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为何最终汉昭帝却将其处死呢?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小儿子,原本轮不到自己做太子储君,更谈上后来掌管汉家天下。但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征和二年(前91)西汉王朝上发生震动朝野的巫蛊之乱。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人诬陷,母子二人双双自杀而亡。

其他皇子都积极运作,甚至像老三刘旦自告奋勇要当皇太子,被汉武帝深恶痛绝,老四刘胥更是游手好闲,不成器的东西,老五本来将要被立为太子,可是先于汉武帝死去,天大的便宜就落到小儿子刘弗陵手上。

生母被汉武帝毒死,姐姐抚养成人

汉武帝驾崩前的征和年间,汉武帝开始思考身后大事,内心开始琢磨打算将帝位传给刘弗陵,汉武帝是多英明神武地的帝王,由于看不惯自汉朝建立以来,特别是吕后时期,外戚权势过于膨胀,威胁刘氏汉家天下,如今若立小儿子为皇帝,“主弱母强”极其导致外戚专政的悲剧再次上演,于是下令将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赐死。汉武帝这一举动,给后世的王朝解决外戚问题带来借鉴。

汉武帝驾崩以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只有同父异母的姐姐鄂邑公主是自己世上亲近的人,所以汉昭帝刘弗陵登基以后,鄂邑公主被封为长公主,长期留在宫中陪伴照顾年幼的汉昭帝。

托孤大臣争权,鄂邑长公主深陷其中,惨遭身死

后元二年(前87)一代雄主汉武帝驾崩,生前遗诏大将军霍光为首辅大臣,金日磾、上官桀为副手,金日磾不幸因病去世,朝中大权就被霍光和上官桀一分为二。汉武帝的尸骨未寒,不安定分子上官桀不满屈居霍光之下,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取代霍光,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天子近臣。

始元四年(前83),汉昭帝刘弗陵已经十二岁,到了选妃立后的年纪。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打算让自己年仅六岁的女儿能够入宫伴随汉昭帝左右,想以此成为汉昭帝的老丈人,加上托孤重臣的家庭背景,该是何等的荣耀。结果,意见刚提出来就遭到霍光的反对。

鄂邑长公主有个情人叫丁外人,与上官安的关系非常密切,上官安就托丁外人向鄂邑长公主帮忙运作这事,并且最后取得成功。上官家族为了回报鄂邑长公主,公然于朝堂之上建议封丁外人为侯,霍光搬出汉朝“无功不得封侯”的惯例,把此事给否了,从这里能够看出上官家族和鄂邑长公主简直是拿国家大事当儿戏。

此前,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想给自己家的孩子们弄个一官半职,霍光同样寄予否定。于是,朝廷上两大政治势力开始狼狈为奸打压霍光,甚至拉拢燕王刘旦,企图除掉霍光,废掉汉昭帝,另立刘旦为帝。

鄂邑长公主手下有个小吏叫燕仓,跟随鄂邑长公主多年,对公主府上的大大小小事务都非常熟悉,无意间获知鄂邑长公主和上官家族的阴谋,就赶紧跑去告诉大臣杜延年,霍光和汉昭帝得到密报以后,先下手为强,一举将鄂邑长公主和上官家族的叛乱阴谋破获。

所有参与密谋叛乱的人,包括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被诛灭全族,朝廷还未对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进行发落,二人对所犯的罪过一清二楚,干脆自杀谢罪。

鄂邑长公主曾经因照看汉昭帝刘弗陵居功至伟,深得汉昭帝信赖,却因迷恋自己的情人丁外人,居然铤而走险,犯下谋反的滔天大罪,最后身败名裂,落得个自杀身亡的下场,实在令人叹息。


邓海春


汉昭帝,我们都知道即位时年纪很小,加之他的母亲被汉武帝杀死了,所以他从小就由他姐姐扶养,正所谓长姐如母。可汉昭帝却把扶养自己长大的姐姐处死了,这是为什么?

