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臨死之前為何提趙撤張?

月光侃歷史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周世宗柴榮(郭榮)是唯一個被後人稱為‘’沒有缺點的皇帝‘’,可他在臨死前突擊提拔趙匡胤,免去了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職務,由趙匡胤接任,做完這些安排後去世,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不久以後託孤大臣趙匡胤‘’陳橋兵變‘’,柴宗訓‘’禪位‘’,趙匡胤建立大宋政權。這算不算是柴榮的錯誤呢?

我覺算,也不算,要說清這個模稜兩可的問題,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那段歷史。

柴榮(公元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今河北省邢臺人,從小被後周太祖郭威收養為‘’義子‘’,因此也稱郭榮,郭威的後人被後漢隱帝全部殺害,對於養子郭榮來說,就意味著有可能繼承郭威的皇位。當然郭榮還有兩個潛在的對手,他們分別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和外甥李重進。

不過一切還算順利,郭威去世後,郭榮繼位,即後周世宗,郭榮在位時間不到6年,就英年早逝,可短短的時間裡,郭榮卻做了不少政績,肅清吏治,選拔人才,修訂刑律,校正曆法,並做了3個10年計劃,可惜的是天妒英才。

郭榮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勵精圖治,生活簡樸,深得人民的愛戴,後周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崛起,這也為後來的北宋,在極短的時間內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趙匡胤也只不過是延續了郭榮的統一進程,可以說是趙匡胤幫郭榮實現了3個10年計劃。

那麼周世宗郭榮為什麼要在臨終前,撤掉張永德,而提拔趙匡胤呢?

說到底無非就是為了延續後周的政權,當時郭榮的兒子柴宗訓(郭宗訓)不滿7歲,7歲的小皇帝能駕馭誰呢?所以必須要有能臣良將輔佐。郭榮把所有的人在心裡過了一遍,最後還是決定起用趙匡胤,他這麼做也是有足夠理由的。

張永德和李重進由於身份特殊,他們的權力大,勢力強,平時郭榮也會忌憚他們三分,何況柴宗訓呢?張永德是殿前都點檢,掌握禁軍,權勢很大。李重進是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手握兵權。這兩個人對柴宗訓的威脅最大。於是郭榮把他們兩個人的職務都做了調整,讓他們有名無實,剪除他們對繼位者柴宗訓的威脅。

趙匡胤因此撿了一個大便宜,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早期跟隨太祖郭威,立下了不少戰功,後追隨周世宗郭榮,忠心耿耿。在對北漢和匈奴的戰爭中,護主有功,趙匡胤對郭榮有救命之恩,也算是生死之交。重用趙匡胤,並不是完全沒有防範。為了節制趙匡胤,周世宗任命老成的心腹慕容延釗做殿前副都點檢,這個考慮還是周全的。同時立符彥卿的二女兒為皇后(即小符皇后),使各方權力相互制衡,以穩固後周江山。

公元954年,北漢勾結契丹入侵後周,周世宗想御駕親征,宰相馮道極力阻止,周世宗大怒,免除了馮道的宰相職務,這個馮道也就是被後人稱為‘’十朝宰相‘’的那位。也就是在這次戰鬥中,趙匡胤自己負了傷,救了周世宗的命,從此獲得了周世宗的認可。

對於周世宗的安排,我個人認為還是很周全的,解除張永德和李重進的職務,只是不想宗室權貴們干擾後周政權,這是明智的做法。重用趙匡胤,首先是他信任趙匡胤,其次是趙匡胤確實有能力,再者趙匡胤有一定的影響力。做這樣的安排,雖然他沒有預料到趙匡胤會取代後周,算是判斷的失誤。可趙匡胤在建立大宋後,一直在延續他的政策,為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繁榮起到了傳承的作用,所以我覺得周世宗的安排是有遠見的。






史道驛站x


五代—後周

殿前都點檢

顯德六年六月,柴榮因病班師回到汴京,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而張永德是在顯德三年的伐南唐戰役中戰功赫赫,被提拔為殿前都點檢,總共當了三年。

