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風一樣的小菇涼


呂不韋自殺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害怕飲毒酒自殺,還是沉溺快樂而死?

這個不得而知,不能把呂不韋挖出來問一問?後世有兩種推測,一種是因恐懼而喝毒酒死,一種是因快樂喝酒喝多了而死,這兩種死法,源於杜預的解釋和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兩種死法留給歷史學家去爭論和解釋吧。

嬴政和呂不韋:


言歸正傳,在此只專注於呂不韋為何自殺? 歷史的事件放到歷史的當時環境中去解釋,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秦王是在什麼情況下給文信侯寫信的? 最近比較流行的電視劇《皓瀾傳》,演繹的宦官嫪毐與趙姬轟轟烈烈的愛情,顛覆三觀的狗血劇,就是演繹的當年秦王面臨的真實歷史。

公元前238年,嫪毐與趙姬的事件爆發之後,嫪毐被車裂,兩個私生子被殺,趙姬被幽禁,呂不韋被貶官,返回封地河南。

呂不韋和嫪毐:


公元前239年,秦王給呂不韋寫了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如下記載:“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翻譯成現代文:秦王嬴政害怕又有新的變化,於是給文信侯呂不韋寫了封信:你給秦國建立什麼樣的功勞,秦國給你十萬戶如此大的封地?

你跟秦國有什麼親戚關係,號稱仲父?你還是搬家去蜀地吧! 呂不韋研究了很久,於是就自殺了

有一個巨大的疑點:秦王恐其為變。 後世人很多解釋為,秦王害怕呂不韋叛亂,於是就寫信給他。如果害怕呂不韋叛變,那還寫哪門子信啊,按照他處理嫪毐和兩個私生子的手段,如果懷疑呂不韋,那必然是雷霆手段,絕不留後患的!

呂不韋:

還能規勸他去蜀地嗎?有人說蜀地是邊遠地區,這屬於發配邊疆,這個說法也佔不腳!蜀地自古以來都是富庶之地,這屬於發配邊疆嗎?

這封信其實是秦王和呂不韋一次的權力和平交接,呂不韋的自殺其實就是對秦王來信的回答。

這封信裡都是說了哪些內容?讓呂不韋自殺了呢?

探討的第一問題:呂公,你的勢力太大了,而且你的勢力不是靠戰功獲得的,你現在是秦國最不穩定的因素,怎麼辦呢?

雖然我知道你是隱蔽戰線上第一功臣,扶我登臺,你的功勞可以天下第一,但是天下人不知道你的功勞啊。

天下人看到你的功勞是扶我登臺,僅此而已,沒辦法讓天下人信服,尤其你現在封地10萬戶,門客眾多,尤其嫪毐的事,已經跟你有扯不清的關係,你必然會成為天下人攻擊我的把柄。

探討的問題二:呂公,天下是姓趙的天下,知道我們倆關係的人太多,這個事很讓我擔心,怎麼辦?

嫪毐的事牽扯的人太多,雖然現在已經殺了一大批,但是人言這個東西,我們是防不住的,蛛絲馬跡都指向你,加上你的門客眾多,尤其是你的仲父名號太大,這個讓人會產生聯想,我們之間的關係遲早會把扒出來的,我當天子皇帝的身份會被質疑的。

探討問題三:我把你安排到蜀地去,那裡是四塞之地,相對富裕,但是交通不便,消息傳不出來,你看如何?


把你搬走的目的是讓你遣散門客有一個藉口,帶著家人去蜀地,生活有保證,你身邊的人知道內幕的人在蜀地,消息也傳不出來,我們的秘密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證。

呂不韋看完這個信後,仔細思量以後,用自己的行動給秦王回了信,答覆了嬴政:

一是我死了,彰顯了你的威望。 在秦國像我這樣大的勢力,在你秦王手裡倒下,還有哪一個大勢力敢跟你作對呢?

