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時候,準媽媽如何有效避免撕裂或者側切呢?有哪些方法呀?


孕媽怎麼做才能避免分娩側切

今年是豬年,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金豬寶寶,很多爸爸媽媽已經懷上了金豬寶寶,所以關於孕產方面新手爸爸媽媽的問題很多。

比如前段時間,有幾個媽媽們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順產,但是又怕側切,自己能不能在懷孕期間做點什麼準備,避免到時候“挨這一刀”啊?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媽媽們在順產的時候都是會被側切的。

當然,這是基於多方面的考慮。

比如寶寶太大,如果不加任何措施的就這樣生下來,會產生自然撕裂的。自然撕裂以後對生理以及心理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又疼又不好恢復,所以,醫生只要看到情況不好,一般是會選擇側切來避免自然撕裂的。

再比如,側切可以縮短產程,無論是對寶寶還是對媽媽,都是有好處的。避免時間長帶來的不可知風險。

那麼為了避免側切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應該做點什麼呢

主要是兩方面的準備。

第一就是寶寶方面的。想要避免被側切,控制寶寶的大小這是必須的,太大的寶寶就算是側切了都不一定能夠順產下來。所以媽媽們在孕期還是要控制體重,就算是增加營養,也應該是科學合理的來增加,一味的按照老舊的觀念,不停的大魚大肉吃著,只能是讓自己和寶寶越來越大,給順產帶來困難。

第二就是媽媽方面的。

想要避免被側切,一方面,媽媽們還是要積極的鍛鍊身體,孕中期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嘗試一些比較劇烈的運動方式,到了孕晚期,就可以做一些孕婦瑜伽啊,散步啊等舒緩的活動,既能增強體質增加耐力,也能夠練習身體的柔韌度,為順產提供一個合適的身體條件。另外一方面,媽媽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對自己的陰部進行按摩,增加其彈性和柔韌性。

其實就算是到時候被側切了,媽媽們也不用太過於擔心,一般來說側切的切口都不大,而且恢復起來由於傷口比較規則也是很快的。


開心爸爸的日記


這個順產側切,幾乎是大多數媽媽都不可避免的,為什麼呢?


因為順產時當孩子漏出頭頂卻一直沒出來,如果不側切的話,很可能會撕裂。撕裂的傷口不整齊,還要用醫用剪刀剪整齊才能縫合,所以,準媽媽們不要害怕側切,只要醫生技術好,縫合的好的話,還是建議側切的。

我生兩個孩子都是順產側切的,第一胎甚至側切之後還撕裂了。不過只要產後護理好,每天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幾次,五天就可以拆線了,完全不影響正常生活。生二胎時,我還強烈要求醫生給我側切來著。

當然,需不需要側切是根據胎寶寶的頭大小,以及產婦的自身條件決定的。有些人不用側切,照樣能順產生下寶寶。

胎兒的胎頭過大會使側切的幾率變大。所以。如果想避免側切,孕期要合理飲食,避免胎兒過大過胖。胎兒過胖不僅會增加生產難度,而且還會使寶寶將來患肥胖症的幾率增加。

最後,我還是建議產婦選擇側切的,因為側切不僅會使寶寶順利娩出,而且也可以減少產婦生產時的痛苦,寶寶一直卡在身體不能順利出生,那滋味才叫難受呢!


寶媽不說累


順產側切是孕婦在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助產手段,它有利於縮短孕婦生產的產程,降低胎兒出生時窘迫的風險。有時候醫生為了降低事故率,對於初產婦會拉上一刀。我在生我家老大時,沒有經驗,當天疼得沒有吃東西,生的時候還大喊大叫,耗費了體力,到最後關頭,竟然沒有力氣了。多虧了當時的男醫生力氣大,按壓我的肚子,才把我家6.8斤的老大順利分娩出來,雖然免去了上面一大刀,但是這種情況下,下面的一小刀就免不了了。其實側切沒那麼可怕,我當時對醫生幫我側切是有感覺的,但是比起生孩子的痛,這個痛就微乎其微了,甚至都被掩蓋得感覺不出來了。有了生老大的經歷,在懷老二時,就各種學習和鍛鍊快速生產的方法,直到順利分娩出老二。沒有側切沒有撕裂,我家老二出生時6.86斤,體重也是標準範圍內。

