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后唐第二武将

本时期历史脉络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梁、晋争霸时期,周边尚有岐王、赵王、燕王、定难军等军阀势力。此晋非石敬瑭的后晋。

大唐自安史之乱以后,进入藩镇割据时期。820年以后,唐朝有近50个藩镇(相当于美国的州、中国的省)一级行政区,这些藩镇的控制人,大部分叫节度使,还有少数叫观察使、经略使、防御使。

878年黄巢起义以后,藩镇割据演变为藩镇争夺地盘的混战。其中最大的得益者,是从黄巢军中投降大唐朝廷的朱全忠(朱温),他领四镇节度使,最终直接废了唐朝皇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后梁。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元和方镇图中显示的北方藩镇

当时北方比较大的军阀还有山西地区的晋王李克用,陕西地区的岐王李茂贞。但是总体上,晋王和岐王的地盘非常狭小,以至于李茂贞想赏功臣,却无地可封。

而晋王李克用,自父亲一辈就成为唐朝节度使,积累了比较丰厚的政治资本。在与朱全忠合作镇压黄巢军的过程中,朱全忠和李克用在884年有过一次火拼。随后,晋(沙陀李氏)、汴(朱温、后梁)两方敌对近40年,直到923年,晋王李存勖灭了后梁,建立后唐王朝。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造反的黄巢,葬送了大唐最后一点元气

后唐第二武将

大唐、大宋之间,相隔仅50余年,但中原大地,先后有10来个小王朝兴替争霸。这其中最激烈的,要数后梁和后唐争霸中原时期。后梁王朝,终生都在与沙陀李克用父子争霸中原,最终被李氏所灭。

而沙陀李氏建立后唐,战功第一的武将自然是平灭梁、蜀两国的郭崇韬(这个功高盖主,然后就死了)。往下数,后唐第二武将,当属周德威。

周德威对后唐的主要功绩,可以用“存亡继绝 力挽狂澜”来概述。在《新五代史》李克用本纪和李存勖本纪中,周德威的名字出现了14次,在《资治通鉴》中,这一时期的历史记载里,周德威的名字更是出现了110多次。

在王位更替之际,周德威手握晋军主力,扶持幼主登位;柏乡之战力挽狂澜,从此晋梁攻守易势;平燕,拓地千里。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五代十国时期,开封成为中原政治中心

特别是908年李克用死时,周德威正领着晋军主力在外救援被后梁重兵围困的潞州。在当时节度使经常自立为王的大背景下,周德威主动扶持幼主李存勖,延续了晋王藩镇的存在。

后来柏乡之战,晋王采纳周德威的谋略,才能反败为胜,可谓力挽狂澜。

“河东所恃者周阳五”

周德威也功高盖主,所以他的结局,也有点吊诡。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沁州与相州之间,蓝色的部分,就是潞州所在地


以败仗登场,以亡于乱军结尾

初登场,遇到李克用克星葛从周

史书上周德威第一次出场亮相,在大唐(不是后唐)光化元年(898年),朱温派葛从周打败李克用,占领了邢州、磁州洺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场,意图夺回土地。结果,周德威大败而回。

猛将有敌手,经常因为兵少打败仗

沙陀李氏占据山西一部、内蒙一部,兵少民寡地狭,依靠山西地势勉强支撑。晋兵往往有“恐汴症”“恐梁症”,又往往以少对多,兵心不稳。

902年,晋(李克用)、汴(朱全忠)争霸,周德威正面对战,失败而回。

时汴军横陈十里,而河东军不过数万,深入敌境,众心忷惧。德威出战而败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李克用

909年,晋攻后梁晋州,杨师厚重兵相救,正面打败周德威。

917年,契丹30万大军南侵,时任卢龙节度使的周德威兵少,大败。

最后一次亮相,死于乱军之中

在史书中,周德威最后一次出场,亡于乱军之中。然而这场仗,晋王李存勖却胜利了。唯一损失的,就是平燕、继绝的周德威。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李存勖


周德威的“功劳簿”

周德威征战的一生,胜多败少。作为主将时,能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败仗也大多发生在兵力悬殊时。跟随晋王出征时,所出谋略往往能切中要害,几乎言之必中。与周边军阀定难军、赵王、燕帝、岐王的敌对或联合军事行动,李存勖必派的大将,就是周德威。下面列举几个“大功”。

救潞州

当时梁强晋弱。后梁更是将潞州东侧的邢州收入囊中。潞州成为晋、梁争夺的焦点。后梁围困潞州的军力达到10万,比晋王藩镇全部兵力还多。

面对后梁的优势兵力,周德威通过小股骚扰、阻断粮道等手段,成功将战事拖入相持阶段(10万人消耗1年多,足以拖垮仅占有中原部分地区的后梁)。为后来潞州解围奠定了基础。

周德威后来也因为救潞州有功,被封为节度使。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朱温

柏乡之战,攻守逆转

910-911年,后梁派大军进攻赵王王镕。当时后梁派出了几乎所有主力,朱温说:

今悉以精兵付汝,镇州虽以铁为城,必为我取之。

王镕向晋藩求救。

李存勖和周德威帅军救援王镕。当时晋、赵联军军力相加也不如梁军。

李存勖采纳了周德威的谋划,发挥自身骑兵优势,待梁军攻城受阻、气势回落,择机攻杀,全歼了后梁8万精锐大军,对后梁的国力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平燕

911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拎不清形势,狂妄称帝。自认终于大唐的李存勖派周德威平燕。

