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踏空指南

前天寫了80後不惑指南,90後不立指南。今天回答一個70後讀者的問題。

“一位70後的“踏空”青春,該如何是好?

我今年年過四十。本來,我這代人遇上了城市化和房地產的風口,加上我是211大學畢業,雖然能力不強,但在那個時代,到深圳成家置業不難,如果選擇對了,現在早已不同了。

其實我真的是個蠢人,將一手好牌打爛了。我是小縣城走出來,眼界太小,又內向不善交流,工作隨波逐流,不懂規劃。

起初在珠三角一個二線城市教學不順心,就考回粵西的一個山區市的公務員,但我在能力和志向上都不是在仕途上向上走的料,所以一直在基層做得很壓抑,工資也是偏少,前年才購了一套略為像樣的房子。

回來後,骨牌效應,眼界狹小,其他在身體和戀愛方面也是諸事不順。

不少大V都說人要趁早到大城市an之類的話,努力要早,戀愛要如何之類的話,最痛苦的是,他們的話都是對的,但我早錯過了年齡,早錯過了屬於70後容易風起雲湧的好時代……

我們這代人難得的唯一的青春和時代機會被自己錯過,轉眼已是人到中年,真的痛心疾首!

天天都想到這個問題,就極度抑鬱。現在,將我的經歷提供給你,冒昧打擾你,請問能否給點建議。謝謝!”

我的看法:

這問題吧,我是這麼看的,你想要什麼,願意捨棄什麼,不知道有沒有想清楚。

你說身體,愛情,這事吧,和當初有沒有選擇深圳,關係真的不大。我不相信你選擇不同的城市,會影響你的健康或者影響你的愛情。

這兩件事情,是命運,也許你選擇了深圳,結果更不好,更不順,起碼從數學的角度,就這麼點事。

至於錯失房地產的窗口,這個也很無厘頭。我相信呆在深圳的人裡面也有無數錯失房地產窗口的,非常多。

人這一生會錯失非常多的窗口,房地產之前有互聯網,船舶,有外貿,有紅木傢俱,有黃蠟石就是後來的黃龍玉,有黑貝犬,有君子蘭,一直到古玩,乃至猴票,梅蘭芳小型張,.......

太多太多啦。

我比你小不了幾歲,我們這個時代裡經歷過的風口簡直多的和牛毛一樣。

而且你同時還在錯失很多東西,比如人工智能,比如雲計算,比如大數據,比如智能家居。

這都還只是大面上的,細微裡說,如果你知道任何確定性的市場變化,以極大的槓桿做多或者做空,也許一夜之間,你賺到的比人家幾十年炒房子還要多。

那這種錯失,天天,時時,分分,秒秒都在發生。

只不過,房地產比較容易上頭條,媒體成天提醒你,你以為你只錯失了這一個而已。

如果你浸泡在資本市場裡,你每一分每一秒都知道自己踏空了無數比房地產還大,還好的機會。

要是為這點事就極度抑鬱,那早就氣的嗝屁了。

我覺得吧,扣掉你誤以為的這些“損失”,實際上,導致你抑鬱的,是幻想。

你覺得,或者你以為如果不這樣,那樣就會更好,問題就不會出現。這只是你以為,它沒有數據支撐。

事實上,那樣,也許更糟糕,沒人知道結果。

你最初是做老師的,後來是做公務員的,無論哪個職業,都是體制內的。這說明,你本身的選擇是趨於保守的。

我不相信每個人做選擇的時候,是故意要選擇對自己不利的,換言之,你的選擇一定是當下你認為對自己有利的。

那說明,當時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你也放棄了某些東西。你不能說,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肯捨棄。

我們說體制內的生活比較像動物園,動物園的好處是明顯的,因為定時定量的有食物供應,風吹不到,雨淋不著。

壞處也是明顯的,空間狹小,視野侷促。每天面對那幾只動物,抬頭不見低頭見,難免人際關係複雜,心胸也不容易開朗。

有得有失嘛。

體制外的生活就像野生動物一樣,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句話很激情的同時也是在告訴你,你得有能力躍,你得有能力飛。

否則,就餓死了。

野外嘛,飢一頓,飽一頓的,風吹日曬雨淋,還要面對天敵。

你不能在動物園裡呆了很久,享受了各種保障之後,去羨慕說,哦,外面有一隻狼王,站在高高的山崗上,對著月光嚎叫的樣子好帥。

你要知道,那背後,還有無數沒有成為狼王的累累的屍骸。它們不是不存在,只是你沒看到而已。

我們說啊,人這東西,有個很壞的毛病,就是吃完飯了,才開始考慮不給錢。

這毛病很多人都有的。

比如,一女的,嫁給一有錢的男的,當年就是圖人家,等自己也有錢了,就琢磨著,這男的,咋不是個帥哥呢;

再比如,一男的,娶了一個當權者的閨女,當年就是圖人家能在事業上拉自己一把,等自己也混上去了,就琢磨著,這女的,咋不夠溫柔呢。

古時候有個笑話,媒婆問閨女,東家有錢,西家俊俏,你樂意嫁哪家?

