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什么情况下表面上出现结晶体?

财聚徳


瓷器结晶?这只是一种说法,瓷器结晶那只有高古陶瓷才能形成的!

  所谓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土中而来,自然会留下明显的出土痕迹,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我们用显微镜看他的微观结构,像玻璃冰花一样,人工做不出来的。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结晶体吧!




古董局座


红瓷釉里面有雪花结晶体,一百倍放大镜手机照的。











康师傅


对于喜好瓷器收藏的朋友们来说,如何识别瓷器的真实年代,判断其是否以假乱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摸索总结了很多方法,而借助于50倍以上显微镜,通过观察瓷器表面的显微特征,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真实年代的判断:

瓷器以釉作'衣',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釉质的粗细坚松、光泽明暗、气泡的大小与疏密等等有着不同的表面显微特征。

一、早期龙泉窑青瓷,北宋龙泉窑青瓷胎骨与早期龙泉相比已增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风赫褐色窑红,胎微生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层中气泡大且分布稀,纹片不规则。釉绿中带灰黄!

二、南宋龙泉窑青瓷,粉青瓷釉又称虾青釉,胎色白中含灰。在显微镜下,釉层中因含大量密集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介入釉层的光线产生散射,使釉层透明度差,釉表光泽柔和,带一种玉质感。

梅子青釉的龙泉青瓷的胎色白。由于烧成温度高,气泡和未熔石英粒都很少,玻化程度高,釉层略带透明,釉层厚润光泽,看上去宛若青玉。

三、宋代钧窑瓷。钧瓷的釉有三个特征:(1)乳光釉,即釉呈一种萤光一样的蓝色乳光,会随光线而变忽不定,由釉层中的极小石英粒造成。(2)窑变,系各种釉色交汇变化而成,这是宋钧窑瓷区别于同时代其它青瓷的重要特点,其中红、蓝色相融形成极度为美丽的紫色。

四、北宋妆窑瓷,汝窑瓷的釉质(透明度和开片)和釉色之间有一定的组合规律:(1)釉质透明的包括粉青和天青两色,在显微镜下釉表特征为:见'针眼'状气泡孔;有细小纹片和冰裂纹片两种;纹片开裂深。(2)釉质不透明的有卵青和天青两色,在显微镜下釉表性为:少见'针眼'状气泡孔,开细小纹片,纹片开裂浅。

五、元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为粉青带黄绿,釉层半透明,在显微镜下气泡很多,光泽较强,釉表有细纹片。

六、元代青花瓷在显微镜下有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同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并无这种情况。明初青花瓷釉面也见气泡,但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和元青花惟见大、小两类气泡的分布不同。有些器物釉表有橘皮纹或棕眼。

七、明永乐窑瓷器,釉面有肥亮感--典型永乐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部分永乐器也有较多气泡,在显微镜下,气泡应为大、中、小3种不同类型,永乐瓷的气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在鉴定仪器下,凡气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别注意其时代,永乐的白釉器口、边角、底,以及釉薄处应闪黄和闪白,釉厚处闪淡青色,乃因釉面含较多的钾和钠元素所致,这些特征是后世难仿的。

八、明宣德窑瓷器,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宣德官窑瓷釉内的气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朗,凡气泡密集而整齐者大多非宣德瓷。明代宣德青花器的釉面就多数泛青,俗名(亮青釉)。气泡大小不一,像云雾般朦胧,民间名为(睡沫釉)。宣德的色釉器亦釉质细润,气泡密集,同样大多数见有(桔皮纹)。其器身和器足时常有亮青色的积釉;不过晚期较少桔皮纹显现。清代仿品的桔皮纹太规整,是得刻意;釉泡没有层次,大小相同,临别时应细心比较清楚,勿轻率大意。

九、明景泰青花瓷,碗的底釉有粉青和淡青两种,釉层较器身为薄。在显微镜下釉层中有极度细气泡凹陷痕迹,见缩釉点及两次上釉刷痕。釉表有细结皮纹。釉汁肥厚,在鉴定仪下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气泡,使釉层有玉质感。器物底面的釉与器身一致,见波浪痕。

十、明成化窑瓷器,成化瓷的气泡小而密集整齐,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气泡群。成化瓷的气泡已彻底改变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成化瓷的釉面则如脂如玉,光洁细润;釉面闪淡青色。民初后仿者釉面粗劣多杂质,没有成化釉质那种肥腴,也没有垂流而成的一圈积釉。

十一、明正德窑瓷器,正德瓷一般胎质较成化、弘治为粗而厚重,制作亦稍粗糙,釉内气泡小而密集,呈鱼子状。

1、明正德官窑青花瓷。正德青花色泽呈蓝灰,用的是港西端州上高县的无名子'石子青'.青花呈色稳定、匀净。在显微镜下,釉面青亮,器物边缘凝釉处因釉厚而颜色更深。在鉴定仪下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鱼子状气泡。

2、明正德民窑青花瓷。釉有厚薄两种。在显微镜下,厚釉的含微小的气泡而成乳浊状,鸭旦青色;薄釉的中泛青。

十二、嘉靖隆庆窑瓷器,紫金釉也叫酱色釉,是传统的高温釉,在伟世中的喜靖器,釉色往往呈黄红色,釉内气泡疏朗而不密集。

十三、清雍正、乾隆青花瓷,雍正仿宣德青花器非常普遍,官、民窑均有出品,这种制品大多是雍正中后期至乾隆前期生产。仿宣德青花用重笔点染模仿宣青的晕散与黑褐斑,但色浮釉中。在显微镜下,釉中有气泡,呈桔皮纹。

以假乱真的识别:

瓷器作伪手法大体可分为旧器改观和新器作旧两种。旧器改观就是通过复原、配缺、截口和磨口、补釉、复窑、补缺等方法作伪。新器作旧就是采用种种方法将后仿新器作旧,所见的方法有打磨釉面、药品处理、高压蒸煮、水浸、加饰土锈、打破修复、套口接底数种。这些手段必定会使瓷器表面显微特征出现异样,给我们的判断带来重要依据。

1、在显微镜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牛毛纹)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2、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显微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3、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在小不均匀的气泡,当显微镜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4、一般认为以前用柴窑烧制的瓷器,因热量低造成炉内温度改变快,所以瓷釉是气泡大小不均、分布不匀,用现代窑使用'煤、气、电'、窑烧制所以釉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分布也均匀,在薄釉中多为均匀泡,但在实际中不完全是这样的,也要靠其它方法加以鉴定,要知道现在做假是多种多样的。

收藏瓷器要全方位了解,了解历史!



藏剑轩


瓷器上面的结晶认为是高古瓷器所产生的,具体什么时代什么种类的瓷器有什么样的结晶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你最好有整体瓷器照片,结合判断有利于鉴定瓷器的年代。谢谢


阿狼聊收藏


瓷器常年埋藏在土里,由于受到酸碱侵蚀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高古瓷特有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