周德威经过2年征战,成功扫平幽燕,为晋藩拓展了战略纵深空间。

周德威也因此被封为卢龙节度使。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辖境内

千骑救晋阳

915年,晋王李存勖兵出魏县,征讨刘鄩。结果李存勖中计被伏击,单骑逃命。刘鄩趁势突袭晋阳。

周德威得到消息后,仅帅千骑,从遥远的幽州回奔,救援晋阳。并通过疑兵之计,成功延缓了刘鄩的攻势,为晋阳存续争取了时间。

周德威闻鄩西上,自幽州引千骑救晋阳,至土门,鄩已整众下山,自邢州陈宋口逾漳水而东,屯于宗城。。。。德威急追鄩,再宿,至南宫,遣骑擒其斥候者数十人,断腕而纵之,使言曰:"周侍中已据临清矣!"鄩军大骇。诘朝,德威略鄩营而过,入临清,鄩引军趋贝州。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渝关大致位置在秦皇岛,当时依山河而设,是天险,作为幽州的天然屏障

随意放弃渝关天险,成为契丹入寇祸首

专款专用、天险渝关

唐末以来,契丹在北方逐渐强大。

幽州北部原来是有群山阻隔的。尤其是渝关之地,

“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

在这样的天险之地,幽州一直实施就地屯田政策,渝关至进牛口的土地租赋都专款专用于渝关守军。

契丹在这里讨不到便宜,长期不能进犯。

契丹至,辄闭壁不战,俟其去,选骁勇据隘邀之,契丹常失利走。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改国号为辽。幽州的敞开,给了契丹人野望

契丹长驱中原,周德威可称祸首

结果周德威占据幽州之后,不仅轻易放弃了渝关天险,还猜忌当地军将,杀了大量能战的将帅。

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

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德威又忌幽州旧将有名者,往往杀之。

恶果在917年终于展现。刘守光有个部下叫卢文进,反复在降晋和自立之间徘徊。他趁刘鄩打败李存勖之际,起兵占据新州。这一年,卢文进向契丹借兵,与周德威发生了军事冲突。

契丹以此为借口,契丹30万大军直入幽州,从此契丹进入中原有了固定的套路和路线。从此以后,幽州直面契丹铁蹄,逐渐从中原王朝的版图中消失。

契丹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其后又以为卢龙节度使,文进常居平州,帅奚骑岁入北边,杀掠吏民。晋人自瓦桥运粮输蓟城,虽以兵援之,不免抄掠。契丹每入寇,则文进帅汉卒为乡导,卢龙巡属诸州为之残弊。

周德威,真祸首也。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胡柳陂,在濮阳西南。这里已经出了晋王传统控制区,深入后梁腹地。可见晋梁攻守易势。

莫名其妙的窝囊结局

早有预兆的功高震主

历经李克用、李存勖两任晋王,周德威已经走到了功高震主的边缘。以至于李存勖都要专门派特使与周德威商议军事。

比如910年,

救援赵王时,李存勖需要与周德威会师,才有军力采取行动。

晋王至赵州,与周德威合

913年:

六月,壬申朔,晋王遣张承业诣幽州,与周德威议军事。

张承业是什么人呢?这是具有擎天保驾之功的李存勖重臣。当时李克用刚死,李存勖年幼,内有李克宁、外有周德威,风雨飘摇。

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当君主需要过分尊重武将时,武将的日子,也大多走到头了。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沙陀李氏灭后梁后,基本占据了北方。建国号“唐”,史称后唐

莫名其妙的死于乱军

918年,晋伐后梁。

至胡柳陂,周德威像往常一样,进谏谋略,认为应该先扰敌、疲敌,再择机取胜。

"贼倍道而来,未有所舍,我营栅已固,守备有馀,既深入敌境,动须万全,不可轻发。此去大梁至近,梁兵各念其家,内怀愤激,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得志。王宜按兵勿战,德威请以骑兵扰之,使彼不得休息,至暮营垒未立,樵爨未具,乘其疲乏,可一举灭也。"

可惜这一次,李存勖没有采纳周德威的谋略。

像所有演义故事一样,君王不停劝谏,痛失股肱之臣。

李存勖坚持正面硬刚。

这一刚,周德威就没了。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后唐尚能控制幽州,但契丹入寇抄掠已成常态。

据说当时的故事情节很有戏剧性,戏剧性到有些吊诡,我们来看看有些绕口的故事:

(1)晋军冲锋,梁军败了。(2)梁军败军冲向晋军辎重营。(3)晋军辎重营看见梁军旗帜,以为自己这方败了,炸营了。(4)炸营的辎重军冲向周德威的部队,然后周德威莫名其妙死了。

(晋)王帅银枪都陷其陈,冲荡击斩,往返十馀里。(后梁)行营左厢马军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王彦章军先败,西走趣濮阳。晋辎重在陈西,望见梁旗帜,惊溃,入幽州陈,幽州兵亦扰乱,自相蹈藉;周德威不能制,父子皆战死。

我们不能说,这里头有什么阴谋,反正,一代猛将,就这么没了。

然而结局是,这场战争,晋王仍然取得了胜利。梁兵仍然败了。

周德威死的,毫无意义。

后唐第二武将周德威,结局特别窝囊,还是契丹入寇的祸首

后晋以后,中原失去了长城、燕山屏障,直到明朝才恢复


后来晋王打败后梁,占据中原,开启了山西军阀占据中原的套路。河东节度使一度成为叛乱称帝的代名词。这些就是后话了。

如果说石敬瑭是葬送燕云十六州的直接罪魁,周德威实际才是契丹践踏中原的祸首。两宋因此无法成就大一统,谁能想到,这源于军阀混战中,一个武将的盲目自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