還有一個我死了,我手裡有才的門客,沒有了依靠,他們就變成了一個零散的勢力,都會另謀新主,他們會變成國家的有用之才。

不穩定因素消失,而且你的威望得到提升。

二是我死了,咱們倆的關係永遠成為秘密。所有的人知道的都是零星消息,即使被有心人利用,它也將會成為謠言,無法得到印證,將永遠沒有人再質疑你的帝王身份的合法性。

青年嬴政:


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的住秘密! 三是我死了,會成就你的英明。秦王你車裂了嫪毐,殺了兩個私生子,但是你沒有殺趙姬和呂不韋,是你不想揹負殺父弒母的不孝之命。

我自殺了,即使有人翻出來,你也不會揹負殺父殺母的不孝之名。在古代殺父母那可是要命的罪名。 為什麼呂不韋會欣然去死?

是因為他從這封信裡讀到太多的信息,具體有哪些信息呢?

一是嬴政已經可以掌國。呂不韋的最大投資終於有了最大的回報,回報比超出了自己的預期,扶植了多少年的王終於出現了,自己的神鬼手段得到了證明,可以永傳後世。

二是承認了他父親的地位。仲父,這個冒牌的父親,終於在這封信裡得到了認可,呂不韋心裡終於坦然了!

三是國家已經穩固了。經歷了嫪毐事件,21歲嬴政能力完全可以掌控大局,加上信裡關於宗族勢力、君權神授和治理國家等國家大計的問政,讓呂不韋已經可以放手嬴政好好幹了。

中年嬴政:

四是嬴政對呂不韋以前所做所為進行了認可。讓他遷徙去四川,就是對他和他母親趙姬所作所為的認可,讓呂不韋放下了所有的擔憂。

五是父親必須給兒子掃清最後的不穩定因素。呂不韋所看到的最不穩定因素主要有:

嬴政的天子合法身份、趙姬的淫亂、自己作為最大的分封勢力對皇權的威脅這些因素要消除,自己唯有一死,這些不穩因素將全部變成謎團,都變得微不足道。

最後的表演是:恐誅,害怕秦王的威權,選擇了自殺


剛日讀史


在家“養老”的呂不韋收到秦始皇的來信,臉色大變,思前慮後,選擇服毒自盡。信中只有三十個字,意思也很簡單明瞭,沒什麼晦澀難懂的地方。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這一看就是絕交信啊,語氣很堅決。

開口就是你對秦朝有什麼功勞,卻佔著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讓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短短几十字,既抹去了呂不韋的功勞,還不讓人家攀親戚。

這呂不韋可能沒有那麼出名,好些人不認識他。他可不是真像秦始皇說的那樣無用,他對秦朝還真有大作用。

可以說,秦朝能夠一統六國,呂不韋有很大一部分作用,他本是一屆商人,後來做到權傾朝野的宰相,能力可想而知。

秦莊襄王運氣不佳,好不容易繼承王位,沒幾年就去世了。當時呂不韋推波助瀾,讓嬴政繼承王位,可惜他年紀還小。這樣一來,大權不就都落到呂不韋手中了嗎?


其實這其中還牽扯出一段醜聞,甚至到現在還有人懷疑秦始皇血統不正,說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事被人們添油加醋,已經說不清了,不過筆者推測秦始皇還真應該是秦莊襄王所生。

秦莊襄王死後,當年嬴政還小,呂不韋整天過的跟個皇上似的,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呂不韋和趙姬舊情復燃。

這趙姬曾經就是呂不韋獻給秦莊襄王的,據說趙姬去的時候就已經懷孕了。眾說紛紜,還好《史記》破案了,書中清楚地寫道,秦始皇是秦莊湘鄉楚王的兒子。民間也更傾向於這一說法,不過真假與否,已經難以考證了。

不管怎樣,和皇太后不清不楚的罪名,呂不韋是逃不掉了。這讓秦始皇情何以堪,他那時候小不懂事,可他漸漸長大了,這樣的事情敗露,呂不韋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呂不韋也開始擔心了,他就想了一計,也就是這一辦法,直接推動了他的死亡。本意是自己脫身,讓門客嫪毐去敷衍趙姬。可沒想到這個門客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反手就把呂不韋賣了,他也想當皇上。


可惜嫪毐運氣不佳,趕上了秦始皇大有作為的時候,事情敗露後,他就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攻擊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也是很有才幹的一個人:“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

這樣一來,大家當然支持秦始皇,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可憐嫪毐還曾經幻想過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呢。

該事件後,呂不韋也被罷相,其實秦始皇也是網開一面了,讓他回家養老。可是呂不韋這一生太愛權利了,他還想摻和政事,養著大批食客。

此外,很多人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這些人還妄想著他能翻身。這樣一來,徹底的激怒了秦始皇,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秦始皇這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他死,呂不韋即便不自殺,秦始皇也不會留他了。

其實呂不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迫“養老”,他就應該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本來他這一生賺的錢財,幾輩子都花不完,舒舒服服養老多好。自己功高震主,皇帝又怎麼能留他?

