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现在俄罗斯却大量出口粮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军武吐槽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上图是苏联时期的选美。其实苏联时期农业工业都还算可以,至少远远强于我国。



这就是大锅饭和单干的区别。

其实,这玩意早在红军时代就有了征召。

战争年代,列宁实行余粮征收制度,也就是将农民除了口粮以外所有粮食抢走。

如果农民将粮食拿去出售,是要坐牢甚至枪决的。

久而久之,农民就不愿意多生产粮食了,只保证全家口粮即可,反正多出来的粮食会被红军征收。

红军无奈,他们也要军粮保证军队作战,就转为直接抢走农民口粮,于是各地农民都叛乱了。

列宁自己说的,当时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农民起义。农民反对粮食征收制,反对实施这一政策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这给整个苏维埃政权的存在造成极大的危险。1921年年初,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暴动,这些水兵大都来自农村,同农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废除粮食征收制。

再说苏联和平时期。

苏联时期的农业投入是巨大的,当时中国根本就不能比。

大家也许不知道,戈尔巴乔夫老爸是个老军人,退伍回家就专门在集体农庄开收割机、播种机这种大型农机。

戈尔巴乔夫少年时候,也经常去帮助老爸的忙。

他老爸和那群同事,在这个农场工作完,再去那个农场,工作量非常大,相当辛苦。

但是,他们的效率却不高。

因为考核制度有问题,干得多也不过多拿一点钱,还不如偷懒休息一下。

以戈尔巴乔夫为例,每年都到当地的农机站当临时工或在联合收割机上当助手,由于工作勤恳,他于1949年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

即便如此,这枚勋章对他帮助也不大。

干好干坏一个样,又不影响自己生活待遇,最终大家都是消极怠工,做好份内的事情就行了。

有过农村经历的朋友都知道,一亩地胡乱耕种和精耕细作,收入可能有天大的差别。

因苏联集体农庄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时候都是胡乱种地。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中央政府管不到的地方。

集体农庄的农民们采用这种方式种地:用拖拉机把土地翻了,把种子撒下去,就不怎么管了,交给一些农妇负责上肥、除草之内,也都是面子上过得去就行。到了收割的时候,就把收割机开过来收割。

这种种地产量能高就见鬼了。

赫鲁晓夫当时很重视农业,经常下乡视察。当地官员也会中国这套 瞒上不瞒下,专门带他去一些专门给领导看得田地。赫秃每次看得都龙心大悦。

结果,有一次赫鲁晓夫几辆车去乡间打猎,结果司机开错了路,看到莫斯科郊外真正的集体农庄。

赫鲁晓夫一看,田地里面庄稼稀稀疏疏,本来该劳动的农民都坐在低头抽烟甚至喝酒,只有几个大婶在地里打理。

赫鲁晓夫勃然大怒,但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很简单,如果赫鲁晓夫自己是农民,他也会这么偷懒,谁又不是傻子。


苏联最强盛的七十年代,人均粮食产量是500公斤,这是空前的数字。

然而,今天的俄罗斯无论领土还是人口均远远少于苏联,农民数量更是之前的几分之一。

然而,2017年俄罗斯粮食总产量为1.355亿吨,人均粮食产量是967公斤,接近苏联时期的一倍。


萨沙


这个其实看看我们自身的情况就容易理解了。

我们小时候农村还是集体生产,印象中父母跟现在的上班族一样忙,早出晚归,可一年下来粮食根本就不够吃,家里有两三个存粮的木柜子,从来就没装满过。那时常跟着父母去“出工”,大人干活,小孩子们就在田边地角打闹,看见大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活似乎没少干,但收成就是上不去。等大点跟父母聊天才明白,他们那时候哪是干活,好多人就是在混日子,跟现在某些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没什么两样。