汉昭帝的姐姐为鄂邑长公主,她不是汉昭帝的亲生姐姐,是异母姐,但因她是汉昭帝唯一在世的长姐,所以就由她来扶养汉昭帝。这位公主也有自己的心上人,据记载是丁外人,而她想让汉昭帝封自己的心上人为侯,可霍光就加以阻拦,这就惹得公主不乐意,汉昭帝是她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自己为心上人要求点待遇并不为过,所以公主就怨恨起来霍光了。而当时正好有不少人对霍光表示不满,像进行改革的桑弘羊,就因霍光没有替自己的儿子安排职位,对霍光十分不满,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也是不满,因为权力都掌握在霍光手里。


正是因为有一群人对霍光不满,所以在燕王刘旦的召集下,这些人就商量着以霍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的罪状来推翻霍光的专权,可汉昭帝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表示自己非常信任霍光,而这些人知道汉昭帝的态度后,就让鄂邑长公主摆酒席请霍光赴宴,准备在酒宴埋伏士兵击杀他,乘机再废除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被发觉,霍光就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及家族全都诛杀了。燕王、鄂邑长公主也都自杀了。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并不是汉昭帝处死的,而是自己自杀的。

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生下了幼子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从小体格健壮、聪明伶俐,汉武帝觉得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且有意传位于刘弗陵,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汉武帝赐死刘弗陵生母以后,给他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其中以霍光权利最大。

汉昭帝前87年继位,时年仅八岁,除了无法执政,还无法自理生活,很需要亲人在身边照顾,但其生母已被汉武帝处死,把他交给武帝的其他妃子抚养也不合适,同样也有母后干政的风险。 最后,汉昭帝唯一在世的姐姐鄂邑公主成了最佳人选。鄂邑公主比汉昭帝大很多,且已经孀居多年,子女都长大成人,没有牵挂,于是封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宫照顾皇帝。



刚开始还是挺顺利的,鄂邑公主用心照顾着汉昭弟,四位顾命大臣也在用心的各司其职。但是慢慢的情况就变了,皇帝在长大,朝堂也没闲着,政治斗争此起彼伏,几个顾命大臣都在觊觎着最高权力。

同样都是辅政大臣,霍光权力最大,自然引起其他辅政大臣的不满,这种矛盾在金日磾病逝后更显尖锐,因为霍光接管了金日磾的权力,权势更上层楼。按道理来说霍光与上官桀是儿女亲家,都是自己人,不应该有那么深厚的矛盾的,但是人心难测啊。

在汉昭帝十二岁那年,鄂邑公主计划为其选皇后,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也是霍光的女婿),想让自己六岁的女儿做皇后,这个想法得到了父亲的赞同,却遭到岳父的反对,因为霍光认为外孙女还太小。没办法,上官安就只能另辟蹊径,跑去巴结鄂邑公主,和鄂邑达成协议。协议的内容就是公主让上官氏成为皇后,上官父子为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谋求侯爵之位(汉朝有祖制非封侯者不得娶公主)。



鄂邑公主成功让上官安女儿成为皇后,上官安因亲升为车骑将军,封桑乐侯。上官安自然也要投桃报李,没想到又被霍光以“无功者不得封侯”为由驳回了。

霍光为人正直,曾多次驳回上官家亲戚当官的奏请,这新仇旧怨累积在一起,上官家也顾不上什么亲家了,就此翻脸成为政敌。视霍光为眼中钉的并不只是上官家,同为顾命大臣的桑弘羊自恃功高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鄂邑公主因为情人未能封侯也十分怨恨霍光,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帝,心存怨恨和野心。于是这几股政治势力就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



政变最终因为霍光提前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于是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鄂邑公主、燕王刘旦自知罪大恶极,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当时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牵连废黜。


