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是自己的沒底線沒原則還是因為心胸寬廣不拘小節?你怎麼看?

全傑


當然是心胸寬廣不拘小節,

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個有素質修養的人,心地善良,凡事不必僅僅計較。


讀閒歲月l慧


得饒人處且饒人,並不是沒底線沒原則,而是心胸寬廣的的表現,是一種十分高明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技巧。

古語有云“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這足以說明,只有智慧之士才會懂得饒人。莽漢、頭腦簡單的人是不會懂得饒人的。“得理不饒人”,是一般人常見的做派;而“得饒人處且饒人”,則完全是另外一種高明的境界了。

得饒人處且饒人,體現出一種包容,就是對別人的寬容、尊重,使別人可以下得臺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也不是神仙,說話、辦事、處理問題難免犯錯,難免會出現失誤。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犯錯的人自然是理虧了,處於劣勢,頗為狼狽。這種時候,如果你作為正確的一方,自然是處於上風,勝券在握。此時如果你執意不放他一馬,對方就會理屈詞窮,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甚至付出慘重代價。但如果你在對方知錯的情況下,放他一馬,不再窮追猛打,這樣就能保住對方的些許顏面,勉強可以下臺。這樣就能能體現出你的寬宏大量,和對犯錯者人格的尊重。

得饒人處且饒人,最能夠降服人心,促進團結,利於大局。人家犯錯了,理虧了,你當然可以窮追猛打落水狗,把別人搞得顏面無存,叫苦連天,而你這樣似乎大獲全勝得勝而歸。但要想一想:這樣一來,對方可能會因此自卑而一蹶不振,也可能會因為畏懼而對你敬而遠之,甚至也可能會因為受到屈辱而對你懷恨在心。這三種情形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理想的結果。但如果你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對方臺階下,對方當然心知肚明心領神會,那麼他因此就會對你心存感激而對你口服心服。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是見好就收見機而作,可以使矛盾及時化解問題當即解決,能避免事態朝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別人犯了錯誤,甚至給你帶來一定的損害損失,如果他已經知錯認錯,並且願意做出一定的補償,那你就可以表現出一種高姿態,見好就收,不必窮追猛打寸步不讓。如果你得饒人時不饒人,把對方逼到了牆角,超出了對方心理承受能力,就有可能引發反彈,使局面變得不可收拾。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由於有道理的一方得理不饒人,不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結果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糾紛變成大亂子,甚至釀成悲劇。

得饒人處且饒人,人際關係會更加和諧順暢。當然“饒人”不能是無原則、無底線,可以饒時則饒,不可以饒時則不饒。


李家莊雜說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一命題,很好!老夫不喜歡長篇大論,結合自己經歷,談談待人處事之道吧。以兩個事例來說明:一.大事必須明白,這是原則!三十多年前,我任城鄉建設和徵地拆遷科負責人。由於是撤縣建市時期,這項工作,既雜且重,還時限很緊,單位正式編織少,抽調來的多。尤其是拆遷工作面大,拆遷戶思想牴觸大。其中有一拆遷戶,老的老,小的小,中年的又患重病。我們有一動遷組中,有一位工作人員,系該戶之親戚,在還建地址上,變更到較好的離市心較近好地址上。這事,引起拆遷戶眾怒,工作受阻了,無法進行。我面對此情,心急如焚,思來想去,必須做好三方面工作:先做我們人的工作,既然己劃定好地段,事先怎不考慮大多數拆遷戶反映?讓其去逐戶去做解釋說服工作。再派人去特困戶的穩定工作,先別在新址開建。我召開大片拆遷戶主坐談大會,講清特困戶現實情況,請大家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把人往壞處逼呀…這事解決得較理想,受到市領導肯定。如果草率從,將我們的人批評一通,將特困戶隨大片走,問題更復雜化。另一例是:還建房屋,需選新址,必須與城區周圍村協商徵地。這事,涉及大集體與小集體利益。規劃新路兩旁乃黃金地段,村裡幹部口氣硬,工作難啊!有時通宵達旦地開會、坐談,眈攴了得請吃便飯。我們的會計,在付款時,多開兩個好點菜帶回家,被餐館人揭發,科裡鬧得沸沸揚揚。咋辦?那時,幹部廉潔,都說要轟走會計(當時缺財會人員),我反覆思考,怎麼平眾怒?又怎麼留住會計?還是應該“既不違犯原則",又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啦!我與會計單獨談話,會計將菜錢(不到10元),退了。以後此類事三人監督制操作…“待饒人處且饒人",古語留傳至今,啟迪人們做事,既不違反原則,又不傷感情,將事情圓滿解決好!


