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学会烧菜的?

我是笑大的


每个人在做一件事都会有原因和目的,当然学做菜也不例外。

我作为一个大四学生,在大二处了对象,对象喜欢吃家常菜,于是便从一个厨房白痴到会做菜的小伙子。

01 根据网上菜谱和视频学习

最开始不会做菜,就只能根据网上菜谱,跟着视频一步一步来,网上说放多少油、多少调料都是自己量了过后,按部就班的来。看视频学做菜,经常就是把视频放慢或者暂停来一步一步学到位。就这样,我学会做了一些基本的青菜和以及炒菜,如蛋炒饭、土豆肉丝等。

02 跟着母亲经验学习

就是暑假、寒假回家的时候,父母经常会炖汤给我吃。于是在妈妈做饭的时候我就跑到厨房跟妈妈一起做并且询问汤该如何炖。妈妈告诉我了一些基本炖法,什么肉应该除水,什么肉不除水,应该炖多久和加入哪些大料等。就这样,我逐渐学会了小鸡炖蘑菇,海带猪蹄汤等常见汤类。

03 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摸索

就是会了一些基本菜式后,就更加注重口味。通过自己就摸索和查阅资料,学习如何做出菜品的鲜味和口感度。自己摸索怎样让菜品更鲜,什么时候放调料会更加好吃和有营养等。

经过从网上找菜谱到自己摸索的的阶段,这两年来我已经简单的学会如何去做好菜品和各种汤式。


萌小懿说美食


大家好!我是野子

说起做菜,印象中应该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开始的。以前做过留守儿童,自己独立生活过一段时间,吃为根本,自然而然,就会了!

我记得做的第一道菜就是土豆,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一道菜也是土豆,并且也吃不腻。刚开始做菜的时候,总是把控不了盐的量,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菜还容易糊掉。但是熟能生巧,尝试的多了,慢慢就掌握了那个度,渐渐地从自己手中做出来的菜味道也越来越棒。

当然,兴趣也是老师!我很享受做菜的感觉,那些一个个食物经过自己的加工后变成了一道道好看又美味的菜肴,超级有成就感。而且跟别人分享自己做的菜会带来更多的开心😁。

大学毕业后,自己特意租了带厨房的房子。因为想要自己下厨,在做美食的过程中,真的可以忘掉工作的压力,放松自己,所以我越来越爱系上围裙,在厨房待一个下午,全身心的投入到食物中去,忘掉外界的一切,只与实务进行灵魂的交流!

我记得毕业的第一年,跟室友合租一起。有一天,我第一次做了一道可乐鸡翅,一盘9个,三个人吃,一人三个。室友吃了之后一直夸赞可乐鸡翅的味道,还嫌弃我做的太少,下次得多做些。她们那天吃到我做的可乐鸡翅后那种一脸满足的表情以及她们的夸赞我的话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这种通过美食得到别人的肯定的感觉大概只有热爱做菜的我们能体会到。

后来我谈对象了,我把我的美食分享给了我的对象,每每看着他吃我做的菜的满足感,我心里乐得不行。这种成就感无法言语,全部藏在了食物里。

如何学会了做菜?对于我,大概就是有了一个被迫的开始,但食物给予了我浓厚的兴趣!








野子厨房


你是如何学会烧菜的?这个问题让我不由自主的回想了一下我烧菜的历程,从小时候第一次无师自通的为农忙的父母做菜,到结婚后走进厨房,再到当了妈妈之后为了让挑嘴的多吃一点而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烧菜,这些做菜的历程也记录了我的每个人生阶段。

———————第一次烧菜为了父母——————

至今我还非常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做菜的经历。那是在我九岁的时候,农历的五月小麦成熟,正是农忙的时候。爸爸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要去麦地里割麦子,然后一捆一捆的捆好用推车推到麦场上用脱粒机脱粒,之后还要再经过好几个繁琐劳累的工序才能把麦子晒干运回家。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还在田地里劳动没有回家,想起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苦,我突发奇想想要给爸爸妈妈炒一个菜,让他们回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炒什么呢?土豆丝。因为那个时候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丝,我经常看见妈妈炒土豆丝,于是按着记忆依葫芦画瓢的给土豆削皮切丝,然后下锅炒。自己我还非常清楚的记得那盘土豆丝的模样:准确的说,应该叫炒土豆棍更合适,粗如筷子,粗细不均。于是,爸爸妈妈回家时就有一盘黑乎乎、烂乎乎的炒土豆棍摆桌上。卖相很难看,味道也不好,但是我看到了爸爸妈妈欣慰的目光。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烧菜的经历,并不成功,也不美味,可是它开启了我的做饭烧菜的经历之门。