自殺的消息傳入秦始皇耳中,呂不韋死後秦始皇下令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努力一生,苦心經營的財富化為泡影,最後兩手空空離世。倒真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史之策


不少人推測呂不韋實為嬴政生父,所以為著兒子的事業前途,呂不韋收到嬴政的譴責信後,沒有多加分辯就自殺了。

嬴政發給呂不韋的那三十個字翻成大白話就是:“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說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那真是太冤枉呂不韋了。

想當年嬴政之父異人在趙國為質,那真是爹不疼娘管不著,吃穿都發愁。若不是呂不韋那“奇貨可居”的設想和實施,哪有嬴政的出身?雖說呂不韋據此從商人一躍而成權貴,自己確實做了筆劃算的大買賣,但也正是這番運作,讓秦國得了個強大的君主,嬴政絕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吧,所以,呂不韋對於嬴政,對於秦國,是功不可沒的。

呂不韋的傳奇,是由他驚人的洞察力和遠見造就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彼時炙手可熱的華陽夫人及其弟陽泉君的後顧之憂,藉此將異人推給他們,又用異人成為嗣君的可能來說服趙國禮遇這個本無人待見的庶王孫。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個奇人,深謀遠慮,執行力也強。這樣一個人,為何會因為嬴政的一封信而自盡呢?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呂不韋的勢力和聲望都很高,即便因嫪毐之事被遣回封地,拜訪他的人仍然很多,這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慣於審時度勢的呂不韋知道,他的富貴與權勢跟做生意一樣,跟市場需求相關,此時的嬴政,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也無從再找到當年的那些“奇貨”了,他的存在,已經不是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阻礙。嬴政甚至不願再稱他“仲父”,從私人感情上也要隔絕他了。


此時的呂不韋,像生意人一樣,沒了客戶,又沒有新產品開發,已瀕臨破產,惟有一死以存體面。至於嬴政是不是他的血脈,已經不是他活下去的理由了。


錢多多讀文史


呂不韋先是輔佐異人秦莊襄王的功臣,如果沒有呂不韋,秦莊襄王也當不了皇帝。但是秦莊襄王繼位後也給呂不韋帶來了極大的榮耀與財富。單絲好景不長,秦莊襄王只在位了三年便去世了。繼位的是呂不韋進獻給秦莊襄王的自己的姬妾和秦莊襄王生的兒子。所以太子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秦王政年紀還小,所以太后常常和呂不韋私通。

後來秦王政年齡越來越大,知道的也越來越多,呂不韋怕事情敗露,牽連到自己,所以就給太后找了個男寵,然後將自己摘乾淨了。後來太后和男寵生下了孩子,導致秦王發怒,將男寵及其家人全部斬殺。此事也牽連到呂不韋,但是因為呂不韋對先王有恩,加上呂不韋很會為人,在朝中有很多大臣為其求情,所以秦王免了呂不韋的死罪。

但是秦王免除了呂不韋相邦職務,讓呂不韋回老家修養。一年之後秦王聽說很多國家賓客絡繹不絕來拜訪呂不韋,秦王政知道呂不韋是個會運作、有前簷的人,怕呂不韋叛變作亂,所以就寫信給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呂不韋看到這書信,知道自己被威脅,如果自己現在不死,後期也會連累到家人,所以一飲毒酒而亡。

呂不韋是衛國人,他出身於商人世家,靠往返各地、賤買貴賣、賺取差價的方式積累了鉅額財富,成為豪富。按說這麼有錢,呂不韋應該已經滿足,但是他是生於種農抑商的年代,所以才導致了後邊的事情發生。只可惜生錯了年代。


丫丫說史


其實呂布韋是聰明人,嬴政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動了殺機了。他若不自己死,恐怕終究要自取其辱,到時候死的不是他一個人了,恐怕讓嬴政對他最後的一絲憐憫也失去,就是滅族了。