點檢作天子的傳聞

顯德五年,柴榮親自率軍北伐契丹,企圖收復被石敬瑭割掉的幽雲十六州。

在北伐路上,柴榮審閱四方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題雲“點檢作天子”,柴榮對此非常奇怪。

這個故事記載於《舊五代史》,而《舊五代史》成書於宋初,而成書於元代的《宋史》也記載了。

個人覺得這件事情要是真的,那主使者肯定趙匡胤及其同夥,不過以他和張永德的關係,還有以他的謹慎小心,不可能這麼做。李重進與張不和,還是郭威外甥,兩個人是親戚而且忠於周室,沒必要這麼坑張,只能說這個故事是史官編的,和劉邦斬白蛇,給自家王朝太祖加個玄乎的故事。

澶淵之嘆

據《卻掃編》記載,柴榮撤軍並沒有直接到開封,只是駐紮在與開封只隔黃河的澶淵。群臣惶恐,因為張永德是郭威女婿又是重臣,獨得至臥內。於是群臣讓張永德帶話

“天下未定,根本空虛,四方諸侯惟幸京師之有變。今澶、汴相去甚邇, 不速歸以安人情,顧憚旦夕之勞而遲迴於此,如有不可諱,奈宗廟何!”張永德同意了,並且帶話。

世宗問:“誰使汝為此言?”永德對以君臣之意皆願為此, 世宗熟思久之,嘆曰:“吾固知汝必為人所教,獨不喻吾意哉!然觀汝之窮薄,惡 足當此!”即日趣駕歸京師。

柴榮什麼反應呢?他一聽就覺得不是張永德的話,因為覺得張永德一個武將大老粗,沒有眼光,不可能提出來,張永德說大臣們都是這個意思,柴宗考慮了很久。說了句很耐人尋味的話。“吾固知汝必為人所教,獨不喻吾意哉!然觀汝之窮薄,惡足當此!”

大意就是,我本來就知道你是被別人教才這麼說的,不懂我真正的目的啊!現在看你粗俗鄙陋,怎麼能擔當重任呢?柴榮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知道自己一病不起,其實是想停留在澶淵,看看有沒有亂臣賊子等不及叛亂,柴榮似乎看透了張永德的能耐,擔當不了託孤重任,年幼的長子柴宗訓才七歲啊。





醇香威士忌


周世宗柴榮病死之前提趙撤張顯然是中了趙匡胤的奸計。

後周時期,國家的正規部隊叫禁軍,相當於今天的野戰軍,經過周世宗的改革,禁軍有40多萬人減少到20多萬人,戰鬥力大大增強,禁軍設置了兩個統帥,一個叫殿前都點檢,另一個叫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兩個統帥各有自己的指揮系統,彼此獨立。

殿前都點檢是張永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是李重進。他們兩人都是周世鍾柴榮的連襟。公元959年,39歲的周世宗視察趙匡胤的部隊,在軍營大帳休息時喝了一杯茶,不久便感覺身體不適,他在自己的寢室中發現一塊木牌,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周世宗頓時懷疑起來,難道是張永德想謀反?還是神靈的預告?思來想去沒有答案,最後下了決心,撤銷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職務,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不久周世宗就病逝了。