后来开始“包产到户”,田地分到各家自己种,就“包产”第一年,我们家的粮柜就装满了。等后来再推广袁隆平的杂交稻,化肥供应也逐渐跟上,家里粮食就更多了。

咱们国家建国以后的各项制度,最早都是学的苏联,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跟苏联其实是非常相似的。我们跟苏联那时都是搞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干活的人是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他是在为“计划”和“体制”干,不是为自己干。工厂还好管理一点,可以计件,可以流水作业,而农村就更难管,农村的生产效率是最低的。所以搞计划经济的时候,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咱们和苏联都可以搞出两弹一星,但都没解决好粮食问题。

俄罗斯现在能出口粮食,首先就是体制上解决了生产积极性的问题,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地去提高种植技术,寻找市场,引进现代管理,生产效率自然大幅提升。再加上地广人稀,可耕地面积大,而且高纬度地区生长周期长,粮食的质量和品味都比较高(像咱们这边东北大米就比南方大米更受欢迎),也就有了出口粮食的条件。

咱们国家还在全世界买粮,但这并不是粮不够吃,而是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养殖、酿造、食品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粮食,这跟困难时期进口粮食保命不是一回事。


职场简史


的确,在大家的眼中,丧失了“欧洲粮仓”乌克兰后,俄罗斯貌似自己都不够吃呢,怎么成了粮食出口大国了?

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种粮食的耕地越来越多,而吃粮食的人却越来越少;往深里分析,是国家政策体制和国际环境影响的结果。

先看人口,目前,俄罗斯正经历被称作“家庭凋零”的第四次人口危机,已经超过了20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俄政府可是给急坏了,费大劲鼓励人们生育,不生孩子的重税,生的发奖励,生到一定数额还有被评为“年度家庭”,受到普京亲切接见和颁奖合影的机会(下图)。

看完人口,再看耕地,俄罗斯耕地虽然都在高纬度,但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适合种植小麦或者经过改造可以种植的地方还是不少的。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 公顷,是中国的9倍,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开阔耕地,特别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且,水源充沛,不愁灌溉,欧洲部分有顿河、伏尔加河,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勒纳河,远东地区有黑龙江……加上作物生长期长,质量品相都属上乘,国际上挺受欢迎。而且黑海和远东地区的港口也为粮食出口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交通。

还有一点,貌似与全球变暖不无关系,本来不适合农业的高寒冻土收拾一下也可以用了,所以耕地面积又进一步的扩大。

从政策层面上看,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还是不够吃的,90年代前期,也不得不用武器来换中国的泡面和果蔬...

俄罗斯农业崛起要追溯到90年代末开始,此时,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政策巨变掀起了一股投资农业设备、化肥的新浪潮,很多闲置多年的土地也被整理出来,扩大为农耕之用;加上俄罗斯政府吸取了苏联亡国教训,开始注重民生问题,为农业提供了政策倾斜和各种补贴。

还有一些在城里混不下去的下岗工人,干脆就回归田园,去当农业工人了。俄罗斯政府一看发展农业能促进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就更看重农业的发展,政策支持的更多了,如此形成了个良性循环。当然,还有大量中国人去俄远东地区开发农业,也明显带动了俄罗斯的粮食产量。

顺便,咱们再分析一下苏联为什么一直不够吃。苏联时代,可不仅仅是粮食不够吃,哪哪都不够,吃、住、行都不够用,比如城市化进程太快,房子不够住,就流水线式的修建了大量的“赫鲁晓夫楼”;


长期物资短缺,最严重的时候买个面包、袜子内裤都得全家轮流排一天的队。

不过人家苏联/俄罗斯人排队也不一定是就买东西,比如下图,1974年夏,苏联人为了一睹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排起了大长队。
还有下图,可不是什么奢侈品店或者新的数码产品上市的情形(这个咱们中国最常见),这是2016年,俄罗斯人在冰天雪地中排队等待进入画廊,欣赏谢洛夫的名画。


对,就是下图这幅——《少女与桃子》。
咱们再回到主题上,看看苏联时代为什么不够吃。

为了解决不够吃,苏联领导人也是下了功夫的,比如赫鲁晓夫一拍大腿,轰轰烈烈的掀起了“种玉米”热潮,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墨西哥的玉米给种到西伯利亚,大家可以自己想想一下.......
实际上,不够吃,更多的是政策和分配的问题。

