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很少养青鱼?

每日新况


作为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对于爱钓鱼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是我们钓鱼人都喜欢钓的品种之一。个体较大、肉质鲜美有“螺蛳青、大青、巨物”的叫法,但却很少有人专业养殖青鱼,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青鱼生长周期长、投入大

青鱼的生长周期较其他三大家鱼要长很多,以我多年钓鱼经验来看,青鱼喜欢吃螺丝,而三年以下的青鱼喉阖基本吃不动螺蛳,只能以其他小鱼、小虾为食,因此生长较为缓慢;只有当体重达到五斤以上青鱼体内破螺蛳硬壳鱼石长成后才能食用螺蛳。这个阶段的青鱼生长就很快了,也正因为如此市面上很少见到个头小青鱼,因为养殖成本高,周期长。

青鱼破坏水体生物链、销售市场薄弱

青鱼作为肉食鱼类,会吃掉比自己体型小的鱼苗,因此也没有人会将青鱼和其他鱼类混合养殖。而青鱼太大的个头也不适合如普通家庭食用,很多时候都是做成了炸鱼段、鱼干!目前青鱼主要用于餐饮行业,及钓鱼场所,青鱼是黑坑里最抢手的鱼类,大家都想体验下钓大鱼感觉,所以很多养殖青鱼也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垂钓者。



综合以上两点情况来看,青鱼确实不适合渔民养殖,也没有成为我们普通家庭日常餐桌上的美味。在你的身边青鱼多吗?有人养殖青鱼吗?青鱼鱼石挺好可以做装饰品,我有一位钓友一直想自己钓一条大青,给女儿做一个青鱼石饰品,直到现在也没能如愿!

我是农村乡巴佬,感谢您的阅读,对于青鱼养殖您有什么高见可以在下方评论交流!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三农资讯!

乡巴佬话三农


我从事过水产养殖,我来回答为什么农民很少养殖青鱼。虽然青鱼肉质鲜美,价格也很好,而极少有以青鱼作为主体鱼养殖,仅是搭配少量养殖,完全基于青鱼的生活习性,市场消费,养殖效益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青鱼是肉食性鱼类,幼鱼期以浮游生物为主食,也吃配合饲料,成鱼以螺蛳,蚌为主食,青鱼幼鱼生性斯文,不能和其它鱼类抢食,前期生长慢,鱼苗成活率低,故鱼种价格高,且不耐缺氧。青鱼长到一斤多重长产速度比草鱼快,如果一口塘放养青鱼过多,螺蛳,蚌等都会灭绝,没有天然饵料,靠配合饲料喂养,经济效益比不上草鱼等其它鱼类。

二、青鱼需然价格好,但市场消费量远不及其它鱼类。且市场消费青鱼要求四五斤以上的,小的青鱼没人青睬的。其它鱼一二斤重的很适合吃全鱼,适合家庭消费,酒楼做菜,消量大。

三,由于青鱼前期生长慢,作为主体鱼饲养,二龄鱼很难达到出塘规格,而其它鱼类,大多当年苗或二龄鱼都可以达到出塘规格上市,相对而言,青鱼饲养周期要长些,风险也就大了,故养殖效益并不理想。所以只能搭配饲养少量。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共同探讨!



渔樵耕读44487797


"为什么农民很少养青鱼?"针对这个问题,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人工养殖的历史悠久,是人们较为熟悉的食用型鱼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民间有俗语说,"青鱼三献,美压百珍","强身防病,益智添神",都是赞美青鱼的美味和营养价值。那么,如此优秀的鱼种,为何很少有农民种植呢?原因分析如下:


青鱼的养殖周期太长

养鱼都是了获取一定的利益,当然希望养殖的周期短一点,尽快出塘,实现资金的周转。而如果养殖周期过长,很容易就会带来资金的压力。比如养殖效益很高的黑鱼,养殖周期很短,3~4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出塘上市。相对而言,青鱼的养殖周期明显就过于漫长了。

一般情况之下,青鱼出塘需要3年的时间,而到了第三年,青鱼的体重在10斤左右,价格10元/斤,一条能够卖出100元。而如果第三年不出售,继续养殖一年,到第四年体重可以达到20斤,此时的市场价格全能卖到15元/斤,一条青鱼的可以卖到300元。所以,周期长是农民不愿意养殖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青鱼的市场需求特殊。怎么个特殊呢?一条青鱼10斤,一个家庭晚上要吃鱼肉不可能直接买一条这么大的。所以,青鱼出售就得像杀猪那样,杀了之后切成肉卖。也就是说不能够整条卖出去,销量肯定会受到影响。毕竟,大家伙儿买鱼都有整条买的习惯吧。



