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靖有什麼輝煌的歷史嗎?

暢銷書會


今天的雲南曲靖在全國不算是一個很有名的城市。但在歷史上,特別是三國到唐初近500年的時間,曲靖是雲南地區的統治中心,並出現了著名的爨氏大族,直到唐朝時的南詔國才將其吞併。

1,曲靖的地理位置。

曲靖在昆明的東北方向,是從貴州進入雲南的交通要道,號稱“入滇門戶”。

曲靖東邊是貴州的烏蒙山脈,西邊是滇池盆地。

形勢如同鎖鑰。

2016年,曲靖市戶籍總人口為652.97萬人,是雲南第二大城市,綜合實力僅次於昆明。

2,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南中,將管理半個蜀國的庲降都督府設立在曲靖。

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在南中地區與叛軍主帥孟獲激戰,最終降服孟獲。

諸葛亮廢益州郡設建寧郡,並將郡治由滇池遷到味縣(今曲靖),把庲降都督府設立在曲靖。

庲降都督府管轄的面積相當於蜀國的一半,包括今天雲南、貴州、廣西西部、四川南部、緬甸北部。

此處是蜀國的大後方。

蜀國缺乏戰馬,主要的戰馬來源是南中的西南馬。

所以諸葛亮在北伐前,先平定了南中地區。

歷史上楚國進入滇池地區,漢人在雲南的統治中心一直在滇池附近。

從諸葛亮開始,雲南的統治中心轉移到曲靖。

雲南是多個民族雜居的地區。

諸葛亮採用對雲南大姓恩威並施的方法進行統治,凡是依附蜀國的大姓則給予支持,凡是叛亂的大姓則給予嚴厲打擊。

諸葛亮還將一些不太順從的西南夷劃分給大姓當部曲。

蜀國在曲靖的屯兵,還給雲南帶來了中原的先進農業技術,促進了雲南的經濟發展。

3,雲南爨氏

爨氏原為中原人,東漢末年戰亂後遷徙到雲南。

到蜀漢時,爨氏成為南中大姓。

在蜀國扶持大姓的政策下,爨氏不斷吞併其他大姓的地盤。

西晉末年的戰亂,中原王朝對西南的控制力下降。

東晉成帝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統治寧州,以曲靖為中心,開啟了統治雲南400年的爨氏政權。

雲南爨氏號稱“開門節度使,閉門稱天子”。

一直到唐朝,爨氏才被南詔消滅。南詔遷20萬爨氏到大理一帶。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曲靖的出名,很大程度是因為捲菸,“曲靖捲菸廠”名氣很大。曲靖輝煌的不僅是捲菸,還有厚重的歷史。

曲靖最早設置行政單位,是在漢武帝中期,設置味縣,隸屬於治所在晉寧東的益州郡。東漢沒有變化,到了東漢三國,曲靖的歷史迎來了大跨躍。

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劉備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如何管理南中。南中,就是後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不毛之地”。蜀漢地盤不是很大(即使包括荊州時),而南中出產耕牛戰馬,金銀丹漆,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基地。劉備特別重視對南中的管理,設置了著名的庲降都督,專管南中。庲降都督的治所就在曲靖。

此時的曲靖,就已是南中(雲南前身)的“省會”。南中數郡距離蜀漢中心成都非常遙遠,必須專門設立軍事機構進行管理,否則很容易出亂子。劉備和諸葛亮不敢在南中玩火,誰玩火誰完蛋。

庲降都督管轄的範圍很大,包括雲南全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以及緬甸北部。蜀漢丟掉荊州後,地盤更小,以曲靖為治所的南中,相當於蜀漢面積的一半,蜀漢對南中更加重視。劉備駕崩後,南中四郡造反,益州郡太守雍闓殺掉太守正昂,舉郡降吳。南四郡的叛亂,幾乎削掉蜀漢一半地盤,這是諸葛亮承受不起的。這才有了諸葛亮徵南中,七擒孟獲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南中對蜀漢有多重要?南中不平定,沒有南中的豐饒物產,借給諸葛丞相一百個膽,他也不敢北伐!後院起火,手中無鐵,誰還敢出門顯擺?