历史小猫咪


汉武帝刘彻在执政初期由于有外戚干政的切肤之痛,又有前朝吕后乱政的先例,因此刘彻非常担心年幼的刘弗陵继位后会重蹈覆辙,于是就把他的生母赵婕妤(钩弋夫人)及宫中所有生过孩子的庶母全部处死,来为儿子长久执政辅路,并让霍光、上官桀及桑弘羊等人为辅政大臣。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可刘弗陵只有8岁,又没有母亲的呵护,因此霍光等人考虑到汉昭帝年幼必须要有个知己的人来照顾,想来想去只有刘弗陵唯一在世的姐姐最合适,这个人就是刘彻的大女儿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早年嫁给同辈分的远房表哥盖侯王受,两人有一个儿子王文信,一个孙女王谭,其实刘弗陵比鄂邑公主的孙女还小。


由于刘彻晚年滥杀无辜瞎折腾,他的女儿们大都死去了,只有鄂邑公主侥幸存活下来,她便来到宫中,悉心照顾汉昭帝的起居生活,汉昭帝也十分感激他的姐姐,多次封赏她,公元前87年封她为鄂邑长公主。

鄂邑公主在盖侯死后就和她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相好了,起先还是遮遮掩掩的,汉昭帝和霍光知道后不但没有处罚他们,还下诏命令丁外人伺奉鄂邑长公主,他们的关系也就公开化了。


汉昭帝在鄂邑长公主的照料下慢慢长大了,鄂邑长公主就想替他挑选后宫妃嫔,上官桀就想把自己的孙女上官氏送入宫中待来日成为皇后,可他的亲家霍光认为外孙女太小就没有同意,于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就找到丁外人,许诺只要帮助上官氏进入宫中,他保证让丁外人封侯,丁外人当然高兴,举手之劳的事,就把这事告诉了鄂邑长公主,鄂邑长公主也觉得有道理,就下旨让上官氏进宫做了汉昭帝的婕妤,还封上官安为骑都尉。

鄂邑长公主和丁外人已做了该做的事,现在轮到上官桀等人投桃报李的时候了,上官桀及上官安父子多次请求为丁外人封侯以配鄂邑长公主(因为公主只能嫁给门当户对的列侯,不能嫁平民),但霍光就是不同意。

还有同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因为儿子的官职没有得到霍光的批准而对霍光怀恨在心,因此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等人合谋想除掉霍光,他们多次在汉昭帝的面前打小报告,但汉昭帝对霍光不仅信任而且还非常依赖,不可能同意他们所说的。


鄂邑长公主等人见在汉昭帝那里得不到他们所想要的,又不能不除掉霍光这个眼中钉,于是他们就走一着险棋,废掉汉昭帝,改立燕王刘旦为帝,霍光是权臣,也是难得的手握重权却又始终效忠于朝廷的大臣,他得知消息后先下手为强,诛杀了上官桀及桑弘羊的家族,鄂邑长公主和刘旦也自杀而死。

汉昭帝也更加的宠信霍光,霍光也积极的帮助汉昭帝振兴大汉,刘弗陵死后无子嗣,霍光又拥立刘病已为帝,在他的努力下,汉宣帝刘询将汉朝的强盛推到了顶峰。
只可惜一代公主本来有个很美好的未来,只怪她贪心不足,自毁长城。


遗产君


这是一段很不幸的骨肉相残的故事!本来,姐弟俩可以成全一段姐弟情深的佳话,无奈姐姐因为爱情,跟弟弟走向了对立,不惜与上官桀等人勾结,准备发动政变废黜弟弟。结果事件败露,作为政变的主谋之一,姐姐鄂邑公主被下旨处死!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的时候虚岁才8岁,母亲又早被汉武帝赐死。为了方便照顾刘弗陵的生活,霍光下令,让刘弗陵唯一尚在世的姐姐进宫,负责照顾刘弗陵的生活起居。刘弗陵在姐姐进宫的当天,就册封她为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姓名不详,也称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有人说她是汉武帝的长女,所以称长公主,因其母不详,无法验证这种说法。也有人说她的母亲可能姓盖,所以称盖长公主。

鄂邑公主的夫家也无法考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她的丈夫是盖侯王受,另一说法是乐成侯丁义。