青鱼的养殖成本高

青鱼的饵料系数很高,超过了5。总的来说,3年的成鱼,每斤的成本5.5元。那么,3年青鱼可以长到10斤,成本就需要投入55元。一亩鱼塘放养200尾,总的投入就高达11000元。而200尾,平均一尾的体重10斤,总计2000斤,一斤售价10元,亩产值为20000元,除去成本利润可以达到9000元。

看似利润很高,但是背后风险可不小。如果管理不当,发生病害,死掉一条10斤重青鱼,就损失100元。所以,农民不养殖青鱼,成本投入太高是一个重要原因,风险大也是忌惮的一个因素。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


有点意思的事儿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青鱼是传统养殖中“四大家鱼”之一,其形体发青,又被称为“乌混”、“螺蛳混”等。青鱼形体与草鱼相似,但肉质比草鱼鲜美,成鱼的体型也比草鱼的大。但由于各种原因,青鱼的养殖规模与其他鱼类相比较小,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鱼肉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青鱼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而且规格越大价格就越贵,那么为什么青鱼的养殖规模还是比较小呢?

青鱼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周期。

青鱼是属于鲤科的一种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江湖泊地区重要渔业资源,其中在浙江湖州的养殖历史最为悠久。青鱼饲养比较简单,喜好生长在深水环境中,主要以浮游生物、蚌、螺蛳、蚬等为食,也会捕食虾蟹等,且青鱼肉质的鲜美要求饵料新鲜。青鱼成鱼的体格较大,长度可达1米左右,体重可达70公斤左右,且生长迅速。

一般来说,青鱼苗长到2~3龄,体重可达3~5公斤,性成熟一般在4~5龄,雄鱼性成熟可提早1~2龄。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鱼会受江水上涨刺激而产卵。所以整体来说,青鱼从放鱼苗到上市,至少需要2年时间才能卖到差不多的价钱,相比来说周期会长一些。

农民很少养青鱼的原因有哪些?

既然青鱼那么受市场欢迎,而且价格也比普通鱼类高,那为什么青鱼的养殖规模偏小,养殖户很少养殖青鱼呢?其实这里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青鱼养殖周期长,收效慢。据青鱼养殖户介绍,第一年投放的青鱼苗,一年时间重约0.3斤,两年重约4斤,三年重约15斤左右,青鱼的体型越大价格越高。一般来说10斤左右的可以卖到10元/斤,20斤以上的可以卖到15元/斤左右。一般需要4年以上青鱼才有可能长到20斤以上,相比较其他鱼类来说青鱼的养殖周期较长,这样以来成本收回就比较慢,收益回报见效慢。

青鱼养殖成本高,回报慢。

在青鱼的养殖到过程中,如果想要提高青鱼的肉质,需要定期给青鱼提供新鲜的饵料,并定期进行换水清塘、消毒等。一般想要获得高利润就需要养殖大规格的青鱼,至少要在10斤以上甚至20斤才能保证高收益,而20斤以上的青鱼,成本大约每亩要2万元左右,所以对于资本积累不多的农村养殖户来说,而虽然青鱼的利润可观,但是前期成本实在太高,收到回报相对较慢。

青鱼养殖利润可观,但成本相对较高,养殖户可以根据青鱼的养殖情况进行,体型的差异化投放养殖,通过先销售部分成鱼来获得流转资金,根据青鱼体型重量份等级分批次进行上市。(王)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为什么农民很少养青鱼?


说起来青鱼就想起了以前小的时候,那会儿还没有分田到户,大家全都是一个生产队里面一起劳动、生活。然后每年到过年的时候,村里面都会从自己的鱼塘里面,先把水抽干之后,下去把鱼捉了。


因为青鱼是吃肉的,所以青鱼的个头比其他鱼都长得要大一些,而且在民间遇见两边长有胡须的青鱼的话,我们一般叫做“鱼王”。因为青鱼长的个头大,又喜欢在水底,所以捉青鱼的时候很费劲儿,经常一个人做不起来一个青鱼。等到把青鱼做起来之后,然后我们会像挂猪肉一样得青鱼挂起来。挂起来之后就开始给每家每户分青鱼,有的轻于可以长到好四、五十斤,不过这种遇见的比较少,一般都在十几二十斤的比较多。



一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喜欢买大的青鱼。记得小的时候在一个老水塘里面捉了一条很大的青鱼,那条青鱼有一米长,划开肉之后,鱼刺都像麦秆一样粗,吃起来根本不怕被刺到。



青鱼之所以在农村养殖的比较少,一来是受到这些年一水产养鱼行业没有,前些年利润高了,而青鱼吃肉,所以养殖起来的对饲料的成本要求会很高,现在一般人喂养青鱼的话,都会在鱼塘里面先喂养一年其他的鲤鱼等这些鱼,顺便多投放一些田螺,这样第二年将青鱼苗投放到鱼塘里面之后,这些田螺都是青鱼的饲料,可以减少不少的养殖成本。



