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林黛玉被叫林姑娘,而薛宝钗却不是薛姑娘,而是宝姑娘呢?

宛如清扬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答:

一、满汉的差别,身份的敬重

《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康熙雍正朝的故事,有很多满人的规矩,汉族称呼人就是习惯的带着姓,而薛宝钗使用的是满人的习惯。此外,林黛玉是侯府家的千金大小姐,从等级来看和贾府是相当的,她父亲林如海高中探花钦点巡盐御史,相当于是旧勋加新贵,地位不凡。何况林如海只有这么一个宝贝,请的老师都是进士大老爷,可见看重。虽然她只是个女孩子,可也是金尊玉贵,又才学过人,气度不凡,加上又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这样的姑娘必须给予相当的尊重,称呼姓氏,是对林家的敬重。薛宝钗随母兄进京住在贾府,于贾府众人而言,她就是客人,既然是客人,随着王夫人等称呼宝姑娘,显得亲近又不失礼数。

二、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对应关系

林黛玉是草木之人,是绛珠仙草,而林属性是木,如果称她为林姑娘就正好和宝玉组合成木石姻缘,以同样的方法,薛宝钗被大家称为宝姑娘,"宝"字里面含有"玉",玉字代表着珍贵的物品,和宝玉就组合成金玉良缘。所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贾府的上下老小这样称呼她们两个,其实是曹公想要暗示的是两个人和宝玉的姻缘。

3、 称呼上的区别

红楼梦里一共说到了四百多个有姓名的人物,假如每个都只是按姓去称呼,就会显得非常单调无味,也可能让大家会看到重复,并且两个姑娘是主角,作者曹雪芹想了各种办法给她们起合适的别称,书中的主子们只有林黛玉姓"林",而姓薛的,除了薛宝钗,还有一个后来的薛宝琴,如果用薛姑娘来称呼薛宝钗,薛宝琴来了之后就没法区分了。红楼梦里每个人物的名字,都不是随便得来的,而是曹雪芹根据当时的语言习惯得来的,就算是对每个人的容貌进行描写,都没有重复,可见曹公的用心,更不要说十二钗的名称了,更是不会有重复,可见曹公的智慧。

4、 在贾府亲疏关系的体现

黛玉是一个人来到贾府的,姓林的姑娘来到了贾家,自然而然的就被成为了"林姑娘"。而薛宝钗来到贾府的时候,是和母亲、哥哥一起来的,随着薛姨妈的一声"宝丫头",众人们也就开始称呼宝钗为"宝姑娘"。在往后的相处过程中,宝钗在众人眼中是懂事的孩子,知书达理识大体顾全局成熟稳重八面玲珑,脾气好,人缘好,做事不张扬,待人温和。而黛玉在众人的眼里则是脾气古怪刁钻,刻薄小性儿,说话直白,不顾及他人感受。所以,这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呼上的差别,体现了黛玉初来贾府时的孤苦无依。



一往文学


两个年龄相仿的姑娘,一个称为林姑娘、一个称为宝姑娘。在称呼上差别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有书君是“红迷”,所以斗胆摆一下自己的观点。

1、 身份不同、远近亲疏不同。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而薛宝钗是王夫人妺妺薛姨妈的孩子,从亲戚之间的亲疏来看,黛玉貌似更近一些,按理应该在贾家被唤小名,更符合现在人的习惯。

但是,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母唯一女儿贾敏的独女,而林家是地位显赫的官宦之家,林黛玉的身份也是尊贵无比。从黛玉进府后,所有的亲戚与下人,都一并尊称她为林姑娘,这也显示出对林家的一种尊重。

而对于宝钗,她是与母亲、兄长一并进府,而进府的理由是看望王夫人,对于贾府人来讲,薛家三人是来此串亲戚,是外客,而对于外客称呼上亲近一些,才不显得主人待人生份。

2、黛玉和宝钗给别人的感受不同。

黛玉初入府给人的感觉是,接人待物严谨小心。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而后因为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逐渐变得敏感、爱哭、爱耍小性,说话刻薄,字字像把小刀子。府里的人对于敏感又毒舌的黛玉,有一种自然的近而远之,生怕一个不小心触到了她的霉头。