年僅九歲的柴宗訓當了皇帝,趙匡胤又施展手段,誘騙符太厚調李重進駐守揚州,這樣開封只有一個統帥了,於是趙匡胤導演並主演了歷史戲劇,陳橋兵變。



谷老師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趙匡胤“被迫”披上黃袍,被眾人擁立為皇帝。趙匡胤率軍回京以後,柴宗訓被迫禪位,趙匡胤正式登上帝位,就這樣,後周政權滅亡。而更戲劇性的是,曾經破格提拔趙匡胤,以至於給他提供造反機會的,正是柴宗訓的父親,後周雄主柴榮,他在臨死前將資歷尚淺的趙匡胤破格提拔,最終使得趙匡胤執掌軍隊大權。那麼我們不禁發問,一代雄主柴榮,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對於柴榮來說,他可能從未想過趙匡胤有一天會造反,畢竟趙匡胤算是他的心腹大將。趙匡胤很早就跟著柴榮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柴榮剛剛繼位時,北漢聯合契丹入侵後周,柴榮御駕親征。在決戰即將開始時,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卻率軍逃跑,後周頓時軍心大亂。北漢、契丹聯軍趁勢攻來,柴榮深陷敵陣,無法脫身,而此時護衛在柴榮身邊的,正是趙匡胤。在這危急時刻,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隨即趙匡胤率軍衝鋒,殺敵眾多,加上柴榮督戰,後周士氣重新高昂起來,最終北漢與契丹聯軍被迫撤軍。

趙匡胤無疑是這一戰最大的功臣,他對於柴榮有救命之恩。柴榮自此以後愈發信任趙匡胤,而趙匡胤也替他南征北戰,建立許多功勳。柴榮在駕崩以前,破格提拔趙匡胤,沒有對他有任何懷疑,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除此以外,柴榮選擇趙匡胤來輔佐幼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張永德與李重進的政治鬥爭。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李重進是郭威的的外甥,而郭威又是柴榮的養父,可以說張永德與李重進都算是柴榮的半個本家人。柴榮本來對兩人十分信任,他們都是軍中的一把手。可是張永德與李重進不和,兩人經常在柴榮面前檢舉對方,這讓柴榮很是不喜。

顯德五年,柴榮率軍北伐,他在行軍路上得到一個口袋,裡面裝著一塊木板,木板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而當時張永德正好任殿前都點檢。此事讓柴榮憂心忡忡,他擔心木板上的話成真,而好巧不巧,柴榮在此時患上重病。柴榮很擔心自己死後張永德真的造反,於是他回京以後立刻革去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位,讓趙匡胤接替張永德。

許多人都說這塊木板是趙匡胤讓人寫的,但當時趙匡胤在軍中的影響力並沒有李重進、張永德等人大,與趙匡胤相比,李重進更有可能是這件事的主謀。當然不管這塊木板是誰寫的,趙匡胤都是撿了一個大便宜,畢竟如果不是柴榮正好病危,他可能不會將這句話當真。

可是柴榮終究是病了,一代雄主最終英年早逝,他擔心幼主被奪權,於是選擇破格提拔自己信任的趙匡胤,但最終奪去柴家天下的,正是趙匡胤。




光著屁股撒著尿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柴榮病逝,終年三十九歲。繼承柴榮皇位的是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史稱周恭帝。為了讓兒子能在皇帝寶座上實現平穩過渡,柴榮在臨終前著實費了一番苦功,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安排。然而,令柴榮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僅過了半年之後。他一手提拔的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就發動了著名的“陳橋兵變”,從他留下的孤兒寡母手中奪走了皇位。

榮在臨終前所做出的一系列安排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相當縝密。他任命了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重臣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同時,他又將在軍隊中資歷極高的張永德、李重進兩人明升暗降,削去兵權,並調出京師。

那麼為何柴榮會提趙撤張呢?原因在於顯德五年,柴榮率軍北伐,他在行軍路上得到一個口袋,裡面裝著一塊木板,木板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而當時張永德正好任殿前都點檢。此事讓柴榮憂心忡忡,他擔心木板上的話成真,而好巧不巧,柴榮在此時患上重病。柴榮很擔心自己死後張永德真的造反,於是他回京以後立刻革去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位,讓趙匡胤接替張永德。那麼柴榮是否那麼信任趙匡胤呢?其實也不然,柴榮卻將真正的兵權交到了極為忠心的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手中。這樣一來,趙匡胤有權無兵,韓通有兵但又受制於趙匡胤。而在趙匡胤和韓通之上,還有三位當朝宰相主持大局。整個後周的軍政體系由各個不同利益的人來操持,既做到了互相牽制,又能讓國家機器順利運行。僅從這個安排來看,柴榮這個“五代第一明君”就不是浪得虛名。

