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宋死守开封,金人能攻下吗?

和子high



北宋都城开封看上去地理位置不佳,无险可守。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修筑,城墙防御还是没问题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外城方圆四十多里,护城河宽十多丈。城门都有三层瓮城。新城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存放守御的器材。”古代城墙上防守用的活动棚屋叫战棚。马面是一种墩台城防设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据李纲《靖康传信录记载》“护延丰仓,仓有粟、豆四十万石。其后,勤王之师集城外者,赖之以济”宋代一石大米相当于现在的59.2公斤,四十万石大概是47360000斤粮食,足够百万人口吃很长时间。这还只是京城的一个粮仓。

金国曾经两次进攻开封,第一次是靖康元年1226年正月八日到二月初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在李纲领导下北宋军民赶跑了金军。那么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李纲是如何战胜的呢?

一:鼓舞士气团结民心
《宋史李纲传》记载,当时宋徽宗跑了,宋钦宗也想要逃跑,李纲劝阻说:应该训练军队,团结民心大家一起坚守开封,等待勤王的军队.李纲在宋钦宗要逃跑情况下,对禁卫军说:“你们愿意留下保卫开封,还是要跟着逃跑。”禁军都说我们愿意死守。李纲对钦宗说:禁军的父母妻子都在开封,他们都愿意死守。李纲传了圣旨,谁再说逃跑的斩首。禁军都拜伏。可见李纲团结民心起了作用,鼓舞了士气。

二:加强防御工事 ,严明军纪,训练士兵

李纲《靖康传信录》记载,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坐,运砖石,设燎柜,垂檑木,备火油,凡攻守之具都要准备好。都城四个方向都有士兵把守,又组织马步军四万人每天训练。有士兵私自杀了几个汉人冒功请赏,李纲识破后斩了他们。下了命令抓获奸细后不能杀,必须让军官核实后才能封赏,如果私自杀奸细的斩首。

三:战术得当,坚壁清野。李纲的战术是效法周亚夫,金军孤军深入,粮食后期补給跟不上。宋军只要守住河道口,绝了金军粮道,坚壁清野不出战。等到金军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出兵。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就是这样胜利的。之后李纲又建议了八条,第一:以太原中山河间建为藩镇,做为开封的屏障。第二训练保甲军,让他们保卫自己家乡。第三搜集马匹。第四开封附近的地方多造壕沟陷马坑。第五 开封附近的城市,筑城加强防守,可以阻挡金兵攻势。第六免去金军攻破城市的租税。第七购买粮草第八陕西行东南盐法。如果都能按照李纲说的执行,坚守开封或许就能成功。


1126年金军第二次进攻开封,此时李纲已经离开开封,勤王军队也被解散,开封防守空虚。宋钦宗用人不当,用了一个神棍郭京,他自称会使六丁六甲法。他让守城的士兵开城门进攻,结果打败了,城门就此丢失。郭京带领那些“天兵天将”逃跑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宋钦宗坚定的信任李纲,执行李纲的建议。或许开封城就不会陷落。明代的于谦就成功保卫了北京。所以开封城还是有机会坚守住的。


大宋趣史


历史没有假如,我就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吧。

首先开封能成为北宋都城,有两大原因,一、长安、洛阳经过五胡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早已成为废墟,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功能。二、开封经过后唐、后晋、后周的经营,漕运发达,交通便利,富裕,能够养活首都众多人员。

其次至于北宋死守开封,金人能攻下吗?我认为根本不成立,这个问题。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大宋王朝已进进入了末期,朝纲腐败,统治者贪图享受,横征暴敛,水浒传就是一个反应。而金朝灭了辽朝,携其勇攻打北宋,有势在必得之锐气,一个日薄西山的王朝怎么可能抵挡住一个上升期的金朝。

二、地理位置上,开封位于平原地带,仅有黄河天险,在冷兵器时代,根本难以抵挡金朝人的铁骑。

三、大敌当前,北宋君臣并不是忙着抵抗,而是逃跑,妥协,早已人心涣散,失去抵抗之志,而北宋兵也多少年没经历过战争了,早已失去锐气。

四、第一次京城保卫战,李刚指挥胜利了,但是统治者忙于内斗,让金人有机可乘,最终发生华夏之大耻至今让人心痛,靖康之耻。忙于内斗,拆台也是北宋的官场一大特点。

综上,我认为北宋根本不会死守,即使死守也保不住开封城。

【我是董督晋典,记得关注哦,更多精彩等你来!】


历史卸了妆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北宋的靖康之耻发生的是太突然了——北宋经营了上百年的坚城开封府,居然能够被金国一举攻破!这可是有些令人感到颇为不可思意的!假设想让北宋守住东京开封,则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前提条件才有可能!

