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心理缺陷?

度有麋鹿


都說習慣成自然,經常打罵孩子,會時時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而且打罵孩子的年齡越小對孩子的傷害越大。

經常打罵孩子,會讓:

1、孩子變得膽怯

孩子迫於家長的怒吼,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和爸爸媽媽說話,因為他們很怕犯錯誤,怕被父母打罵,所以漸漸的他們變得沉默,不自信,一聽到有人大聲說話或家長罵人,他們都會膽怯得瑟瑟發抖。

2、孩子會有一定的暴力傾向

孩子會覺得家長就是佔著他們比自己年齡大,就可以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所以他們心裡頭也是很崇尚暴力的,他們覺得等自己強大後就可以這樣大吼大叫跟別人說話,不高興就可以打人,漸漸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暴力。

3、孩子會有社交障礙,很自卑

經常被人打罵的孩子,基本上不敢和別人交流,因為他們生怕被其他人教訓,所以只活在自己的圈子裡,非常有自卑傾向。很難和其他小朋友建立起聯繫,這對孩子的社會能力的心理發展非常不利。

總之,經常對孩子沒有理由的打罵對孩子的心理危害極大,家長應該趕緊停止對孩子的傷害!


幼教咖


我有一個朋友是小學老師,她遇到了他執教這麼多年最難忘的一件事,他們班的一個小朋友在和同學打鬧的時候不小心被別人絆倒了,可憐的小朋友膝蓋被摔了一個大窟窿,這個時候小朋友的爸爸剛好來接小朋友了,沒想到的是,這位爸爸非但沒有安慰小朋友,反倒打了她一巴掌,埋怨她不像個姑娘,整天打打鬧鬧的。

而從此以後,這位小朋友的性格開始變得孤立了,幾個月後,因為精神不振退學了。

其實,這種教育模式在我們國家很常見,家長的威嚴如果用錯了地方,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以下幾種孩子一定不能有打罵的方式來教育:1.過於內向的孩子不能打。2.因為小朋友之間的問題不要打。3.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打。

如果家長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打罵了這些孩子,會發生什麼後果呢?

1. 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有一項關於孩童的研究表明,很多童年時期遭到父母親毆打的小孩在長大之後性格會很自卑,內心也會很脆弱,非常缺乏安全感,而這些孩子會因為自己的性格而導致失敗,因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有自信的,而且會非常害怕承擔後果。

2. 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

同時,由於在他們的童年期父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他們就會在心中形成一種潛在的意識:世界上的所有事都能通過暴力來解決,等他們長大之後,會慢慢形成暴躁的性格。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3. 造成孩子的自暴自棄

孩子的內心是純淨的,他們認為家庭就是自己的避風港,而當他們最後一塊避風港都不保護自己的時候,他們的安全感會非常低,從而導致自己的自暴自棄。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保護,只有他們在家裡感受到父母的愛,當他們步入社會的時候,才會更加地自信從容。

所以,父母的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犯了錯,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憤怒就傷害孩子,因為孩子也在成長,他們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犯了錯,如果用暴力的手段教育孩子,久而久之,他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扭曲。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朗朗育兒課堂


您好,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亮亮的經歷

亮亮,一個12歲的孤獨小男孩,父母均是生意人,常常早出晚歸,亮亮靠桌上的零花錢度過每一個不亮的早晨和安靜的夜晚。

亮亮學習幾乎沒人管,父母只會在開家長會的時候知道孩子的成績,當不如意時,回來就是一頓暴打,一邊打一邊歇斯底里的質問:“我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居然就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們嗎?”

亮亮變得越來越沉默,幾乎不與同學交流,被欺負也不吭聲,因為他不知道還能向誰求救。成績也越來越差,每天沉默的看著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最後亮亮以自殺結束的形式離開了這個讓他不快樂的世界,父母追悔莫及,但是為時晚矣。

打罵的功能

打罵從功能上說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

1.為了懲罰孩子,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是會發生很不好的結果的。

2.為了發洩自己的憤怒和情緒,很多父母也只是社會的弱者,唯一能夠證明自己強大的,就是打罵比自己還要弱小的孩子。

3.為了滿足自身施虐的快感,此類情況多為:有暴力傾向或者躁狂症狀的父母。

除了第一種打罵還算跟教育有關,後2種,孩子都只是滿足父母一己私慾的犧牲品而已。

打罵教育需謹慎

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父母在情急之下都可能會拍孩子幾下,這是情理之中的。但如何把握好度呢?

