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場:向死而生,為生而死,給人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生死場:向死而生,為生而死,給人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裡出來!

這句話是雨果在《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說》中的一句話。

築土為墳,穴地為墓,通稱“墳墓”築土為墳,穴地為墓,通稱“墳墓”。提起墓地,就是荒涼和悲痛。一方小小的墳墓,割裂的是此生的緣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最無法打破的僵局就是死生不見。

但是雨果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墳墓,不應該是可怕的代名詞,而應該是敬畏,因為人生百年,終究會老去。而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能激勵人前行的動力。雨果出生在軍官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為革命事業奔走,奮鬥。

他從小就喜歡文學,所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多產的詩人。他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他創作主調是讚頌真、善、美,鞭撻黑暗、醜惡、殘暴。

就像他筆下《悲慘世界》中的人物一樣,不管是冉·阿讓,還是芳汀和愛潘妮,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讓人唏噓,讓人落淚。人生處處有責難,所以才格外的豔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世人皆追求不平凡,卻不明白要造就平凡的生活才是更難的。

藝術源於生活,雨果筆下的人物經歷,都源於他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經過他的醞釀,成就了不朽的篇章。就像他見到的死亡一樣。

死亡並不可怕,因為死亡是為了以後的安定。就像我們的革命先輩們一樣,不管是烈火焚身,還是嚴刑拷打,他們都絕不屈服,因為他們知道,犧牲是為了光明。心存的光明,就是他們戰無不勝的鎧甲。

雨果也是戰士,不同的是他執筆為劍。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討伐社會的不公,為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發聲。

而民國時期著名的作家蕭紅,同樣是戰士。不論是《呼蘭河傳》,還是《我的野心,是做一個自由的人》,都是她的呼聲,是她為了自由,衝破黑暗的呼聲。蕭紅的一生,都被現實牢牢的束縛。貧窮、飢餓、寒冷是她生活的主旋律。就算如此,她依然像個戰士一樣,屹立在黑暗中,不停地戰鬥。

在那個舊時代,女人生活極不容易。就像她在《生死場》中描述的一樣,那些女人在男權世界裡卑微而無助的生活和死亡。那個場,不單單是死亡的墳場,更是那塊災難深重的黑土地和那塊土地上一個個痛苦的家庭。

魯迅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人常常會事後才聰明,回想起來,這正是當然的時;對於生的堅強和死的掙扎,恐怕也確是大背“訓政”之道的。”他認為,《生死場》,會給人們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的。


生死場:向死而生,為生而死,給人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一、 命不如一棵菜、一匹馬值錢

母親一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愛護菜棵了。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

我們總說生命是無價的。因為,命沒了,一切都沒了。可在那個落後的年代,貧窮愚昧的農家人,一心期盼的不過是活下去。那一棵不顯眼的菜,可能就是一家人能否活下去的全部。

所以,當金枝魂不守舍的把柿子林裡的青柿子摘回家時,母親才會大發雷霆,把她打的頭破血流。可當知道女兒未婚先孕時,並沒有打罵,而是像本身有了罪惡一般,開始懊悔曾經反對趕走了媒人。或許,身為母親的她更多的是憎恨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女兒,更多的是害怕女兒將來的不如意。

那個時代,人就是這樣無可奈何的在矛盾中前行。王婆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老人,一匹老馬,走在進城的大道上。那匹馬,是一家人的生計。可最後還是忍住悲痛,親手趕它到了屠宰場。換回來的是什麼呢?換回來的是被淚水模糊的眼睛和送葬一樣的心情。所有的錢回來後,便給了地主。蕭紅在《生死場》中寫道:

“王婆半日的痛苦沒有代價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沒有代價。”

無情的人生,無力反抗的勞苦大眾,就在那個歲月中煎熬著。就像《白毛女》一樣,被地主盤剝,父親自殺,她自己也變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在深山中熬著。當下的我們,人生百年,不再是為了生存而奮鬥,而是為了真正的享受生活。那麼還有什麼理由頹廢,怨天尤人呢?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當下,呵護生命,做一個自由的人。