有些人說,初產婦會側切,經產婦不會。但是如果孕期控制得當,會用力,那初產婦也是可以避免側切的。如果胎兒太大,不能快速生產,那不管你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都會被拉上一刀的。所以現總結出經驗如下:

第一,控制飲食,注重營養(管住嘴)

為了自己和胎兒的健康,一定要飲食多樣化,每天要葷素搭配,保證一日三餐,和平時的量一樣。下午三四點加一頓水果或者一瓶牛奶。水果不要太多,一個拳頭大小。早上少喝稀飯或者粥,吃了更不要加糖,不然寶寶會偏大。

第二,多活動,控制孕期體重(邁開腿)

有些孕婦一旦懷孕,就開始在家的地位順速提升,家裡人都使不得讓她幹這幹那的,甚至有些孕婦都辭去了工作,我想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這麼幹。家裡少了一份收入不說,到時候生育津貼都領不到,要知道這可是一份不少的數目。還有個重點原因就是不活動的話,要麼自己偏重,要麼胎兒偏大。孕期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每天一到兩次,20-30分鐘。特別是孕晚期。BMI指數在18左右的話,整個孕期的體重增長20斤左右。BMI指數大於18的話,體重增長值要相應的減少。而最好的活動,是散步,散步,還是散步。

第三,孕期多做會陰鍛鍊

推薦凱格爾運動,活動會陰和肛門,提升會陰部位的彈性,也可以減少痔瘡的發生。

第四,孕期練習拉瑪澤呼吸法

如果是初產婦,十幾小時的痛要想會是有多痛苦,多難熬,但是學會了這個的話,會轉移產婦的注意了,緩解生產時頻繁的宮縮帶來的強烈的疼痛感。

第五,生產前幾小時保存體力

生產前若破水或者見紅時一定要吃飯,要吃東西避免空腹,要知道生娃可是一個力氣活。再疼也要吃巧克力,紅牛等助產食物。生產時疼痛感難忍,有些人會和我生老大時一樣大喊大叫,這是一定要避免的,這會耗費產婦大量的體力,到生的主要關頭而沒力氣可使用。

好了,都是些實料乾貨,所以避免側切要從那幾個方面入手。祝大家分娩順利,避免側切不要撕裂。




平平姐育兒


本人不是專業婦產科醫生,只能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

我當時就是順產。順產的前提是娃的胎位很好,這個在產前醫生會給做檢查、提建議。按照常理,娃娃都會在臨產前調整到正確位置。另外就是不要大吃特吃,保持合理的體重,讓娃儘量不要超過7斤多,就會容易生。孕婦的身體條件、體力等也是順產的關鍵因素。

可以順產的情況下,娃娃越小,當然越好生,就不容易發生側切。

我閨女當時是7斤4兩,還算是標準。我的身體條件也可以。娃的胎位也很好。這些都是有利條件。但我還是側切了。

但是另外一個,我認為也很重要的因素是醫生的接生水平。什麼時間破水?讓孕婦自然還是人工破水?