但是到了柴榮去世這年的年末時,後周軍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殿前司到侍衛司,裡面多數關鍵領導職位都換了人,而新上任的領導無一例外都是趙匡胤的死黨和“義社十兄弟”。這樣一來,原本掌握兵權的韓通成了孤家寡人。雖然此時的韓通依然有實力可以牽制趙匡胤,但韓通卻認為趙匡胤是個好人。事實證明,韓通很快就為自己的誤判付出了慘重代價。

結果趙匡胤在率領軍隊至陳橋驛後,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在全軍將士的“逼迫”下黃袍加身,隨後率軍返回京師。韓通驚聞趙匡胤意圖篡位,急忙從內廷飛馬而出,準備組織抵抗。然而韓通還沒來到軍營,就被趙匡胤安插在京師的手下王彥升給殺死了。趙匡胤兵不血刃地佔領控制了京師,威逼小皇帝柴宗訓讓出皇位,同時改國號為“宋”。


Sylar弈


周世宗柴榮一共有七個兒子,在他病危的時候,立了他的第四子柴宗訓為太子。柴宗訓此時只有七歲,但他已經是在所有的兒子裡面年齡最長的了。柴榮的前三個兒子在當年漢隠帝殺郭威家屬的時候也一同被殺。在五代十國的戰亂年代,一個國家交給一個七歲的孩子,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柴榮在臨終前做了很多安排,其中的一步是解除張永德的兵權。柴榮在攻打燕雲十六州的時候,突然患病,而且感覺非常不舒服。於是就撤軍返回開封,史書記載在返回的路上,有一次柴榮在處理公文的時候,發現一個皮包,皮包一打開,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柴榮感到非常鬱悶,此時柴榮已經病重,當時的殿前都點檢就是張永德,於是就免了張永德的職務。但是這件事有爭議,很可能是史學家杜撰的。柴榮是一代明君,張永德又是郭威的女婿,關係很近,柴榮很信任他,不可能憑藉一塊木板就懷疑他。撤掉張永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沒有主見。《卻掃編》裡記錄了一件事,柴榮在得病返回開封的途中,走到一個叫潭淵的地方就不走了。大臣們覺得很奇怪而且又見不到柴榮,此時只有張永德能見到他。於是大臣們就跟張永德說:“應該趕緊返回開封,不能停留。此時局勢很不穩定,如果出現意外很難收拾。”張永德覺得有道理,就去見了柴榮,說了這番話。柴榮聽了以後就問他這是誰的主意,張永德回答這是大臣們的意思。柴榮聽了以後沉默許久,就對張永德非常失望,因為他缺乏主見。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怎麼可以成為軍事主官,所以這是柴榮撤掉他的主要原因。撤掉張永德之後,便提拔了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因為趙匡胤是從士兵一路被柴榮提拔上來的,柴榮很信任他,而且趙匡胤很能打仗。柴榮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有一次趙匡胤的父親路過滁州想要去看趙匡胤,但此時天色已晚,按照規定天黑是不能開城門的。趙匡胤就讓他父親再城外待了一夜,天亮了才讓他入城,這叫先公後私。另外有一次南唐想使用離間計,派人送了一封信和三千兩白銀給趙匡胤,趙匡胤直接把信跟銀子都交給柴榮,表明沒有私心。這就是柴榮提拔趙匡胤的原因!