比如在周瑞家的送各处宫花,黛玉没有接宫花,

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性格使然当场发难,让周瑞家的这个看人下菜碟的老妇女下不来台。

黛玉满腹才学华、但性格孤傲,但很多时候郁郁寡欢,猜不透她的心思,所以对她的称呼中规中矩。

而宝钗比较会做人,虽然内心深处很冷漠,但是表面极具亲和力,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而对于府中人人不喜欢的赵姨娘,也是适时小恩小惠,以至于从不夸人的赵姨娘也破天荒的夸宝钗“洋气大方”。

在贾府,宝钗刻意沽名钓誉,收到了很好的回应,贾府人出于对宝钗的喜爱,在称呼上自然也亲近了许多。

3.对两人的不同称呼,暗示着两人的前世今生。

林黛玉的“林”是草木林,与木石前盟相对应;而薛宝钗以“宝”字称呼,与金玉良缘呼应。书中开端就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株绛珠草由于得到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于是幻化为女身,并与之一同下界历劫。

而薛宝钗则是因为自小有病根,后得以一个癞头和尚赐了仙药,随手又赐了一块金锁,而这块金锁恰恰与宝玉口含而生的,通灵宝玉上的字为上下句。

宝玉与这两位貌如天仙的女子,一个是前世的滴水恩情,另一个是今生注定的姻缘。作者也是通过这些细枝末节中渗透出故事的结局,可见作者心思细腻、构思巧妙。

4.称呼方式不同,来自于文字组合的效果和当时的语言习惯。

林黛玉,如果不称为林姑娘,那就是黛姑娘、玉姑娘,这两种称呼不顺口,也不好听。

而对于薛宝钗,也有同样的情况,如称其尾字钗姑娘显然不太中听,而称其薛姑娘貌似也有很多谐音。

所以有书君认为,如果以上几种分析是有书君想多了,那宝姑娘和林姑娘的称呼,多半是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而已。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书中不仅在中国美食、医药上记载详细,而且书中的人名、对联、画卷也是蕴含深意。

不得不说,提问的网友也是心细如发,这个问题很容易被读者忽视,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极高的写作水平,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人对于这本巨著,不再停留在阅读上,而是晋级到更高的钻研上。

《红楼梦》是曹公给世人留下的宝典,它将一直普惠世人~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为什么林黛玉被叫林姑娘,而薛宝钗却不是薛姑娘,而是宝姑娘呢?

  《红楼梦》中的姑娘们,长辈们称呼时以示亲热,一般是名字后加个丫头,如迎丫头,探丫头,凤丫头,众人的称呼一般都是单字加个姑娘,如宝姑娘,琴姑娘,凤姑娘,或按排行称二三四姑娘。称呼林黛玉时,除了贾母叫过玉儿,宝钗等叫过颦儿,其他大部分的时候,人们都是称她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呢,除了大小王称过宝丫头,平辈们称宝姐姐,一般人们都称宝姑娘,为什么呢?

  我觉得吧,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说。

  第一个方面就是作者在写作方的考虑。有一个林黛玉,再有一个薛宝钗,本身就是对映的关系,如果在称呼上,还一个林姑娘一个薛姑娘,不够灵动,怎么着,再来一个史姑娘,邢姑娘什么的,哎呀,行文不要太枯燥。而现在呢,林姑娘,宝姑娘,比较活泼。

  而且从人物设定上来说,林姑娘的林,应草木,与木石前盟相对,而宝钗的宝,应金,与金玉良缘相合。林姑娘宝姑娘,风格一下子就感觉到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从故事内容来看。林黛玉是侯府家的千金大小姐,从等级来看和贾府是差不多的,而且她父亲林如海高中探花钦点巡盐御史,相当于是旧勋加新贵,相当的了不起。何况林如海只有这么一个宝贝,请个老师都是进士大老爷,可见看重。虽然她只是个女孩子,可也是金尊玉贵得不得了,又才学过人,气度不凡,加上又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这样的姑娘必须给予相当的尊重,称呼姓氏,是对林家的敬重。