為了方便管理南中,蜀漢把益州郡改名為建寧郡,治所遷到了曲靖。蜀漢把南中當成保命的後院,能出任庲降都督的,不是一線重臣,就是蜀漢極為信任的大臣。比如李恢,他的姑父爨習在南中是豪門大戶,劉備就看中了這一點,加上李恢也是南中人,就點名派李恢去當庲降都督。終蜀漢之世,庲降都督的人選,始終是朝廷政務的重點之一。庲降都督輕易不換人,名臣馬忠在庲降都督任上17年,從233年到249年,直到馬忠病死於庲降都督任上。

南中只是一個地區,嚴格來說還不是省級的州。直到晉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南中設置寧州,轄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四郡,“省會”就在曲靖的建寧郡。沒幾年撤掉寧州,改設南夷校尉,還是省級,曲靖還是省會地位。太安二年,303年,恢復寧州建置,還把牂牁、越巂、朱提三郡劃給寧州,“省會”依然在曲靖。東晉成帝時,牂牁、越巂、朱提等郡單設安州,但寧州的省級地位沒有變化。

進入南朝,寧州的地位不如蜀漢時那麼極端重要,但也是南朝穩定的大後方。寧州一亂,會影響到益州(今四川),廣州(今廣東、廣西)的穩定,就等於在南朝後院放火,後果之嚴重,朝中那幫大老爺不會不明白。

曲靖是寧州的“省會”,州中一應大小事務,都是在曲靖的衙門裡決斷的。而現在的西南兩大省會昆明、貴陽,在蜀漢、兩晉、南朝,都在曲靖治下,甚至當時都沒有昆明、貴陽這兩座城市。

北周控制雲南後,把寧州改稱為南寧州,所以,曲靖在歷史上也曾稱為“南寧”。隋朝的曲靖依然很牛,是南寧州總管府治所,省會級別。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在曲靖設立了郎州都督府,後又改回南寧州都督府。晚唐時沒入南詔,只是一個普通的石城郡,相當於縣級了。大理國時的曲靖,還是石城郡,但卻相當於地級了。

曲靖入元后,設曲靖路,原來的石城改名為南寧縣。明朝設曲靖府,清沿襲之,治所還在南寧縣。也就是說,曲靖叫了一千三多百年的南寧。直到民國後,曲靖府撤銷,把南寧縣改名曲靖縣。

南寧改名曲靖,也是為了和廣西的南寧區分開來了,不然容易弄混。但廣西的南寧命名於元朝,比曲靖的南寧晚了七百多年。


地圖帝


大家好,我是倮倮,曲靖有過輝煌歷史嗎?答案是肯定的,曲靖在雲南歷史中承上起下,不但是政治文化中心,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邊疆文化,成為雲南早期中原文化和邊疆民族文化大融合前沿區,在此過程中,滇東地區夷漢交融的複合型文化(爨文化)在雲南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曲靖概況

曲靖市是我國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部區域。截至2018年,轄1市3區5縣,建成區面積88.97平方公里,全市域總人口約652.9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67.94萬人,目前是雲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屬於雲南開發較早的地區,自然環境及區位優越,區域內盤江流域水系豐富,壩區寬闊(雲南最大壩區),從石器時期開始,滇東就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如:宣威尖角洞人、曲靖珠街碳化稻遺址)。先秦(春秋戰國)時期為勞浸、靡莫屬地,莊蹻入滇後,曲靖成為為古滇國腹心地帶。秦修“五尺道”至建寧(曲靖),始通道置吏,把曲靖與內地聯繫起來。

到了三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曲靖登上雲南歷史舞臺成為雲南的首善之區,是雲南地區狹義(名義)上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


註解一】:自蜀漢政權將兩漢時期所設益州郡滇西部分,拆分為雲南郡和永昌郡後,直至兩晉時期中原王朝對雲南控制日趨鬆弛,加之滇東南中大姓之間的兼併鬥爭,無暇顧及,因而造成中原王朝無力依託滇東管理雲南全境,故東晉鹹康八年,撤銷了永昌郡,名義統治雲南全境的寧州統治者喪失了對永昌郡地區的控制,所以滇東地區是雲南狹義(名義)的行政中心。