嬴政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幾句話看似只是一番貶斥,但是實際上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無論呂不韋曾經做過多少事,建過多少功,因為嫪毐之亂,牽出他跟趙姬的不清不楚,這也就算了,還給趙姬獻了嫪毐,這已經深深引起嬴政的不滿甚至怨恨了。趙姬畢竟是嬴政的生母,被你呂不韋當妓女在玩了,嬴政沒有殺他,已經就是考慮到他的功勞,做了一定抵消了。現在說他無功於秦,實際上就上已經對他失去了最後的憐憫。

第二、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嬴政實際上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他,無論你曾經如何待我,無論你是真爹還是假爹,已經恩斷義絕,都不會再認了。

第三、其與家屬徙處蜀!舉家遷蜀,可不是給你換工作的,那就是流放。蜀中山高水遠,與外界隔絕,那個地方呂不韋再無半分勢力,到不到的了蜀地先不說,即便到了嬴政想動手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那個時候的呂不韋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再者,呂布韋掌握了秦國長達10年,又在贏異人身上投了不少精力,連自己的愛妾趙姬都獻給贏異人了,自認為居功至偉,嬴政這幾句話如此絕情,也讓他難以接受、心中不平,所以自殺而死,以死明志,保護家人。

另外,野史傳說嬴政是呂不韋的血脈,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趙姬生性淫蕩, 原本就是被呂布韋睡了之後才獻給贏異人的,贏異人原本身弱,趙姬在這期間有沒有跟呂不韋私會完全可以想象。

呂布韋自殺,也有可能他知道嬴政是自己的兒子,不想走到兒子殺老子那一步。而且兒子那麼優秀,他也滿足了,不想再給兒子添麻煩。


謝金澎


呂不韋乃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後來轉商從政,但是由於嫪毐的叛亂讓呂不韋也受此牽連,繼嫪毐事件不久之後,秦始皇便書信一封給了呂不韋,信上所說讓呂不韋全家都搬去蜀地,可是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之後,便服毒而亡,這是為何呢?


呂不韋之死

首先我們不得不肯定呂不韋的能力,他的投資眼光讓他從一個商人成為了一個國家宰相,但也正是利慾薰心讓呂不韋不得不拋棄趙姬,而為了擺脫趙姬,呂不韋又得藉助嫪毐的幫助。事發之後秦始皇書信一封給了呂不韋,《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的 ,信上是這麼說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大概得意思就是,你呂不韋對我們大秦有何功勞?秦國給你河南十萬戶的租稅,而你呂不韋又何秦朝毫無血緣關係,如何稱為仲父?你與家人一起去蜀地吧!


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立馬就服毒而亡,其實這件事情說來話長,秦始皇自幼便對自己母親的事情是有所瞭解的,可是他基於國家的發展和政治的考慮,並沒有對呂不韋有過什麼過分的處理,但是避免自己的母親和呂不韋再有瓜葛,他便讓呂不韋離開咸陽前去洛陽,依然享受十萬戶租稅,保證了呂不韋可以安穩的度過晚年,這樣呂不韋也就不用死。

可是呂不韋並不安穩,他來到洛陽以後更是高調的大肆揮霍,門庭若市,還想著發展自己的勢力,本來如果呂不韋安分守己的安度晚年,秦始皇定然不會加以計較,可是呂不韋如此這般的傳到了秦始皇的耳裡,敏感的秦始皇自然是不會放過他,於是秦始皇便修書信一封給呂不韋,看到這封信呂不韋也就服毒自殺。



司徒看法

在我看來的呂不韋還是自己咎由自取的,本來私底下所做的一些事情也是非常的不光彩的,實在是妄為一國丞相,當秦始皇放他一馬,可是他仍然不知道珍惜。


司徒歷史


說起來,這是呂不韋咎由自取,他是一個成功的經濟、政治二重投機商,並從中獲取鉅額回報,然而最終還是葬送了他的性命,正所謂“成也投機,敗也投機”。

很多人懷疑,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絕非空穴來風。

正史記載,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子楚的兒子,子楚早年有一段特殊經歷,也讓秦始皇的身世成為一個千古謎團。

子楚本名異人,是安國君(時為秦國太子)庶出的兒子,但因為和母親孃倆都不受安國君待見,被秦國作為人質送到了趙國,由於秦、趙兩國頻頻開戰,子楚在趙國生活地很鬱悶,生命安全屢屢遭到威脅,也沒人關心他。

