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生活亮亮眼


应该说是中国文化根底全在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要早于道教,道家思想的开创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而道教创立在汉朝,是张天师张道陵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创立的教派组织,称之为道教。

无论是佛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它们是哲学体系,称之为佛家学说和道家学说。

到庙里或者道观烧香磕头求发财保平安的那叫佛教和道教,是建立在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之外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学和道学是小众化的,它们是哲学,是学术,基本和平民老百姓关系不大。

佛教和道教是大众化的,它们是信仰,也可以说成迷信。它们的功能是给大众百姓提供一个心灵寄托的平台。你认为烧香磕头就可以保你发财,它就保你发财。你认为三拜九叩可以保你平安,它就保你平安。说白了也就是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愚弄大众的。

无论是老子还是释迦摩尼,他们的身份用现在话翻译就是老师教授的意思。你觉得能在老师那里学点东西那就叫佛学和道学。你觉得他能保你健康长寿发大财,那就叫信仰,那他们就从老师变成了神仙。


官路沿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在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在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的色彩。但与世界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有教主所创立的宗教,二是广泛吸纳中国古代巫术、方仙道、黄老道等,由众多民间教团组织而成。道教的成熟与佛教传入中国几乎同时而且几乎同步的在中国进行发展,经过佛、道、儒三者之间的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道教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今天的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与传统科技、艺术、文学、医学及民俗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

1、对文学方面的影响

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内容的。受到道教影响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计其数。

魏晋时期,文坛上盛行的游仙诗,即是一种以歌咏神仙漫游之情为主题的诗篇。魏晋时期最有名的志怪小说,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即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魏晋笔记小说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同样涉及道教内容。

唐诗中描写道教的作品也不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所作的诗中,道教内容极多,以至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称李白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

起于唐,而盛于宋。词有词牌。不少词牌都与道教有关,如《临江仙》、《女冠子》、《望仙门》、《献仙音》、《潇湘神》等等,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有牵连。宋代不少填词大家如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都有以道教为题材的词作。

元曲中反映道教的内容更多些。当时还有专门描述神仙度人和得道飞升故事的"神仙道化剧"。这方面的杰出作家是马致远。在他现存的七种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就有四种,分别是《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开坛阐教黄粱梦》和《半夜雷轰荐福碑》。

明清小说中,也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的。如《封神演义》、《东游记》、《韩湘子全传》、《绿野仙踪》等。《西游记》的内容虽然是佛教取经故事,但也受深道教思想影响,书中充满了"金公"、"木母"、"黄婆"等道教丹法术语。《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登坛借东风、五丈原布灯祈续命,都是道教思想的反映。而一部《水浒传》,就是以"张天师祈禳瘟疫"发端的。《红楼梦》开宗明义也是由一个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抄下来传到人间。书中一僧一道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

以道教理论为依据知道我国古代的科学发展有如此之多。

正如古代道教盛行的炼丹术,就给了古代科学方面的研究很大的帮助。炼丹术从客观上看,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且当时炼丹术的发展,为近代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炼丹术在从金属矿物提取药物的过程中,观察到各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并能按照固定的操作程序炼制出某种具有特定形式和结构的物质,长期的炼丹时间为中国古代化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事实上,我们现在欣赏的美丽烟火和带来苦难的炮火就是在炼丹的过程中被道教方士所发现的,这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道教和道教经典文献以不同的方式保存了古代许多数学与物理成果,对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天文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就数学而言,在我国历代统治阶级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艰难发展。但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还是在实际作业中,总结并归纳出大量的数学规律。即使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为我国历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对艺术方面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和建筑也有着密切联系。道教的音乐虽为宗教音乐,但它吸收和包容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曲式和情调着意表现神仙意境,或庄重神圣,或欢乐轻快,或优美恬静。道教在绘画方面也自成一色,其创作主题以神仙为,从形式、构图到技法都洋溢着民族特色。我的家乡就有许多人喜爱钟馗画,因为它能保人平安,驱鬼辟邪。

建筑上,如武当山现存的道教宫殿、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都具有独特的道教色彩。道观的平面布局深受中国庭院式民居的影响,讲究对称美,数重进深。且与一般的中国建筑相比,道教的建筑更注意风水。尤其是道观,选址更注意风水,道观大多处在蔚然深秀的幽山清水之间,道教本就崇尚清虚而幽静,热爱生命、尊重自然,认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在美的体验中实现对道教生命境界的追求。所以道观在文化意蕴上就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

4、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中华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都受到了道教很大的影响。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最终目的,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仪式,才可以长期地传播于社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培养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道教文化中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认为人的寿命可以通过修炼得以延长,这种人定胜天的观点,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使人定胜天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且道教思想还主张宽容、谦让、虚怀若谷,反对自矜、自足、自大、骄傲自满,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怀。还有道教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戒律和劝善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深入到了社会各阶层。其根本宗旨在于劝人行善积德,去恶从善,因此在中国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

