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水烧开,新人a给自己杯子里加水,新人b挨个给老职工倒水,大家怎么看俩新员工?

施罗德小蚂蚁


倒水事情不大,但可以折射出很多东西。

第一,二人思维方式不同,B的情商更高。如果单纯就事论事的话,A显然更加自我,挨个倒水的B则要A更能为自己加分。B的做法有三点值得称道之处:其一是能够考虑他人需要,同理心更强;其二是舍得放下身段,B的行为本质上是主动向同事释放善意,这样的人更易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其三是做事更为积极主动,给人的感受是对同事更为尊重,对这份工作更为珍惜。就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说,B完胜于A。


第二,人际交往能力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尺,但是每个人职场人都应重视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单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来判断A和B未来的职场成就,是很难得出准确结论的。毕竟,职场不是偶尔为之的交际场,决定一个人走多远,最终还是取决于综合实力,取决于业绩。

但这并不是说,人际交往能力并不重要。相反,在我看来,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情商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天花板。

1955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的论文。他认为,高效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

所谓技术性技能,就是一个人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比如,写文章、琴棋书画、会用某个软件等等。所谓人际性技能,就是指人际交往能力。所谓概念性技能,是指一个人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概念化的能力。

我觉得,罗氏所说的“概念性技能”论述比较模糊,与技术性技能似有重叠之处。但是我非常认同他对技术性技能和人际性技能的总结分类。

一个技术性技能强大的人,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可以成为基层管理者。而要想走的更高,走上领导岗位,这个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组织领导能力的基石,就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熟练的交往技巧。

就拿讲话来说,优秀的领导者三言两语就可以让部属热情高涨、斗志昂扬,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能够准确把握部属的心理。所以,要想走向高位,还是得多琢磨人,琢磨人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更合理的调配资源、分配任务。


第三,谈一谈对一些网友评论的认识

我看了一些回答,一些网友评论很有意思。借这个帖子,谈谈认识,抛砖引玉。

1.有网友说:“上学时导师找我谈话,水烧开了我想去倒,老师说放在那里这不是女孩子干的。我一直都记得。女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就是要培养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灵魂”。

我的认识:为别人服务并不低级,无非是向他人释放善意和尊重,扯到“人格独立和灵魂独立”上去,纯属是给自己加戏,这说明自己心理不够健康。

2.有网友说,“别想讨好所有人,也没必要讨好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好了。”

我的认识:倒水和讨好别人不能划等号,所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无非是内心自卑,生怕别人看轻自己,而且这是拒绝改变自己的自我宽慰,没好处。

3.有网友说:“给别人倒水不一定对,人家可能不想喝。”

我的认识:这种可能存在,但是有一点可以保证,给人家倒水别人应该不会记恨你。

4.有网友说:“不要给老员工倒水,否则会成为习惯,只要有一次没倒,就会把人得罪了。”

我的认识:人在不同阶段,别人对你要求是不同的。不熟悉的时候倒水大家会觉得你是礼貌,等熟悉了大家自然也不会要求你倒水,没人那么无聊。至于说“一次没倒就会得罪人”,纯属想象出来的无稽之谈。

5.有网友说:“我不喜欢这种不熟但很殷勤的人,对这种新人,我第一反应就是他很有心机。”

我的认识:带着墨镜看世界,世界一定是黑色的。无非是倒个水而已,能有多大心机,他会在水里下毒?处处防范别人的人,都是内心安全感太差。

6.有网友说:“为什么要给老员工倒?惯的不行”“很明显有一个舔狗”。

我的认识:人格独立是好事儿,但要是心理不健康就会出大问题。认为这是“舔狗”,最大的可能是你没见过什么世面。

7.有网友说:“是来工作的,还是来给人端茶倒水的?”

我的认识:社交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倒一回水而已,真不影响工作。

8.有网友说“对啊,正常啊,我觉得这是礼貌问题吧?哪里来的那么多圆滑世故!”

我的认识:这位网友和我是同道中人,所言极是,大赞!