關益


做人,無疑要堅守自己內心的底線原則,堅守自己心靈深處的高貴。不能因為屈服壓力,貪圖眼前的功名利益,而出賣自己的靈魂良心。

但是,在不傷害原則,不損害全局利益的情況下,對一些非原則問題,作出牽就讓步,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並不是沒有底線,而是堅持原則的具體運用。

我們平日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還真的令人很生氣。這時,你如果較真,就有可能小事變大,大打出手,流血出人命,最後進了四堵牆,不自由。

但此時如果你大度的退讓,得饒人處且饒人,看似懦弱吃虧,實際上既避免了可能的衝突,又體現了你內在的品質。

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例子。

故事說的是,清朝有位張英的大學士,一天收到老家的家書。書中言,鄰居為三尺宅基地與家裡發生糾紛,讓張英利用權力打贏官司,維護家族利益。

張英看完書信,坦然一笑,揮筆修書一封,並賦詩一首: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遂主動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狀,也主動退後三尺,最後就成為六尺巷。

化干戈成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都誇張英大度,才智過人,又有何人能說張英沒有原則底線呢!


李梅6613


生來世間一沙塵,

天性善良且純真。

無心傷害無大錯,

得饒人處且饒人。




奔跑在沒有終點的路上


饒人是底線、原則、寬闊胸懷糅合一體的人體模特像。

讓你看到:人就應該站有站象,立有立象,行有行象。

無形無象的歪把子壞心眼象,千萬別拿出來給任何人使。

否則,你不聽勸阻,會體無完膚,冒犯眾怒,落個遺臭萬年的可恥下場。


頂棚匠


做人留底線,在人生之路上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隔閡。對於別人的誤會,不理解甚至是造謠,汙衊,中傷我們,一旦本人認識到錯誤,對於這些人這樣的事,我們要求自己虛懷若谷,極大程度的給予寬恕,和解,化干戈為玉帛,這是我們嚴己律己,寬厚待人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思想境界,覺悟,眼光,做人的最佳表示。這不是無底線。底線是此人嚴重違反了道德,法律的制約做了違反社會道德和犯罪的亊例,那是堅決不可饒恕的!人人都有寬容人,允許犯錯,也允許改過,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一簾幽夢155603172


人的一生真是不容易,經歷坎坷。有這樣一句話嗎?不經風雨,怎見採虹。人的一生經過無數坎坷歷練,人生才更加輝煌精彩,人生才友品味。在生活當中有的人涉及到自己利益時,不依不饒。

但是有一部分人志向遠大,不計較個人得失。得饒人處且饒人,胸懷大志。這樣的人事業發達,人際關係好,在群眾中威望高。不有這樣一句話嗎?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樣的人前途無量。


獵鷲


我認為應該是心胸寬廣,或者說有比較大的理想,追求。但是有一定的底線,不可能沒底線。——你心中的理想的“高度”就是底線。正常的倫理道德也是底線。超出這個底線,則不會饒人,甚至要“翻臉”。


用戶4393268403515260


大事講原則,

小事講風格,

雞毛蒜皮事,

何必瞎爭論。

胸懷要坦蕩,

心地要真誠,

各人獻愛心,

盡少鬧糾紛。

能饒人之處,

尚可不吱聲。

經常會見面,

客氣互相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