  再者说初次见面时,大家也摸不着她的脾气,万一你套近乎,称人家黛姑娘玉姑娘,人一生气咋办呢?——何况姑娘家的闺名,岂是能轻易呼出口的?称呼林姑娘,走到哪都不会错。因为第一次,大家都这么叫,以后也就这么样了。读者也差不多,很容易被主角宝玉代入,我也是跟着他,叫林妹妹好多年了,真正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耶。

  薛宝钗随母兄进京,虽说住在贾府,但住多久不清楚,在不明真相以前,于贾府众人而言,她就是客人,既然是客人,随着王夫人等称呼宝姑娘,显得亲近又不失礼数。以后称薛宝琴为琴姑娘,感觉也是这么个意思。后来的人们,虽然知道宝钗住在贾府,但已经既定的习惯,也没怎么改。

  当然了,满汉称呼不同的原因也是有的,满人的姑娘权力比较大,比较突出个人的能力,而汉人的习惯里,更注重姓氏的力量。所以,称呼林姑娘和薛姑娘,都没有什么错处,先入为主这个想法,估计都有。(文/宛如清扬)

  清扬就说这么多吧。珠玉在前,珠玉在后,压力很大啊。


宛如清扬


称林黛玉为“林姑娘”,称薛宝钗为“宝姑娘”,我揣测有以下原因:

1.暗示各自的出身:

“林”谐音“灵”,指林黛玉原是灵河岸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得以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煎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小说中,林黛玉也几次说到自己是“草木之人”。

“宝”姑娘出自皇商家庭,暗示金玉等宝贝多,“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家里有的是钱。

2.暗示各自的姻缘: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姻缘为“木石前盟”。他们两人一为“木”,“林”为双木,灵河畔的绛珠仙草,一为“石”,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木石前盟代表的是自由恋爱。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姻缘为“金玉良缘”,宝钗有金锁,金锁上有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有通灵宝玉,就是宝玉出生时口里衔的那块玉,玉上的八字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金玉良缘代表世俗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暗示各自的特点。

“林姑娘”有林下之风。林下之风,指态度娴雅、举止大方,这里指有才干,有才华,有诗韵,有风度,又具女性之柔美的奇女子。而林黛玉正是这样的奇女子,有“柳絮才”。

“宝姑娘”是母兄疼爱的宝贝,也是薛家一“宝”,她知书达礼,识大体,顾大局,罕言寡语,随分从时,人谓藏愚,自云守拙。她具有“停机德”。

4.暗示不同的民族习惯。

薛宝钗可能是满族人,满人习惯称名不道姓,对于姓氏一般不提,只说自己的名字。于是称宝钗“宝姑娘”。

林黛玉是汉人,来自苏州,典型的江南美女。汉族把姓放在名前面,表示自己的血缘是哪一支。于是林黛玉被称为“林姑娘”。

汉族称人会称姓氏,现在依然如此,譬如说,一个人叫王小二,年轻时,别人会称呼他为“小王”;年老了,别人会称呼他为“老王”。


融融118



红楼梦里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黛玉叫林姑娘而宝钗却叫宝姑娘。当然,千人眼中有千种答案。我整理了以下几种。

一、区分满汉

根据周汝昌先生所说为满汉区分。满族称名为领称而汉以姓为领称。和珅把红楼梦呈给乾隆皇帝时,乾隆帝说“此乃明珠家事也”就说贾宝玉原型是纳兰容若。所以红楼梦背景很大程度是清朝,而清朝为满人称帝,由此便不难解释了。

清朝满人称帝而贾史王薛为朝廷要臣,甚至贾元春是元妃,贾史王薛又各家联姻,所以她们大都为满族。满族以名为领称所以薛宝钗叫宝姑娘史湘云叫云姑娘贾宝玉叫宝二爷而三春分别二姑娘,探丫头,惜春姑娘等等。

