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多高才要用藥?

胡銳548


血壓多高需要用藥這個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即使是在高血壓指南對不同問題都有明確指導的今天,也不可能給出明確的回答。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同年齡的高血壓患者,每個人有不同的疾病狀態,面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處理。下面咱們可以給大家列舉幾種典型的情況,以便您能分辨其中的相同和不同。

如果對於一個比較年輕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他是輕度高血壓,比如說血壓剛剛達到140/90mmHg,或者說只是比140/90mmHg稍微高一點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可能不會積極給他開降壓藥,而是先建議他改善生活方式一段時間。如果改善生活方式一段時間無效,那是否服用降壓藥可以再做打算。

而如果你面對的高血壓患者是一個老年人的話,尤其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我可能對於160/100mmHg以上的情況才會比較急積極的給與降壓藥物治療。而對於那些血壓在150/90mmHg的患者來說,我可能並不會十分積極給與降壓藥。

不過話又說回來,上面提到的這些情況只是面對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可能給與的治療方針,對於不同的高血壓個體,尤其是具體到每一個高血壓患者,都有自己具體的疾病狀態,這時候只能因人而異,做出具體的指導,給與具體的治療方案。


張之瀛大夫


門診來了一位70歲阿姨,最近在社區測量血壓偏高,有時候150,有時候140,低壓基本正常,都在六七十,今天來看病目的是問問要不要吃降壓藥。

經王醫生看完,給阿姨的建議是,不吃藥,先回家多測幾次再說,為什麼發現血壓高不用吃降壓藥呢?

這是因為不同年齡段,服用降壓藥的標準不一樣,另一個原因就是不能根據一兩次測量結果就判斷是高血壓,就給人開藥。

首先,這次這位阿姨來,我讓她休息了十分鐘,給她測量的血壓是130/70並不高,自然不用吃藥,我讓她先回去多測量,如果多測量均偏高,那麼就建議控制,如果不高於150,那麼就可以觀察。

雖然現在高血壓人很多,但我們在診斷高血壓的時候,不能草率,因為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我們要排除很多因素的干擾,比如說情緒不好,睡眠不好,都會造成短期內血壓升高,這時候更不能輕易診斷高血壓,而是要進一步觀察和分析。

測量血壓前,尤其是沒有確診高血壓,只是懷疑高血壓,我們測血壓前應至少30分鐘避免攝入咖啡因或濃茶,避免運動和吸菸;測血壓別別憋尿。做好這些準備再去測量血壓判斷是不是高血壓。並且還要選擇準確的血壓計,正確的測量血壓,休息5-10分鐘,放鬆,保持安靜;阿姨在社區測量血壓有可能就是受很多因素干擾導致的血壓偏高。


所以,我們顯得準確測量,才能判斷是不是高血壓,即使是高血壓,也不見得馬上吃藥。

第一、單純的新發一級高血壓,沒有合併糖尿病及心腦腎血管疾病,血壓只要不高於160/100,且沒有任何不舒服的非老年人,可以先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降壓,比如戒菸戒酒,堅持有氧運動,控制體重,低鹽飲食,規律作息等等。如果三個月血壓恢復140/90以下,自然不需要吃藥。三個月後如果血壓仍高於140/90,考慮吃藥。

第二、新發高血壓只要合併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疾病,就必須開始服藥。

第三、老年人,65 ~79 歲的普通老年人,血壓≥150/90mmHg 時推薦開始藥物治療;65 ~79 歲的老年人,首先應降至 <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進 一步降至 <140/90mmHg。 ≥80 歲的老年人, 高壓≥160mmHg 時開始藥物治療;≥80 歲的老年人應降至 < 150/90mmHg。


所以,並不是血壓高就得吃藥,我能先得測量準確,同時根據不同年齡及合併疾病決定是不是要服用降壓藥。

但不管是否服藥,健康生活要陪伴我們的一生。


心血管王醫生


高血壓是否需要用藥,並不只看血壓高低,還要綜合是否存在高血壓危險因素和合並其它器官損傷。



高血壓危險因素:

1.男性。

2.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

3.吸菸或被動吸菸。

4.血脂異常(總膽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 mmol/L)。

5.糖耐量受損(餐後2h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異常(6.1~6.9mmol/L)。

6.腹型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體質量指數≥28 kg/m2)。 7.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級親屬發病年齡<50歲)等。



血壓異常什麼時候開始用藥?

