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知的病毒,分别有哪些?为什么有些病毒人类一直无法攻克?

宗净夏


人类已知的病毒大概有5000种,具体名录因为数量庞大无法罗列,不过人类目前已发现的这5000种病毒可能还不到地球病毒总量的1%,因为病毒的确认本身就复杂,而且还存在变异性质,所以在未知病毒不暴露的情况下,人类很难主动去发现。<strong>

人类发现第一例病毒是在1886年,在这之前病毒引起的疾病往往很难治疗,一旦有传染性就会传播肆虐,后来因为疫苗、抗生素等药物的发明,很多常见的病毒便被有效抑制了,比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科萨奇病毒、肝炎病毒等,当前针对这几类病毒基本都有疫苗或者抗生素。当然,人类还有很多病毒并未攻克,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类病毒主要是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细胞,属于慢性病毒,艾滋病便是其代表之一。这类病毒进入体内后,虽然很快就会被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其会改变巨噬细胞的局部环境,创造合适自己的生存环境,大量繁殖后再破坏免疫细胞,人类发明的药物很难抑制。

此外,人类短时间无法攻克的病毒还包含变异病毒以及新发现的病毒,比如本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就是一种全新病毒,虽然与常见冠状病毒有类似之处,但只要其中几个基因序列不同,导致的疾病就完全不同,人类攻克就需要先掌握其全部序列,否则只能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抑制,待掌握序列后造出疫苗就是宣告攻克之时。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第一个问题,人类目前已知的病毒,按感染宿主可分为:

  1. 动物病毒包括人类病毒300余种、脊椎动物病毒931种、昆虫病毒1671种;
  2. 植物病毒600余种;
  3. 真菌病毒100余种;
  4. 细菌病毒2850余种。

这里只统计到了种,还没统计型和亚型,比如说流感病毒只算了1种,但甲型流感目前发现了4个亚型:甲乙丙丁,其中甲型流感又有9种不同的亚型如熟知的H1N1、H7N9等。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约有40万种病毒,人类已知的约为1%。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病毒难以攻克。这个问题准确来说,应该是:为什么有些病毒导致的疾病难以治愈!比如说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等。其实这些病毒,早期治疗还是有效果的,当然这里的早期是指24小时,72小时之内。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善于躲藏,进化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追捕他们的功能!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就会躲藏在人的免疫细胞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人自身免疫细胞要去杀死HIV就得把免疫细胞杀死,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

那么药物为什么不能治愈呢?目前的药物都是抑制病毒复制为主。主要是病毒的另一个特征,变异快!我们设计的药物可能只会针对某个亚型的病毒,而无法做多针对某个种类的病毒🦠!


我也说些什么


病毒是一种介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寄生性特殊类群,在细胞外病毒是无生命的蛋白质核酸聚合物,在宿主体内可以繁殖组装新的病毒。病毒分类可以按基因组核酸结构分,如単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DNA病毒,也可按宿主种类分如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细菌病毒即噬菌体,昆虫病毒等。人类己经发现鉴定的病毒约5OOO种,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可能存在寄生的病毒,所以病毒的数量可能超过生物总量达上百万种。已知的只是一小部分。必须说明朊病毒不能算病毒,它无遗传性基因,它的科学名称是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分子。人类对病毒感染疾病不易控制,一方面对抗病毒药物的研制面临毒副作用太大的难题。另一方面研究抗病毒疫苗也面临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传抪易发生变异。此外对于一些病毒的致病传抪机制还不很清楚。


秦浚川


病毒(英语:virus,中文旧称"滤过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归于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借由感染的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大部分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例如HIV)、烈性病毒(例如狂犬病毒)。

病毒的形态

⑴球状病毒;⑵杆状病毒;⑶砖形病毒;⑷冠状病毒;⑸丝状病毒

⑹链状病毒;⑺有包膜的球状病毒;⑻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⑼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 V)第七次报告(1999),将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单股DNA病毒,DNA病毒--双股DNA病毒,DNA与RNA反转录病毒,RNA病毒--双股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此外,还增设亚病毒因子一类。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包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一些属性不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感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常引起宿主发病。但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也可与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

1982年将资料较齐全而能分类的病毒划分为7大群,分群的根据是基因组的核酸种类(DNA或RNA)、类型(ds或ss)和有无包膜。

7大群中包括59个科组:

dsDNA,有包膜 4科

dsDNA,无包膜8科,1组

ssDNA,无包膜 3科,1组

dsRNA,有包膜1科

dsRNA,无包膜 1科,4个可能科

ssRNA,有包膜8科,1组

ssRNA,无包膜 4科,22组,1个可能组

如按宿主分类,则为:

细菌病毒10科

真菌病毒 3个可能科

植物病毒24组,1个可能组

无脊椎动物病毒 2科,1组

脊椎动物病毒9科

无脊椎、脊椎动物共有的病毒有6科,即痘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小DNA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小RNA病毒科,以及一个可能科,即二节段双链RNA病毒。

无脊椎、脊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病毒有2科,即呼肠孤病毒科和弹状病毒科。

病毒分类还处于初期阶段,以后还会迅速发展和演变。对资料较齐全的动物病毒和噬菌体都已立为科,科名采用拉丁文;而植物病毒则只立组,组名多采用缩拼法,即将某科的典型代表病毒的普通名称如Tobacco mo-saic virus缩拼为Tobamo-virus。科下分亚科及属,属下即为各个病毒的普通名称,目前尚未分种。

在现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下,人类基因组已经得到破译,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竟然有高达10万条片段来自病毒,这些病毒基因片段占据了人类基因组的8%,而编码人类细胞所有蛋白质的序列仅占据了基因组的1.2%-1.5%。如此大量的病毒基因片段在人类基因组中可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这其中还有大量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挖掘,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没有这些病毒基因片段,人类细胞将无法正常工作。

病毒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海洋里,每秒钟大约会发生10的23次方次病毒感染,这些感染是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小虾还是鲸鱼,都难逃病毒的攻击,它们在死后所释放出的内容物会成为其他生物的养料。除了动植物,细菌也是病毒感染的重要目标。据估计,病毒每天会杀死海洋中几乎半数的细菌,释放出数十亿吨碳供其他生命体使用,这个过程也是大自然碳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如果海洋中没有病毒,物质循环中就缺失了一个重要的链条,许多生命将难以得到生长繁衍的机会。

另外,海洋中还生活着大量的聚球藻,它们承担了地球上约1/4的光合作用,为地球制造大量的氧气。科学家发现在这种藻类里,编码进行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基因中有一些来自于病毒。而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有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除此之外,地球上的藻类和细菌在维持地球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平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它们的数量,病毒也在间接地影响着气候。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病毒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在我们的肠道里大约栖居着超过10万亿个细菌,它们构成了人们常说的肠道菌群。这些细菌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它们不但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参与能量代谢,还影响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有研究表明,人类肠道里病毒的数量比细菌还要多,它们除了帮助人类控制肠道菌群的平衡,可能也具有直接的益生作用。比如,最近就有研究发现小鼠肠道内的诺如病毒能帮助小鼠修复受损的肠道粘膜和维持肠道粘膜正常的免疫功能。另外,一些温和的病毒,比如鼻病毒,还能够锻炼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对轻微的刺激产生反应,从而减少过敏反应。

我们时时刻刻和病毒生活在一起,它们在带来疾病的同时也在协助生命的维系,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对病毒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