大致推算,鄂邑公主要比刘弗陵大四十多岁,几乎是他祖母的年龄。刘弗陵虽然贵为皇帝,但自幼失去双亲,有个年长的姐姐照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麻烦的是,鄂邑公主的丈夫去世早,寡居的她与门人丁外人产生了婚外情,俩人成了公开的情人。霍光得知这个信息后,没有为难鄂邑公主,他下令丁外人继续侍奉鄂邑公主,对这段“事实婚姻”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

倘若他们能有满足的心理,也就没有后来的纷争,政治圈中的人物,注定逃不开政治漩涡。在他们平静生活中,扔进一块大石头的是霍光的亲家,同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的

上官桀

本来一对亲家,还算和睦相处,问题就出在,上官桀想让自己的孙女做汉昭帝的皇后,那一年他的小孙女才六岁!霍光一口回绝了上官桀的请求,尽管这个小女孩是他的外孙女。霍光的理由是孩子太小,我估计霍光也有不想让上官家族,凌驾到他头上的私心。

上官桀不甘心,正好碰巧,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丁外人熟识。上官桀就游说丁外人:你帮我在长公主面前推荐,让我孙女做皇后,到时候我们上官家族尊贵了,你封侯还不是小事一桩?

丁外人一听非常高兴,在他和鄂邑公主的帮助下,上官桀的孙女真的被册封为皇后!

轮到上官桀兑现诺言了,他说了不算,只好向霍光求助,霍光一口拒绝了!上官桀不死心,又替丁外人求封光禄大夫之职,霍光还是顽固地摇摇头!

霍光接二连三地驳回上官桀的请求,让这对亲家走向陌路,也让丁外人、鄂邑公主心生怨恨!恰在此时,由于霍光对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的压制,导致桑弘羊也对霍光心生不满。

一个由上官桀父子、鄂邑公主、丁外人、桑弘羊构成的反对派势力形成!他们对霍光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

起初的目的,他们的目标很单纯,就是搞掉霍光。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原以为在鄂邑公主控制下的刘弗陵,其实有超出年龄的聪慧,他并没有被上官桀等人的阴谋所左右,选择了坚定不移地支持霍光。

不光如此,他们的阴谋,差点被汉昭帝穷追不舍的追责所揭穿!恐惧之下,他们决定与心怀叵测的燕王刘旦勾结,发动政变,杀掉霍光,废黜刘弗陵,拥立刘旦为帝!

自此,一对姐弟因为个人的私欲,走向了水火不容!

当然,政变还没发生就被人告密,失败了!上官家族被灭门,桑弘羊、丁外人和鄂邑公主全部被处死!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发现,这起悲剧的起因,就是上官桀的自私目的,勾起了鄂邑长公主不该有的欲望。霍光的专权和刘弗陵对他的支持,让他们形成势不两立的两派。刘旦的加入,让事情的性质演变成赤裸裸的政变。自此,一切走向无可挽回!


寻根拜祖


汉昭帝弗陵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是自杀身亡,之所以结局如此,可谓是“公主难过情夫关”啊!

汉武帝临终前选定刘弗陵做继承人,同时又担心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变成第二个吕后,辣手摧花杀了钩弋。刘弗陵虽然当了皇帝,却是在6岁就没了爹娘,成了孤儿,被安排生活在鄂邑长公主的宫中。从这个角度说,鄂邑长公主虽然是刘弗陵的姐姐,但实际上如同母亲一般。

鄂邑长公主的老公是谁,历史上众说纷纭,但她的情夫却只有一个,此人名为丁外人。能做公主的面首,此人必然是英俊不凡之辈。他虽然名字叫做外人,却是一点也不想当外人,一门心思要封侯,因为当时的规矩是:只有封侯才能做公主的正牌老公。

丁外人的心思让上官桀(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于霍光,同时命令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辅政)知道了,而此时上官桀也正有求于丁外人。因为他想让自己6岁的孙女给已经12岁的皇帝做皇后,这样上官家在朝廷中的地位必然就会超过霍光家族了!