這個時候,趙國有一個商人叫呂不韋,得知了子楚的身世,他覺得子楚“奇貨可居”,決定像平時做生意一樣,大膽投機一把,主動結交了子楚,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還把自己一個美豔的侍女送給子楚做了老婆,解決了子楚的寂寞生活。

這個美豔的侍女是趙國人,姓名不詳,史稱趙姬。趙姬她嫁給子楚後,很快給子楚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但有些史料說趙姬本是呂不韋禁臠,嫁給子楚時已經懷了呂不韋的種,可憐的子楚當了接盤俠,所以才有“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只是這一猜測根本無法求證。

呂不韋擁有雄厚財力,也極具政治眼光,他派人到處說子楚的好話,把子楚包裝成一個極具前途的年輕人,最後說動安國君的老婆華陽夫人把子楚收為嗣子(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樣一來,從禮法上而言,子楚就成了安國君的嫡子。

接下來,安國君繼位成了秦孝文王,子楚也終於從趙國安全迴歸到秦國。

再接下來,秦孝文王死了,子楚順理成章繼位,成了秦莊襄王。

又接下來,秦莊襄王死了,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這個時候,嬴政的母親趙姬成了太后,做了未亡人的趙姬正值虎狼之年,作風十分豪放,很快和老情人呂不韋舊情復燃,打得火熱,而年輕的嬴政啥也不懂,只能事事倚仗自己的恩人呂不韋,呂不韋為秦國相,趁機把大權獨攬手中,迎來政治生涯的巔峰。

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八年之久,等嬴政21歲時,已經成年的他終於親攬國政,呂不韋和趙姬偷情之事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再加上呂不韋專擅國政

,嬴政早對他怨恨已久,時刻想要找到機會一舉拔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這個時候,精明的呂不韋覺察到危險,為求自保,他向趙姬推薦了有“特異功能”的嫪毐替代自己,供趙姬淫樂,一方面繼續討趙姬歡心,另一方面轉移嬴政的視線。

但嬴政對他們都不放過,他先從嫪毐下手,抓住嫪毐“謀反”之機,先把嫪毐車裂示眾,將其勢力一網打盡,又把生母趙姬關了禁閉。

呂不韋唇亡齒寒,但為時已晚,嬴政念及呂不韋的恩情功勞,對他“網開一面”,沒有趕盡殺絕,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嬴政賜給他一封信,信中有一句: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你何德何能何功,封你為侯,食邑十萬戶?你有什麼親戚關係,敢號稱“仲父”?

罵完呂不韋后,嬴政下令免除呂不韋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呂不韋很清楚,自己的政治生命已徹底終結,即便到了巴蜀,嬴政也不會放過自己。想來想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呂不韋乾脆選擇了飲毒酒自殺。

這就是投機鉅商呂不韋的一生,起於投機,亡於投機,這便是投機者的最終結局,因為投機總是這樣利潤與風險同在,有多大利潤,就有多大風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都說為農者一本一利,為商者一本十利,為官者一本萬利,為政者,無本萬利。呂不韋就深諳投資之道,做了一筆教科書式的大投資。

呂不韋不僅是成功的大商人,也是孤注一擲的賭徒,也是華麗轉身的政治家。


呂不韋是個很有心計的商人,這種心計不是一般的心計而是大謀略。呂不韋為了天下揚名,故意讓自己的手下假扮商人拍賣夜明珠,最後自己開出天價拍下了這個價值連城的"皓鑭"夜明珠,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一舉成名天下知。

接著呂不韋偶遇在趙國為人質的秦國王孫嬴異人,呂不韋一眼看出嬴異人奇貨可居,是個潛力股。

他不惜一切代價跟嬴異人拉近距離、加深感情。為了討好嬴異人,呂不韋不僅不惜重金,而且把自己喜愛的女人都給了嬴異人當老婆,哪怕是知道這個女人懷了自己的孩子都毫不猶豫。


可是呂不韋知道,嬴異人只是個囚徒、人質,想要變成績優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呂不韋眼裡從來就沒有“困難”這兩個字,更沒有“退縮”這個詞。

