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喜乐贺新年,从剪纸和年画中,看清朝古拙又新意的民间艺术


为庆贺新年伊始,在墙上、门上贴年画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很早。年画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在随着历朝历代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了古代造型艺术的某些风范。

贴年画最早源于古代以门神驱邪的风俗,是民间岁时守护信仰的一种表现方式。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勤劳的人们一年四季中,惟有冬季才能偷来几分闲适。进入冬月之后,清人们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早早地储存好新年的蔬菜肉食,扯上几尺新布给一家老小做几套新衣服,忙忙碌碌,日子很快就到了腊月,喝了腊八粥,民间的清人们的日子就过得规律起来,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庭院。

勤劳的后宅妇人忙着打扫屋子,从桌角到地面,从针线筐到炭笼,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务必要打扫干净。

家里的男人们也趁着不出去干活的时间,把房顶上的旧瓦换成新瓦,门前破掉的石雕换成新的,里里外外收拾好后,小儿抱着一大摞年画出来了。

贴年画是清代小儿最喜欢做的事情,清代的年画大多是一些喜闻乐见的朴素题材,大多包含了祈福求祥,避祸驱邪的内容。

小儿在一幅《孝顺图》背面涂上面糊之后,将其平整贴在门板上。一旁的妇人指着年画上的内容,喜笑晏晏地给他讲着什么是孝道。

清代是民间年画创作的最高峰,年画的生产几乎遍及全国大江南北,年画的内容自然也异常丰富,除了倡导民间传统美德的内容之外,还有类似《庄稼忙》、《夏禾》、《池塘乐》这类表现四季美景和《太平鼓图》《喜鹊登枝》《福寿双全》《黄金万两》此类包含民人美好寓意的年画。

在清代,广东的佛山、福建的泉州、四川的绵竹、河北的武强、陕西的凤翔、苏州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都是当时有名的年画产地。

民间各省的画师、工匠、艺人齐聚在这几处,在传统年画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逐渐都自成体系,最终成为了风格各异的年画品类,满足了社会与民众的广泛需求。

清代通俗文学的风行,诸如众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戏文传奇、小说故事、时事风俗等,都为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平安喜乐贺新年,从剪纸和年画中,看清朝古拙又新意的民间艺术


康熙末年,发生在宫廷内的一件事情,也逐渐影响着年画的发展。

某次康熙在微服出巡时,偶然在民间见到了西人郎世宁,郎在街头用一种西式的笔法为民人作画,每一幅画虽然用时很短,但却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物特征,不过须臾,一张简笔画就跃然纸上。康熙帝对这种画法很是新奇,于是便召郎世宁入宫,为自己及皇宫内各院妃嫔作画。

随着郎世宁将这借用了明暗透视技法的绘画艺术展示在众人面前,民间的一些画坊也竞相模仿,最后发展到年画上,某些地区的年画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西式画法略作调整,而后产生了一种新式年画“仿泰西画法”,甚至几年后,福建泉州、广东佛山等通商口岸,每年也都会有大批的年画出口到东南亚一带。

乾隆末年,各地戏班纷纷涌入京城,因其来源于全国各地,所擅长的曲目及故事各不相同,戏班艺人们的装扮也千差万别。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区别,年画这种艺术也受之影响,大量戏曲题材的年画作品在民间流行,其因画面色彩艳丽,内容极具艺术美感,一经面世,就深受众人喜爱。

尤其岁时,若是谁家店铺内提前开始供应此类年画,势必会被人哄抢一空,后来年画也在此基础上,开始有了其他的发展,如用连续几幅年画来表达一些简单故事等,于是有些人家通常会买来几幅年画,从门板到院墙,逐次贴上,小儿在玩耍之余,也会对着年画牙牙学语,家中妇人也时常对着年画教育其子。

及至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叩关,整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此时则集中涌现出一批以反帝国主义爱国思想为特征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年画作品。