以霍光的智慧,自然明白上官桀的心思,根本就不同意这门婚事。上官桀于是想到了丁外人,这位仁兄在鄂邑长公主面前相当有面子,而鄂邑长公主名为皇帝的母亲,实际扮演者母亲的角色,在皇帝面前相当有面子,通过丁外人向鄂邑长公主吹枕头风,孙女当皇后这件事就可以搞定了!

上官桀和丁外人的交易是:你和长公主把我孙女扶上皇后的位置,我帮你搞定封侯的事儿,让你和长公主光明正大做夫妻。

丁外人不负众望,长公主也想和他长相厮守,上官桀的小孙女终于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可是在丁外人封侯这件事上,又遇到了霍光的阻击,他距离长公主的正牌老公还有一步之遥。

长公主、丁外人、上官桀等人对于霍光是恨之入骨的。长公主要把情夫扶正、丁外人要当正牌驸马、上官桀要独揽大权。这时候,汉武帝还在世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也加入了造反小团队,他造反的理由是:按资排辈我是比刘弗陵先出生的啊,凭什么让他做皇帝,明明应该是我!


皇子、公主、情夫、权臣搅和到了一起,首先将枪口对准了霍光。因为他们都知道,要干掉刘弗陵,就必须先除掉霍光,所以他们趁着霍光休假期间,派人上书刘弗陵,说是霍光要从各地和匈奴调兵谋反。只有14岁的汉昭帝也不是白给的,当即就看出了漏洞:霍光要造反,何必从那么远的地方调兵呢?再说霍光要干掉我这个傀儡,根本不用如此大动干戈啊!

刘弗陵义无反顾地站在了霍光一方,估计他也是对霍光害怕的不要不要的,才无奈做出的选择。

造反小团队的阴谋破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决定直接搞武装暴动,由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喝酒,趁机干掉霍光,然后在废了汉昭帝刘弗陵,由燕王登基做皇帝。不过这个计划被长公主府里的官员泄漏了,刘弗陵和霍光提前发动,造反小团队全面失败。

上官桀、丁外人自己被杀不说,还被灭族。而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毕竟是汉武帝的种,骨子里还有些血性,失败后不肯受辱自杀身亡。

鄂邑长公主的的确确是死在了情夫身上,看来不仅英雄难过美人关,公主也难过情夫关啊!


李飞叨


欲知此事,还得追溯到汉武帝执政时期,汉武帝少年登基,对外攘夷拓土,对内励精图治,各领域都有建树,是难得的旷世明君,可到了晚年就穷兵黩武、性情反复,总爱疑神疑鬼,听信小人谗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逼得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先后自杀。

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生下了幼子刘弗陵,汉武帝决定立其为继承人,担心子幼母壮,会再次出现太后乱政,便狠心处死了钩弋夫人,临终前册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在处死钩弋夫人的同年,送给了霍光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希望霍光能够如周公一般尽心辅佐年幼的刘弗陵,主要是得学周公不贪权,能还政于少帝。

光是嘱托鞭策也不放心,汉武帝又给儿子多留了几个辅政大臣,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等人,用他们制衡霍光,保证儿子的江山坐的稳。


汉武帝去世后,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昭帝年幼,母亲已逝,需要个亲近年长的女人来照顾起居,众人商量后觉得汉武帝长女鄂邑公主最为合适,她与昭帝是骨肉至亲必能照顾的尽心尽力,且鄂邑公主已经孀居多年,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没有牵挂,遂封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宫照顾皇帝。

起初一切都如汉武帝期待的那样顺利进行着,由几位辅政大臣教导幼帝,沿袭汉武帝的治国方略,重视民生,招纳贤才、励精图治。

可惜不久后,辅政大臣团队就搞起了内讧,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都是儿女亲家,本来都是自己人,有事好商量,问题出现在昭帝十二岁那年,鄂邑公主要为其选皇后,当时金日磾已经病逝多年,而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也是霍光的女婿,想让自己六岁的女儿做皇后,却遭到了岳父大人的反对。