林黛玉原为姑苏人氏,家是当地名门望族。而父亲林如海也是高中探花后才被封的巡盐御史。所以她们极有可能是汉族。汉族多避讳女儿家闺名所以大家又都叫黛玉林姑娘。即使再亲近也只是如宝钗般叫表字“颦儿”。


二、表示亲疏

文章第六十二回大家讨论大伙生日。“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 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 . 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 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 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

这一段中最醒目的还是袭人的一句“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所以说贾府中对待黛玉还是以客看待的。对待客人而且是一个姑娘家总归有些逾越。这在薛宝钗进贾府和林黛玉进贾府时也早就行成了一个对比。

林黛玉是进贾府后贾母一一进行介绍的。而薛宝钗是消息一传来大家就开始欢呼。薛宝钗进贾府大家就跑过去问宝姐姐。况且从日常中大家看待黛玉都以为她多敏感刀子嘴也不大亲近,所以就叫姓。

而薛宝钗相较于林黛玉就比较圆滑,和众人关系比较亲近所以就叫名。但是在有一回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贾母也曾问过“这便是薛大姑娘的屋子?”贾母平日是更疼黛玉的而对宝钗则偏于客人间的礼数。所以在外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贾母也便称薛大姑娘,既可套又不稍显距离。所以表示亲疏也有成立的理由。


三、区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关于宝黛钗一直有两种不同声音。一种是木石前盟是黛玉和宝玉,一种是金玉良缘是宝玉和宝钗。之所以林黛玉叫林妹妹,是林从木,而林妹妹前世恰好是绛珠仙草而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又带女娲补天遗漏之石,所以更符合木石前盟。

而薛宝钗,宝为金,大家又认为宝玉是含玉而生两者更符合金玉良缘。也更应了批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四、语言习惯

这是大家都认为比较随和的一种,就说顺口林姑娘比黛姑娘叫起来好听。而薛姑娘的话后面还得叫薛大姑娘薛二姑娘的叫着麻烦。况且姓林的就林黛玉一个所以叫林姑娘。而薛宝钗和薛宝琴,贾探春,贾惜春等都有姐妹总不能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所以就叫林黛玉林姑娘,而叫薛宝钗宝姑娘。


少读红楼


问题:为什么林黛玉被叫林姑娘,而薛宝钗却不是薛姑娘,而是宝姑娘呢?

一、与古代对姑表亲和姨表亲重视程度有关

1.“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姑表亲属于“三亲”中的最亲。姑丈和姑娘都是娘家的娇客,贾府是林黛玉母亲的娘家,贾府里有黛玉母亲的妈妈、哥哥......,这里是母亲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人,理所当然对黛玉很娇宠。

姑爷在妻子娘家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来,用姑爷姓氏称呼自己家姑娘。比如按我们这里农村里的称谓是这样的。我大姑姐嫁给刘姓姐夫,我婆婆及庄上的人都称我姐为“老刘”,注意是称呼我姐为“老刘”,(随夫姓),我外甥就是“刘孩”,外甥女就是“刘姑娘”,按这样的惯例,林黛玉在外婆家的称呼就是“林姑娘”,如果林黛玉有弟弟或者哥哥,贾府的人会称呼他为“林少爷”。


2. “姨表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门亲”

姨表亲是母亲的姊妹,也就是姨娘,随着岁月的流逝,倘若姨娘不在了,那么两家的关系也就慢慢的淡了,可以说不出三代,就成陌路。

薛宝钗和贾府是“姨娘亲”,反正不够亲,就没有固定的称谓了。在他们来贾府前,薛姨妈等肯定称呼她为“宝姑娘”,薛姨妈给王夫人写家信时,提到薛宝钗时肯定也是“宝姑娘”,他们一家来贾府后,大家也就随着王夫人、薛姨妈称呼她为“宝姑娘”了。

