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保衛戰》江蘇淮安,王永波

《武漢保衛戰》江蘇淮安,王永波

  2020年的春節前。正當全中國人民喜迎新春佳節的時候,一場從天而降的疫情打破了節日的祥和喜慶,新型冠狀病毒像魔鬼似幽靈,狡猾地潛入武漢人的身體,甚至奪走他們的生命。一時間,國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滿世界都成“口罩族”。如此多嬌的華夏大地,轉瞬間變成了冠毒的肆虐地,瘋狂地吞噬江城人的軀體。武漢告急!武漢再告急!……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為了不讓疫情進一步擴散,為了不讓武漢和全國人民恐慌,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前來馳援的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日夜兼程,朝著冠毒發源地——武漢挺進。他們和江城武漢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了氣壯山河的武漢保衛戰。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為了抗冠毒,兩者皆可拋”這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參與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全體醫務人員的真實寫照。在這場井噴式的疫情發生時,是醫務工作者首先站起來,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捨己為人。他們臨危不懼和無私的大愛,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華麗詩章。從而,向世人宣誓醫務人員這個職業的神聖,印證了醫務工作者才是疫情面前最可愛的人。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無限唏噓感慨,甚至仰天長嘆,因為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出乎意料,醫務人員真有些束手無策。但面對這場生命與時間賽跑的戰爭,更能顯示出白衣戰士無私奉獻和錚錚鐵漢的本色。他們將自己的血肉之軀置之度外,大義凜然,衝鋒陷陣,用他們的行動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英雄讚歌:中科院院士——84歲高齡的鐘南山老先生,在呼籲外地人不要來武漢的同時,自己卻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地衝進武漢,衝進了投身到消滅病毒的戰爭。他明知有危險、有犧牲,但他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實15年前非典來襲的時候,也是這位老人一馬當先,扛起一座山,負重衝到了防治非典的第一線。而如今15年過去了,當瘟疫再次襲來的時候,還是這位老人,又勇敢的衝進了正在風口浪尖上的武漢,和無數奮戰在武漢抗擊疫情第一線醫務工作者一樣,找尋解剖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手術刀,圍剿惡魔的金鑰匙。為了打贏這場抗擊冠狀病毒的戰爭,他累得在高鐵上睡著的照片在全國幾乎刷屏。他的出現,他的精神,撼動天地,別將驅除冠神。更讓所有國人鬆了一口氣。因為老百姓就是相信他,把他看成華佗在世、正義化身。

  在鍾南山這位老醫務工作者的行動感召下,出現了更多玩命的身影,值得我們熱淚盈眶;他們可歌可泣的新時代英雄形象值得我們去讚美,他們是這場特大疫情面前最美的英雄。我不能親臨現場,目睹英雄們的形象,只能藉助一線記者的鏡頭,無序地羅列這些英雄的壯舉:武漢天佑醫院小護士——95後的李慧,在與死神短兵相接的搏殺中,放聲發出——“如果需要,我願捐出遺體供攻克病毒研究”的豪言;武漢兒童醫院86歲老專家董宗祈教授,他坐著輪椅出診,半天就看了30多位病人;南醫的一位護士偷偷退掉了過年車票,毅然堅守前線,說出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話——“對不起爸爸媽媽,我必須上!”;一位20剛出頭的小醫生,她是朋友眼中愛自拍、會撒嬌耍賴的小可愛,卻發來這樣信息——“我報名了,沒告訴我媽,怕她跟我拼命”;累暈在床邊的一位無名醫生,在安慰自己——“我不能倒下,病人還需要我”;一份特別的申請書更令人淚如雨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一位白衣小姑娘對領導說這樣一句話——“我所有休息全部取消,您24小時我隨叫隨到。”;一位醫生被問到害不害怕感染時,他只淡然地說了一句話——“萬一的話,我相信我的同事會救我的”,說完就轉身走向傳染病房;武漢某醫院一位醫生自覺和家人隔離,80歲老母親彎腰給他送年夜飯,嘴裡不停地念叨——“求求你,一定要保重啊”;一位容顏出眾的美女醫生,十幾個小時穿戴口罩和防護面罩壓得臉落下深深印記,但忙碌的她,卻已忘記了疼痛,竟然詼諧地說——“我是醫務人員,穿上這身衣服,我最美”;愛美是女生的天性,沒有女生願意自斷長髮,可十餘位姑娘為了穿防護服更方便,毅然自己剪去長髮……人生有許多精彩,但精彩的前提是活著,唯有活著才能享受陽光,沐浴雨露。而他們卻視死如歸,怎能不讓人感動?