5、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道教曾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道教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历史上,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救国家、救社会、救老百姓,出售的人多是道教的人物,历史上叫“拨乱反正”。总而言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是统治阶层常常利用道教来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但道教始终依附于王权而存在,并接受政府的管理,且传统社会的封建王权以儒学为思想文化的正统说,历史上借道教起义的农民军很少成功。因为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宗教性食材逐渐完善。所以道教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附于王权。一定程度上王权可以决定它的兴盛。

道教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其影响还体现在对民族的凝聚力,民间的信仰,中国的学术思想上。且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继续传承下去,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往文学


鲁迅先生这句话,出自其1918年8月20日写给同乡好友许寿裳的书信。信中,鲁迅提到了自己写作《狂人日记》的缘由,由此引出了这话。我们先来看信中原文: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鲁迅先生的意思很明确:以前他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后来发现,中国还是“食人民族”。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否定了自己以前的观点。现在再拿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招摇,只能说明道教心虚。

扯几句题外话。中国历代文人虽然靠儒家吃饭、博功名,但内心情感大多数更倾向道家(不是道教)。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

儒家追求艺术之美,孔子听了音乐“三月不知肉味”;道家反对艺术之美,认为天地有大美,人间的艺术不过是形而下。

但是,从美学理念来说,儒家更注重“思想性”“社会性”,提倡“文以载道”“诗言志”。文艺在儒家眼里是教化百姓的工具。

相反,反对文艺之美的道家,其美学理念更贴近文艺的本质。道家思想从艺术趣味到技法,都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文艺,比如国画里“留白”,就是很好地体现了道家思想;又如对“神似”的追求;还有性灵……道家更讲究“诗言情”,艺术不是教化百姓而且慰籍自己的心灵。

古代中国文人,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儒道互补形成了“柔韧”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曾经喜欢道家,完全合情合理,虽然他的文章言行一点也不“道家”。



江南俗士1972


灭国方式有三种。一,文化灭国。二,武力灭国。三,文化配合武力灭国,这是对付大国最佳的手段。日本人编造的“涯山之后无中国”就是对中国进行文化灭国的基础指导。消灭中国人的传统与文化。第一,让中国人最好不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第二,抹黑一切中国元素。第三,消灭汉字。第四,消灭中医。第五,消灭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日本侵略中国,需要中国的儒子牛让人民相信,中国人民是劣等民族。赞美日本,是希望优秀的日本民族到中国来帮助中华民族建立王道乐土的。儒子牛真辛苦,中国人都是狗,日本朋友个个好。把锋利的投枪全部都是投到中国人的胸口上,中国人还都要说,谢谢你,来拯救我们。此文笔工夫确实让人佩服。

汪精卫1910年,写下引颈一刀向天笑。于1940年建立了南京汉奸政权。周树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1936年在日本人的精心救护下,还是无力回天。周树人的名言《中国没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抵抗的韧性,没有单独鏖战的武人》扬靖宇将军1933年在极端坚苦的环境下,有人劝他投降,日本人给于他高官厚禄。扬将军说,如果我们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扬靖宇牺牲时,日寇剖开将军肚子,里面只有树皮和棉花。赵一曼,1936年8月2日被日寇杀害,时年31岁,写给儿子的遗书最后一段。《宁儿:当你长大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有的人豪气万丈的言辞,只是欺骗人民的美丽诗句。可歌可泣的真英雄,才是民族的脊梁。

可惜了,汪精卫,周作人如果死于三七年之前,他们将作为英雄和作家留名于世,而不会作为汉奸遗臭万年了。


星辰2168


准确来讲在“黄老”道家学说。

从“河图洛书”开始,到伏羲“一划”开天地,分阴阳,推演先天八卦,《易经》横空出世;周文王演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黄帝内经》问世;老子道德五千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强谓之“道”。至此,中国道家哲学基本成型,道生一(太极),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才);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两两相配成六十四卦。成为当时社会涵盖医药、农桑、占卜、政治、军事、地理、天文、自然、科技的“大统一理论”,将理论从实践经验中抽离单独研究,再反过来促进实践的发展,像极了如今的“科学”。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论不休,唯有道家,因其立足点至高至深,本质而抽象,至简朴素而又无所不包,始终静水流深,不曾断绝。秦汉,黜百家,尊儒术。实际是外儒内法,都在“道”的涵盖范围之下。魏晋时期,五行理论盛行,汇入道统,使其更加完善。隋唐佛教兴盛,受道家思想影响,逐步本土化,成中华禅宗。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儒释道三江汇流,集大成者有苏轼、王阳明等。之后道家便再无发展,明清时期多是依靠前人的只言片语,加以研究,著书立作,以为后世。

都说道家清净无为,一心消极避世。却不知事物都是二元对立的。避世的有,金丹大道,白日飞升;入世的也有,《黄石天书》、《奇门遁甲》、《六丁六壬》、《梅花易数》等等。丹道和术数二途,是道家最难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世人修道,无非是图个趋吉避祸,遇事无咎,最终得证大道。

好像跑题了。。。这个题太大了,答不了。


不向清风索明月


说白了也对,法儒代表雄性文化,道教代表雌性文化,一阴一阳谓之道,两面都重要。说道教为“根柢”,隐而不显也,由里及表并决表也,合适。

道家理念,重“静、柔、低、被”,好水尚雌,集阴文化之大全。

典型如太极拳,轻灵飘逸,如风似流,总风味是女性姿态。

女性当然重要,护家延代,功不可没,相夫教子,滴水成河。在人类繁衍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女性默默奉献,操持人事,力密至也,功莫大焉。