閨女回答,食在東家,眠在西家。

非常形象生動的說明了自古及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你站在投資的角度上講,每個人做每個選擇,都要付出機會成本。這個成本是你必須付的。

機會成本就是當你選擇了A的同時,你一定放棄了B。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你選擇了一棵樹,你就失去了整片森林。

你可以不選那棵樹呀,但當時你一定得承擔風險。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非常的淺顯,也非常的深刻。

說它簡單是因為人人都似懂非懂,說它深刻,是當要你買單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拒絕。

就像你當年如果選擇了深圳,其實也許會有更多的問題。

我見過很多讀書好的人,不一定適應社會。

比如我的師姐,我就見她碩士都讀了4年,這很罕見的。很艱難的畢業了之後,一直未婚,她比我大好幾歲。到今天仍然未婚。

一個人在某個一線城市裡工作,至今無房無車,也沒有什麼談得上的事業。而且面臨的局面是即將中年失業。

你不要覺得學霸一定行,啥都不行的學霸,我也認識一籮筐。這非常正常。你不能死盯著某幾個人,就忽視小概率終究是小概率的本質。

事實上,學霸把自己賣給體制內或者賣給大公司,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道理很簡單,學渣們想賣,還不一定能賣的出去呢。

所以學渣們才不得不去承擔風險,走向市場,參與第二輪的淘汰賽。

至於你說也有無數學霸們主動走上賽場,迎來輝煌人生,很正常。因為他們想要的更多,他們想清楚了,所以樂意承擔風險。

但走上市場的那一天起,學霸是不加分的,大家都得很大程度上賭運氣,和學渣們一起賭。這件事無可避免。

人年輕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啥都想要。

什麼叫啥都想要,你去看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就這麼回事。

許仙一個啥都沒有的書生,又要成名,又要成家,又要開藥鋪,又要招惹權貴,還要兒子中狀元。

這一切靠什麼呢?都靠那個無所不能的媳婦。

可神話裡給你寫明瞭原因,原因是1700年前,人家種了善因,所以才有後面所有的故事。

這說明編故事的人,很有底線。他是在告訴你,單一定是有人買的,無非是提前1700年買過了而已。

我也有一些朋友,比如大齡未婚的女高管,因為工作的緣故,接觸的富一代,富二代比較多。

那聊起婚姻,我通常的建議就是,你得站在人家的角度考慮,而不全是站在你的角度考慮。

你想嫁給富二代,或者富一代,總得有個理由嘛。對吧。你能給人家啥。

如果,你什麼都不給不了對方,而只是不停的問對方索取,一味的要求對方解決你的困境,解決你的問題,久而久之,對方也會累。

對方也會納悶,憑啥。

很多時候,不要老想著沾別人的光,沾選擇的光,沾運氣的光,也想想,自己能夠給予點什麼。

讓雙方達成一種誰也不沾誰的光,大家共贏的局面,那才能長久。

事實上,如果肯共贏,那我這幾個大齡的朋友,基本上馬上會找到合適的對象。

但如果堅持要獨贏,要自己贏,別人輸,那久久無法成交,就很正常。

我今天這一篇把代價講的很清楚,你想長長久久的擁有的東西,一定是你付出了對等的代價,買過單了,那才真的屬於你。

而那些依靠運氣的東西,時而有,時而無,沒人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也沒人知道什麼時候離去。

為這種飄忽不可琢磨的事情而抑鬱,毫無必要。

至於健康與愛情,那基本上徹底是運氣,跟你的選擇關係真不太大。

曹衝那麼聰明,還是曹操的兒子,都活不到成年;溥傑這麼優秀的男人,還是真正的御弟,不也一樣娶過著名的渣女唐石霞麼。

那曹衝有什麼錯?溥傑又有什麼錯呢?

我見過非常多的和你同齡的70後學霸們,雖然生對了時代,其實並沒有搭上什麼順風車,而且他們的經歷其實比你靠近所謂的成功多的多。

有的人也許呆過很牛逼的企業,但是在人家上市前夜離開了;有的人也許曾經創業,把公司估值做到很大,但是最後倒閉了;

他們中很多人錯失的遠不止一套房子,但都沒見什麼人糾結過,只是默默的重頭再來而已。

永遠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是個常識。

因為當你為錯失日出而哭泣的時候,你還將錯失月光。

做事的人,不糾結,因為糾結也沒啥卵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