以上是个人浅见,欢迎大家留言探讨,理性沟通,共同进步。


雷人说


这么给你说吧,我们办公室一直都是七八个老熟人在一起,谁也不跟谁瞎客气,都在一起经常说东说西的,都很熟

后来,调来了一个人,从外单位调来的,是个女同事,年龄也和我们差不多,她就特别小心,主动打扫办公室卫生,然后也是那样,烧了水,挨个给倒水。

我们先是感觉不好意思,后来又感觉莫名其妙,真有点奇怪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很客气,她一倒水,大家就赶紧停下工作表示感谢,真是有点打扰思路。另外,水倒了,不喝就凉了。很是麻烦。

所以,对问题中的人,我感觉第一个人就很好。用不着这么小心谨慎的。大家都是同事嘛!


Longsuixinyuan


两种做法,其实无可厚非,不好直接评判谁对谁错。不过是一个圆滑一些,一个老实一些的区别罢了。

对于新同事倒水这个问题,老职工一定也各有看法,不一定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这个问题上,公子有几点看法跟大家做个交流。

一、不要因为新人某些行为就贴标签

新入职场的小白,在正式入职前,家人都会叮嘱万千,要有眼力见儿,要多听多看多做事少说话,多帮公司前辈做点小事,跟他们学习学习。

新人a只给自己加水,可能是担心打扰到前辈的工作,默默倒了水就回到自己的工位,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工作。

这种行为可能有老职工喜欢,也有老职工不屑,但都没什么可说道的。

新人b考虑到前辈没有时间倒水,依次帮忙加水,看似很有礼貌,会获得一部分老职工的喜欢,但也确实可能会打扰到别人的思路。

不管是哪种行为,可能都是本人性格使然,没有必要因为这一件小事给新同事加上“不懂事”或者“谄媚”的标签。

二、表示理解也乐于接受

大家都是从职场小白过来的,只要不是目中无人而不倒水,或者阿谀奉承而刻意倒水,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没有谁刚进新公司时候就故意不尊重前辈的,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尊重前辈的事,想想自己当初刚入公司的模样,也就释然了。

职场上没有绝对的对错,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多些理解,坦然地接受他们的做法吧,毕竟过几个月他们也是老职工了,那时关注的,就不是这些问题了。

三、看问题应一视同仁

不管是哪种做法,新同事内心肯定都做了一番心理建设。

不要因为新人a没倒水之后就疏远他,也没有必要因为新人b太过圆滑就处处提防他。

也许这不是他们的本意,在彼此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妨一视同仁,新同事有不会的多帮帮,大家有需要帮忙的也可以请他们帮忙,不要有所偏颇。

这里还要站在两位新同事角度讲一点,来到陌生环境,不要太小心谨慎,也不要过于殷勤,保持适度的距离,熟悉一下办公室环境和同事个性再做某些事,可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老职工也不要因此而厚此薄彼,大家将来还要相处很多年,给新同事多些理解和关心,也许将来某一刻会帮到你。


焱公子


会觉得第二个人很圆滑,很懂职场规则,但是我不会跟他深交,工作中尽量不跟他多说话,总觉得这种人有心机,太会奉承,谁知道他哪天会不会突然背后捅你一刀,避而远之为好。

第一个人是绝大部分职场新人的正常表现,我便是第一种,所以有些反感第二种人吧,但也佩服他,情商肯定比我高。

当初刚来公司的时候,带我的那个人动不动就叫我给他端茶递水拿东西什么的,我都做了,过了一两天我换了个师傅,第二个客客气气,没让我跑腿,一直带到我出师。也有新同事老是主动的给他自己的师傅买奶茶干嘛的,特殷勤。我以为是我不够优秀所以换的师傅,结果是第一个师傅嫌我不够殷勤,想想挺无语的。

反正现在我还在那上班,也没有什么影响,天天开开心心的,自己也带过徒弟,比较喜欢认真学习上手快的,不需要你殷勤。


朤公


单单根据这个行为,请不要给这两位新人下任何的结论与评价为好!任何的结论都可能是偏差的、打脸的!因此,老鬼认为朋友们别根据这个现象去给这两个新员工做评价!