总之,年画因其不同于宫廷画、文人画所特有的构图方式,用炫目的色彩和浓重的笔墨,勾勒出明快艳丽的艺术形象,并逐渐融入到民族的精神之中,久盛不衰。


平安喜乐贺新年,从剪纸和年画中,看清朝古拙又新意的民间艺术


清代民间另一种影响较广的民间艺术就是剪纸。剪纸又称刻纸、纸彩。

剪纸作为清代民人的一种自娱性艺术创造,因其内容质朴,集中反映民人日常生活等原因,深受大众的喜爱。

在清代某些地方,剪纸甚至会作为女红的一种内容而存在。在这些地方,女孩不仅要学习刺绣,还要学会剪纸,一把小剪子,一块儿彩纸,几番折叠,剪子上下飞舞,多于的纸张似蝴蝶般从高空坠落,手中的彩纸被展开,原本四四方方的彩纸,半盏茶的功夫就变成了一个彩色蝴蝶,甚至连蝴蝶纤细的触角都生动表现出来,仿佛一伸手,整个蝴蝶就要飞出去了。

剪纸艺术起源于商代,那时候民间的匠人在制作一些工艺品时,发明了镂刻,于是一件件被雕有镂空花纹的工艺品面世,随后又有人发觉这类雕刻艺术同样能在纸上进行,剪纸的雏形就此产生。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出现专门做剪纸的艺人,民间的剪纸就此仿佛被春风吹过的杨柳,开始迅猛发展。

清代民间对于剪纸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村西头的刘家有小儿刚过满月,为表达贺喜,从家中的鸡窝里捡了一篮子鸡蛋,又从房顶的梁上摘下来一大块儿腊肉,从米袋子里挖出来几把红枣,把这些东西全部收拾妥当后,又用一张红纸遮住,红纸为圆形,中间镂雕着“生命富贵”的字样。

随着剪纸艺术的逐渐发展,剪纸的花样也日益丰富起来,其不再是单调的“双喜”或者“富贵花开”、“小儿捧鲤”等花样,某些或直观或暗含各类吉祥寓意的剪纸图案,逐渐也开始被人熟知。

临近年关,十娘正借着窗外的余光,认真在做着剪纸,家中父母兄长都有事情要做,十娘虽小,但因为一双灵巧手,也被分配了工作——剪纸。


平安喜乐贺新年,从剪纸和年画中,看清朝古拙又新意的民间艺术


纸为五彩,分别被剪成“诸事如意”“鱼跃龙门”“蟾宫折桂”等字样,也有些牡丹、元宝、金鱼等常见之物。

​剪纸完成后,家中的兄长会把这些剪纸分门别类带到集市上去卖,因为新年就要到了,剪纸颇有市场,不少无暇做这些事情的人家,或多或少都会买上一些做装饰。

也有些剪纸会被作为挂钱售卖,这类剪纸大多是一些吉祥语,剪纸用一根绳穿在一起,买回家后,直接将它绑在一根几尺长的木棍上,然后把木棍竖在门前,门板上是有驱邪避祸的桃符,门两侧是满串吉祥语,新年就这样悄然而至。

一些商铺也为了烘托气氛,希冀新年财运亨通,也会把黄纸剪成各类吉祥语和吉祥画。

清代之初,剪纸的流行也多是清代民间,一些富贵或官宦人家,门上多贴条幅,但并不会用剪纸装饰,他们的院子里多用一些红色灯笼、绸布等做装饰。

但到了清代中期,民间出现了不少专业性的剪纸艺人,其技艺精巧,作品多样,栩栩如生,深受众人喜爱。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剪纸艺术逐渐开始流入皇宫。

不仅是新年,某些重大的节日庆典,皇宫内也会用剪纸做装饰,例如皇帝大婚时,坤宁宫作为皇帝的新房,其室内墙壁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抬头一望,顶棚处有龙凤双喜团花的剪纸造型,宫殿两旁走廊的墙壁上也有各种花样剪纸,双目可及,均已被剪纸装饰一新。

不得不承认,剪纸虽然只是一门技艺极其简单的艺术,但却因自身古拙、喜庆等特点,遍及百姓之家及帝王宫室,其传播力可见一斑。

欧阳茜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