另外青鱼不像鲤鱼、鲫鱼的个头比较大,一般至少要养到5斤以上才能卖,而且这还是唐里面淘汰出来的弱小鱼苗。在南方地区过年送青鱼比较流行,一般都讲究十斤以上的一条浑青鱼,这样下来至少都是几百块钱,从价格方面来说,青鱼的价格也比其他的家鱼价格要贵得多,所以消费者的群体比较少一些。

这几年随着大家经济水平的转好,清鱼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有回暖的趋势。这主要是青鱼虽然肉比较粗,但是做腌鱼却是恰到好处,所以每年过年之前买一条青鱼回去做一条腌鱼,等过年的时候吃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老张谈三农


为什么农民很少养青鱼

青鱼很像草鱼,最大的不同在于青鱼体色相比草鱼更青(黑)些,而草鱼体色大多数为淡黄色,而且大多数市场上的青鱼个头都要比草鱼大,随便一条就是十多斤。

以前清水塘见到的青鱼大多数都是洞庭湖里野生的青鱼,现在在市场上见到的青鱼基本都是养殖的,所以说青鱼也是有人养殖的,不过相比草鱼、鳙鱼等鱼种,青鱼养殖的确实相对少一些。

养殖青鱼的人少,最主要的是还是收到市场消费的影响。换句话说,市场消费上对青鱼的需求量并没有草鱼、鳙鱼那么大。市场需求量就决定了产量,既然市场需求没那么多,自然养殖的人也就少了。

打个简单比方,青鱼一条随便就是十多二十斤,这么大的鱼一个家庭要吃多久?吃新鲜的又吃不完,放冰箱里都不行,连续吃鱼素然无味。所以,平时青鱼都是缺少消费需求的。

再者,这一条青鱼也要不少钱,十多斤一条的的青鱼就得一百多两百块,平常一下子拿出一百多买条青鱼回去,谁会出这个钱?在市场上经常看到大鱼,看新鲜看稀奇的人多,但问价的就很少了,因为他们没有消费需求。


在清水塘这边,青鱼最大的消费时间在什么时候呢?也就是在过年边上。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做腊鱼,而青鱼肉多而且厚,刺大,非常适合做腊鱼,而且做成腊鱼后吃的时候也方便去刺。基本上一个家庭晒一条青鱼做成腊鱼就足够多的了,但是一些餐馆里面晒青鱼会多些,但也就5条之内。而在平常,市场里面卖青鱼的并不是很多。

其实,养殖青鱼不是没钱赚,最主要的还是市场消费上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所以养殖的人也就少了。大家看看草鱼,一条草鱼三五斤的,两餐就可以吃完。这草鱼消费的速度就远远的高于青鱼的消费速度。那你也许会问,两三斤的青鱼不也是可以卖吗?当然可以卖,可更多时候这两三斤青鱼还只是鱼苗呢,人家会卖么?

总之,在清水塘看来,青鱼养殖的人少主要还是因为市场需求量没那么大所决定的。大家怎么看呢?


洞庭清水塘


现如今不少的农民在种地的同时也不忘挖一个鱼池来养鱼,毕竟养鱼的收入也还是挺可观的。但是在这些农民当中,都有一个普遍的认知,那就是他们基本不会买青鱼来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所谓的青鱼,从外形上看,很像是草鱼,只是在颜色上会比草鱼更青一些,颜色更偏向于淡黄色。大部分的草鱼个头都很大,每一条基本都有十多斤。在不少的清水池塘里,或者是野生湖水当中,就生活着很多的青鱼,但是目前在市面上售卖的青鱼,基本都是人工养殖,已经很少有野生的了。所以,会养青鱼的人有,只是人数很少而已。而且大部分人养青鱼,都是因为有人提前预订了而已。

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因为市场消费需求问题,也就是说,如今很少有人会购买青鱼,比起草鱼,鲫鱼那些,青鱼真的不太受欢迎。因为市面上买的人少了,那自然就很少有人去养,不然养大了,又卖不出去,那不就是亏了吗?

再者来说,一条青鱼十多斤,算是非常庞大的了,大部分家庭买回去也吃不完,就白白的浪费了。而且就算一斤青鱼要十块钱,那一条青鱼也得一两百块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这根本就是没必要的事情。
那么青鱼就真的毫无用处了吗?其实也并不是,每当过冬的时候,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家买一两条青鱼回去做腊鱼的,因为这种鱼的刺大,鱼肉又多,做一条腊鱼就够他们吃很久的了。但是除此之外,买这种鱼的人就真的少的可怜了。


合肥历史


为什么农民很少养青鱼?

