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缺陷?

度有麋鹿


都说习惯成自然,经常打骂孩子,会时时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而且打骂孩子的年龄越小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经常打骂孩子,会让:

1、孩子变得胆怯

孩子迫于家长的怒吼,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和爸爸妈妈说话,因为他们很怕犯错误,怕被父母打骂,所以渐渐的他们变得沉默,不自信,一听到有人大声说话或家长骂人,他们都会胆怯得瑟瑟发抖。

2、孩子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孩子会觉得家长就是占着他们比自己年龄大,就可以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所以他们心里头也是很崇尚暴力的,他们觉得等自己强大后就可以这样大吼大叫跟别人说话,不高兴就可以打人,渐渐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暴力。

3、孩子会有社交障碍,很自卑

经常被人打骂的孩子,基本上不敢和别人交流,因为他们生怕被其他人教训,所以只活在自己的圈子里,非常有自卑倾向。很难和其他小朋友建立起联系,这对孩子的社会能力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

总之,经常对孩子没有理由的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危害极大,家长应该赶紧停止对孩子的伤害!


幼教咖


我有一个朋友是小学老师,她遇到了他执教这么多年最难忘的一件事,他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和同学打闹的时候不小心被别人绊倒了,可怜的小朋友膝盖被摔了一个大窟窿,这个时候小朋友的爸爸刚好来接小朋友了,没想到的是,这位爸爸非但没有安慰小朋友,反倒打了她一巴掌,埋怨她不像个姑娘,整天打打闹闹的。

而从此以后,这位小朋友的性格开始变得孤立了,几个月后,因为精神不振退学了。

其实,这种教育模式在我们国家很常见,家长的威严如果用错了地方,那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以下几种孩子一定不能有打骂的方式来教育:1.过于内向的孩子不能打。2.因为小朋友之间的问题不要打。3.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打。

如果家长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打骂了这些孩子,会发生什么后果呢?

1. 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有一项关于孩童的研究表明,很多童年时期遭到父母亲殴打的小孩在长大之后性格会很自卑,内心也会很脆弱,非常缺乏安全感,而这些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性格而导致失败,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自信的,而且会非常害怕承担后果。

2. 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

同时,由于在他们的童年期父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他们就会在心中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世界上的所有事都能通过暴力来解决,等他们长大之后,会慢慢形成暴躁的性格。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3. 造成孩子的自暴自弃

孩子的内心是纯净的,他们认为家庭就是自己的避风港,而当他们最后一块避风港都不保护自己的时候,他们的安全感会非常低,从而导致自己的自暴自弃。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保护,只有他们在家里感受到父母的爱,当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才会更加地自信从容。

所以,父母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犯了错,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就伤害孩子,因为孩子也在成长,他们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如果用暴力的手段教育孩子,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扭曲。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朗朗育儿课堂


您好,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亮亮的经历

亮亮,一个12岁的孤独小男孩,父母均是生意人,常常早出晚归,亮亮靠桌上的零花钱度过每一个不亮的早晨和安静的夜晚。

亮亮学习几乎没人管,父母只会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知道孩子的成绩,当不如意时,回来就是一顿暴打,一边打一边歇斯底里的质问:“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居然就考成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亮亮变得越来越沉默,几乎不与同学交流,被欺负也不吭声,因为他不知道还能向谁求救。成绩也越来越差,每天沉默的看着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最后亮亮以自杀结束的形式离开了这个让他不快乐的世界,父母追悔莫及,但是为时晚矣。

打骂的功能

打骂从功能上说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

1.为了惩罚孩子,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情是会发生很不好的结果的。

2.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情绪,很多父母也只是社会的弱者,唯一能够证明自己强大的,就是打骂比自己还要弱小的孩子。

3.为了满足自身施虐的快感,此类情况多为:有暴力倾向或者躁狂症状的父母。

除了第一种打骂还算跟教育有关,后2种,孩子都只是满足父母一己私欲的牺牲品而已。

打骂教育需谨慎

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父母在情急之下都可能会拍孩子几下,这是情理之中的。但如何把握好度呢?