一、正常高值,合併有心腦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很高危患者,可以考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

二、1級高血壓,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腎病或靶器官損害的高危和很高危患者應立即進行藥物治療;未合併心腦血管疾病、腎病和靶器官損害的低危、中危患者如果生活方式調整3-6月後血壓不能達標,也應該進行藥物治療。

三、2級和3級高血壓患者,無論心血管風險水平如何,都應立即啟動藥物治療加生活方式改善,治療後再對血壓進行評估。



血壓控制目標

所有患者的第一降壓目標均為控制在140/90以下。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這個標準可以適當提高,65~79歲的老年人建議血壓控制在150/90以內,若無不適再降至140/90,並長期控制。如果是80歲以上的老人,血壓控制在150/90即可。



最後提醒,一旦開始藥物治療就要按時服藥,切忌隨意停藥。



醫學掃地僧


檢查出血壓高,如果血壓≥180/110是一定要立即啟動降壓治療的,如果血壓<180/110,在決定是否用藥前,要先做以下三件事。

1.瞭解自己的血壓水平。

2.瞭解自己是否存在相關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糖血脂異常,吸菸等,詳見下表。

3. 對照以下表格,瞭解自己未來十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果屬於低危或者中危,可以暫時不服降壓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飲食+運動鍛鍊)1-3月,血壓正常了,仍然可以不服藥,繼續觀察血壓,如果血壓仍然高,就需要服降壓藥了。

希望以上解答可以幫助到您!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超過140/90mmHg要考慮藥物治療了,建議服用硝苯地平片加卡託普利治療。注意忌口,不要喝酒。高血壓患者,需要規律的生活,避免熬夜,避免勞累,保持樂觀的情緒,其次需要低鹽低脂飲食,也就是少油少鹽飲食,每天還要參加適當的戶外運動,定期複查血壓,如果通過飲食和運動,以及控制體重。



做個不問事世的人


高血壓的治療措施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與藥物降壓。血壓升高幅度不大且未來十年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低時,可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壓;血壓顯著升高或未來十年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高時,應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給予藥物降壓。



血壓達到160/100mmHg時必須啟動藥物降壓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升高幅度越大,對心腦血管的損害越重。健康血壓不應超過120/80mmHg,超過該值以後,每升高20/10mmHg,未來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均會倍增。當血壓升高至160/100mmHg時已經處於中等危險水平,未來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已高達15%,且此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已不能控制血壓達標,應在此基礎上給予藥物治療。血壓超過160/100mmHg時,單藥治療可能無法達到預期降壓效果,倍增劑量雖然可增加降壓強度,但也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聯合用藥,合理的聯合用藥方案不僅可增加降壓強度,還可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常見的優選聯合降壓方案有:①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②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③普利類/沙坦類降壓藥+利尿劑;④普利類/沙坦類降壓藥+鈣通道阻滯劑。聯合用藥的療效一般為1+1>2,初始治療的患者應小劑量給藥,以預防低血壓的發生,在4-12周內逐漸控制血壓達標,並據血壓水平適當調整用量。



血壓低於160/100mmHg時由據危險分層決定

血壓低於160/100mmHg的患者,經評估後若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高,也需要使用藥物降壓,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合併以下四種情況中的任意一種時,至少屬於高危患者,應啟動藥物降壓:①合併男性超過55歲或女性超過65歲、吸菸、肥胖或腹型肥胖、糖尿病前期、血脂異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中任意三種及以上危險因素時,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高於20%,應啟動藥物降壓;②已經出現左心室肥厚、頸動脈斑塊、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蛋白尿等任意一項靶器官損害時,未來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高於20%,也應啟動藥物降壓;③已經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嚴重腎功能損害或視網膜損害等併發症時,說明靶器官損害已相當嚴重,應啟動藥物降壓;④合併糖尿病時會協同損害心、腦、腎、視網膜等靶器官,應給予藥物降壓。需要注意的是:血壓低於160/100mmHg的患者可單藥降壓,但如果血壓未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或合併糖尿病、蛋白尿的患者未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也應聯合用藥。



綜上,血壓達到160/100mmHg的患者應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給予藥物降壓;血壓低於160/100mmHg的患者若合併至少三種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已經出現靶器官損害,或已經出現高血壓併發症,或合併糖尿病,均應啟動藥物降壓。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從定義上來說,進行科學監測發現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就可以診斷高血壓。

診斷為高血壓後,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來達到降壓的目的,如限制鹽的攝入及酒的攝入,低脂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優質蛋白,加強鍛鍊,減輕體重,降低血脂,注意保持精神鬆弛,避免出現過度緊張等。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可以先通過以上生活方式干預來進行降壓,血壓仍不能達標時,可口服藥物治療,無論有無不適症狀。

如果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等,這種情況下建議還是先口服藥物治療。

血壓多高才要用藥?