————————第二阶段为了爱情——————

后来,我结婚了。虽然在小学的时候就尝试着做饭做菜,但是中间因为住校读书、后来入外地读大学,中间就很少有机会烧菜做饭了。结婚后,开始了甜蜜的二人生活,我正式的走进了厨房。那时候老公上班比较辛苦,为了他每天下班能吃到热乎又可口的饭菜,我每天研究怎么做菜,从一些家常菜,到开始学做一些“硬菜”,慢慢的,我烧菜做饭的水平越来越好,家常菜做得好吃,也有了一些拿手的“硬菜”,老公和朋友们都喜欢吃我烧的菜。每个周末,我都会烧几个好菜与老公小酌几杯。

这是我学烧菜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才真正的考虑到了饭菜的卖相个口味,而不仅仅是为了饱腹。经常为了一个菜怎么做得更好吃而绞尽脑计的去查资料、去实验,这应该算我真正学会烧菜的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为了孩子、家人—————

再后来,我有了孩子当了妈妈。从几个月添加辅食,到两三岁,到上幼儿园,到上小学…每个阶段都为了孩子的营养和健康而绞尽脑汁,孩子牙口不好,孩子挑食…各种原因,为了让孩子尽量什么都吃一些,为了让孩子多吃几口,一日三餐用心的搭配,每天变换着花样来做,基本能做到一周不重样。

为了兼顾孩子和大人的口味,很多时候同样的食材都要做两份,不同的口味或做法。慢慢的,摸索积累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烧菜做饭经验。

第三阶段,直到现在,我还在乐此不疲的做着。

————————————————————————

这就是我学会烧菜的历程,它也代表了我成长的过程,很漫长,但是很快乐很幸福。因为我是为了爱而学会了做饭烧菜,并且爱上了做饭烧菜,菜的味道也因为爱而更好。

您又是如何学会烧菜的呢?


家常美食小厨房


我记得我第一次烧菜的时候,洗完锅,打上火,然后就往锅里倒油。

结果没过一会儿油就炸的砰砰作响,吓了我好一大跳,而且还被烫到了。

因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上手烧菜。

直到有一天,我玩手机的时候刷到一条做饭做菜类的视频教程。

里面的up主说:“把锅里的水分都烧干之后,油就不会炸了。”

我才发现,我之前都没有把锅里的水汽烧干!

根据这个说法,我把自己从头到手到脚全副武装,再次尝试,把锅里的水分烧干然后倒油,果然一点都不炸锅!

在这之后我就根据平时观察的家里人的烧菜流程,自己尝试烧菜。

或是太咸或是太淡,但是只要是我自己烧的,基本上我都能吃下去。

多多尝试了之后,我烧菜的时候很少会再出现以上极端口味情况了,慢慢也就学会烧菜了。

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很多新手烧菜都会出现我遇到的这种情况,然后就放弃了。但只要渡过开头难关,之后的种种问题不过是反复尝试,多加练习罢了。[灵光一闪]




日常味儿食


我第一次做饭大概小学一二年级吧。我们北方人学做饭早。我家人又都爱做饭。做得第一道菜好像是打卤面。然后还学会了做千层饼。炸薯条。西红柿炒鸡蛋。包饺子。做面条。三明治。蒸海鲜是没难度的事情就不说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啊。初中的时候就可以做一大桌子菜了。



馋猫队长


做菜这个完全是兴趣,也和父亲大人有很大关系。本人89年的,老家山东潍坊农村的,小时候其实只会简单的煮大米粥热馒头,家里大人在地里干活,我放学回家就负责做饭,大锅灶里添水加大米,垫子上放馒头,然后烧柴火就行,冒热气后就不烧了,等着爸妈回家炒菜吃饭。

后来上了小学,吃东西也会挑嘴了,家里爸爸做菜比较好吃(爸爸以前开过饭店,以前村里婚嫁丧礼啥的还不流行去饭店,都在家里摆席,爸爸就是掌勺的)没事就爱看爸爸做菜,跟着爸爸学的第一个最简单的菜就是黄瓜菜,秘诀就是一定熬一勺热油。这样跟普通的醋蒜酱油拌出来的简直天壤之别,在小小年纪的我眼里,这一勺熟油简直太神奇了[捂脸]从此就爱上了做饭,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上学一直没有机会研究厨艺,一直到毕业后工作了,在出租屋里,认识了我志同道合的室友小仪,我俩下班没事就在厨房捣鼓吃的,那时候条件坚苦,只有一个电磁炉和电饭锅,电磁炉老化了还老断电,做饭的主力工具就是几十块钱的电饭锅,但是我们就是用那个电饭锅各种花式做菜,蒸煮炒煎炸,快乐满足,我还跟室友学了好几个她的拿手菜。以至于后来我们各自找到归宿要搬家了,那个破旧的电饭锅都不舍得带走,都想留给对方。写到这里其实真的好怀念那时我们的厨房,我们的青春。

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归属感,加更加喜欢做饭,有段时间还爱上了烘焙,这个真的烧钱啊,各种烘焙原料买了一大堆,好在没有浪费,都用上了,虽然烘焙技术不咋地,但是过程也是非常开心的,做喜欢的事情,怎么都好。