这主要是因为养殖青鱼的周期太长了,相对于其他鱼类,青鱼的养殖风险比较高,再加上青鱼块头太大,不适合家庭买回去独自烹饪。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让青鱼离人们的餐桌越来越远了。


其实青鱼肉厚刺少,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但是现在在菜市,已经不容易买到青鱼了,就是在饭店,青鱼也不多见了,当然,因为青鱼个头太大,一般在饭店人们也很少点它。


那青鱼到底有多大呢?一米左右的长度,百十斤的重量都是很常见的。有的青鱼甚至能长到一米五左右,重量也是能达到惊人的150多斤。


这么大的一条鱼,一家四口人要吃多少顿才能吃完它啊!<strong>

所以它的块头也是人们不选择吃它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它3-5年的养殖周期,让养殖户们也不太喜欢选择去养它,毕竟和青鱼比起来,其他种类的淡水鱼养殖周期可就短多了,只有几个月。

市场消费量不大,养殖周期太长,投资风险相对比较高,投资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所以现在农村没有多少人去养殖青鱼,最起码我们这里是没有人去养殖青鱼的。

<strong>





<strong>


贫农希蒂


为什么农民很少养青鱼?

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青鱼大多都是野生青鱼,虽然青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卖价也很高,但是农民却很少养殖青鱼,这是为什么呢?

青鱼以个头大出名,记得前段时间看视频,就看到过一个人钓了一条三十多斤重的青鱼。青鱼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体格,主要和它的生长习性和饮食习性造成。青鱼是食肉动物,以吃螺蛳为生,所以在一些地区又称青鱼为螺蛳混,但是前三年的青鱼因为没有喉阖咬不动螺蛳,只能以吃河中的微小生物和小鱼小虾为生生长,所以前三年的青鱼生长比较缓慢,但是在三年后青鱼进入成熟期,喉阖发育好后以吃螺蛳为主,生长速度很快,青鱼便进入了快速生长时期。

农民不喜欢养青鱼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青鱼养殖周期太长。人工养殖鱼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挣钱,渔农们在养殖鱼的时候会想着短时内就看到高收益的鱼苗来养,但是青鱼最好要等三年才能看到收益,这对于渔农们来说,要等的时间太长,所以渔农们便会选择养殖期较短的鲤鱼、草鱼等等。二,青鱼是肉食动物,不能和其它鱼类混养。渔农在养殖鱼时为了产生更高的收益,会在同一个鱼塘里同时养殖好几种鱼类,因为青鱼是食肉类鱼类,在和其它鱼类混养时很容易将其它鱼苗吃掉,所以对于渔农们来说,养殖青鱼太单一。原因三,养殖周期太长危险系数太高。农村老人们常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其实养鱼和养其他家畜一样,都存在着危险,但是养殖周期短危险性略低一点,如果养殖周期太长危险也越高,养殖青鱼最少要三年的时间,这三年中有可能产生很多的不定因素,所以很多渔民都愿意养危险系数低的鱼苗。四,青鱼个头太大,不容易贩卖。刚才说了,三年后的青鱼生长迅速,段时间内就能到十来斤重,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吃一条十来斤重的青鱼要好几顿,现在人们很重视饮食安全,不想吃剩菜,所以很少人会买这么大的青鱼。

综上所述,现在农民养殖青鱼的越来越少,但是有一些专门供人垂钓的鱼塘会养殖青鱼,除此以外,市面上大多数青鱼都是野生青鱼,人们常用青鱼来做成腌鱼。你还知道哪些农民不养青鱼的原因,欢迎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农村四大家鱼是草鱼,鳙鱼,鲢鱼,鲤鱼。

过去养鱼有句俗话,叫养鱼放羊,本小利长。


草鱼以吃旱草和水草为主,农闲时节,花点时间,田间地头去割点青草,或者到涧里,河里去捞水草,不花本钱,只需劳力,草鱼到年终时就可以上市了。

鲢鱼喜欢肥水塘,吃水中微生物,不需喂食,只需按水塘面积比例放养,一年就可长两斤以上。


鳙鱼喜欢浮游生物,塘边有山,山中有树的山塘,鳙鱼都长得比较好。

鲤鱼也喜欢肥水塘,生活在水底,鲢鱼生活在水中层,鳙鱼生活水上层。所以农村养鱼,搭配适当,是互不影响生长的。

而青鱼又叫螺丝青,主要以螺丝为食,没有螺丝的山塘,青鱼是长不大的,所以农村养鱼,在没喂饲料的情况下,一家塘只是放几条青鱼,顺带一下,塘里有螺丝就捡到吃了,沒螺丝也不会亏本。

现在不同了,有农户是专养青鱼。因为青鱼比草鱼肉质好,价格也高点,又配出了专喂青鱼的饲料,所以农民很少养青鱼,已经过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