苏联从诞生起就一直被敌视,世界各大国均视其为“异端”,恨不得灭之而后快。苏联自身的危机感也非常强,一直感觉“有刁民要害朕”,几十年如一日的勒紧裤腰带,不管不顾的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不断的扩充军备。所以,农副业和轻工业自然被长期的忽视了,尤其是农副业,甚至在苏联成立之初,一直是压榨的对象。

比如,教条粗暴的集体化政策+自然灾害,曾导致30年代初,骇人听闻的“乌克兰大饥荒”。几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过后,乌克兰从欧洲粮仓,世间乐土,一下子坠入了人间地狱。
所以,现在乌克兰跳着脚的跟俄罗斯唱反调,那是夹杂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新怨旧仇”。

而且,在集体农庄的模式下,反正都是给公家干活,大家都出工不出力,卖力气干活不如花点心思巴结领导,生产效率自然低下。

还有苏联时期的分配制度,这个跟咱们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有得一拼,但是更官僚主义,更粗暴.....特权阶级的福利长期建立在普通人生活物资匮乏,每天排大队的基础之上。

看现在,综合政策、人口甚至全球变暖的气象原因,丧失了乌克兰粮仓的现代俄罗斯反倒成了继美国、巴西以后的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而且,最近这几年,俄罗斯的小麦出口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粮食出口霸主的地位。这么看,美俄之间的较量可远不止叙利亚战场上的F-35和苏-57.......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现在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粮食供应商,甚至已经开始威胁到了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供给上的霸主地位。如果你关注中俄经贸资讯,就能了解到,俄罗斯从去年的7月份到今年的3月份,出口的粮食已经达到了3480万吨。

如今的俄罗斯在小麦供应国中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是在前苏联时期,他们却需要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段全然不同的历史走向呢?

俄罗斯收割小麦

坐落在欧亚大陆北部的苏联,在二战结束以后,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他们有着千里沃土和广袤平原,甚至在鼎盛时期,都要强压美国一头。

这样实力雄厚的苏联,再加上苏联远算不上稠密的人口分布,起码光从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上来讲,应该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而且在沙俄统治时期,也曾经向欧洲各国都出口过粮食。然而进入苏联时代以后,这个威压整个欧洲的世界领土第一大国,却连国内的粮食都无法供给,需要从国外进口。

俄罗斯收割小麦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二战期间导致了苏联的粮食生产遭遇了巨大破坏,无论是粮食的产量,又或者是供应量,都急剧锐减,战争结束以后,一时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粮食供应需求。

除了早些年的战争因素以外,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着紧密关系。1918年到1921年,苏联在农业上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当时的农民除了他们自己的种子和口粮以外,所有的粮食全部要被政府收走。这就导致了农民异常不满,劳动积极性大幅下降,他们甚至宁愿饿着,也不愿意耕地种粮,自然,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受到了巨创。

二战时期

接下来就是斯大林时代的农业政策,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税极高,但是粮食的征购价格却又极低。而且当时如果用拖拉机来耕地,还要征收农业35%到45%的收成,当作拖拉机的使用费,这样一来甚至比马耕地还要贵很多。一个国家想要在这种制度下想要搞好农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实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并非没有意识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也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赫鲁晓夫就曾推出玉米政策,农业税收也比以前要好一些。但是,此时的集体农庄又出现了管理不善等问题,再加上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措施不当,导致苏联不但没能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反而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粮食危机。

赫鲁晓夫

当赫鲁晓夫推广玉米种植的失败后,再加上苏联和美国的长期争霸赛,不仅农业没有搞起来,甚至还让整个苏联债台高筑。到最后,苏联甚至连进口粮食的钱都拿不出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下降,苏联最终解体退出了历史舞台,与粮食危机也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当今的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成为农业出口大国,原因也有多方面。首先,俄罗斯近些年的政策一直大力支持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他们因地适宜,找到了适合种植小麦的肥沃土壤,比如黑海附近的港口很适合种植小麦,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伏尔加河地区的传统粮仓,至今都是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