首先,父母要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控,如果最後孩子淪為父母的出氣筒,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哪怕是在打罵孩子,父母也一定是保持在清醒的狀態下,提前做好教育導入。

其次,如何做好教育導入?區分開事務和孩子本身,讓孩子明顯感覺到父母還是愛自己的,自己本身是好的,只是這件事做錯了需要受到懲罰。而不是給孩子造成錯覺:這件事做錯了,所以自己就是壞孩子,就不值得人愛了,甚至父母會因此而拋棄自己。這種認知是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的。

最後,事後做好收尾。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不提倡打罵式教育,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一定在事後做好溝通,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幫助孩子說出併發洩情緒,避免形成陰影和創傷。

歡迎關注@親愛的N,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我們一起成長,讓生活更簡單。


親愛的N


我兒子,在5-7歲那幾年,因為本身缺點問題較多,我和老公有時會忍不住打罵他,現在發現他身上有很多問題:

1. 遇事衝動,喜歡首先動手

不管是在和朋友還是家裡妹妹的相處過程中,一遇到他不順心或不高興的事,他就下意識發起主動攻擊。

例如朋友走在他身後,踩了他的鞋子(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想和他開玩笑),他二話不說反身就去踢人家。

妹妹3歲跟他搶遙控器,他煩躁了也會動手打妹妹。

已經和他說過無數遍不可以先打人,但是我發現很多時候他似乎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

2. 愛撒謊,不抓住把柄絕不吐實話

應該是我們之前打罵他太多,他有一種害怕和恐懼的心理。

現在只要他做錯事情,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該如何隱瞞。即使被發現,他也想方設法找藉口為自己開脫。

3. 性格膽小懦弱,特別愛哭

膽小懦弱這點以前也有,現在一直沒改過來。

只要我們吼他,或批評他大聲一點,他就開始情緒崩潰開始大哭,8歲多的男孩子啊,有時看他那副樣子我們比他更崩潰。

4. 不善於交際,但控制慾很強

他很少有玩得好的同學,有一個隔壁鄰居和他同齡,同級不同班。

他向我吐槽說這鄰居經常和某某玩(意思是沒有和他玩),他很不開心,甚至他還去要求那個鄰居不能和其他人玩…

總之,我感覺他性格和心理中的很多缺陷,都和我們之前打罵他有一定的關係。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是後果已經釀成了,而且有些惡性循環(打罵導致了他的缺點,看到那些缺點我們又來氣,忍不住又數落他,然後加深了他的缺點…)。

唉!教好孩子真的是一門大學問,難啊!


青絲媽媽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孩子的心理肯定和正常孩子的心理不同。孩子在打罵聲中度過,那麼心理會扭曲變形。

特別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我記得在我村裡的有個孩子。他家的媽媽會時不時打他,逼他做家務做作業,不做就打,一邊打就一邊罵。我記得有一次,她媽不知道因為什麼事,將他綁在家裡的木柱上,關鍵還脫光孩子的衣服,這一聲聲罵他,隔壁家的大人小孩都過去勸說他媽,後來在大人的要求下放了孩子。自從那次後,他家的孩子心理有點變形。為什麼說變形?