人中就两类,一男一女。道教取天地自然阴性之长,浓缩为教义文化,深深滋养国人,如母亲似妻女。

阴文化是中国的根柢没错,是人类的根柢也不差。只是其他民族没有这般关注提炼罢了。

鲁迅先生说的根柢,通俗讲就是这个意思。崇尚道法,崇尚阴德、阴文化是中国人看重并修养的底功。



大河湾精灵


不得不佩服头条的大数据啊,最近才重刷《走向共和》,曾经在短视频板块留下了鲁迅先生的名言,就推送过来了,今天咱也充当一回文化人,说说我的看法。以期大方之家。

《道德经》作为道家的基本学说,可谓深入人心。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上都是当仁不让的地位。有人读《道德经》是兵书、是阴谋论、甚至是大道。我以为然也。

教科书上的解释是朴素的辨证论。我以为不够全面,其实真正的含义应当是“二元论”,无是亦无不是。大道看诸事,皆为一个概念。忠奸、有无、利弊仅仅是一种概念。

和儒家相比, 道是在另一个维度上的探讨,而儒则在任事、作为上面深根细作。

换言之,儒家可能是忠臣,但是道家更像是皇权。

忠能用,奸亦能用。兴一利,则生一弊。这是脱离了基本利弊之外的一种思维方式。

当然还有我们常说的,道术之间的关系。无不彰显着道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道解决的是宏观的问题,至于拿着道去具体细节化或者过分解读,我以为也是不可取的。

作为鲁迅先生来说,作为批判性的学者。他可能想阐述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从一而终的制度模范或者是法律来经营国家或者社会,也就是一种吐槽。


短刀客


我是文开石,我有好答案。

还是原文奉上,毕竟断肠取义是大忌。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讨论这个请先分清道家和道教的同与不同。

  • 道家,是一个哲学体系,是由老子创立,经庄子完善形成的一个哲学体系,追求宇宙真理的大道,不是宗教中的神灵。

  • 道教,是一个宗教,张道陵天师于东汉时期创立,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是通过神化老子和《道德经》,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两者有相互的关系,但不可一并而论。

”根柢“一词本身不存在赞同与反对。

鲁迅先生是批判主义。

这句话只是说明,鲁迅先生认同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涉及判断。

因为鲁迅先生对道教还有过很多评论,譬如:

”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
扫除了昏乱的心思,和助成昏乱的物事(儒道两派的文书),再用了对症的药,即使不能立刻奏效,也可把那病毒略略羼淡。

鲁迅先生讨论的是民族劣根性,批判传统腐朽思想的问题。

对于儒家、道家、儒教道教,还能包括佛教之类的,只用来举例。

有些认同和不反对,可不是一个意思。

“我们虽挂孔子的门徒招牌,却是庄生的私淑弟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与非不想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梦与觉也分不清。生活要混沌。如果凿起七窍来呢?庄子曰:‘七日而混沌死。’”
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文学和出汗》,1927年12月23日)

信中所讨论的《狂人日记》,阐述的就是食人的历史,批判的就是男盗女娼。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就是说,他所“悟”出的,就是明白了儒家历来所讲的“仁义道德”那一套封建礼教,其实都是虚伪的,是用来迫害广大劳动群众的,这叫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如俗话所说,尽管他们“满口都是仁义道德”,但却“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懂了道教才懂中国,懂了道教才懂中国历史。懂了才能看清本质,才能批判。

鲁迅先生是个文学家,是个做学问的人。他不会无的放矢,也不会乱说话。

鲁迅先生所做的就是真正的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找出其中的问题。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小杂感》

鲁迅先生中西方文化都受其影响,但并不盲信。所以他会强调这个根本的观念。如何正确的弄懂东方文化,如何正确的理解西方文化,然后才是对比、批判。

中国的思想是道家的。

外儒内法也好,法家为骨维护政权,道家为血肉充盈思想,儒家为表教化民众也罢。

不能否认真正代表中华文化中华思想的是道家思想,而道教是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

参照郭沫若先生的看法:

“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文开石


中国的文化根柢在道家!而不是在道教。易,医,兵,字,数理,预测,天文,地理,各种技术,全都是道家发明。儒家算什么?不过是偷窃了一点文化知识,自立门户,投靠统治阶级为其所用而已!篡改历史,妖言惑众,愚化民众,舔不知此的具为自有罢了!


古医探秘


道家教人寡欲而亲民,不争名利,行事以两面,不以一概而论。儒家教君以礼乐而治国,忠君爱民布施仁政。墨家教人兼爱非攻,友邻四方以义行侠。法家教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依法行令。兵家教人以兵甲,剑戈捍国保家。另有其他不复赘言。可见,中国自古而今所成之文化,非一家而成之,乃百家争鸣之果,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固皇统江山,后世皆以儒家正统,以一家而独大,遂成清末之局面,过之尤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