一級高血壓患者,即收縮壓在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在90-99mmHg之間,可在生活方式干預數週後血壓仍大於等於140/90mmHg時再開始降壓藥物治療。

二級高血壓患者,即血壓收縮壓在160-179mmHg之間,和或舒張壓在100-109mmHg之間,應考慮藥物治療。

高危、很高危和三級高血壓的患者,即收縮壓大於等於180mmHg,舒張壓大於等於110 mmHg。應立即開始降壓藥物治療。

如果同時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等,這種情況下建議還是先口服藥物治療。

高血壓患者用藥不僅僅是簡單的根據時間服用,應該通過監測24小時血壓明確自身血壓波動規律在血壓高峰來臨之前及時服藥。

長效藥物每日服用一次,推薦晨起進食早餐前服用,即6-8點之間服藥。短效藥物每日服用2-3次,通常早、中、晚或早、晚餐前服用,可以保證24小時內長時間作用。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感謝您閱讀本文,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關注{三諾講糖},如有疑問請邀請我回答!


三諾講糖


高血壓常見的慢性疾病,許多人去醫院一看血壓超標了,到底要不要吃藥呢?又許多人抗拒吃藥,有的人不願意控制飲食和運動只靠藥物。

然而高血壓的治療跟分級有關,高血壓怎麼分級的呢?



  1. 1級高血壓(輕度):140~ 159mmHg和/或90 ~ 99mmHg
  2. 2級高血壓(中度): 160~ 179mmHg和/或100 ~ 109mmHg
  3. 3級高血壓(重度): ≥180mmHg和/或≥110mmHg

高血壓的治療與高血壓的危險分成也息息相關,高血壓如何分層的呢?

  1. 危險因素包括:①年齡>55歲(男), > 65歲(女) ②吸菸 ③糖耐量受損和(或)空腹血糖受損 ④血脂異常總膽固醇≥5.7mmol/I 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mmol/I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 Ommol/I ⑤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級親屬發病男性年齡<55歲,女性<65歲 ) ⑥腹型肥胖(腰圍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 > 28kg/m2 )
  2. 靶器官損害:①左心室肥厚 ②頸動脈超聲:勁動脈內膜中層厚度≥0.9mm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③頸-股動脈脈搏傳導速度》12m/s ④踝/臂血壓指數<0.9 ⑤腎小球濾過率降低[eGFR<60mI/(min●1.73m2) ] 或血清肌酐輕度升高:男性115~133μmoI/I (1.3~1.5mg/dI) 女性107~124μmol/I(1.2~1.4mg/dI) ⑥尿微量白蛋白: 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30mg/g (3. 5mg/mmo I)
  3. 並存症:①腦血管病(腦出血、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②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慢性心力衰 竭) ③腎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受損、肌酐(男性≥133mmoI/L, 女性≥124mmoI/L)、蛋白尿》300mg/24h] ④外周血管疾病 ⑤視網膜病變(出血、滲出、視乳頭水腫) ⑥糖尿病

  • 屬於低危高血壓的有:一級高血壓無其他危險因素。
  • 屬於中危高血壓的有:①一級高血壓伴有以上危險因素1-2個,②二級高血壓最多伴有以上危險因素2個(包括沒有)。
  • 屬於高危高血壓的有:①一級、二級高血壓伴有以上危險因素至少3個、伴有靶器官損害②三級高血壓不伴有其他危險因素。
  • 屬於極高危高血壓的有:①一級、二級高血壓伴有併發症,②三級高血壓伴有任何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併發症。



  1. 低危高血壓:改變生活方式,持續數月後,若血壓未得到控制,則開始藥物治療。
  2. 中危高血壓:改變生活方式,持續數週後,若血壓未得到控制,則開始藥物治療。
  3. 高危、極高危高血壓:改變生活方式+立即藥物治療

總結:舉個例子:一個50歲吸菸男性,血壓145/90mmHg,無其他症狀,一級高血壓伴有一個危險因素吸菸,屬於中危高血壓病人,治療上首選改變生活方式,堅持數週如果無改善則需要藥物治療。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現在很多人覺得自己還不老,血壓偏高一點,再挺挺,這是最大的錯誤,其次是有些人認為吃上降壓藥就會終生服藥,這是第二大錯誤。血壓在低壓90-100之間,就要服藥了,高血壓對於血管內膜的衝擊損傷不是小事。


星光臥心藏膽


血壓多高需要用藥?一般情況下,對於血壓水平超過140/90mmHg的高血壓患者,建議大家在醫生指導下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以穩定控制血壓,減少心、腦、腎等靶器官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在我國指南共識意見中,我們以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測得收縮壓升高超過420umol/L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高血壓一經診斷,均建議大家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其原因在於高血壓患者血壓為持續性升高,隨時間增加,會引起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



對於繼發性高血壓,在積極治療基礎病後,血壓常可恢復正常,甚至治癒,一般不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而原發性高血壓,如血壓水平未超過160/100mmHg,且無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基礎疾病或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可暫不使用降壓藥物,先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最多三個月,如血壓控制達標,則可繼續生活方式干預,如未達標,則必須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

臨床上,除上述少數高血壓患者外,絕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我們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藥物要個體化,優選長效製劑,以長期穩定控制血壓。我們在服藥的同時,也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注意監測血壓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