讀到初中時,一個人單獨出出入入,不和別人說話。在家裡有什麼事還是要找媽媽,有次他爺爺八十多歲坐在門口邊上,他爺爺也有點老人痴呆的,他找他媽問他爺爺在哪裡,他爺爺肯定不知道。後來孩子開著電動車兩個輪的撞他爺爺,說是他爺爺知道他媽在哪裡不肯告訴他的。

那時看到他的舉動,大家看傻了!他爺爺給他孫子快撞死了!好可憐!這個案例,說明孩子在經常打罵時候,他如果不懂得開通自己,想得太多會有病的。

所以家長如果經常打罵孩子,要掂量掂量。孩子不是靠打的,也不是靠罵的,而是要結合孩子的心理教育才能完事。

現在的孩子也不是和以前靠雙打就沒事的。之前還有新聞,說一個年輕小夥找到當年的老師,馬上給老師兩個耳光,說當年還他老師的,真的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想想打罵孩子是非常非常不對的!


ping輝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會出現兩種心理:一種是乖孩子自卑;一種仇恨心理。

舉個例子:

我是另外一種,乖孩子自卑,我從小就受到父母管制,不聽話,追著打,成績不好,父母動不動就罵,天天說你這不好,那不好。我都沒自信了,我小的時候,胳膊比較細,主要家裡窮,天天吃饅頭,但是沒有菜,更多的時候就是弄點香油,然後放點鹽就直接蘸著吃了。我比較自卑,父母也沒有注意我的變化,這種自卑受父母欺負多了,就變成了骨子裡面了,沒有人幫助開導,只能繼續扭曲的成長。

我上學基本是一個乖孩子,為什麼乖呢,因為我怕不乖了,就會被批評,甚至被打,從下就灌輸,只要聽話,一切平安無事,到了職場也是這樣的,沒有勇於挑戰的氣魄,什麼都不願意獨立做主,獨立面對,總希望別人能幫我扛著。就是這樣的,很無奈,你說把這種心理怪給父母,估計很多人會持反對。

希望不要再想我父母那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人長大了,很多的特質都是小的時候造成的。

關於仇恨,這個就是乖孩子的相反一面了,從小就受罵,到學習也這樣,就會產生抵制,長大後,他們會把這種方式,來對付其他人。因為缺乏愛,所以他們選擇不去愛,冷酷的去對待每一個人。社會上你會看到很多沒有良心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從不考慮別人,我們很狠的對待敢跟自己作對的人。


總結,對待孩子一定要有理有據的開導,不能只管靠束縛和武器來教育。要用愛培養的孩子,他也會用愛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他不會仇恨社會。



魯雷


作為一名八零後,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這一代人起碼有99%的人是捱過打的,不同的就是捱打頻率的高低。


我從小到大被爸爸打過一次,原因是媽媽切肉的時候我一直鬧騰,結果媽媽手被刀割傷了,然後就被老爸狠狠的揍了一頓。


至於媽媽的打,好像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因為太調皮了,比如說抓家裡小雞玩,給小雞洗澡,結果小雞被淹死;打碎飯碗等等,每次被打,媽媽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象徵性的懲戒一下。


不過每次被打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因為我惹禍了,所以即使老被打,也沒有什麼心理陰影之類的問題,就這樣健健康康的長大了。


所以我覺得,不是說所有的打罵會給孩子造成心裡陰影,關鍵是打和罵的性質是怎麼樣的,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我們不能片面的說為了孩子的心裡健康,一定不能打孩子。


我家的鄰居,一個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小朋友胖乎乎的挺可愛的。


我覺得這樣一個家庭,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怎麼樣都應該是幸福的,但事實上這個家庭,十天時間裡面有一半時間是在媽媽的吼罵聲中度過的,而捱罵的對象不是小男孩,就是小男孩的爸爸。



記得有一天上班,我剛走出家門,正好小男孩出門了,他飽含愛意的說了一聲“媽媽,再見!”


我進了電梯,就在電梯裡等他,結果他媽媽發現孩子水杯沒有拿。


我覺得換做任何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此刻是不是立馬開門說“兒子(或者寶寶),杯子忘了拿了!”