二、为了称谓的美感和习惯

在大观园里,按姓称呼的有林姑娘、邢姑姑(邢岫烟);按名字称呼的有宝姑娘、琴姑娘。史湘云,大部分人称呼她为云姑娘,但也有人称呼她史大姑娘。迎、探、惜直接排序为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李纨、李纹和李绮直接称呼名字。

现在回到咱们的问题上来,林黛玉为何不叫玉姑娘、黛姑娘,邢岫烟不叫岫姑娘、烟姑娘,因为这样称谓缺少美感。

而宝钗之所以不叫薛姑娘,还因为后来的薛宝琴出场的很晚,如果开始叫宝钗薛姑娘,后来就不妥,如果称薛大姑娘,没有薛宝琴对比,又太早。

其实,怎样称呼有时也很随机的。比如我们办公室里两个年轻的姑娘,一个我们直呼其名,一个称呼她姓:小程,是称呼的姓,因为她的名没有姓喊起来有美感,另一个直接称呼她“子璐”,也是蛮好听的。对这两个姑娘的称呼开始完全是随机的,只是大家都这样称呼,就成为习惯了。

大观园这几个丫头,称呼有变化才有美感,文字才不死板。


我就是竹韵


林黛玉称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却被为“宝姑娘”,不管从何谈起,都显得有些不合逻辑,那么究竟为什么曹雪芹先生会将薛宝钗称为“宝姑娘”呢?

首先,《红楼梦》主要反映的是清朝康乾雍正时期的生活现状,因此,在称呼人名的时候,会考虑到满人的规矩,而满人习惯去掉姓氏,直接称呼人的名字,这样就显得平易近人。相反,当时汉族人多习惯连名带姓称呼人,如果不带姓的话呢,会让他人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由此可见,林黛玉称为“林姑娘”使用的是汉人的习惯叫法。

其次,有的认为,这么叫主要是出于读音好听与否。林妹妹、林姑娘总比黛妹妹、黛姑娘听起来顺耳。称姓显得比较正式和客气。实际上书里跟黛玉亲近的人也会叫她颦儿。而书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薛姑娘”。一次是兴儿拿黛钗打趣说“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既是开玩笑,这样用显得生分且谐音的“薛姑娘”就很合理。另一处是贾母刘姥姥游大观园。贾母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如果贾母喜欢薛宝钗的话,也应该叫宝丫头才显得亲近,而不是客气生分的“薛姑娘”三个字。支持“宝黛”而非金玉良缘似乎也可由此看出。

还有一点,这是为了确保称呼的唯一性。《红楼梦》里的姑娘很多,但是姓林的只有林黛玉一人,薛姓却有薛宝钗和薛宝琴两人,如果称薛宝钗为“薛姑娘”,那薛宝琴不是也要这么称呼?就比如贾迎春是二姑娘,贾探春是三姑娘,贾惜春是四姑娘,作者没有将她们称为贾姑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之所以这么称呼是为了对应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这是“木石盟”与“金玉良缘”的区分。木石前盟,黛玉为木,宝玉为石,因此黛玉称为“林姑娘”;金玉良缘,宝钗为金,宝玉为玉,因此宝钗称为“宝姑娘”。

其实这个问题,大致是:文中称呼宝钗为“宝姑娘”,称黛玉为“林姑娘”;为何一个用姓氏称呼,一个却用名字开头作称?其实这是满俗风规:满族人称人不冠姓,而以名为“领称”,双名的则以名字之首一字“领称”。例如“琏二爷”、“宝二爷”皆属一辙。汉人则不同,称人称其姓氏,男子加冠之后即呼其表字,否则则为最大的不敬之表现。因此,书中薛宝钗称宝姑娘而不是什么“薛姑娘”,而黛玉不称 “黛姑娘”,用以区分满汉。





纳兰自强



这个问题不完全准确,也有人称呼宝钗为薛姑娘。

兴儿跟尤二姐介绍荣国府的情况,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当然也许是奴才们背后混说时的话,借薛宝钗的姓来开玩笑。