我是凌晨在家裡見紅,此外並沒有太明顯宮縮。在家吃完早飯直奔醫院。掛號看的是急診。急診大夫建議趕緊辦住院,然後在沒有太明顯宮縮的時候,就把我塞到了產房。

宮口開三指之前,我都是不太難受的。接產醫生為了加速產程,人工破水了。上了胎心監護之後,我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起來。不能吃東西。後來開到十指的過程中,宮縮開始劇烈,一陣又一陣翻江倒海。最難熬的過程,都是我自己被綁著,在產床上熬過來的。當然,因為待產跟產房在一起,我能聽到產床上一陣一陣的嚎叫。嬰兒啼哭等。心情可想而知。

因為提前破水,所以等我生娃的時候,絲毫沒有羊水的衝力和潤滑作用。

用勁兩次,大夫就給切了。側切是一個人字形。縫針的時候只有一點點麻藥,後面能清楚的感覺到幹縫。很難忘的經歷。

所以,強烈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選優秀的生產醫院跟醫生,真的很關鍵。我完全沒有媽媽當年生我的時候,孩子伴著羊水一起衝出來的快感。


萱萱媽媽講故事


好像順產基本都會被切一刀,為了寶寶能夠快速出生,醫生都會給側切。

我記得我當時生生產,在寶寶頭快要出來時,就先剪了,那時候側切根本就感覺不到疼,因為生寶寶時的宮縮已經讓人受不了了!

準確來說,如果醫生不側切的話,可能會發生自然裂傷,而且周圍脆弱的皮膚也會跟著裂開,有時甚至還會傷到肛門和直腸,這種傷口就特難縫合,最後復原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在自然裂傷前醫生就會先用剪刀把會陰剪開。

會陰剪開可以縮短胎兒的出生時間,還可以預防感染。後期如果實在很痛的話可以請醫生止痛。


辣媽說甜寶


我生了兩個,都順產,第一胎側切了,第二胎沒有,第一胎切的原因是胎兒大,怕撕裂,所以醫生給我側切了;第二胎胎兒不大,醫生讓我好好配合,怎麼用力聽醫生的,沒切。我覺得根據情況聽醫生的,側切也沒那麼恐怖。我現在基本上摸不到切的疤了。


清苒之


導讀:孕期怎麼做能避免側切,生產過程中又怎麼做既能緩解疼痛又能降低側切風險?

1.為什麼要進行會陰側切?

為了方便後面分娩順利,孕後期孕媽的身體會釋放一種可令關節、子宮韌帶等變得鬆弛、柔軟的鬆弛素。這過程中會帶來一些不適,如腰痛、腳部腫脹、坐骨神經痛等。

在會陰拉伸的過程中,嬰兒的心率會下降,或者因為產婦無法忍受這種鉅變與疼痛,或者胎頭過大、巨大兒、會陰彈性差,還有生產過程中下降過快容易造成撕裂,為了避免過度撕裂,醫生會採取會陰側切術。


2.怎麼避免側切或者撕裂呢?

①按摩

以在孕期就給會陰進行按摩,這樣可以減輕撕裂,最大限度地減少切口的範圍,產後儘早恢復。

首先使用U型按摩法,就是在會陰周圍按U型的輕輕按摩,要把握好力道,力道需慢慢加強(如圖一①)。

接下來以從左往右畫圈的方式按摩(如圖一②)。

每次要按摩10分鐘,最好在沐浴時進行,每天按兩三次,臨月每天都要按哦。


②腹式呼吸

生產過程中,產婦的呼吸也很重要,腹式呼吸可以令人處於放鬆狀態,釋放分娩壓力與緩解疼痛。換句話說,它可以減輕無需麻醉的疼痛。

其實不難,就是用鼻子深深吸入空氣3秒,然後收住,閉氣2秒,然後緩慢吐氣5秒,如此重複。

這樣不僅可以放鬆緊繃僵硬的肌肉,還能降低側切或撕裂到風險。

除此之外,孕期管理好體重避免胎兒過大也至關重要哦。


美媽很帥


分娩時,準媽媽如何有效避免撕裂或者側切呢?有哪些方法呀?