但是,你們可能想象不到,這個媽媽怎麼說的,她當時是用吼的,沒錯就是吼出來:“你個混賬東西,讓你記得拿,記得拿,說了多少次了,你下次再給我忘記,我打死你!**(實在說不口的髒話),一天盡惹老孃生氣。”


然後開門把杯子給了小男孩,小男孩看了電梯裡的我一眼,然後就從樓梯走了。



現在想起來也後悔,我應該先下,最起碼讓孩子不會那麼難堪。


他出門上學的那一刻應該是很開心的,他懷著一顆陽光快樂的心情去上學,可是就因為媽媽的幾句話,他一整天的心情估計都要因為這個小意外而難過了。


還有一次,是一個週末,我一個人待在家裡沒有事情做,就看起了電視。


因為家裡隔音效果不是特別好,所以我聽見電梯聲,然後聽見鄰居開門聲音,開了半天沒有打開,結果是小男孩不小心反鎖了。


然後我就聽見各種各樣汙穢不堪的語言攻擊,這些語言攻擊的對象就是小男孩。


最後折騰好半天終於開開了,女人也進門了,沒過一會我就聽見臥室關門的聲音,緊接著就是小男孩的慘叫聲,我不停的聽見孩子告饒的聲音“媽媽我錯了,媽媽別打了,我錯了媽媽”,可是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大概五六分鐘,我聽的難受很想出去敲門阻止,但因為自己太過懦弱,我怕自己會被打罵回來。



在這樣一個環境長大的孩子,內心肯定是自卑和不自信的,同時他的安全感也是很低的,因為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可是這樣的父母,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這個母親,在孩子同學和朋友面前,也這樣辱罵過孩子,還會導致孩子膽小孤僻不和群。


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己也會變得比較有暴力傾向。


長期以往,孩子身心已經形成一種創傷,以後也很難再恢復。


幸生


說說自己的故事吧。


我家大寶小時候被我經常打罵,起因是不好好做作業、貪玩、闖禍、考不好等,但我知道根本原因是我自己的問題,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導致。我小時候就是被打大的,從小到大都很怕我父親,直到我出來上學後才好點。所以我始終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對的,甚至對中國狼爸我一開始是贊同的。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其實作為父親的壓力蠻大的,再加上恨鐵不成鋼、孺子不可教也等心理,一氣之下動手是控制不了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對陌生人太客氣,對身邊人太苛刻。正是因為你是我孩子,你不聽話,我不打你打誰。


還是來說說這樣做的後果吧,在我的高壓政策下,大寶的學習成績挺好,但是個人品性方面真的很讓人擔心。


1、脾氣暴躁。說話大聲、生硬、不溫柔,常常命令式語氣。很小的事,只要一不合他心意必爆發。和弟弟說話時,不是哥哥對弟弟,如同父子。有爭執時,寸步不讓,不會謙讓。


2、逆反心強。在和其溝通時,如果他認為對的能接受的則風平浪靜,反之則必反抗,頂嘴或反動手。有時為了避免矛盾,學會撒謊。


3、缺乏自信,自卑自閉。長期的打罵,導致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什麼都不行,從而失去自信心。結果影響學習,孤立,不合群。即使取得了成績也不會主動說,求表揚。


4、悲觀懦弱,缺乏安全感。對未來悲觀,不抱希望,有時甚至會自暴自棄。說罵不得,一旦說重了,會哭,歇斯底里。遠離一切美好的事物,沉迷於遊戲等虛擬事物,逃避現實。


5、溝通障礙。從不會主動地跟你溝通,有心事也不會講出來,寧可憋在心裡。和他人的溝通能力就更加欠缺了,因此朋友很少。對環境依賴,反對變化。


這樣看來,好像大寶一無是處。當然這是以前,從我學過心理學後,我就開始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慢慢在改變過來。並且在小寶的教育上,不再走錯誤的老路。後來又學習了正面管教,才真正覺得自己以前錯得離譜。


其實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關鍵在於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


曉風思語


我一直是不想接觸這類問題的,因為我不敢面對。今天我就首次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從小就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怒吼和棍棒之下,我有一個小我三歲的弟弟,據媽媽說,自從弟弟出生後,我就非常排斥弟弟,跟弟弟爭風吃醋,弟弟哭,為這個我沒少挨爸媽的打。長大後,我就經常被迫帶著弟弟一起跟我的小夥伴們玩,我們幾個女生都不願意跟弟弟玩,於是我和弟弟就經常發生口角,甚至多次大打出手,弟弟哭,然後我就又是被爸媽一頓打罵,原因是我不懂得保護弟弟。在平時生活中,我和弟弟那是好的時候就是彼此最親的玩伴,壞的時候那是彼此最恨的仇人,我們倆的戰爭也從赤手空拳,變成了棍棒相對,弟弟哭,於是,我又是被一頓狠打。