不甘心的上官安便走起了鄂邑公主的门路,原来鄂邑公主孀居多年,早就与人暗通款曲,她的情夫叫做丁外人,而上官安与丁外人素来交好,便让丁外人劝说鄂邑公主纳自己的女儿为皇后,鄂邑公主甚是宠爱丁外人,对他言听计从,立上官安之女为皇后。

上官安也因为与皇家联姻,进封为车骑将军、桑乐侯,鄂邑公主对上官家的恩德浩荡,上官安自然也要投桃报李,汉朝有祖制非封侯者不得娶公主,眼见鄂邑公主对丁外人青睐有加,却碍于礼制不能终成眷属,便想将丁外人封侯,成其好事,没想到又被霍光以“无功者不得封侯”为由驳回了。

在此之前,霍光就曾多次驳回了上官家亲戚当官的奏请,这新仇旧怨累积在一起,也顾不上姻亲关系了,就此翻脸成为政敌。

仇恨霍光的还有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汉昭帝的兄长阎王刘旦,前者是因为政见不合以及霍光也拒绝了他家子弟做官的奏请,后者是因为自己没当上皇帝,当然还有鄂邑公主,本着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的理念,几股人马联手企图杀了霍光,废了汉昭帝。

于是,燕王刘旦捏造了一份”霍光在调集军队,勾结匈奴意图造反”的奏章,因为当时奏折都是有霍光先看一遍再呈给昭帝的,这种对诬陷自己的奏折可以压下不报,所以上官桀趁着霍光外出,将奏折直接呈给了汉昭帝,想让汉昭帝处置,然后自己与桑弘羊煽动舆论,逼迫霍光让位。

然而百密一疏,他们万没想到,汉昭帝看完奏折后并没有责罚霍光的意思,反而在朝堂上公开说“将军无罪,这奏折是对大将军的诬陷,大将军若是想害我、谋权篡位根本不需要等到今天,他是先帝留给自己的辅臣,是大汉的中流砥柱,谁再敢诋毁他,按律当诛”,汉昭帝十四岁就有如此见识、明辨是非的能力,群臣都感叹不愧是汉武帝相中的儿子!

此后汉昭帝更加倚重霍光,上官一派眼见计划失败,准备武力逼宫,先由鄂邑公主摆下鸿门宴,伏杀霍光,再废掉汉昭帝,拥立燕王刘旦,然而计划外泄,霍光抢先下手,把涉案大臣全都抓了起来,诛九族。

燕王刘旦与鄂邑公主是皇亲,没有被霍光清算,但也只难逃罪过,双双自杀了,上官皇后因为年幼,又是霍光的亲外孙女才逃过一劫,当年霍光不想外孙女当皇后,恐怕就是怕她会沦为政治牺牲品吧!


史论纵横


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是著名的钩弋夫人赵氏

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将她手展开后,发现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汉武帝在甘泉宫中为她建了一座钩弋宫居住,所以又称“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为汉武帝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


(昭帝)

自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有心立刘弗陵为太子,又怕将来自己死后钩弋夫人掌权祸害国家,便立子杀母,处死了钩弋夫人。

汉武帝死时,昭帝年方八岁。据《汉书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载:“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

由于昭帝年幼,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外戚霍光手上。 鄂邑长公主不但养大了昭帝,还为他选定了皇后。

《汉书》记载:“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立为皇后”

鄂邑长公主的丈夫去世后,和一个叫丁外人的男人私通。国丈上官安为了答谢公主帮助自己女儿当上皇后的恩情,便想帮丁外人讨要一个官职,但几次都遭到了霍光的拒绝。


(鄂邑盖长公主)

公主从此恨上了霍光。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看到霍光独揽大权,心怀不忿,想联络鄂邑长公主除掉霍光。

他们又拉上对霍光早已不满的燕王刘旦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刘旦的名义向昭帝控告霍光控诉霍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汉昭帝虽然年幼,但是心里明白得很,他可是汉朝著名的“忍者神龟”,他知道此时霍光的势力很大,不能轻易除去,弄不好惹火烧身。


(霍光)

这个十四岁的天才皇帝对霍光说:

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本来这事就算过去了,但上官桀父子怕以后霍光会报复,便起了杀心。

《汉书》上说:“(上官桀父子)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这下子问题的性质就变了。从争权夺利变成了阴谋叛乱。

奇怪的是,不知道鄂邑长公主出于什么目的会参与进来,难道对这个自小养大的皇帝弟弟没有感情?还是一定要为情夫丁外人出一口恶气?