曉彬002


周世宗柴榮臨死前撤張永德而任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這裡有故事。

959年,周世宗柴榮率軍親征契丹。在瓦橋關的時候,柴榮收到一個從京師汴梁而來熟皮口袋,裡面有一片“尺三”大概意思是一尺三寸長的木板,上書“點檢作天子”。這是記載於《宋史·太祖本紀》的史實。就因為這幾個字,開啟了大宋三百年基業。

後周世宗柴榮(921–959年),字號不詳,邢州堯山(今河北邢臺隆堯縣)人,954–959年在位。

“點檢”即“殿前都點檢”,是殿前都指揮使司最高長官。殿前都指揮使司與侍衛親軍司分掌禁軍,互不相統領。殿前都點檢實際上就是禁軍的最高司令官。那這木牌的意思就不言自明瞭:禁軍最高司令官要作天子!這可把大帝柴榮給震驚了。

在這樣的大將擁兵造反如家常便飯的五代亂世,禁軍最高司令官要奪他周家天下也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觀梁、唐、晉、漢四朝,大將或主動擁兵造反或被部下擁戴稱帝的不勝枚舉。即使在他柴榮手上大將不敢造反,但難免危及後代。何況現任的都點檢還是張永德。這讓大帝柴榮很是苦惱!

張永德何許人也?我們得從柴榮繼位問題說起。大家都知道,柴榮是郭威皇后柴氏的侄子,後來被郭威收為義子,郭威稱帝后封晉王。在郭威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柴榮成了繼承大寶的最可能人選。但是,除了柴榮還有兩個人也有繼承郭威的可能,一個是張永德,一個是李重進。這個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兒壽安公主的丈夫,郭威的駙馬。李重進是郭威姐姐福慶長公主的兒子,是郭威的外甥。從親緣關係上來說他們也是有資格繼承大統的人物。

但現在是他柴榮繼承了大位,在柴榮想來,他們豈能服氣?何況,五代中也不乏女婿造反稱帝的例子。還是後唐駙馬的石儆瑭,奪了後唐天下,做了後晉天子。他張永德作為郭威的駙馬,造他柴家的反,也是有可能的。他又想到了沒有心思造反的太祖郭威,被部下用黃色軍旗拼湊起來的黃袍往身上一披,不得已造反做了皇帝。他張永德也是有可能的。

不久之後,柴榮在計議攻打幽州(今北京)的時候生了重病,不得不班師回朝。在退兵時,路過澶州(今河南濮陽),柴榮忽然不走了,他把自己關在行宮多日,百官也不讓見。百官擔心京師汴梁有變,於是讓與柴榮有親戚關係的殿前都點檢、澶州節度使張永德去見大帝柴榮。說了一堆天下未定,恐京師有變之類的話,最後還加一句“有不可諱,奈宗廟何?”意思是,假如皇帝你要是有什麼不測,宗廟社稷怎麼辦啊。柴榮一聽不爽了,我正在生病呢,你不是故意咒我死嗎?這個張永德果然包藏禍心。

自此,張永德的點檢位置不保。

這樣一來,在柴榮的眼裡,能擔任都點檢一職的人就剩下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歸德軍節度使李重進和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趙匡胤兩人。柴榮於是拿李重進和趙匡胤兩人兩相比較。李重進是郭威外甥,曾經可能的競爭對手,現在也是潛在的威脅。那個“點檢作天子”的木板又會不會是受人支使,刻意中傷張永德呢?如果是這樣,誰最有可能,會不會是李重進?作為曾經皇位有可能的繼承人,李重進是最有可能的。趙匡胤與郭威無親無故,不僅能力出眾,戰功赫赫,還很忠誠。於是,柴榮在艱難的抉擇中,選擇了趙匡胤。



歷史證明,柴榮這最後的選擇是個大大的錯誤,最終使“點檢作天子”成為了現實。如果選擇李重進或許就不會出現宗廟易主的事情發生了。因為李重進其實是一個對後周很忠誠的人。在柴榮登基後,後唐中主李璟曾試圖拉攏李重進,兩人聯手對付剛繼位的柴榮,但李重進毫不動心,並馬上上表告訴柴榮。由此可見其忠。在整個“點檢作天子”事件當中,張永德其實就是個倒黴蛋,身處點檢之位,又有那尷尬的駙馬身份,還偏偏又不會說話,下臺的時候估計自己也是稀裡糊塗的吧。如果張永德繼續做都點檢,那或許也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羊山史話