一、给不给老员工倒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老员工对这种行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即使是单位的老员工,对于A或者B 的评价也是不一致的。

有些老员工认为没必要给自己倒水,有些老员工认为新人给自己倒水很正常。到底谁对谁错?你想照顾哪个老员工的看法?

新人无论怎么做,都会有正、反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别想讨好所有人,也没必要讨好所有人,按照自己的行为去做就好了。

二、这种“新人”阶段暂时的某种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新人的各种综合表现而被人遗忘的!

新人进入企业后,用不了三五个月就和老员工熟识了,时间更长一些,原来作为新人阶段倒水这种小事儿,没人会闲着没事儿再去翻出来去议论了!再翻出来议论这点儿小事儿,会让其他人笑话的!

取而代之的,是这些不断成长的新人的综合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学习精神、对其他同事的态度、团队融入度等等,成为评价这些人的参考因素。

三、通过新人阶段献殷情、端茶倒水这个举动就开始给新人下某种结论或者形成某种印象,往往是非职业化的!

很多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职场时,往往都会收到家庭、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训导,让他们多跑腿、多主动、多干活——我们刚刚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时,都是这个样子的。

那个时候,刚刚进入社会、刚刚进入职场,心理不成熟,对环境也不熟悉,做事时候殷勤过头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拿在职场工作很多年的人的思想来看待职场新人!随着他们的成长、成熟、对公司的熟悉、对职场的理解,逐渐的开始理解、了解职场后,才能逐渐的回归理性。

老鬼刚刚大学毕业上班时,我们一群刚刚进入企业的新人,天天主动扫楼道、打扫领导房间、给领导端茶倒水——因为那是刚刚进入职场最朴素的一种想法的支撑,要好好表现嘛!反正根本没有什么工作能力、短期内也不会给企业创造什么价值。总不能当闲人吧!干点儿就干点了。

别拿职业人的标准去衡量职场新人为好!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


以上供参考吧。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讲个故事,你一定不会陌生。公司刚入职了个新员工,报到第一天,HR领着新员工到部门,做了简单的介绍,随后他笑嘻嘻和大家问好。

第二天,这个新员工买了零食,给办公室的小伙伴都分发了,并且热情洋溢,态度也是十分谦和。

一周后,新员工有问题,会主动找身边的同事询问,甚至没活干的时候,主动为同事提供帮助。

一个月后,基本摸清了公司的业务情况、工作模式,进行行为调试,对同事该热情热情,对工作能推脱推脱,方案一次不过就开始蹿火,学会甩锅。

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现象。第一天、第一周接触这名新员工,和一个月之后再去认识他,判若两人。

不是刻意表里不一,而是职场规则如此。无论是端茶倒水的新员工,还是沉寂在自我世界里的新员工,他们都是以各自的方式度过“蘑菇期”。

倒茶这样太常规的表现,其实很难深入人心,不反对,但也不提倡。重要的是之后建立自己专业性、提供关键帮助的硬核力。

一、从领导和同事视角看:“蘑菇期”的表现,需要放到更长的时间看。

新员工入职到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蘑菇期”,这段期间,有扛不住退缩的,又有硬撑扛下的,但那都只是一个阶段的表现,不代表员工全貌。

无论是统计学上角度,还是发展的观点看员工,都证明了:一时的行为,不足以盖全身,而是要放到更长的时间段里去评估。

正如:某次领导很晚才下班,出办公室看到部门的小高正在加班,如果领导因此觉得小高很赞,负责且用工,那就是缺乏发展的眼光。或许小高从不加班,而今天碰巧客户要一个东西要得急,不得不加班。

因此,当前的行为,用当前的结果去考核就行,不必夸大延伸。

二、从员工个人成长视角看:

(一)中规中矩,离小透明不远了。

新人入职前期,都会十分注重言行,作为老员工,见过无数现东家、前东家新员工入职的场景,且大多相似,正如题主说到的,给老员工倒水的这位新人,他想得其实十分周到,表现也很高情商,但同时,也很常规,稍入职场的人,都会有这些举动。