排队买粮食的人们

最后,依仗苏联留下的丰厚遗产,俄罗斯又能做到规模化生产,这就让整个俄罗斯的小麦成本更加低廉,农业种植行业所赚取的利润非常高。最终因素作用之下,因为低廉的价格,俄罗斯出口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巨大优势。俄罗斯成为小麦出口大国,甚至逐渐挤占美国小麦出口市场,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鸢飞九天2018


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俄罗斯粮食则需要出口,对于这个变化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的。俄罗斯失去了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后,为何粮食产量反倒是上去了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俄罗斯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咱们先来看看需求端。苏联拥有很多的人口,所以粮食才会不够吃,甚至到了需要进口的地步。俄罗斯如今的情况正好和苏联相反。随着俄罗斯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人口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抵御危机,普京决定多管齐下,在延长民众退休年龄的同时,提高了孕妇的福利。 粮食之所以出现富裕的情况,不只是因为需求减少,更是因为供给增加了无数倍。

首先,俄罗斯的气候非常的寒冷,很多地方都不适用种植农作物。因为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很久以前粮食才会不够吃。可是随着全球变暖还有农业技术的升级,即使是在高寒冻土也能种植粮食,而且产量还不低。粮食的耕种面积扩大了无数倍,产量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其次,苏联发展不均衡。苏联一直致力于发展重工业,对于军备这块尤其重视。相应地,轻工业和农业就这样被忽视了。苏联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以防国家出现严重的饥荒。


随着普京的上台,苏联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农业开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飞跃自然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非常的僵化,有很多弊病。

在种植粮食的时候,无论农民耕作是否努力,最后获得的粮食数量都是相同的,这就造成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降低,产量的降低是必然的结果。这种经济体制适用于工厂,因为工厂可以计件和流水作业。农业无法向工业看齐,毕竟农民的劳作是没有办法量化的。


后来俄罗斯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农民有了积极性,粮食的产量自然就上去了。相信中国的同胞对于这个变化并不陌生,中国之所以能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因为有苏联在前面探路。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俄罗斯能大批量出产粮食的核心原因。粮食数量多这肯定是先决条件。俄罗斯粮食能出口,不只是说明俄罗斯粮食多,更说明俄罗斯粮食的质量相对较高。

俄罗斯的粮食种植条件简直不要太好,因为纬度高的关系,所以粮食的生张周期很长,再加上耕地开阔,水源充沛等优异的自然条件,港口众多,地理位置便利等社会条件,这些都为俄罗斯出口大量的粮食提供了保障。


夏目历史君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这么多年过去了,俄罗斯又拥有辽阔的土地,从粮食进口国变成出口国,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么简单。

俄罗斯拥有占世界8.9%的耕地,而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2%。不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苏联的粮食供应却长期依靠进口。

归根揭底,还是缺乏市场经济的推动和政府政策的扶持。

为什么这样说呢?

苏联诞生以后,经济十分虚弱,可以理解为我国解放初期,百废待兴,而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经济快速恢复,这个时期的农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用农业征税取代了征收粮食,相反此时的农业水平还增长了,一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都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

当时全国人口为1.5亿, 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1000万吨。到后来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在此过程中,列宁时期的一些政策被逐步取代,制定五年计划,国家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将全体苏联人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大量苏联人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在此期间,相同的粮食产量大概足够养活农村居民,但是不够供应城市中迅速增多的工人群众。由于计划经济形成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结构失调。

重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农业,轻工业所占比例很小,所以苏联在轻工业产品方面甚至不能自给自足。

为了发展重工业,关乎人民生活的农业和轻工业都被牺牲了,发展严重滞后。到了1928 年俄国就已经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以防止城市地区出现严重粮荒。