說起周世宗柴榮,無疑是五代十國期間第一雄主。他在位時間雖說只有短短的五年零六個月,可在這期間的文治武功卻讓新生的後周煥然一新,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他繼位便挫敗強敵,一舉瓦解北漢與契丹的聯軍。而後整頓軍務,西征後蜀,奪下四州之地。顯德三年到顯德五年,三徵南唐,期間共得十四州。顯德六年率軍北伐契丹,不到兩月,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然而天妒英才,伐幽州之時遇疾而返,最終功敗垂成,病逝於汴京。

柴榮在位期間便以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為己任,數年之際便讓險些傾覆的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之勢。甚至於後期宋太祖趙匡胤能夠在短時間內一統中原之地,結束兵禍連年的亂世,也是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

可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選擇顧命大臣時卻判斷失誤,最終導致後周覆滅。柴榮究竟為何要在臨死之前把皇親張永德撤職並調離京城,而破格提拔趙匡胤呢?

在浮人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主少國疑,皇權不穩,張永德有篡位可能

首先,論及正統,張永德有資格上位。後周乃是後周太祖郭威所建,柴榮只是郭威的養子。而張永德與郭威是翁婿關係,他的兒子乃是周太祖的外孫,有血緣關係。

因為後漢隱帝屠殺了郭威滿門,導致他並沒有留下子嗣。因此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也就只剩下養子柴榮,外甥李重進,以及女婿張永德了。因為能力問題,後周太祖選擇了無論武力還是智謀都最為出眾的柴榮。對此,李重進和張永德也別無二話,只得好好的輔佐周世宗。

(張永德)

然而柴榮英年早逝,太子也不過七歲而已。失去了他的鎮壓,難免底下人心思活絡。倘若張永德繼續手握大權,對於太子忠心與否實在難下定論,恐為後患。

其次,如五代後晉悍將安重榮所說,“天子, 兵強馬壯者當為之, 寧有種耶?”張永德的威望讓柴榮忌憚不已。畢竟他除了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更是郭威的親信,追隨太祖日久,在軍中資歷極深。無論他有心或無心,正所謂主少國疑,手握軍事大權的他無疑是個不定時炸彈。畢竟五代十國,將領篡位屢見不鮮,外戚謀國常有發生,他不得不防。因此把在軍中頗具聲望的張永德撤職並調離京城,勢在必行。

趙匡胤本身能力問題

就像張永德是郭威的嫡系一樣,趙匡胤是柴榮的嫡系,在柴榮還沒有登基之前就在他手下當值。有這層關係在,柴榮對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趙匡胤顯然是更加信任。

特別是趙匡胤能力非凡,雖說一路以來軍功卓著,但限於資歷原因,只在一些基層將領中有號召力,並不能真正影響軍隊的高層。因此於公於私都是提拔的好人選。

而且趙匡胤對他有救命之恩,在一次被敵軍圍困之中,是趙匡胤拼死殺敵,重整軍隊士氣才把他救了出來的。

有了這些關係在,臨終之前提拔他上位自然不無可能。

為了平衡朝中勢力,鞏固皇權

後周的禁軍分為侍衛司和殿前司,其中殿前司的人馬最多,遠遠超過侍衛司。因此,在調離張永德之後,最近的威脅便成了侍衛司都指揮李重進了。

李重進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在朝堂中同樣威望很高,能力很強。張永德是因為周世宗撿到“點檢做天子”的牌子,因此把他撤職調離。然而這個事情到底是真是假無從評說,或許只是柴榮的一個藉口罷了,畢竟他病重的時候張永德在他身旁,他有時間做些手段。而對於遠在汴京的李重進,他自然不能無故的對他進行打壓。因此為了制衡侍衛司,柴榮提拔親信掌控殿前司是必然的。而趙匡胤資質尚淺,威望也不高,自然成了最佳人選。


參考文獻

《舊五代史·周書·世宗本紀》

《新五代史·周本紀》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五代會要》


海浮人


千年依舊,鑑往知今!