首先,父母要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控,如果最后孩子沦为父母的出气筒,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哪怕是在打骂孩子,父母也一定是保持在清醒的状态下,提前做好教育导入。

其次,如何做好教育导入?区分开事务和孩子本身,让孩子明显感觉到父母还是爱自己的,自己本身是好的,只是这件事做错了需要受到惩罚。而不是给孩子造成错觉:这件事做错了,所以自己就是坏孩子,就不值得人爱了,甚至父母会因此而抛弃自己。这种认知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的。

最后,事后做好收尾。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不提倡打骂式教育,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一定在事后做好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帮助孩子说出并发泄情绪,避免形成阴影和创伤。

欢迎关注@亲爱的N,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我们一起成长,让生活更简单。


亲爱的N


我儿子,在5-7岁那几年,因为本身缺点问题较多,我和老公有时会忍不住打骂他,现在发现他身上有很多问题:

1. 遇事冲动,喜欢首先动手

不管是在和朋友还是家里妹妹的相处过程中,一遇到他不顺心或不高兴的事,他就下意识发起主动攻击。

例如朋友走在他身后,踩了他的鞋子(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想和他开玩笑),他二话不说反身就去踢人家。

妹妹3岁跟他抢遥控器,他烦躁了也会动手打妹妹。

已经和他说过无数遍不可以先打人,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他似乎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

2. 爱撒谎,不抓住把柄绝不吐实话

应该是我们之前打骂他太多,他有一种害怕和恐惧的心理。

现在只要他做错事情,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该如何隐瞒。即使被发现,他也想方设法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3. 性格胆小懦弱,特别爱哭

胆小懦弱这点以前也有,现在一直没改过来。

只要我们吼他,或批评他大声一点,他就开始情绪崩溃开始大哭,8岁多的男孩子啊,有时看他那副样子我们比他更崩溃。

4. 不善于交际,但控制欲很强

他很少有玩得好的同学,有一个隔壁邻居和他同龄,同级不同班。

他向我吐槽说这邻居经常和某某玩(意思是没有和他玩),他很不开心,甚至他还去要求那个邻居不能和其他人玩…

总之,我感觉他性格和心理中的很多缺陷,都和我们之前打骂他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后果已经酿成了,而且有些恶性循环(打骂导致了他的缺点,看到那些缺点我们又来气,忍不住又数落他,然后加深了他的缺点…)。

唉!教好孩子真的是一门大学问,难啊!


青丝妈妈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孩子的心理肯定和正常孩子的心理不同。孩子在打骂声中度过,那么心理会扭曲变形。

特别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我记得在我村里的有个孩子。他家的妈妈会时不时打他,逼他做家务做作业,不做就打,一边打就一边骂。我记得有一次,她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将他绑在家里的木柱上,关键还脱光孩子的衣服,这一声声骂他,隔壁家的大人小孩都过去劝说他妈,后来在大人的要求下放了孩子。自从那次后,他家的孩子心理有点变形。为什么说变形?

读到初中时,一个人单独出出入入,不和别人说话。在家里有什么事还是要找妈妈,有次他爷爷八十多岁坐在门口边上,他爷爷也有点老人痴呆的,他找他妈问他爷爷在哪里,他爷爷肯定不知道。后来孩子开着电动车两个轮的撞他爷爷,说是他爷爷知道他妈在哪里不肯告诉他的。

那时看到他的举动,大家看傻了!他爷爷给他孙子快撞死了!好可怜!这个案例,说明孩子在经常打骂时候,他如果不懂得开通自己,想得太多会有病的。

所以家长如果经常打骂孩子,要掂量掂量。孩子不是靠打的,也不是靠骂的,而是要结合孩子的心理教育才能完事。

现在的孩子也不是和以前靠双打就没事的。之前还有新闻,说一个年轻小伙找到当年的老师,马上给老师两个耳光,说当年还他老师的,真的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想想打骂孩子是非常非常不对的!


ping辉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出现两种心理:一种是乖孩子自卑;一种仇恨心理。

举个例子:

我是另外一种,乖孩子自卑,我从小就受到父母管制,不听话,追着打,成绩不好,父母动不动就骂,天天说你这不好,那不好。我都没自信了,我小的时候,胳膊比较细,主要家里穷,天天吃馒头,但是没有菜,更多的时候就是弄点香油,然后放点盐就直接蘸着吃了。我比较自卑,父母也没有注意我的变化,这种自卑受父母欺负多了,就变成了骨子里面了,没有人帮助开导,只能继续扭曲的成长。

我上学基本是一个乖孩子,为什么乖呢,因为我怕不乖了,就会被批评,甚至被打,从下就灌输,只要听话,一切平安无事,到了职场也是这样的,没有勇于挑战的气魄,什么都不愿意独立做主,独立面对,总希望别人能帮我扛着。就是这样的,很无奈,你说把这种心理怪给父母,估计很多人会持反对。

希望不要再想我父母那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人长大了,很多的特质都是小的时候造成的。

关于仇恨,这个就是乖孩子的相反一面了,从小就受骂,到学习也这样,就会产生抵制,长大后,他们会把这种方式,来对付其他人。因为缺乏爱,所以他们选择不去爱,冷酷的去对待每一个人。社会上你会看到很多没有良心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从不考虑别人,我们很狠的对待敢跟自己作对的人。