尽管苏联在1970年取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年产量达到18600万吨, 其中7000万吨可供应市场。但与日益增长的人口相此,这个丰收纪录不值一提。同1913年相比,谷物产量不过增长了1 倍, 而城市人口却增长了7 倍。

但是一切的转折就是近几十年。

到了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开始施行经济转轨,实行以土地私有化和建立私人农场等为内容的农业改革。2001年,俄罗斯粮食首次实现自给自足;2002年,俄粮食开始出口。2005年出台了农业发展纲要,将农业作为国家四大重点项目之一。


仅仅两年时间,俄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就增加了近10倍,此后,俄罗斯完全解决了粮食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发展成了粮食出口大国,并且俄罗斯最近这几年的小麦出口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局面。现在俄罗斯不管是黑海沿海还是在西伯利亚地区,或者是在伏尔加河的传统粮仓,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农业的复苏,再加上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耕种,这些将会使其成为全球粮食市场上重要的供应商。


历来现实


首先,粮食出口不代表粮食产量够大,粮食进口也不代表粮食产的不够吃。先举个例子,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相当低,甚至和韩国北面的半岛X国家人均粮食产量差不多,但是印度却是亚洲主要粮食出口大国之一。我们中国的粮食产量和人均量都比印度高的多,但是仍在进口粮食。这样子说,你就明白粮食进出口有时候并不是跟产量或者够不够用完全线性相关的。

然后再说一个事实,看上图表,1992年以后(红线绿点)俄罗斯联邦的粮食进口量几乎逐年增长到2010年以后,其以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体量远超之前全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每年粮食进口量(红线红点)N倍。这能说明什么?是苏联人吃不饱?还是俄罗斯人吃不饱呢?

再说一点,沙皇俄国一直算是欧洲重要的产量国和粮食出口国,而到苏俄甚至是苏联时候,粮食问题却一直成为这个国家的困扰之一,难道说是沙俄时期的粮产量更高?还是生活水平更高?恐怕不见得。至少沙俄时期,大量的农奴是不算为粮食-人口占比统计的,至于农奴吃不吃得饱恐怕更没人关心,沙俄政府关注的是出口更多的粮食,赚取更多利润吧。想证明这一点,非常容易,如1891年-1892年沙俄粮食严重欠收,同期俄国内粮食收购价暴跌,粮食都不够吃了,收购价还暴跌,岂不是沙俄政府依然靠低价收购粮食,然后出口国外赚取利润,至于广大沙俄人民吃不吃饱,恐怕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反正沙俄贵族和军队能吃饱就可以了。另外,再说一个,当年作为俄罗斯主要农作物食品之一的土豆,区区一个波兰每年年产量就高达3000万吨以上,比沙俄全境的土豆产量还高1000多万吨,就这沙俄还大量出口粮食,你说说这是为啥?

看看上图,1976年和1978年,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联邦),产粮分别为1.27亿吨和1.36亿吨。然后说俄罗斯,据说2017年俄罗斯宣布当年产粮1.3亿吨,创俄联邦记录。那么创不创记录,我不清楚,清楚的是,俄罗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奋斗,终于把粮食产粮恢复到苏联70年代俄联邦共和国的水平了,这也说明这些年俄罗斯的粮食产粮叫苏联时期并没有多大起色,甚至据资料显示,肉蛋禽奶等“高质量”农产品的产粮只有苏联时期的不到三分之二。那么为何俄罗斯还能大量出口粮食呢?