一、在金军初次南下没能占到便宜撤退后,北宋皇帝必须在金军可能再次南犯前,抓住机会,抓紧时间,作好太原、河间等重镇的防御体系建设!并立即从南方调集精兵(厢军精锐)来加强开封及其周边的防御!开封的安危绝对不能单纯依赖腐朽的禁军!

二、宋朝统治者,必须调动开封军民一致御敌的热情:晓之以大义,陈之以利害。使全体军民意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而形成万众一心之气概,达到众志成城的效果。

三、在生死存亡之际,宋朝统治者务必要抛弃侥幸和苟安乞和的心理!统一朝廷上下的意志,坚决任用李纲等主战派将领,完善开封城的防御,使金军难以轻易地利用开封的防御混乱而速胜!只要可以拖延时间,待到天下勤王之师靡集,孤军深入的金军自然会知难而退!

四、在金军难以轻易攻克开封而后撤时,沿途宋军可以选择有利的时机,对其进行袭扰,打得赢就打,不能打则走。疲敌、扰敌,使金军不敢再因轻视中原无人而轻易地孤军深入!

五、在开封解围后,才可以与金国议和。绝不能不战而达成屈辱的城下之盟!假如利用金军无功而返(至少没达到战略目地)的机会,或可与金人达成类似檀渊之盟那样的无奈的妥协——尽管也不光彩,但也较靖康之耻为强!再设想一下,宋朝的开封府己经难以保障做为首都的安全了!北宋应在金军退后,立即迁都洛阳或是其它位置更便于防御的城市!

上述设想或许并不适合那个北宋灭亡前的实际情况——毕竟只要有路可走,谁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但是如果用好了,北宋肯定不会被孤注一掷的金军一举攻破首都而灭亡!(个人浅见,如有谬误,欢迎予以指正。谢谢!)


北疆同心


仅仅从攻守战角度上讲,开封如果死守,是完全可以守住的。

从石敬瑭建立后晋开始,中原王朝开始定都开封,后周也把开封作为首都。

周世宗即位后就非常重视城防,开始修筑汴京(开封)的城防工事。先后有十万民工参加了工事修筑。因为这里土质疏松,还专门从外地运来黏土做城防基础。修筑好的城防非常科学,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道防线构成。北宋的汴京城就是在此基础上扩建的。

北宋时期,又对城防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 其中最大的一次改造,耗时三年之久,有数万民工参加。除了对原来的城墙加厚加高之外,还借鉴了长城的结构,增设了瓮城、瞭望塔和城垛。

关于城门的设计更是煞费苦心。汴京的城门有12座,另外还有9座水门。这里头的四道门每一道又有两重门。过了这两重门才能到达内城,其余8道门都是三重结构,而且还是瓮城形状,弯曲开门。

水门的防守也是无懈可击,水门本身有厚重的铁闸门守卫,而且两层有两道瓮城拱卫,瓮城内部署重兵,可以对来犯之敌进行两面夹击。

在靖康元年,来犯的金兵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市。


可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一切工事、武器,都需要有战斗意志的人来使用!