一想到側切和撕裂,很多孕媽媽都會瑟瑟發抖,所以有部分媽媽就會更傾向於剖腹產生產。

其實,在生產時,相對於分娩的疼痛,側切根本感覺不到疼痛,但是縫針那滋味,真的不好受。即使順產有側切的情況,但相對剖腹產來說,風險還是小一些的。

媽媽們生寶寶時,陰道會擴張到原來的數十倍,只為了寶寶能順利產出。但如果媽媽的產道彈性不好、胎寶寶頭圍驚人,或其他一些原因,往往會導致陰道、會陰和肛門括約肌嚴重撕裂。 這時醫生就會在媽媽的會陰處剪一個正位或是側位的切口,然後縫合,就是我們常說的側切

側切傷口整齊、易縫合。 撕裂傷口參差不齊、不易縫合,並且需簡短縫合。在醫院生產,除非產婦有特殊要求,大多數醫生都不會讓嚴重撕裂發生的,會進行側切。

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接近92%生產都接受過側切術,第一胎生產中大約90%都會有不同程度撕裂傷。

避免側切和撕裂的辦法

1.儘量適齡生育大

據統計,大齡初產媽媽的產道彈性比較差,容易造成嚴重撕裂。在我國,24-29歲是女性生孩子比較好的階段,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比較利於生產。

2.避免孕期體重增長過多過快、避免胎兒過大

一般胎兒雙頂徑等於或者是超過10釐米,是難於通過骨盆最窄處。所以孕媽媽要管住嘴邁開腿, 孕期科學膳食,控制好體重增長,防止胎寶寶體重過大。

3.會陰沒有充分擴張,易撕裂和側切

宮口在短時間內開全,產程比較短,會陰沒有充分擴張的,通常比較容易發生在經產媽媽的身上。經產媽媽要避免早產或急產的發生,有不適儘量早點兒去醫院。

孕期媽媽可以常做的實用方法

1.會陰按摩 (增加會陰肌肉彈性,減少分娩損傷)

方法:①準媽媽將指甲修剪光滑,洗淨雙手,平坐在床上,上半身斜靠靠背,將雙腿屈膝打開,以類似分娩的姿勢坐好。然後放一面鏡子在陰部的前面,讓自己可以通過鏡子清晰地看到陰部。

②用手指將按摩油塗抹在會陰周圍。按摩油可以是孕婦會陰按摩的專用油,也可以是乾淨的植物油或者潤滑劑。

③將2個大拇指放入陰道口正下方2-3cm處,其餘手指貼在陰道外的臀部。

④ 向下按壓,如有輕微灼熱感或疼痛感可減輕力度。

⑤兩手指同時向外拉昇,然後向上拉昇,重複以上步驟,每次10分鐘,每週至少一次。

不過媽媽們不要過早做會陰按摩,建議孕34周後開始,同時有炎症的話也不要進行。

2.凱格爾運動鍛鍊 (可鍛鍊盆底肌,防止陰道撕裂)

方法: ①深呼吸的同時,慢慢收縮並向上提升尿道、陰道和肛門肌肉,感覺就像憋尿一樣,維持5秒,然後休息10秒再重複練習。

②每天做3-4組,每組重複10次。

分娩時,孕媽媽們事先和醫生溝通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產過程是個未知數,在保證母嬰健康平安的基礎上,可以請醫生根據情況儘量避免側切,只要不是嚴重的撕裂,輕微撕裂也是好於側切的。跟醫生溝通好,也就是採取一個最優,採取最適合的方法吧!

高級育嬰師,有多年母嬰護理經驗,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 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銀花育兒


每一個順產的媽媽都想避免撕裂或者側切,這並不是不可能,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完全避免撕裂或者側切。

側切或撕裂的原因

不管是側切還是撕裂無非兩個目的,第一保證胎兒的正常生產,避免因為難產造成的胎兒缺氧或者產程延長。第二,側切或撕裂是為了避免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比如過渡撕裂等。

不管是從胎兒的角度還是從產婦的角度,最終側切或撕裂都是為了順產利用更短的時間更安全的生下寶寶。

所以說想要避免側切或者撕裂,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從胎兒角度出發,控制孩子的體重;從產婦角度出發增加自己會陰的彈性;縮短自己順產的時間;學會順產的時候正確用力。