现在赋闲在家,没事就画个画,拍个美食视频,不为别的,纯属爱好。我并不是大厨,也不是科班美术出身,但是就是喜欢这两个方面,也愿意去研究。做喜欢的事情,很满足,很充实。

以下都是自己以前随手拍的家常菜,大家随便看看









玉玉美食记


小时候家里穷,烧的柴火灶,父母事多。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做饭,那时候个头都没那个灶高,要踩个板凳才够。经常烧焦或者放咸了,算是自学的吧。只能说是弄熟了,谈不上好吃。后来长大在小饭馆做过事,没事就盯着师傅炒菜。


爱笑的雯子


大家好,我是芮至,我的回答是:我是如何学会烧菜的?结婚之前,基本上是很少做饭的。简单的煎蛋、炒青菜可以应付,但是也比较少做。

我们家都是爸爸做饭,我爸爸做饭很好吃,有时候我会在厨房帮忙洗个菜。久而久之,看着爸爸做菜,简单的菜式也大概能知道个步骤。不过实际操作还是比较少, 直到结婚后,一开始也是吃婆婆做的菜。

但是发现婆婆做的菜不太适合我的胃口,刚结婚那一段时间,天天怀念我娘家的饭菜。后来索性自己下厨了。

一开始自己下厨,是在网上查菜谱,然后跟着菜谱买食材。

做饭的时候还得一边拿着手机看菜谱,一边做菜。

有时候做爸爸以前经常做的菜,就会打电话问问爸爸怎么做?

慢慢的,做的菜多了,自己的脑袋里就自成一套菜谱了,整一桌子菜没问题!

现在,孩子长大了,也会挑菜吃了。

每天买菜之前,都是先问孩子要吃什么,晚餐给孩子做孩子爱吃的菜。

其实,做菜这件事并不难,熟能生巧,做多几次就会了。

现在网络也很发达,菜谱也很多,经常下厨的人,看到菜谱就能跟着做出来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更多美食菜谱,欢迎关注“芮至爱美食”!


芮至爱美食


我老家是农村的,87年属兔!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饭,那时我记得应该是上一二年级吧!五六月份正是农村农忙的时候,爸妈天不亮就出去割麦子了,我还在睡觉就被老爸叫醒,说早上起来做饭啊!起床后自己都一脸懵逼!烧什么饭,怎么烧?那个时候的农村真的很穷,穷的连个菜都买不起!只有家里自己腌制的酱豆子,腌黄瓜,胡萝卜!要么就是自己家种的茄子,辣椒!大白菜!怎么烧?只能凭借记忆中看老妈做饭的时候怎么做!以前都是烧的地锅,把锅里加上水,架上篦子馏馒头!农村的孩子都会烧地锅,水开不开都知道!很深刻的印象是我第一次做的疙瘩汤全糊了!回来被老妈打了一顿!直接拿舀子舀了一舀子的疙瘩汤泼了我一身!没办法,80后农村的孩子哪个不会做饭!现在也是我在做,老婆下班晚,我都是下午接完孩子就开始做晚饭,早上起来做早饭!说实话我做饭都是被逼的!生活所迫!不过我现在挺喜欢做饭的!习惯了![耶][耶][耶]下图是我们一家四口!献丑了![可爱][可爱][可爱]






为家奋斗的男人1986


让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吧,因为我自己就是从一点都不会,到可以尝试去做各种不同菜系,我是如何学会的呢?

1.出门在外,迫不得已。大学毕业之后就只身一人在外,习惯了家里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突然间面对完全独立的生活,有点发懵,刚上班工资特别少,又不能每顿都在外面买,只好硬着头皮学,从最开始的煮面条,到水煮青菜,再到炒菜,最后学了几道自己爱吃的菜,完成了学做菜的初级阶段。印象最深的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在出租屋内给自己煮了碗面,想吃肉又不会做,还舍不得买,就买了一块几块钱的五花肉,煎了煎。

2.熟能生巧,花样繁多。总结了初期学做饭的经验,随着做饭次数增加,越来越熟练,就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炒菜模式,那时候经常看美食的视频,学着跟视频里做一些比较新颖的做法,跟父母沟通学习地方菜的做法,炒菜、炖菜、油炸、水煮、清蒸每种做法都试过,后来我的出租屋就变成了小食堂,单位同事和三两好友经常在此聚会。

3.遇见另外一个爱做饭的她。后来遇到我现在的妻子,做饭就变成了一件更快乐的事,因为我爱人也特别会做饭,红烧肉、炖排骨、酱牛肉等等,但是两个人擅长的是不同的做法,这样我们会经常一起做饭,即能吃到不同做法,又能感受一起做饭的时光。虽然现在生活好了,经常在外面品尝美味,而且有时候工作也特别忙,自己做饭次数变少了,但是只要有时间,我们还是会亲自下厨,用喜欢的做法,优质的食材,做一顿美味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