很多情况下,确实宝钗是被称呼为宝姑娘的,而黛玉是被称呼为林姑娘。

而一般这样称呼她们的都是下人比如袭人,管家娘子之类的。其他人各有各的称呼,比如宝玉吧,他称呼宝钗为宝姐姐,却称呼黛玉为林妹妹,称呼湘云为云妹妹。

也许是因为贾府只有一个主子林黛玉姓林,而薛姨妈,薛蟠,薛宝钗,还有后来的薛宝琴都姓薛,直接称呼薛宝钗为薛姑娘不太好。

而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人,贾母也姓史,如果宝玉称呼史湘云为史妹妹也不太礼貌吧。


总之《红楼梦》里的称呼很复杂,也很多,如果不仔细研究还真搞不明白。

记得小红第一次被王熙凤差遣取东西送话给平儿,回来后向王熙凤报告的那一串奶奶的事吗?连李纨都听晕了。

书中写道:“小红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几丸延年神验万金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了去。

小红还未说完,李氏笑道:嗳哟!这话我就不懂了,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

我想这固然是作者想表扬小红口齿伶俐,记忆力超群故意安排的一个情节。但是也说明古人的称呼很多,姑奶奶,舅奶奶的,恐怕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回到题目中来,我想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后来有个薛宝琴要到荣国府来而且还是自带光环闪亮登场。如果大家一直都称呼宝钗为薛姑娘,那再怎么称呼薛宝琴呢?

所以干脆称呼薛宝钗为宝姑娘,,薛宝琴为琴姑娘,既亲热又好听,还能和薛宝钗区分开来。

而林黛玉因为自始至终没有林家的人来瞧她,也没有妹妹来贾府,所以不会有第二个林姑娘了。


凡眼看红楼


红楼梦中无闲笔。作者给每个人命名也都有相关意义。看似不过一个称呼,往往隐含了情节发展和故事走向。今天说说薛宝钗的称呼为什么是宝姑娘,而不是薛(大)姑娘、钗姑娘。这事还真大有深意。


首先,不能普遍叫薛姑娘

红楼梦中个人的称呼很多,以王熙凤为例,琏二奶奶,凤姐儿,凤丫头,凤姑娘。奴才称呼二奶奶,作者称呼凤姐儿,长辈或者亲密姐妹叫凤丫头。平辈,晚辈,甚至奴才们背后也叫凤姑娘。比较起来,姑娘这个称呼先姑后娘是尊称。比方贾蓉说: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大叔还想她的账。由于王熙凤已婚,称姑娘也是背后话。当面不会如此。

薛宝钗未出阁别人应该尊称她姑娘。作为贾家的客人,不好直接称名道姓。官方的称呼应该是薛姑娘或者薛大姑娘。比方李纨称呼宝钗薛大妹妹,王熙凤和贾琏商议薛宝钗生日,也说“薛妹妹”。这种官方的称呼是正经。林黛玉也是这样,被称林姑娘。但薛宝钗不能普遍叫薛姑娘,皆因后面还有薛宝琴要来,预设了薛姑娘给宝钗,容易薛宝琴来的时候叫混。所以薛宝钗的日常称呼,薛姑娘很多人叫,但不普遍叫。


其次,也不能叫钗姑娘

王熙凤叫凤姑娘,史湘云叫云姑娘,薛宝琴叫琴姑娘,称呼起来朗朗上口。但薛宝钗不能叫钗姑娘,这和人们约定俗成的发音有关系。钗姑娘不好听,玉姑娘也不好听,有股子风尘气,所以林黛玉只叫林姑娘,不叫黛姑娘,玉姑娘。相同的还有邢岫烟的邢姑娘。钗姑娘不好叫,还土气,薛宝钗绝不会让人如此称呼。