总结,对待孩子一定要有理有据的开导,不能只管靠束缚和武器来教育。要用爱培养的孩子,他也会用爱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他不会仇恨社会。



鲁雷


作为一名八零后,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这一代人起码有99%的人是挨过打的,不同的就是挨打频率的高低。


我从小到大被爸爸打过一次,原因是妈妈切肉的时候我一直闹腾,结果妈妈手被刀割伤了,然后就被老爸狠狠的揍了一顿。


至于妈妈的打,好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因为太调皮了,比如说抓家里小鸡玩,给小鸡洗澡,结果小鸡被淹死;打碎饭碗等等,每次被打,妈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的惩戒一下。


不过每次被打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因为我惹祸了,所以即使老被打,也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之类的问题,就这样健健康康的长大了。


所以我觉得,不是说所有的打骂会给孩子造成心里阴影,关键是打和骂的性质是怎么样的,是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说为了孩子的心里健康,一定不能打孩子。


我家的邻居,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小朋友胖乎乎的挺可爱的。


我觉得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是幸福的,但事实上这个家庭,十天时间里面有一半时间是在妈妈的吼骂声中度过的,而挨骂的对象不是小男孩,就是小男孩的爸爸。



记得有一天上班,我刚走出家门,正好小男孩出门了,他饱含爱意的说了一声“妈妈,再见!”


我进了电梯,就在电梯里等他,结果他妈妈发现孩子水杯没有拿。


我觉得换做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此刻是不是立马开门说“儿子(或者宝宝),杯子忘了拿了!”


但是,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这个妈妈怎么说的,她当时是用吼的,没错就是吼出来:“你个混账东西,让你记得拿,记得拿,说了多少次了,你下次再给我忘记,我打死你!**(实在说不口的脏话),一天尽惹老娘生气。”


然后开门把杯子给了小男孩,小男孩看了电梯里的我一眼,然后就从楼梯走了。



现在想起来也后悔,我应该先下,最起码让孩子不会那么难堪。


他出门上学的那一刻应该是很开心的,他怀着一颗阳光快乐的心情去上学,可是就因为妈妈的几句话,他一整天的心情估计都要因为这个小意外而难过了。


还有一次,是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没有事情做,就看起了电视。


因为家里隔音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听见电梯声,然后听见邻居开门声音,开了半天没有打开,结果是小男孩不小心反锁了。


然后我就听见各种各样污秽不堪的语言攻击,这些语言攻击的对象就是小男孩。


最后折腾好半天终于开开了,女人也进门了,没过一会我就听见卧室关门的声音,紧接着就是小男孩的惨叫声,我不停的听见孩子告饶的声音“妈妈我错了,妈妈别打了,我错了妈妈”,可是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大概五六分钟,我听的难受很想出去敲门阻止,但因为自己太过懦弱,我怕自己会被打骂回来。



在这样一个环境长大的孩子,内心肯定是自卑和不自信的,同时他的安全感也是很低的,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可是这样的父母,如何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这个母亲,在孩子同学和朋友面前,也这样辱骂过孩子,还会导致孩子胆小孤僻不和群。


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己也会变得比较有暴力倾向。


长期以往,孩子身心已经形成一种创伤,以后也很难再恢复。


幸生


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我家大宝小时候被我经常打骂,起因是不好好做作业、贪玩、闯祸、考不好等,但我知道根本原因是我自己的问题,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我小时候就是被打大的,从小到大都很怕我父亲,直到我出来上学后才好点。所以我始终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对的,甚至对中国狼爸我一开始是赞同的。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其实作为父亲的压力蛮大的,再加上恨铁不成钢、孺子不可教也等心理,一气之下动手是控制不了的。我们总是习惯了对陌生人太客气,对身边人太苛刻。正是因为你是我孩子,你不听话,我不打你打谁。


还是来说说这样做的后果吧,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大宝的学习成绩挺好,但是个人品性方面真的很让人担心。


1、脾气暴躁。说话大声、生硬、不温柔,常常命令式语气。很小的事,只要一不合他心意必爆发。和弟弟说话时,不是哥哥对弟弟,如同父子。有争执时,寸步不让,不会谦让。


2、逆反心强。在和其沟通时,如果他认为对的能接受的则风平浪静,反之则必反抗,顶嘴或反动手。有时为了避免矛盾,学会撒谎。


3、缺乏自信,自卑自闭。长期的打骂,导致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行,从而失去自信心。结果影响学习,孤立,不合群。即使取得了成绩也不会主动说,求表扬。