女人的心理真的不懂!

可惜这些人根本不是霍光的对手。

还没开始做,便“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



(被赐死)

鄂邑长公主本来可以安享荣华富贵,就是因为趟了这浑水,落得个身死名裂。

数年后,汉昭帝熬死了霍光,对霍家完成了清算,成为最终的赢家。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汉昭帝(前94~前74年)是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最小的儿子——刘弗陵。本来他没机会当刘彻的接班人,但刘弗陵离奇的身世改变了这一切。

刘弗陵的生母是钩戈夫人,钩戈夫人的身世也很神奇。

相传刘彻在60岁时巡视天下,来到了直隶河间,望见这一带有祥瑞之气升腾。恰好这时地方官向刘彻进献了一位奇女孩,这女孩奇就奇在生下来双手握拳从来没有张开过,当地人称“拳女孩”。

刘彻见到女孩后,用手轻轻抚摸女孩的双手,神奇的是女孩竟伸开了拳头,更神奇的是手里握着一枚玉钩。

地方官大喜,说这是上天赐给皇上的礼物,于是刘彻就把女孩充入了后宫,封其为“钩戈夫人”也称“拳夫人”。




刘彻很喜欢钩戈夫人,视其为心肝宝贝。

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钩戈夫人却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了刘弗陵。

当时刘彻喜不自禁,原来以前的尧帝也是经过十四个月怀胎才被生下来的。刘彻很迷信,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把钩戈夫人生孩子的地方命名为“尧母门”,以示纪念。

刘弗陵有此种种神奇的经历,因此当刘彻驾崩后继位,史称汉昭帝,这一年刘弗陵8岁。



刘彻在去世前就为小儿子安排好了一切,遗命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位为辅政大臣。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毕竟刘弗陵年幼,他的母亲尚年轻美丽,一旦她的娘家人干政,儿子的江山就危险了。

基于这种想法,刘彻临死前杀了刘弗陵的母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立子杀母”。



然而令刘彻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避免了外戚干政,却没躲过他的女儿——鄂邑公主的干政,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刘弗陵继位后,由于年龄还小,三位辅政大臣就让刘彻的女儿、也就是刘弗陵的异母姐照顾他的的生活,刘弗陵赐号姐姐为“鄂邑长公主”。

长公主对弟弟关爱有加,姐姐的年龄比刘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年龄相仿,可谓老姐比母。

顺带说一下,长公主丈夫死得早,她有个相好名叫丁外人,本是她儿子的门客。二人关系亲密,朝中皆知。这在汉朝不算什么,刘彻的姑姑加丈母娘、汉朝第一长公主刘嫖就有个小情人——董偃。





话说随着刘弗陵年龄的增长,姐姐开始为弟弟张罗着选皇后。当时上官桀想把自己的孙女送进宫当皇后,于是就走长公主相好丁外人的后门,让丁外人在公主面前说点好话,还说事成之后,上官桀回报丁外人封侯,这样丁外人就可以名正言顺迎娶长公主了。(汉朝规定公主不能下嫁百姓)。

