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的长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囤货”吗?


面对疫情的长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囤货”吗?

关注我们,发现商业零售的另一面


理性消费,也许是除了宅在家不乱走之外,我们普通市民能做的另一件事。


今天是年初六,原本明天是正式开工之日。


从浙江省首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今天,这场全国人民对抗新型肺炎的战役已经打了一周。

让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国速度”不得不停下来,用短期的损失,去正面迎战这场漫长而危险的关键时期。同时,各行各业都在尽自己所能为这个国家出一份力,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感动,上一次这样的万众一心,还要追溯到2008年。


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体现国人的凝聚力。

目前,在市面上,口罩、护目镜等医用保护产品依旧紧缺。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蔬菜也出现了“要抢购”的情况。


在这里,我们呼吁,不要盲目“囤货”。这样不仅造成物品稀缺,会抬高价格,更会有遇到交叉感染,甚至会出现局部人群恐慌的问题。


口罩:不盲目抢购


面对疫情的长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囤货”吗?

1. 网购需谨慎


目前,在淘宝上能下单的,很有可能是假货。


在疫情刚开始时,锐裘就先后在淘宝下单了两次,全部被淘宝判定高风险产品而全部关闭订单并退货。其中一个订单还发货了,到货后一看,果然是一个粗制滥造的假货。


知乎网友汇总了部分假货卖家,所有在淘宝下单的朋友,请仔细核对:


如何鉴别真假口罩?

网络也有相关整理,可以此来判别,爱范儿也做出了整理:


2. 药店排队亦谨慎

值得警惕的是,在出现大面积抢购口罩情况下,反而使得原本价格并不高的口罩,价格哄抬了好几倍。

尽量少出门,安心在家,减少使用口罩频次,这些都比在药店门口排长队要强,毕竟这种行为就算没有遇到交叉感染,也会遇到着凉受风寒的风险。


3.口罩为何仍出现短缺?

按照工信部公布的说法,我国是口罩生产大国,平日全国的生产力高达2000万只/天。而在疫情加春节期间,已经各大工厂已经加班加点,生产力达到800万只/天,截止1月26日,相关企业复工复产面积为40%。但即使如此,面对一个15亿人口的大国,这样的供应仍然是僧多粥少。

面对疫情的长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囤货”吗?

来自3M高层朋友圈,图片来源:DT财经

供给是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大批捐助物资发往武汉等其他医院,这个是大头。


此外,从发生疫情一出现抢购口罩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其实国人平时并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即使是流感高发季节和雾霾天。所以大部分人家中都不会准备口罩。


随着春节结束,口罩原材料供应逐渐提升,更多工厂投入生产,我相信会缓解口罩暂时性短缺的问题。


少出门,就少带一个口罩。


宅在家要屯一冰箱菜?也不用

另一个都在屯的东西,就是蔬菜。造成大家恐慌的原因,是几个到家服务app,例如盒马鲜生、京东到家、叮咚到家等,蔬菜均出现“无货”状态。

但其实只要留意电视新闻和几个大零售商的官方消息,就会发现,菜品的供应是充足的,我在长宁来福士的盒马观察,尽管货架一纸空,但盒马的员工一直在尽力补货,真的要点赞。


面对疫情的长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囤货”吗?

另一个被年轻人忽略的地方,就是

菜市场。


我们观察了上海长宁、杨浦区,还有成都市区的菜场,所有菜场的菜量供应十分充足,当然,活禽的售卖已被禁止。

面对疫情的长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囤货”吗?


所以,线上抢不到菜,不代表线下也没有菜;

盒马等新零售菜场货架空了,不等于不补货,也不说明其他零售终端也缺货;

局部地区缺货,不等于长期供货不足。

不要自己吓自己,不要参与抢货,造成物品稀缺的错觉。


“抢购”背后:需反思对自我健康防护的忽视


本文一开始提到,国人平时并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哪怕是雾霾天和流感高发季节。而在环境保护更好的日本,我们可以看到戴口罩,是当地人的习惯。

所以,相较于这次突发的疫情造成所有国人疯抢口罩,我们更需要的是重视的,是平日健康防备的警惕性。

家中常备适量的防霾口罩、医用口罩;定期用消毒水进行大扫除;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吃野味,但我们阻止不了少数人这样的行为。唯有提高个人意识,常备卫生用品,保护自己和身边家人。这,已经是我们普通消费者、市民最大的社会责任。


相信你所在的城市,相信那些正在为疫情贡献自己力量的商家,相信那些逆向前行的人员。

我们一定会度过这场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