古人对于称呼有很多避讳。当然也有人提出红楼梦成书清朝,有满汉的区别。汉族称姓,满人称名。不排除有这个原因。但绝不是最主要。


最后,薛宝钗叫宝姑娘一箭三雕。

薛姑娘不能普遍叫,钗姑娘还不好听。薛宝钗称呼宝姑娘最合适。

第一,(作者)区别薛宝琴,避免称呼上的重复。

第二,薛宝钗收买人心的手段。薛姑娘是正是称呼,官方一定如此叫。但私底下,宝姑娘更亲切,让贾家上下认同接受起来更容易,可以快速消除隔阂。

第三,宝姑娘的称呼剑指宝二爷。方便宣扬金玉良姻。贾宝玉叫宝二爷,薛宝钗叫宝姑娘,两人称呼就有了联系。到最后金玉良姻修成正果,宝二奶奶一脉相承,也是作者隐喻金玉良姻必成。

第四,不排除薛宝钗在老家,亲戚之间也称呼她宝姑娘。薛家来到贾家,也就都约定俗成叫薛宝钗宝姑娘。

对薛宝钗的称呼一定不是贾家人决定的。贾家上下对初来的薛宝钗称呼就是“薛姑娘”。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玉良姻,宝姑娘的叫法应该是薛姨妈确定。再传扬开来,一如我们从小和父母走亲戚,父母介绍时,会定一个称呼,方便亲戚呼唤。宝姑娘也就这样叫开了!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中的人物,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其他称呼,这些称呼,有的来自身份,有的是出自亲昵,有的是绰号,有的彰显个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每个称呼,都是作者的精心营构,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荣府中有三位来自亲戚家的女孩子,她们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与史湘云,称呼都很特别:林姑娘,宝姑娘,史大姑娘。

这三人,个个来头都不小,而且都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甚至可以说是三大青春女主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人围绕贾宝玉,构成了明争暗斗的三角恋爱故事,是《红楼梦》爱情主线上的最耀眼的三颗巨星。因此,她们的称呼也非同一般,别具匠心,各有寓意,彰显身份个性。

那么荣国府上下是如何称呼她们的呢?


对林黛玉,一般称为“林姑娘”或“姑娘”,非同一般的亲切而又含着特别的尊重,显然与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母的亲生女儿有关。“姑娘”是亲,“林”强调的是外孙女的特殊身份,是对林家的尊重。宝玉则口口声声称为‘’林妹妹‘’,更显亲切怜爱。“黛姑娘”、“黛妹妹”是绝对没有称过的。

对宝钗,一般称为是“宝姑娘”,长辈称作“宝丫头”,没人称她“薛姑娘”,宝玉也不叫她“薛姐姐”。显然,在亲疏度上,与黛玉有别。因为薛姓与贾府已没有任何至亲上的瓜葛,又是临时借住的远亲,强调薛姓,反而有刻意疏远的冷漠感。而“钗”字又不上口,故叫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的宝姑娘,反倒显得亲切合适。

再看史湘云。第一次出场时“人回史大姑娘来了”,第二次来时仍然是“史大姑娘来了!”宝玉也称呼她为“史大妹妹”。姊妹们则昵称她为“云儿”,但没人称她为“湘姑娘”或“云姑娘”。这里人们特别强调“史大”二字,显然与贾母史太君有关。史湘云是她的内侄孙女,又父母早亡,但她是史家长子的长孙女,贾母又视同亲孙女,因此“史大”的称呼既显示贾府上下对湘云的特别尊重,更是对贾母的敬重,当然也与其长孙女的老大身份有关。

人的称呼不同,不仅是人物形象构成的个性色彩一部分,也间接地表现出周围人的冷暖态度,显示出复杂的人际关系。曹雪芹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宏篇巨制的杰构上,更体现在细枝末节的巧思上,对比当代芸芸众生的长篇小说家们,又有几个达到如此境界?他们的小说人物的命名,又有几个能有如此内蕴?学习阅读与写作,《红楼梦》永远是最高的范本。。史湘云是她的内侄孙女,又父母早亡,贾母视同亲孙女,因此“史大”的称呼显示的贾府上下对湘云的特别尊重,更是对贾母的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