4、悲观懦弱,缺乏安全感。对未来悲观,不抱希望,有时甚至会自暴自弃。说骂不得,一旦说重了,会哭,歇斯底里。远离一切美好的事物,沉迷于游戏等虚拟事物,逃避现实。


5、沟通障碍。从不会主动地跟你沟通,有心事也不会讲出来,宁可憋在心里。和他人的沟通能力就更加欠缺了,因此朋友很少。对环境依赖,反对变化。


这样看来,好像大宝一无是处。当然这是以前,从我学过心理学后,我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慢慢在改变过来。并且在小宝的教育上,不再走错误的老路。后来又学习了正面管教,才真正觉得自己以前错得离谱。


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关键在于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晓风思语


我一直是不想接触这类问题的,因为我不敢面对。今天我就首次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怒吼和棍棒之下,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据妈妈说,自从弟弟出生后,我就非常排斥弟弟,跟弟弟争风吃醋,弟弟哭,为这个我没少挨爸妈的打。长大后,我就经常被迫带着弟弟一起跟我的小伙伴们玩,我们几个女生都不愿意跟弟弟玩,于是我和弟弟就经常发生口角,甚至多次大打出手,弟弟哭,然后我就又是被爸妈一顿打骂,原因是我不懂得保护弟弟。在平时生活中,我和弟弟那是好的时候就是彼此最亲的玩伴,坏的时候那是彼此最恨的仇人,我们俩的战争也从赤手空拳,变成了棍棒相对,弟弟哭,于是,我又是被一顿狠打。

童年的记忆里,除了爸爸发怒的目光,就是爸爸不知打断多少根的棍棒,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愿意接触人,有时候一个暑假几乎不出门。我也变得不爱说话,应该是不敢说话,不敢表达我的想法,这应该是胆怯,这个现象上初中时开始变得最明显。我从小爱写作文,但我只喜欢写抒情的作文,而且每一篇都充满了悲伤和忧郁,但是几乎每次都能拿到最高分,我想这应该是情感表达的很丰富的缘故。上初中后,我才发现我与其他人不一样,我喜欢独来独往,我脸上经常皱着眉头,不笑时表情很严肃,很多同学都觉得我难以接触。我有很多我的想法,但是我已经不想跟爸爸妈妈说了,因为我知道即使我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会重视我的。

我也很懦弱,不敢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我变得抑郁,别人随便批评我几句,我就能耿耿于怀,甚至是哭。我貌似时刻都需要一个保护伞,我很想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为我撑腰。

现在我已经结婚,并已生育两名女儿,糟糕的是,自从生完第一胎,我就变得异常焦虑,也有可能是因为婆家不给力,才导致我内心压力大。时隔六年,我又生了我的二女儿,婆家还是不给力,我一个人照顾两个女儿,还要天天做饭洗衣做家务,我很忙也很累,焦虑时刻围绕着我,我变得动不动就大吼大女儿,我想让她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自己能照顾自己,可我忘了她还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

学习不好我打她,惹妹妹大哭我吼他,做事拖拉,不听话,好像我的大女儿一下子变得很不乖,我也好像我小时候我爸爸的样子。于是我很自责,几乎每晚看着熟睡的大女儿我都下定决心不再打骂她,可是第二天照旧。。。。。。

我的坏脾气已经越来越像当年我的爸爸,我必须要改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变成将来我的样子。


小清新呀


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真的可要小心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正在经历地狱或者正在痛苦或者正在那条路上走。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制品,孩子怎么了,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也是很难的啊。

就比如我自己,从小就是在负能量的家中长大的,妈妈和奶奶不和,每次吵架都往我身上撒气,总是莫名其妙的被大骂一顿,很是奔溃,有了啥也不敢给他们说,幸好爷爷奶奶对我疼爱有加,从小和他们亲,但是他们也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我就很自卑,每次考了试总是被骂,也不敢表现出来,压抑自己的内心,为后来得上抑郁症埋下了伏笔。

从小的我,内向,懦弱,压抑。


所以,我要提醒羡慕在的某些父母,孩子并没有错,不要把自己受的气往孩子身上撒,孩子也不是为了实现你们梦想的载体,请用正能量教育出祖国的花朵,不要教育出社会的垃圾,换来自己终生的痛苦和懊悔,请让孩子自己有能力成长,前提是做父母的自己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三观,正能量的内心,快乐的内心。

看过我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孩子得了心理疾病,父母才是孩子的天和地,真的是这样。

没有孩子的,请改编自u及的负能量,有了孩子的,请用正能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已经被你教育的很负能量了,别担心,改变自己,孩子同样也会改变,一举两得,如果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后果很严重。

我现在抑郁症康复了。没有正能量就去学习,投资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节奏,这才是令人最开心的事情了。

你想一想,人就家庭,事业么,家庭幸福了,事业成功了,这就是幸福。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机器复印出来就那样了,而人不一样,人是有智慧的,可以改。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怕的是你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