主要原因就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农业生产价格指数飙升,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价格较苏联时期上涨了不止五六倍,所以造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种粮食不如买粮食”。想想也很简单,出口资源、军火、工业产品赚外汇,然后进口低价的外国粮食。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既然进口粮食又便宜又好,为何2017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突然就飙到“创纪录”的1.3亿吨了呢?产这么多,还进口那么多,怎么吃法?另外,2015年俄罗斯粮产量才1.05亿吨,咋么才两年,直接就能爆发性的多产2500万吨粮食呢?这个问题,细思极恐,俄罗斯的真实粮食产量也引人深思啊。


装备空间


废弃大锅饭是粮食增长的原因

苏联历史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57年,产粮1.27亿吨,总人口2.8亿人。去年俄罗斯产量1.34吨,人口1.4亿。苏联产量包含苏联粮仓乌克兰的0.6亿吨,假设其它13国均不产粮,那未1957年俄罗斯生产了粮食0.67亿吨。

据俄粮食主管部门宣布因受制于市场现仅利用1957年耕地的三分之二,若全种粮可产2.1亿吨粮,亩产是苏联时期3倍。

现在农场有民营企业经营,苏联时期集体制经营。


张佐靖



这个问题问对了人。苏联粮食进口与俄罗斯粮食出口都是政策造就的。前苏联时代,苏联拥有号称大粮仓的乌克兰,但粮食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到了苏联末期,粮食已经成为西方制裁苏联的工具。根本原因就是斯大林时代,为了快速走上工业化国家,而采取的合作化集体农庄的方式,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其中乌克兰受到影响最大,甚至这个大粮仓还发生严重的饥荒,造成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这就是乌克兰为何憎恨俄罗斯的根本原因所在。农民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就算有了机械化生产工具,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外汇进口粮食。


苏联解体体后,虽然解散了集体农庄,但也有一段时间面临粮食问题。并且俄罗斯人口稀少,土地多问题也很突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东北的农民开始前往俄罗斯承包土地种植粮食,这个数量开始只有几百人,最后越来越多,现在超过了10万人。这样的结果就是俄罗斯的粮食多了起来,不仅满足国内的需要还可以不断地出口。解决了前苏联想解决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但是,大量外国人的涌入,虽然解决了粮食问题,也引发了当地的担忧,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地大人少,而外国人的到来使得外国人占很大的比例,一时引发当地的担忧,最后远东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开荒,但是对外国进入业有限制,最终解决了问题。毕竟粮食是国家根本。不仅俄罗斯,现在乌克兰也引进了中国农民种植粮食,改变粮食产量低的问题。中国的农民正在帮助前苏联的各个国家,根本上改变过去的粮食短缺问题。


桥本看日本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国家。要知道苏联时期经济结构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农业和轻工业只是为辅。所以农业速度发展缓慢,这也就导致粮食生产的产量不高,那么苏联人自然就吃不饱。在吃不饱的情况下,国家当然会向其他国家收购粮食。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就变得较为合理了,国家也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


当然除了经济结构这个原因,国家政策也会影响。苏联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5年计划都渐渐让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也就导致重工业发展太过突出,经济结构十分不合理,农业发展受到国家忽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大力扶持。国家如果注重农业的发展,相信国家粮食的产量必然不会低。



另外如果国家在颁布其他的扶持政策,那么生产粮食的成本也会有所降低。人们看见了种植粮食有利可图,自然都会跑去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多了,国人吃不完,当然会想到卖给其他缺粮食的国家。此外美苏争霸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在争霸这一过程中,两国都要消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苏联人民人数也不是很多,国家还要征兵拿去打仗,这样势必会使劳动力有所减少。


劳动力的减少自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毕竟种植粮食还是要靠人的。俄罗斯可不需要煞费苦心的去对付美国,毕竟那个时候处于和平年代,大家都不愿意发动战争。我知道大家都晓得俄罗斯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俄罗斯人口相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少的。那么为何?俄罗斯会有多余的粮食大量出口呢。这就要感谢我们的中国农民劳动力。


我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农民都无地可种,于是便把目光放在了俄罗斯的土地上。正好俄罗斯那个国家也允许中国农民去承包土地,所以大批中国人涌入俄罗斯地域。中国农民的劳动力还是比较廉价的,因此种植粮食的成本也不高。再加上中国人数众多,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对粮食的市场需求大。俄罗斯那里如果种植出来了粮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有的是市场。就是由于这一系列原因,才会有此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