避免側切或撕裂切實可行的方法

胎兒體重越輕側切或撕裂幾率越小

新生兒體重5-8斤都屬於正常,在這個數據範圍內,新生兒的體重越輕產婦被側切或者撕裂的概率就會越小。比如身高165釐米的產婦,孩子只有5.5斤,新生兒體重偏輕,相對來說孩子的雙頂徑和腹圍股骨長都會偏小,生產的時候當然更容易。

所以只要新生兒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寶寶的體重越輕產婦被撕裂的概率就會越低。通常胎兒的體重最高不要超過7斤,如果產婦身高不足1.6米,胎兒體重建議不要超過6.5斤。因為產婦的骨盆寬度和身高成正比,身高越低,骨盆寬度可能越窄,寶寶過大,更容易難產。


鍛鍊自己的會陰部彈性

順產的時候,女性的宮頸口需要開到十指,大約是10釐米左右,這就好比是把一個帶有彈性的皮筋拉扯到了最大限度,胎兒的出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陣一陣的宮縮中逐漸衝向宮頸口,如果宮頸口的皮膚彈性很好,就會在一鬆一緊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彈性,在宮頸肌肉收縮自如的情況下,讓胎頭慢慢娩出。

如果會陰部肌肉彈性不夠,順產的時候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胎頭被卡到出不來,為了順產更快,上側切。

所以為了避免被側切或者撕裂,最好平時多去做縮肛運動鍛鍊會陰部的肌肉。


學會夾著不用力

上了產床之後,很多產婦會不自覺的用力,其實這個時候不能總是用盡全力,在宮縮間隙要夾著不用力,宮頸口在一張一弛的過程中,保證胎頭的逐漸下降,避免用力過度,胎頭下降的速度過快,雖然生得比較快,但是危害也大,太快容易造成會陰部過渡撕裂,一旦撕裂到肛門,就會造成大小便失禁。

為了避免產婦不會用力造成的二次傷害,如果生產速度過快,或者胎頭下降的過快,醫生都會採取側切,避免過渡撕裂。

想要避免側切或者撕裂並不難,只要做到提前準備,知道如何準備,知道在哪些方面開始準備,避免側切和撕裂完全有可能。


豌豆媽媽育兒


父母堂為您解答:

亞洲人體格較小,由於目前社會發展良好,胎兒一般在母體內發育成熟,體形偏大,在分娩過程中,初產婦為避免會陰撕裂,對於會陰過緊、會陰體過長或胎兒過大者,常會行會陰切開術。

要避免側切或出現撕裂的情況,要格外注意以下三個方面:母體的軟產道情況、胎兒的發育情況、胎兒先露位置。

這裡我們給出兩個大原則:

1.產前堅持定期檢查,提早討論分娩方式:

只有堅持定期產前檢查、對於孕婦自身和胎兒的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才能提早討論分娩方式,避免真正分娩時出現意外狀況。

2.信任醫生、配合口令:

在分娩時,醫護人員都會幫助保護產婦的會陰部,要注意配合醫生,不要盲目用力。一般的胎兒娩出時,胎頭先露,當胎頭拔露時,就會使陰唇後連合緊張。這時醫護人員會在會陰部蓋上1塊消毒巾,用手掌大魚際肌頂住會陰部,當宮縮時,向上內方託壓,同時,另一隻手持紗布輕壓胎頭枕部,幫助胎頭俯屈,讓胎頭以最小的徑線即枕下前囟徑,在宮縮間歇時,緩慢通過陰道口,繼而娩出胎兒前後肩,預防會陰裂傷。

產婦在分娩時,要聽從醫生的口令,在胎頭外露後,在宮縮時,張口呼吸,解除腹壓,而在宮縮間隙,稍向下屏氣,緩慢娩出最大的胎頭部分。這部分的呼吸方式和之前不同,不要為了儘快結束分娩而不聽指示,胡亂用力,或者不正確的屏氣使用腹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