相反,没有给人端茶倒水,就能失去人心,受到众人排挤么?不见得。

每个员工,既是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生产者,同时也是他自己,员工的个性特征,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职业生涯。

换句话说,即便新人没有给老员工倒水,他们也不会责怪或不悦。

中规中矩的高情商,只会令自己离普通越来越近。

(二)关键帮助,好过小恩小惠。

要在同事中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平时的小关心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诚意,不是小恩小惠,而是雪中送炭,帮其解决痛点。

打个比方,你经常把从家里带到公司的水果,和同事一起分享,大家每天中午吃饭都津津有味地一起嗨吃,十分欢乐,看起来也很和谐,但这样的同事关系,也就限于吃吃喝喝。

相反,当同事遇到确实很棘手的问题,急需要解决,而刚好你擅长,有余力,就伸了援手,这件事一定会打开和同事沟通的屏障,关系更加真诚和深入。

这样的同事关系,不仅在工作协同上有帮助,今后各事其主的时候,仍然可以是朋友,稳定的人缘。

真正的高情商,除了小温暖,更要扎痛点,帮到点子上。

(三)关系适度,把握核心职场人脉。

向人索取,是最不费劲的事,同事之间也一样。如果习惯成为端茶倒水一方,后期可能沦为老好人,为众人使唤。

这样的方法维系同事关系,不仅不利于自己工作和能力的磨炼,也会挫伤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挫伤自信。

帮助同事,一定要适度,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是良性的职场人际。

而保持距离的办法,就是分清情况,适当疏远,不给人求助的氛围。

比如对方明明可以很容易完成的工作,但是想请你帮忙,此时就可以是适当疏远。

职场上不是越圆润越好,有原则地个人化些,从长远看更有利于自己工作、人际的双丰收。


钢铁绛说职场


刚入职的时候我也是b那样的,工作3年后,也升职为系统最年轻中层了,我单位一把手大领导是女的,我也是女的。现在工作已经近7年,想说一个体会:升职快或者职场对你的认可和b那种行为没有半毛钱关系,首先你得有真才实学,另外还得诚信谦虚做人,心中有情怀必要时候顾全大局。心中有他人,谦虚待人,不是局限于端茶倒水扫地板。毕竟大家开单位是一个集体,是来干好本职工作的,心思应该放在工作上!大家不是开饭店茶店的,何况每个人都有手有脚,又不是不能自理。

我不反对新人像b那样,但至少也不会因为这一点就否定a或者对ab两个人下什么定论,因为确实说明不了什么。


龟伊


针对题主的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只能是“以小见大”,从小事看人品。但这种做法却并不一定就准确,带有很大程度的假设与猜测。毕竟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很难只从单一的行为,去对他人进行么分析判断。

因此,下面的分析,只能仅供题主参考参考。

1、接水是小事,体现的却很多。不得不说这人情世故非常重要,尤其是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

首先要打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对待他人真诚的态度与你实际的行动。但是有不少人即使心里面并不对待他人真诚,但是别人依然会非常喜欢他,就是因为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位。

如果一个新人来到新的环境想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自然无非是多为他人着想,多帮他人做事,推心置腹的为他人提供便利。

2.有些人真实坦率却稍缺圆滑。

相比这一点,新人a,就显得不那么老道,不注重人情世故的交往。他考虑到了自己,而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发展。

一个人工作总想要顺心如意,仅靠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与他人的合作与扶持。但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正直憨厚。

人生在世光是老老实实怎能过得有滋有味?人情世故交往就像是工作与升职的机遇,我们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时刻把握住?