实际上,在金兵初次攻城失败撤军后,钦宗皇帝不是积极备战,而是想迁都逃避金兵锋芒,汴京保卫战的胜负一开始就被这样的指导思想决定了。

在靖康元年冬天金兵的二次进攻的时候,汴京还是原来的汴京,而守军却不是原来的守军了。钦宗听信投降派谗言,对李刚为首的主战派进行整肃,汴京城兵力仅剩7万人,而且战斗力低下,士气低落。各地前来增援的部队被金兵拦截,来到汴京的仅有三万多人。而金兵先头部队精兵十万,还有援军数万陆续到达。


此战跟第一次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金兵攻城的时间正是冬季,金兵官兵来自北方,身体的抗寒能力就比宋军强,御寒的设施也完备。宋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兵器都握不住,别说打仗了。 尽管如此,由于汴京坚固、科学的城防,金兵猛攻40多天也一无所获。

但被金兵吓破胆的宋钦宗在金兵开始攻城的时候就开始求和,根本没有信心去守城,他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了神汉郭京的“六丁六甲神兵”上。

他哪里知道这所谓的神兵不过是郭京为骗吃骗喝召集来的乌合之众。这样的“神兵”在金兵的攻势前不堪一击,四散奔逃,金兵趁势攻占外城。


按说外城失守之后,宋军还有两道城墙可守,可以为援军到来赢得时间。而金兵攻城一个多月,也是强弩之末,需要补充修整。

但钦宗皇帝听说外城失守,已经完全吓破了胆,赶紧派人谈判投降。交出了汴梁。至此,金兵完全占领了固若金汤的汴京城。

二次汴京保卫战,如果宋钦宗没有打压朝中的主战派,如果不受郭京的蛊惑。凭着汴京城坚固的城防,宋军完全可以坚守更长的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等待气温转暖,金兵久攻不下就会军心动摇,宋军就可以跟援军里应外合,反戈一击。可惜,任何武器和实力都不能弥补思想上的劣势,摊上这么一个胆小如鼠的皇帝,哪怕是美军下凡,也是守不住开封的。


小约翰


靖康元年(1126),金人第二次南下入侵。王禀领导太原军打了艰苦强韧的太原保卫战,坚守260日,最终弹尽粮绝,城破,王禀投河而死。同时,之前任用的李纲被罢职,开封的防御体系已经崩溃。当金人围攻开封时,钦宗派骗子郭京领“六甲神兵”去抵抗金兵,结果那神巫自己开了宣化门,金兵进攻。

开封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直到开封城陷也没有停止,但最后的结局是靖康之变,二宗和三千多宗臣后妃被掳走,北宋灭亡。于是有人想问了,如果北宋死守开封,金人能攻下吗?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根据当时北宋和金人的实力对比以及北宋的国情,私认为即使北宋死守开封,金人依旧会攻下,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北宋内部有着尖锐的社会矛盾。早在北宋中期,即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和名目繁多的捐税,沉重的徭役和差役,小农往往破产沦为流民或是依附农,生活极端困苦。而统治者却奢侈浪费,再加之北宋一直以来的“三冗”,财政也已入不敷出。所以当时的北宋,不过是繁华其表,动荡其内。在各地陆续爆发农民起义,诸如四川的王小波起义。尽管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潜伏的危机,并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这样的勇敢革新,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所推崇的与民争利,富国强兵的思想,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金日益强盛的时候正是北宋衰亡的时候。金即女真族,阿骨打称帝后,建立大金国,在推翻了一直欺压女真族的契丹之后,金人继续向外扩张,势头强盛。而北宋当时处于统治晚期,宋神宗死后,哲宗继位,在此期间,新旧党政动作不断,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他重用“六贼”,使朝政腐坏。他自己比起做皇帝,也更青睐艺术与奢侈享乐,譬如“花石纲”。在这一期间,朝堂的权臣玩弄权术,滥用民力,肆意兼并土地,收敛财富,宋徽宗也没做成什么改变现状的贡献,因而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比较有名的有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

当金人消灭辽朝后,开始把矛头对准北宋。金人第一次南下的时候,宋徽宗传位给其子钦宗。钦宗本无心抵抗,但迫于各种压力,启用李纲。李纲组织了出色的防御,但等金人兵临城下,宋钦宗却派人求和,还一度想罢免李纲。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北宋统治者自身的懦弱。好在北宋军民积极抗争,金人得了财物和允割三镇的条件后撤军回北方,北宋曾派兵解太原之围,但没有成功。

金人第二次南下时,先攻下了太原(开头提到过太原保卫战),钦宗依然懦弱主和,对于割地要求满口答应,还派遣使臣劝说当地人民归顺,当然群情激奋的群众杀死了使者。后面的情形在文章开头也有带到,不赘述,最终,尽管北宋开封城里的军民奋力拼杀,但还是大局已定。