他趁亂把嬴異人營救出趙國,跑到咸陽後,又故技重施用重金收買了太子妃華陽,又用自己的陽剛拿下了太子妃的姐姐華明。

接下來又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沒有兒子的太子妃華陽認比自己還大的嬴異人為兒子,再往下立嬴異人為太子就好辦多了。



呂不韋拉攏秦國的實權派人物華戎廢掉太子子溪,嬴異人(子楚)終於成為欽定接班人。

不久,秦王安國君駕崩,子楚(嬴異人)登上王位,呂不韋過河拆橋,除掉了政敵華陽和華戎,呂不韋開始插手朝廷政務,而嬴異人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秦國幾乎成了呂不韋的秦國。

嬴異人這個潛力股終於成為績優股,呂不韋的投資終於開始獲利。換了一般人,已經非常滿足,而呂不韋並不滿足,他要讓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嬴異人的“兒子”成為秦國的大王,他要讓秦國稱霸天下,他要讓秦國姓呂。



呂不韋買來春藥讓子楚(嬴異人)服用,子楚沉溺女色不能自已,終於送了性命。13歲的嬴政隨即接班,呂不韋以“仲父”的名義和自己心愛的女人趙姬垂簾聽政,呂不韋終於如願,把秦國王宮變成了自己的家。

可是凡事樂極生悲,物極必反,就在呂不韋雄心勃勃,躊躇滿志讓秦國稱霸天下,交給兒子一個大秦帝國的時候,風雲突變,危機來臨。原來自己的女人,嬴政的母親在嬴異人(子楚)去世後寂寞難耐跟呂不韋糾纏在一起。不巧的是他們在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兒子嬴政撞見,性格暴虐的嬴政起了殺心。



呂不韋驚恐萬分,為了自己的宏偉藍圖,他決心跟自己的女人一刀兩斷。呂不韋把自己的女人打入冷宮,讓一個太監去陪她。這個太監就是著名的嫪毐。

歷史記載,嫪毐天賦異“柄”,性能力很強,呂不韋把他偷偷送進宮。這個冒牌太監不但讓太后趙姬夜夜承歡,還誕生了愛情種子——生下來兩個私生子!

嬴政——也就是秦始皇去看望母親,又抓了個正著,看見母親生下小弟弟怒不可遏,把兩個弟弟掐死,把假太監嫪毐處決。

皇宮裡出了這麼大的醜聞,一切矛頭指向呂不韋。而那個假太監臨死的時候也罵嬴政是呂不韋的野種。


關於流言,嬴政怎麼能無動於衷,如果秦國人認為自己是呂不韋的兒子,秦國的天下不就成了自己偷來的嗎?大家能認可嗎?這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嗎?於是,真也好,假也罷,呂不韋必須要立刻消失。

於是,呂不韋收到了嬴政——自己兒子一封信:

君何有功於秦,封十萬侯?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徒蜀。君何有功於秦?封十萬戶?君和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封你十萬戶侯這麼大的官?你跟老子什麼關係,敢當俺的仲父?如果裡面沒有見不得人的勾當,大家怎麼會議論紛紛呢?


嬴政的畫外音就是對呂不韋說,跑路吧老爸,你要繼續待在秦國,咱爺倆就得一起玩完,你走了說不定還能保住我。

呂不韋心愛的女人死了,性格非常殘暴的嬴政又不認可這段虐債,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何況要是跑路也不一定能平息謠言,只有一死才能徹底扭轉兒子的被動局面。

於是呂不韋心一橫,去見閻王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呂不韋處心積慮,費盡心機。歷經磨難,終於讓自己的兒子拿去了大秦江山,可是卻不能跟自己同患難的女人同床共枕,不能跟自己親骨肉父子相認,最後一家人生死不離、陰陽相隔,這筆投資難道能說成功了嗎?


小約翰


秦昭王殺白起。只給他寫了一封信,白起就自殺了。秦王嬴政要殺呂不韋,同樣是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呂不韋就自殺了。

對於呂不韋之死。要從嬴政的身世說起。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是陽翟大商人,家累千金。當時,秦昭王庶孫嬴異人(後改名子楚)質於邯鄲。呂不韋以為奇貨可居,給五百金予異人,為進用,以結賓客……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悅之,請之。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嬴政即位秦王,呂不韋任丞相後,關於嬴政的血統傳的沸沸揚揚。嬴政殺呂不韋,是為了平息秦國朝野的議論。穩固自己的君主之位。



秦始皇寫給給呂不韋的書信中稱:君何親與秦?!號稱仲父。

你與秦嬴有何關係?居然稱是朕的第二個父親?可見,“仲父”之稱號刺中了呂政的要害。咱倆絕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你還不自殺,以證寡人之清白!

