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條河,為啥別人釣的鯽魚比你大?這個細節在冬天很容易被忽視

其實釣魚是個釣到老學到老的活動,很多東西平常以為自己做好了,但實際上卻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就好像同樣在一條河裡釣魚,別人釣的都是大板鯽,自己釣的卻是瓜子鯽。這是為啥呢?關於這個問題路人甲之前也寫過自己的心得,就是調釣,餌料,抓口上的一些調整。或許在夏秋季的時候這樣調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入冬之後,僅僅這樣操作就不夠了。還要特別注意釣位的選擇,因為冬天的魚都不怎麼愛動,釣位裡的魚是什麼魚,你釣上來的也就是什麼魚。

同一條河,為啥別人釣的鯽魚比你大?這個細節在冬天很容易被忽視

在說正題之前先給大家分享我昨天釣魚的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昨天和老朋友去河邊釣魚,我倆各自選了個釣位就開釣了。但是很奇怪的是我釣上來的鯽魚個體都不大,全都是不足兩的奶鯽,我這位朋友釣上來的鯽魚都有2兩左右,偶爾還來條大板鯽。遇到這種情況我想了很多辦法,調釣變了,餌料變了,抓口的方法也調整了,可就是沒效果。想了半天走到他那邊去看,結果發現他的釣位要比我這裡水深約50釐米。後來我也找了個深溝去釣,上來的鯽魚也比之前要大了。

同一條河,為啥別人釣的鯽魚比你大?這個細節在冬天很容易被忽視

由此可見,不管什麼季節釣魚,釣位都是非常關鍵的。那麼昨天這個情況,為啥我朋友釣得比較大呢?路人甲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個體大的鯽魚對安全感的要求更高

個體越大的魚對安全性的要求越高,大個體的魚永遠喜歡光線闇弱一些,安靜一些,距離近岸遠一些地方。尤其是鯽魚這種魚,天生膽小攻擊性不強,從小到大都是受欺負的角色,所以它們更喜歡障礙物多一些,光線暗一些能夠躲避天敵的地方。深水區會相對有安全感一點。

同一條河,為啥別人釣的鯽魚比你大?這個細節在冬天很容易被忽視

2,大個體的魚耐低溫能力更強

雖說魚兒有比較明顯的趨溫性,但不同的魚對低溫的抵抗力是不一樣的。個體大的魚的抵抗力遠遠要超過小魚。就拿我昨天釣魚的地方來說,我的釣位差不多是1.2米,他那裡和我相差50釐米,水溫可能會有1度的差異。但是這個溫度對鯽魚來說還是可以忍受的。(這主要是整體水溫還不是特別低造成的,如果水溫只有3-5度,1度的溫差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昨天最高溫度都快20度了,這個差異比較小)

同一條河,為啥別人釣的鯽魚比你大?這個細節在冬天很容易被忽視

不過情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很多時候也是要“深中找淺”,為啥呢?理由如下:

最關鍵的是淺水的溫度比較容易受到空氣溫度的影響,尤其是在冬天,淺水區更容易升溫,魚兒會到淺水區來取暖。只要你選的釣位能給它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淺水區也是比較好釣的。同時這個季節的淺水區的障礙物裡還多多少少有一些水生昆蟲和浮游生物,能夠給鯽魚提供食物。

同一條河,為啥別人釣的鯽魚比你大?這個細節在冬天很容易被忽視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該怎樣選釣位呢?

路人甲覺得還是要靈活應變,因為魚兒並不是一直生活在某個區域的,溫度普遍比較低的時候要釣深一些,想釣大一點的魚可以釣深一些。如果想釣快魚,或者淺水區溫度更合適可以釣淺一點。如果非要說出個建議,那麼路人甲建議在白天的時候可以選擇1.2米-2米之間障礙物比較多的地方。一般釣距離岸邊4-5米左右就差不多了,這些地方能夠給魚兒充足的安全感,而且水溫也比較合適,漁獲是有保障的。實在沒把握可以打2個窩子,一個深一個淺,哪個釣位的漁獲讓你滿意就釣哪個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