经过丁外人为长公主吹枕头风,上官桀的孙女被选为了皇后,但是最后一关却被霍光卡住了。

原来上官桀的孙女是霍光的外孙女,即上官桀和霍光是儿女亲家。霍光是个正直的人,他认为外孙女还小,现在不适合当皇后,于是长公主说以后再议。

通过这件事,上官桀和他的儿子上官安(女孩的父亲,霍光的女婿)对霍光十分不满。



接下来霍光做的一件事儿,又让长公主对他十分不满。

话说上官桀为了回报丁外人在“选皇后之事”的帮助,上书皇上封丁外人为侯,其实这都是官场相互提携的表现。

可是霍光认为丁外人资历和功劳不够,于是极力反对,这样一来就得罪了一批人。首先长公主恨其入骨,霍光坏了她的好事,丁外人明媒正娶,他俩就可以光明正大做夫妻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霍光在政治上和另一辅政大臣桑弘羊也发生了分歧。

有鉴于此,长公主、桑弘羊和上官桀等人结成了一个联盟,在汉昭帝刘弗陵面前攻击和诬告霍光。

但是几个人低估了刘弗陵的智商了(刘弗陵时年14岁),刘弗陵明辨是非,一一戳破了他们的阴谋。



霍光的地位不但没有撼动反而更加巩固了。

长公主、桑弘羊和上官桀等人嫉妒霍光成了首辅,狗急跳墙预谋废除汉昭帝,拥立和他们一伙的燕王刘旦为帝(刘旦是刘弗陵的异母哥哥,刘彻之子)。

就在几个人将要发动政变时被霍光识破,霍光用雷霆手段诛杀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丁外人、桑弘羊等人被诛灭九族。

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自杀身亡。

刘弗陵总算给姐姐留了一个面子——留全尸厚葬。



综上所述,汉昭帝的姐姐本来对刘弗陵有抚育之恩,但被权臣利用以及她对权势的追求和干政,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看来女人不能干政,否则后果很严重。


秉烛读春秋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开疆拓土用力过猛,不但消耗了三代积累的国力,在晚年选用李广利等用将时无视困境连续对外用兵,弄得国困民虚,国家有倾覆之危,晚年的刘彻有所醒悟,下了轮台诏对国策进行一定程度的扭正。二年后逝世,临终托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辅助小儿子8岁的刘弗陵,因皇帝年幼,便由仅剩的姐姐后封为鄂邑长公主称盖主的刘氏抚养。


大凡皇帝托孤,如果有选择一般不会托给单独一个大臣,汉武帝这次用了五人,一来希望形成合力,二来不致权臣坐大威胁自家江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随着形势的变易,各人开始角力,意外的是金日磾辅政后一年就逝世,而丞相田千秋自知根底浅不问政事,辅政大臣实际上只有霍光、上官桀、桑弘羊用事,逐渐因政见不同分成两派。原来霍光的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有姻亲关系,上官安生有一女儿,时年才六岁,就要求霍光他们把上官氏送入后宫当皇后,霍光以年幼为由不同意。

桑弘羊是武帝后期启用,用来满足财政的敛财大臣,曾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大力搜刮民财,满足武帝的好大喜功,对于武帝后期的改弦更张不以为然,依然认为应该推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霍光的休养生息政策背道而驰,霍光便召集民间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展开讨论,得出“与民争利”无利家国的结果,霍光于是罢黜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恢复文景时代的国策。(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而上安家因上官氏无法入宫,就利用鄂邑长公主的面首丁外人说项,长公主做主把上官氏纳入后宫为昭帝皇后,上官家与长公主逐渐联成一气,而桑弘羊也因政见不受待遇,与上官桀渐行渐近,形成另一股势力,与霍光为首的贯彻武帝后期政策一派明争暗斗,他们都曾为自己的亲信子弟谋官而被拒绝更加怨恨霍光,便勾结刘彻的第三子燕王刘旦,让燕王上书控诉霍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意图推翻霍光,被十四岁的昭帝识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面对年少聪慧的皇帝,盖长公主和上官等人无计可施,便想重新拥立皇帝,直接一步到位,拥立的人选就是燕王。

他们计划让鄂邑长公主摆酒席请霍光赴宴,待霍光到席时,伏兵四起击杀他,再乘机废除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恰好公主门下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发觉了他们的阴谋,便向昭帝霍光告发,于是霍光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及家族全都诛杀,鄂邑长公主和燕王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