童年的記憶裡,除了爸爸發怒的目光,就是爸爸不知打斷多少根的棍棒,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願意接觸人,有時候一個暑假幾乎不出門。我也變得不愛說話,應該是不敢說話,不敢表達我的想法,這應該是膽怯,這個現象上初中時開始變得最明顯。我從小愛寫作文,但我只喜歡寫抒情的作文,而且每一篇都充滿了悲傷和憂鬱,但是幾乎每次都能拿到最高分,我想這應該是情感表達的很豐富的緣故。上初中後,我才發現我與其他人不一樣,我喜歡獨來獨往,我臉上經常皺著眉頭,不笑時表情很嚴肅,很多同學都覺得我難以接觸。我有很多我的想法,但是我已經不想跟爸爸媽媽說了,因為我知道即使我說了也沒有用,他們不會重視我的。

我也很懦弱,不敢一個人去陌生的環境。我變得抑鬱,別人隨便批評我幾句,我就能耿耿於懷,甚至是哭。我貌似時刻都需要一個保護傘,我很想有一個堅強的後盾為我撐腰。

現在我已經結婚,並已生育兩名女兒,糟糕的是,自從生完第一胎,我就變得異常焦慮,也有可能是因為婆家不給力,才導致我內心壓力大。時隔六年,我又生了我的二女兒,婆家還是不給力,我一個人照顧兩個女兒,還要天天做飯洗衣做家務,我很忙也很累,焦慮時刻圍繞著我,我變得動不動就大吼大女兒,我想讓她像一個成年人一樣自己能照顧自己,可我忘了她還只是一個一年級的孩子。

學習不好我打她,惹妹妹大哭我吼他,做事拖拉,不聽話,好像我的大女兒一下子變得很不乖,我也好像我小時候我爸爸的樣子。於是我很自責,幾乎每晚看著熟睡的大女兒我都下定決心不再打罵她,可是第二天照舊。。。。。。

我的壞脾氣已經越來越像當年我的爸爸,我必須要改了,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變成將來我的樣子。


小清新呀


經常打罵孩子的家長,真的可要小心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正在經歷地獄或者正在痛苦或者正在那條路上走。

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複製品,孩子怎麼了,先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也是很難的啊。

就比如我自己,從小就是在負能量的家中長大的,媽媽和奶奶不和,每次吵架都往我身上撒氣,總是莫名其妙的被大罵一頓,很是奔潰,有了啥也不敢給他們說,幸好爺爺奶奶對我疼愛有加,從小和他們親,但是他們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從小我就很自卑,每次考了試總是被罵,也不敢表現出來,壓抑自己的內心,為後來得上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從小的我,內向,懦弱,壓抑。


所以,我要提醒羨慕在的某些父母,孩子並沒有錯,不要把自己受的氣往孩子身上撒,孩子也不是為了實現你們夢想的載體,請用正能量教育出祖國的花朵,不要教育出社會的垃圾,換來自己終生的痛苦和懊悔,請讓孩子自己有能力成長,前提是做父母的自己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三觀,正能量的內心,快樂的內心。

看過我老師寫的一篇文章,孩子得了心理疾病,父母才是孩子的天和地,真的是這樣。

沒有孩子的,請改編自u及的負能量,有了孩子的,請用正能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已經被你教育的很負能量了,別擔心,改變自己,孩子同樣也會改變,一舉兩得,如果還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後果很嚴重。

我現在抑鬱症康復了。沒有正能量就去學習,投資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節奏,這才是令人最開心的事情了。

你想一想,人就家庭,事業麼,家庭幸福了,事業成功了,這就是幸福。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機器複印出來就那樣了,而人不一樣,人是有智慧的,可以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怕的是你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