  洶湧的疫情中,解放軍戰士更是劈波斬浪,一路前行。大年三十,海陸空軍醫深夜集結,飛抵武漢,直擊前線,她們是媽媽、又是女兒,是爸爸、又是兒子,他們是醫生、更是軍人。一位年輕女軍醫告別乖巧的女兒,大年三十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眼含熱淚對女兒說:“孩子不哭,媽媽這一仗不能輸,也不會輸的!”……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軍旗飄揚;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軍徽閃爍。病床中的群眾,看到白大褂裡的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武漢保衛戰》江蘇淮安,王永波

  現在全國各大醫院支援“前線”的請願書,一摞又一摞堆積在院長辦公桌上,這些請戰者,遞交的請願書即便有去無回,他們也初心不改。在這僅僅十幾個難忘的日日夜夜,還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蹟,我真沒法統計。

  這些醫務人員,因為穿了隔離衣,有的認不清男女,更不知道他(她)們是誰?但我卻知道為了誰。現在我們都足不出戶,靜靜地蝸在家裡,“靜等花開”,如果不看外面的世界,感覺歲月靜好,其實有什麼歲月靜好呀?這不過是有這千千萬萬的武漢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擋在疫情之前。

  我們知道: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唯有這些醫務工作者捨己為人的行動才會永遠刻在人們的心靈上,才會真正永存。武漢人和參與抗擊疫情的醫務人員是抗擊疫情面前的擎天柱、及時雨。不管你銀髮滿頭,還是青春年少,在這場國難中,你都會覺得:人世上有一種專門吃苦而造福與人的職業,那就是醫生,沒有任何人比它更神聖。

  面對疫情災難,生命是如此脆弱,甚至人類是如此無奈。但面對災難,醫務工作者的生命又如此絢爛。每一種表情,每一種定格的造型,都令人動容;每一個瞬間的表情都將感天泣地,驅除瘟神。就讓我們手牽著手,躬下身,向冒著生命危險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虔誠地道聲:你們辛苦了!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鋼鐵長城、不朽的豐碑!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早年抗非典、抗洪水、抗地震,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靠全國人民上下齊心、眾志成城、科學施策,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深信:有不知其數、捨生忘死的醫務人員不捨晝夜的奮戰,我們也一定會打贏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殲滅戰!

  武漢,永遠銘記著2020年的春節,永遠銘記著英雄的武漢人民,永遠銘記著全國各地一雙雙熱情馳援的手。


=============================

原創作家簡介:王永波,中國散文學會寫作中心創作員、平臺簽約作家、湖南特立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作家協會會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小記者指導員,《讀寫算》《新教師教學》《快樂作文》特約編輯,《小學生學習報》特約記者。業餘時間發表了小說、童話、寓言、散文近600餘篇,指導學生在報刊雜誌上發表300多篇作品。參加全國散文等大賽多次獲獎。個人事蹟曾在《跨世紀名人懷歷》《課程教育研究》《讀寫算》扉頁中登載,面向全國發行。近期在《時代文學》《人民作家》《作家驛站》《鄉土作家》《家鄉》《湖北文學》《網絡文學》《桃花源文軒》《新楚風》《文學微刊》《原創幽默故事》《邳州圖話》《黃岡新風》《金秋文學》《淮陰語文》等十幾家文學刊物及平臺發文。作品集有《軌跡》《痕跡》《足跡》等。

《武漢保衛戰》江蘇淮安,王永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