生死場:向死而生,為生而死,給人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二、 生死輪迴,弱小的命運何其悲慘

嬰兒為什麼來到這樣的人間?使他帶了怨悒回去!僅僅是這樣短促呀!僅僅是幾天的小生命。

嬰兒,是生命的延續,是希望的代名詞。可是在那個吃人的世界,在塵世間確實罪孽般的存在。蕭紅稱分娩是“女人”的刑罰。現在女人生孩子,雖然也痛徹心扉,但是起碼醫療有保障,衛生有保障,生命有保障。

可在那個年代,能否母子平安,靠的是運氣。蕭紅在《生死場》中寫道“光著身子的女人,和一條魚似的,她爬在那裡。”“孩子落產了,孩子當時就死去!用人拖著產婦站起來,立刻孩子掉在了炕上,象投一塊什麼東西在炕上響著。女人橫在血光中,用肉體來浸著血。”

只是靠想象,就讓人不寒而慄,這是怎樣的痛苦折磨呀?更可怕的是,那本該噓寒問暖的男人,卻恨不得殺了女人,往剛生產過的女人身上潑冷水,打罵。

這是孩子死了的,金枝的孩子生了下來,沒有難產而死。但也沒有活很久,被親生父親摔死了。因為飢餓,因為貧窮。

死去的嬰孩,被用稻草隨便的捆著,扔到了所謂的墳場上,連個坑都沒有。這個墳場,其實就是亂墳崗子,是地主施捨給貧苦農民們死後的住宅。小小的屍身,被野狗肆意的啃噬·····

金枝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像輪迴一樣,噩夢也落在了金枝的身上。小女兒被親生父親摔死,她經受的是非打即罵的責難,曾經的蜜語甜言成了一場幻夢。後來她想要逃離,從農村逃到了城市,發現仍舊沒有立錐之地。又想要出家為尼,發現尼姑庵也不是容身之所。世界之大,仍舊逃不出這個吃人的世界。

過去,女人的身份極為低下。三綱五常,畫地為牢,還沒有一件物品值錢。肆意凌辱,任意打罵,都是最平常的事情。

所幸,生活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已經衝破了過去的牢籠,呼吸著自由新鮮的空氣。生死輪迴的命盤,已經被打破,我們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生死場:向死而生,為生而死,給人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三、《生死場》不僅寫出了悲歡,更是是戰鬥意志之書

墳場是死的城廓,沒有花香,沒有蟲鳴;即使有花,即使有蟲,那都是唱奏著別離歌,陪伴著說不盡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墳場的風淒厲地吼叫著,沒有給人們吼來好運,相反迎來了殘忍的日本人。燒殺搶掠,凌辱婦女,他們在這個落後的小山村,肆意橫行。這墳場,又多了無數冰冷的屍體。

但是,再愚昧的人也會覺醒。最後寡婦們高聲回答:“千刀萬剮也願意”的時候,趙老三流淚地喊著:“等我埋進墳裡·····也要把中國旗子插在墳頂,我是中國人!我要中國旗子,我不當亡國奴,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胡風在《生死場》的後序中寫道:“這些蚊子似地為死而生的他們現在是巨人似地為生而死了。”

這個處在哈爾濱附近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就是覺醒的階段。這裡面描述的都是真實的受難的農民,最真實的野生的奮起,所以《生死場》不僅寫出了愚夫愚婦的悲歡苦惱,更是藍空下的血跡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土上的鐵一樣重的戰鬥意志的書。

若你在塵世中感到了迷茫,若你被軟弱糾纏,就請靜下心來,沏一杯茶,品讀一下蕭紅的《生死場》。它會給你生的堅強,給你勇氣,給你戰鬥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