综上,我们能发现北宋被金人攻陷是有它的必然性的,一方面,北宋内部早已四分五裂,民怨沸腾,冗兵和重用文臣也使军队除了繁冗以外,对军队战斗力没有任何帮助;另一方面,统治者自身也消极避战,拖着那些想反抗的志士的后腿。所以,就算开封城里的军民再顽强,金人攻陷也是必然结局。


邓海春


答案是肯定的,主要是宋朝过于腐朽,自取灭亡。开封确实无险可守,但是宋朝最精锐的部队80万禁军就在都城,如果能够组织有效抵抗,同时各地地方武装能够赶往开封勤王,宋朝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可惜,此时的中央禁军吃空饷严重,并没有80万人那么多人,同时禁军选拔制度形同虚设,禁军中已无年轻少壮之人,全是靠关系的老弱病残之辈,金兵攻击开封基本上没遇到有效抵抗就顺利拿下城池了。不知此时宋徽宗作何感想,有画画取乐的功夫,哪怕抽出点儿时间过问一下禁军管理呢?

可以说宋朝立也禁军(赵匡胤是前周禁军头领),亡也禁军!


小义老师扯历史


第一次金人围攻开封完全是孤军深入,根本攻不下开封。等到金人第二次包围开封的时候,河北山西已经完全被他们打下来,宋军主力在之前援救太原的时候都已经损失殆尽了。开封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座孤城根本守不住了


冯宝宝不修边幅


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现在都还让人痛心不已。设想,如果当时北宋君臣死守开封城,金人还能攻下来吗?

君臣昏聩,守城无策

北宋末年,宋徽宗任用童贯,蔡京等奸相。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得外敌入寇,导致了靖康之变的发生。金人大军攻城时,北宋君臣昏招频出,连重要的黄河防线竟然没有一个人去守,使得金军轻易的就到达了开封城下,而守城战也不积极,不但没有任用知兵善战的李纲去守备开封,反而在紧要关头迷信神明,导致了大败。

金人兵强马壮,有备而来

北宋守军也有十几万,如果死守开封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守住,只能说机会很小。毕竟宋朝禁军与官军长年缺乏有效的训练,在战场上根本不是金兵的一合之敌。金军的组成大部分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士兵平时长年从事打猎放牧活动,身体十分强壮。和宋军相比就是天壤之别。所以就算宋朝皇帝下令死守。士兵也是有心无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城内物资缺乏,难以长守

北宋政府如果准备死守开封城,那么就必须要养活十几万大军和几十万百姓。这样一来所需要的物资和粮食也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非常人所能及。而早在金军围城的时候就已经截断了开封城周围的粮食供应,漕运的粮食也早就快消耗完了。

据记载,北宋都城在和平时期每年需要三次运输粮食来维持生活,而到了战争时期就更坏了,各地都出现粮食匮乏了。

所以说就算北宋死守开封,不被敌人杀死就已经先饿死了。而金人则可以在周围不断抢粮来进行军队供应。

宋军守城器具缺乏,难以死守

众所周知的是,在古代攻城守城都是需要器具与武器的,谁都不可能赤手空拳的与敌人交战,原始人还拿根木棍嘞。而北宋的开封保卫战更是如此,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大多被上面的文官贪污,上司也长年吃空响,喝兵血。军队的武器也是一用再用,得不到更新与维护,很多地方的守城必需品例如滚木石头之类根本就没有。这也大大增加了守城的难度,守城武器一旦用尽,就是城破之时。

所以,在当时的那种形式下,就算北宋想死守开封也是守不住的。

历史评说


再坚固的城防,也只能是来拖拖时间等待援军。而第二次开封围城时,北宋精锐部队已经消耗殆尽,河北山西几乎全部沦陷,情况和第一次围城时大不相同,金兵几乎少有后顾之忧,而开封经历第一次围城战兵器粮草损耗巨大还没补充完毕,援军也指望不上。


老咸鱼233


开封还不如山东算了。山东也能通运河,而且还能跑海上。不去山东了去襄阳南阳这一代。用汉江河道运输物资。开封防御力太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