柴榮是後周第二位皇帝,太祖郭威的養子,因為柴皇后在郭威稱帝前已經去世,郭威對她這個侄子視如己出,加上柴榮本身仁孝謹慎,因此才得以在郭威死後成為後周第二位皇帝!就這樣一坐就在這個位置上坐了六年,中間也是勵精圖治,曾放出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豪言壯語,可惜天不假年,壯年而崩!世人對其多有惋惜,但是這個號稱五代第一明君的帝王,為什麼在臨死前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撤下張永德,導致後來趙匡胤大權獨攬,篡周建宋?何況張永德是他養父郭威的女婿,至親不信任,提拔外人?

要分析這些,我覺得可以從柴榮本身的心理活動,以及張永德和趙匡胤的表現以及在他心裡留下的印象來區分,就像我們現在老闆放棄關係戶,提拔有能力者,無非是希望公司走的更遠而已。

最少在當時的柴榮眼裡是提拔趙匡胤可以讓後周江山延續下去的,但是明君也有看走眼!我們來分析兩人在柴榮死的前後來分析對比就一目瞭然。

趙匡胤

在郭威死後就隨郭威南征北戰,到柴榮即位後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非常會偽裝,不然也不至於陳橋兵變前夕 主少國疑的時候派這麼一個大將權臣出征攻伐契丹!而實際之後卻是黃袍加身,從此處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和城府,再加上柴榮太子年幼,提拔他自認為這麼一個能幹且忠心的下屬,一定可以繼承遺志,一統天下,也因此柴榮直到臨死還是覺得他是管仲,不是伊霍,對其多加信任,大力提拔。

<strong><strong>

張永德

而張永德不被柴榮所信任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 正因為他是郭威女婿,因為郭威無子,他也有繼承權,是柴榮的競爭對手,不可不防!
  • 柴榮死後,新主年幼,如何保證不利用他的身份篡奪皇位
  • 張永德自身能力和朝野內外口碑都不如趙匡胤
換成你們怎麼選,站在柴榮角度也是高下立判了吧?何況趙匡胤固然最後篡了位,誰能保證張永德不會呢?


日月千年依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這個“趙”是趙匡胤,“張”是張永德。

趙匡胤是大宋王朝的開國太祖這個不必復說。今天我們簡單解說一下張永德。

張永德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女婿,駙馬都尉。郭威死後傳位給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和張永德是郭威最信任的兩個“自己人”。柴榮坐上了皇帝,張永德自然就是軍權最大的殿前都點檢。

柴榮和張永德的配合也非常默契。這時,一個後起之秀衝了過來打破了這個氛圍。高平之戰,身為親軍將領的趙匡胤展露出了他過人的勇氣和忠誠,受到了柴榮側目。同時,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李重進不和,經常相互“攻擊”。(我就奇怪了:一個是女婿,一個是外甥,都是親戚為什麼不和?就算是不和也應該是與養子柴進因為帝位之爭)兩個人經常跑到柴進面前“告狀”,搞得柴進進退兩難。

還有高平之戰中,兩個主要將領不戰而降。使柴榮感覺很有必要培養自己的“親軍”。雖然張永德很不錯,但是始終不是自己一手提拔的。所以柴榮把趙匡胤提拔成“副點檢”。

後周顯德五年,抵禦契丹入侵時,柴榮病重,班師回朝。途中,柴榮很蹊蹺的得到了一個木牌,上面刻著:點檢作天子。而當時的殿前都點檢就是張永德,柴榮在病榻上解除了張永德的軍權,提拔趙匡胤為代理殿前都點檢。

這個木牌逃不過三個嫌疑人。

第一,趙匡胤。收益最大者,自然逃不過。

第二,柴榮。柴榮病危,不信任張永德。

第三,李重進。狹隘的權利鬥爭。

柴榮估計到死也沒有料到,自己最信任一手提拔的趙匡胤會在自己死後不久就黃袍加身。只有自己最不重用的李重進敢正面與趙匡胤“叫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