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苦寒为什么能清热呢?

土郎中109679007


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正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一般来说,也只有热疾和寒证,而没有所谓“平病”。在治病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指导来取药,寒凉的药多具清热、解毒、泻为、凉血、滋阴等作用,故用以主治各种热证。

中医讲求人体的阴阳平衡,既不能阳气太盛,也不能阴气太盛,既不能阳气太虚,也不能阴气太虚。寒凉药物用于热证,也可以理解为,寒凉药物可以补阴,达到机体与阳的平衡,寒热相宜,黄连作为寒凉药,就有此功效。

黄连主要清心和肠胃之火。苦者,能泻,能燥,能坚,即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苦者属火,君火当升已而降,若只升不降,火气四散,则苦味入君火,恢复其循行原路,即清泄火热之意。

从五味上讲,五味入五脏,同时,五味也与五行一一对应。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克的关系。五行之中,火克金,苦味食物入于心脏,克制于辛。辛属肺金,肺金宣发肃降,主宗气辅心行血,此即发散、行气、行血之意。换句话说,苦味克制气血的过度运行,因而能清热,减轻机体因亢奋而产热的症状。

还有,相火当降,而且需借肺金之力下降。相火不降,上逆冲击肺金。肺金不降,病气逆喘咳之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之气亦不降,则病便秘之病。苦味入相火,恢复其循行原路,则不冲逆肺金。肺金正常下降,此即泻降气逆,通泄大便。

相火下降肾水,则生土气。所谓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相火不降,土气必虚,且病湿。故苦味可恢复相火下降,则土气不病湿,此即燥湿之意。若相火不降,冲逆肺金,则必耗肺家津液。津液被耗,则肾水乏源。苦味引相火下降,则不伤津液,即泻火存阴之意。

也因此,黄连过用,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从而导致脾失运化、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胃肠功能失调等表现。

此外,现代研究也证明,黄连的苦味源于其丰富的生物碱苦味素等,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的作用。因此,黄连苦寒,能够清热泻火。


纯钧LHGR


这涉及到一个基本的物理常识,热胀冷缩原理。

古人对于中药药性,其实很朴素,主要靠尝。故有“神农尝百草”的典故,黄连口感苦,是非常苦那种,谚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见其苦在中药界是出名的,但它最苦的绝不是黄连,应该算鸦胆子,鸦胆子就是苦参结的籽。

另外,古人还发现,黄连苦过之后,会回凉。

根据古人的观察,凉寒都是往下沉,这就是基础物理学,最常念叨着“热胀冷缩”原理,无论是哪种热,其实它的方向往上扬的。这是病态的热,要想克制它,自然要用到寒凉。中医所说的“虚则补之,寒则温之”。


本草百晓生


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作为一种常用中药,黄连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其味入口极苦。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苦”,主泄、燥湿、坚阴之功,有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泻火存阴的作用;“寒”与“苦”作用类似。依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黄连普遍应用于热性病当中。

黄连可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痢、痞满、呕吐、泄泻;也可泻火解毒,用于胃火牙痛、消渴、肝火胁痛、心火烦躁不寐、神昏谵语、吐衄下血、痈肿疮毒、耳目肿痛。不同炮制方法的黄连,效用亦有所不同,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酒炒可以引药上行,并可以缓和苦寒之性;姜汁及吴茱萸炒,则辛开苦降,缓和其苦寒害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猪胆汁炒,长于泻肝胆火。

黄芩、黄连和黄柏虽然都属清热降火药,但黄芩偏于清上焦火,黄连偏于清中焦火,而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火。根据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遇有心炎、肺火时常选黄芩,遇有胃炎时常选黄连,遇有大肠及膀胱湿热火盛时可选黄柏治疗。

我们常把黄连与半夏配伍,可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黄连之苦降,可消痰湿所生之热;半夏之辛开,能理痰湿之壅结,除热中之湿。二药为伍,辛开苦降。调肠胃、理气机。用于痰热互结或湿热中阻所致之胸脘胀满,心下痞闷,呕逆欲吐,咳嗽痰粘,肠鸣泄泻,腹部胀痛等病症。

黄连配肉桂,肉桂辛甘,大热。入肾、脾、心、肝经。可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黄连、肉桂为伍,出自《韩氏医通》,因可使水火既济,阴阳交泰,故有交泰丸之名。其中黄连善清心热,泻心火;肉桂长于和心血,还可温肾水,使之上济于心,并能引火归元。二药为伍,寒热并用,有上泻心火,下温肾水,交通心肾之妙,治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病症。心火旺黄连量偏大,肾水寒肉桂量宜增。

黄连配吴茱萸,黄连善清泻胃热,胃火降则其气自和,配辛热之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二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三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四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二药合用,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 总之,黄连作为清热药的代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准确把握黄连的用法剂量可发挥其最正确的功效。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黄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本品苦以降阳,寒以胜热,气味俱厚,清上泻下,直折火势,能清肺热,泻心火、涤血热、除湿火。黄连体阴质燥,至苦极寒,为清热燥湿要药。性寒苦胜,入心脾、走血分,能泻心脾之火,解一切疮疖火毒,燥脾湿、消肤肿,以疗阳证疮痈,内服外用,皆可取效。总之,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上泄心胃肝胆实火,下燥胃肠积滞之湿热,亦可清热解毒。常用于湿热证、暑温、痢疾、牙痛、吐衄、呕吐、疮痈肿毒,可用于不寐、消渴、目赤、口舌生疮等。【用法、用量】生用清心和大肠火,姜汁炒泻胃火,拌吴茱萸炒或胆汁炒,清泄胆胆实火,酒炒治上焦火。内服:6~10克,大剂量可用至15克。【使用注意】1.阴虚烦躁,脾虚泻泄,五更肾泻,产后血虚,痘疹气虚作泄,当慎用或忌用。2.本品禀性纯阴,大苦大寒,服用过多,偏性为害。若清泄为用,反而心火偏盛,虚火妄投,反伤中气,燥湿久用,胃阴耗损,生气渐灭。


郭伟峰23


说起黄连,就会使人联想到“苦”字,然而,如果只知道黄连的苦,那你其实并未真正了解它。古人云:“良药苦于口”,黄连是治病良药。性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禁忌

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针灸科王大夫


黄连苦寒,故而能泄火。但,只适合体内实热者使用。如果是虚火上亢,阴虚火旺的体质,不但不适宜使用黄连,反而会适得其反。阴虚火旺的人,虽然体内有火,但并非实火,而是由于阴虚导致的假象。所以在使用黄连配药之前要先确定是否体内实火存在。



厨妖路小福


黄连本身就具有苦寒,清热的作用。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癖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等。


我是小甘


热就要吃,寒的,相克,相冲,才解毒!


秀又又


天地生萬物,個個都有用,黃連雖苦寒,卻能清熱解毒,消炎敗火,天地玄黃,陰陽相生相克,大自然賜與人類的草藥數不勝數,各有妙處,能治百病,造富人類,其中的奧妙,妙不可言,需要人們去研究,探索發現,很好的造富人類


善上若水652


中药苦为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