呂不韋何等聰明,收到書信後。便知嬴政之意:兒子是不會殺父親的。秦王讓我死,我就積極配合。說明呂政不是我兒子。我與大王沒有血緣關係。


呂不韋用自己的死。來化解秦國朝野對秦王嬴政身世血統的質疑。

鄙人謂之——秦王嬴政是坑爹的兒子。呂不韋是偉大的父親。


楊朱學派


呂不韋可以稱得上是最早的風投專家,他用金錢和美色作為投資,換來了權傾天下的秦國丞相職務,可惜最後投資失敗血本無歸,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呂不韋原來姓姜,是姜子牙的嫡系後人。他雖然通過經商成為富甲一方的土豪,但心裡仍然想效法先祖,完成輔佐君王平定天下的偉業,所以在趙國遇到做人質的秦國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子楚,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後,馬上意識到這是上天給他的機會。

呂不韋的基因中,既有商人的精明更有政治家的敏銳,他認識到異人是他所遇到的最有價值的商品,但心裡還是有些猶豫,於是回家問他的老爹:種地的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十倍。呂不韋再問:販賣珠寶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百倍。呂不韋最後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的利潤是多少?老爹明確說:無數倍。

於是呂不韋決定幹一票大的。

他先拿出五百金給異人,供給他日常花銷和結交趙國的權貴,然後自己帶著五百金入秦,去替異人打通關係,成功地說服了安國君最寵愛的夫人,讓她收異人做了兒子,最後又在秦趙發生戰爭時,用六百金買通了守城官吏,順利的讓異人脫身返回了秦國。

他和異人交往過程中,異人看中了他的美麗姬妾,他開始十分憤怒,後來一想大把的錢都花了,也不在乎多送出去一個女人,就滿足了異人的要求。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趙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親。有人說她到異人身邊後,十個月生了秦始皇,也有人說是十二個月,這已經成為歷史上的一段公案了!

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也開始了順風順水的人生,並最後在異人繼位成為秦莊襄王之後,當年就被任命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

一千六百金加上趙姬,呂不韋完成了投資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異人當了三年秦王就病逝了,嬴政繼位。呂不韋是趙姬的老情人,又是位高權重的丞相,身份變得愈加顯赫,甚至被稱為“仲父”。

歷史證明,想給給秦始皇當爹,是沒有好結果的。

呂不韋畢竟年紀大了,面對趙姬有心無力,於是弄出個假宦官嫪毐送給了趙姬。這嫪毐天賦異稟本錢驚人,十分得趙姬的寵愛,甚至以太后之尊還連著給嫪毐生了兩個兒子。嫪毐十分得意,想著呂不韋能當“仲父”,自己就弄個“假父”的身份吧!他夢想著能讓自己的兒子取代秦始皇,最後帶著門客和家人發動叛亂,被秦始皇無情地幹掉了,還被誅滅三族。

嫪毐被五馬分屍,他的兩個兒子被活活摔死,趙姬也被軟禁終身。

“假父”死了,該輪到“仲父”了!

嫪毐的叛亂讓秦始皇十分憤怒,也心生警惕。呂不韋這個與太后有私情的“仲父”,同時還是秦國的丞相,這對君權來說,威脅比嫪毐更加嚴重。以秦始皇大有為之君的性格,自然不能留著這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

於是秦始皇將呂不韋趕回了封地,並讓人給他送了張小紙條: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給你封了十萬戶人家做食邑!你和秦國有什麼親厚的地方?居然說是我的二爹!你們全家都在蜀中老實點!

呂不韋明白,這是秦始皇要對他下狠手了!而且信裡透漏出的信息很清楚:他和趙姬的關係引起了秦國朝野的巨大非議,並且讓秦始皇的身份受到了巨大質疑,而這一切,只能用他的死來平息!

呂不韋投資失敗,選擇了自殺!

後人有詩嘆息他:謀立儲君誰孕姬,鉅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