3.察言观色与各方打好关系是成功的条件。

而b,有着人情世故交往的经验。懂得怎样与他人交好。懂得为自己的工作顺利,上升之路,打好铺垫。更重要的是他善于把握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社交关系也许接一杯水在你看来并不是一件大事。

可是你对别人的好,他就会记住,这就是对人的第一印象。如果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好,一来二去自然能与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不做这些日常琐事,也不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

而言之为他人接水,只是推动你与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真正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也可以看出b的睿智与判断事物人际关系的联系的缜密心思。

在职场中,这类人往往如鱼得水,更能受到他人的举荐与上司的赏识。

4.要想成功必须把握住与人交往的魅力 ,所谓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

要想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不同人的性格,我们也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果上司是严肃实干型的,那么你拿出你卓越的业绩与成绩则更能引起他的注重。

而有些上司则更愿意自己被重视、被尊重,那么我们也要学会肯定赞同上司的想法。要学会突出他的成功,让他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在团队中的领导地位。

好了,与其在这里无聊的分析他人,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好好分析一下自己,争取让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这件事情无所谓对与错,不管是给自己加水还是给老员工加水,这都只是他们各自的行为,不能上升到对与错的层面。

如果非要说大家如何看待这两个新员工,作为老员工来讲,肯定更加喜欢给老员工倒水的新人,新人伺候老人这种行为其实在传统企业或者国企之中比较常见。

比如我刚进入到国企工作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同期的同事一起入驻项目部,这位同事一到项目部第1个见面的就是办公室主任,进到办公室就直接拿起扫帚直接帮人扫地,而我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过了一个月就听到了有人评价那个同事更加优秀一些,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价显得特别的无奈和无语,这就是国企的弊端。

特别是在施工现场,一些年纪很大的老师傅,他们特别受用新人伺候他们这一套,不管是买烟买水买酒或者请客吃饭他们,特别容易欣然接受而且特别享受这种被新人伺候的感觉,反过来不请他们吃饭喝酒的新人一般情况下都不是很受待见,所以这和企业性质是有很大关系的。

但是你把同样的事情放在互联网企业,一个新人给自己加水没有人会说什么,第2个新人给老员工加水,老员工反而会觉得不适应,在表示感谢之后提醒对方以后给自己加水就可以了,不用给其他人加水。

本身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很多都来源于西方国家,所以在人的角度都是人人平等,而国企则伴随着中国官僚阶级的一些思维,所以两种性质的企业对待同样一件事情的感知是不一样的。

这里其实并不是说给自己加水的新人不对或者给老员工加水的新人就对,因为你无法在社会中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你也不需要去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没有必要去指责不懂事的新人给自己杯子加水,也没有必要去夸赞给老员工倒水的新人,在职场中只需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和礼仪就可以了,大家出来打工都是为了利益而行的。


欢迎关注【职场万事屋银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

银桑笔记


两人新人,A只给自己加水泡茶,对别人不闻不问,B热情地给大家逐一倒水,如果你是老员工,你会怎么想?毫无疑问,对B肯定会产生好感,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会想,B这小伙子真懂事!

什么是懂事?懂事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情商。什么又是情商?情商就是你做到了别人忽视了的细节。惠普创始人戴维·帕长德说过一句话:“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任何辉煌的成功,无不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做到了完美。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小事不愿意做,从不关注细节,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领导怎么可能对你委以重任呢!

职场上,情商远远比智商重要。我刚上班的时候,有一个同事,中专毕业,学历不硬。八点上班,他每天七点一刻就到了办公室。先去开水房打水,然后开始拖地。等同事们到岗后,他逐个给大家倒水,老同志们都非常喜欢他。因为上班早,每天去打水,认识了主管副总(副总每天很早上班,先去各车间转一圈)。工作几年后,部门需要提一个副职,副总就把他推荐上去。组/织部门进行群众评议,大家都没有意见,于是顺利通过!

给老员工倒水,看似是一个小事,其实体现的是对老员工的尊重。尊重别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相比,那个只管给自己倒水的小A,则显得过于自我,在他人看来,这无异于一种自私,也就是“不懂事”。在职场,懂事永远比做事重要!一个人再有能力,但是如果不懂得处事做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也是枉然啊。

每一个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职场上都挤满了竞争对手。大家都想成功,这时比拼的并不完全是实力,更有技巧。而技巧就是别人没有注意到,或者是虽然注意到但是没有做到的细节。所以,当你感觉怀才不遇的时候,当你抱怨没有机会的时候,你真的做到位了吗?你重视细节了吗?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和点赞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关注本号阅读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