,整个过程都不需要观察浮漂的信号反馈,仅仅是通过鱼竿的受力情况判断提竿时机,所以鱼竿的灵敏度、子线的长度这两个要素就十分的关键。

鱼竿的灵敏度

谈到鱼竿的灵敏度可能很大一部分钓友比较惊讶,听过浮漂的灵敏度、线组的灵敏度还没有听过鱼竿的灵敏度呢?其实鱼竿的灵敏度一直存在,譬如在我们中鱼溜鱼的时候,一款灵敏度较高的鱼竿能及时准确的为你提供鱼的重量大小,为溜鱼过程中的发力提供一个有效的判断依据,而在有漂盲钓过程中,鱼竿的灵敏度高低直接关乎着我们对鱼吃钩信号的判断,什么样的鱼竿灵敏度更好呢?

它用漂却被称为“盲钓”,详解水冷鱼口差的特殊钓法”有漂盲钓“

通俗的讲调性较软的鱼竿灵敏度会更高,在受力一致的情况下往往软调的鱼竿能更及时的反馈到手把处,而调性较硬的鱼竿应为较硬,力的传导就不会那么灵敏,尤其是冬季我们作钓鱼种都是个头较小的鲫鱼,经常会出现错口漏口的情况,就譬如同样的漂型不同吃铅量的浮漂一样,同样的吃口力度它们的反馈信号截然不同,调性的软硬同样也会到这这样的结果,所以有漂盲钓时应当使用调性较软的鱼竿进行,

一般28、37均可

子线的长度选择

冬季鱼口较弱的时候,为了增加鱼口的传输效率,通常会缩短子线长度进行应对,这样的吃口信号的传输距离缩短,间接的也就能提高吃口信号的衰减过程,但是有漂盲钓时子线的选择上则恰恰相反,会相应的增大子线的长度,子线长度的增加会提高鱼饵的摆动幅度,在盲钓逗鱼过程中长度较长的子线,饵料的下降过程中的动作更大,刺激鱼的开口欲更强,一般情况下选择长度在15厘米左右

它用漂却被称为“盲钓”,详解水冷鱼口差的特殊钓法”有漂盲钓“

延伸:除了鱼竿的硬度和子线的长度这两个重点注意事项外,虫饵的活跃程度同样直接关乎着作钓效果,为了能够让红虫在水下存活的时间更长,建议使用红虫夹配合橡皮套进行上钩操作,一次上四到五根红虫,这样既可以保证红虫体液不流失还能更长的保有活性

写在最后

冬季经常能遇到浮漂没有动作却提竿中鱼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高,我们就需要注意很有可能就是鱼的吃口太弱浮漂已经失去应有的反馈作用,即使按照常规的调整线组、浮漂灵敏度后还是不能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盲钓钓法进行应对,因为这个时候浮漂已经丧失了它眼睛的作用,我们只有绕过它不使用它才能钓的更好。

一个热爱钓鱼的江湖少侠【垂钓大咖】,欢迎您的评论、转发、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