▲今天的曲靖行政區劃


雲南歷史概述

雲南行政中心東移,曲靖成為雲南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曲靖地區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對雲南後世影響深遠。因此要說到曲靖的輝煌歷史,就得先宏觀的瞭解雲南的歷史,縱觀整個雲南省的歷史脈絡,除去遠古時期,自文明時代開始,西南地區方國林立,史書記載統稱為西南夷,雲南地區有古滇國、昆明族部落、古哀牢國、勞浸、靡莫等地方勢力,直至西漢平定西南疆域後,於漢武帝元封二年設立益州郡開始,雲南第一次正式成為中原王朝西南邊疆的一部分。此後,隨著歷史各朝代中央王朝對雲南地區經營和側重點不同,雲南行政中心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先後發生了3次變遷:【滇中滇池地區】→【滇東曲靖地區】→【滇西洱海地區】→【滇中滇池地區】走過一個輪迴循環。


因此,可以把雲南的歷史概括為四個時段,即:先秦【古方國時代】→兩漢-魏晉南北朝【郡縣時代】→ 隋唐-兩宋【王國時代】→ 元明清三朝 →今天【行省時代】。


▲【西南夷諸國形勢圖(網絡圖片)】

▲兩漢時期的益州郡與益州(13刺史部)

▲【雲南歷史政權演變概況-自制表】


通過上圖表可以看出,作為雲南第二次行政中心遷移之地的曲靖地區,在雲南歷史發展中承上啟下,佔了四分之一的時間跨度,約400餘年,這是雲南奴隸制社會衰落瓦解和封建領主制崛起的過度時期,也是雲南第一次大規模南遷漢文化和土著民族文化融合的時期,南中大姓和爨氏政權在這裡崛起並發展起來,成為中原政權經營南中,不得不籠絡和依仗的地方勢力。下面我們就概況說一下爨文化及其爨氏政權。


  • 【爨氏政權及爨文化概述】

自晉開始,起源於同樂縣(陸良)的爨氏,憑藉獨特的手段與策略,從眾多的南中大姓兼併紛爭中脫穎而出,最終開始獨雄寧州,直到400年後被滇西崛起的南詔政權所滅。在這400餘年中,爨氏控制地區和族人創造了漢夷交融的複合型文化,即爨文化,其中流傳後世為人熟知的就是爨體字和爨碑。

  • 爨體字的特點:爨體字用筆方峻,起收果斷,似昆刀切玉,筆力雄強,結體茂密,繼承漢碑法度,有隸書遺意,運筆方中帶圓,筆畫沉毅雄拔,興酣趣足,意態奇逸。爨體字中國古代稀有字體,是代表雲南特色的元素之一。

▲爨寶子碑(小爨提碑)

▲爨體書法家為昆明地鐵書寫的個性站名

如今爨體字已經不只是代表曲靖地區的文化元素,也是代表雲南特色的元素之一,至今仍有頑強的生命力,運用於各種商業宣傳品中。


  • 【爨氏政權概況】

說了爨文化,不得不再說一說爨氏政權,爨氏政權奠基人是爨琛,三國末期生人,晉朝永嘉年為興古郡太守。在中原分裂大亂之時,在成漢政權多次南侵後,爨琛降成漢,成漢滅亡後,趁霍彪與孟彥內鬥之際擊敗二氏,並將彪縛送東晉,歸附東晉後,爨氏開始獨霸寧州,成為寧州政權的實際掌權人(傳6世),內政上爨氏政權執行的是“閉關自守”,外交上利於中原王朝對雲南實行羈縻政策,謹慎有限協作,多數時段,為對立和分裂的狀態。因此,末期招致了唐帝國的不滿,在長期的對立分裂中,爨氏政權為自己的覆滅埋下了禍根。公元748年唐朝扶持壯大的滇西南詔政權乘唐朝安史之亂,隨即東拓,將爨氏政權滅亡。

  • 爨氏政權世襲列表

  1. 爨琛 330-340?
  2. 爨頠 345左右
  3. 爨寶子 ?-405年
  4. 爨龍顏 ?-445年
  5. 爨雲 514左右
  6. 爨瓚 548-553


曲靖的歷史地位變遷

自東漢末年開始,經歷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朝開國之前,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黑暗混亂的一段時間,中央王朝政權頻繁更替,戰亂不斷,嚴重削弱了中央王朝對雲南地區的控制力度。隨著中原統治者對雲南地區經營和側重點的改變,伴隨著東漢後期滇中地區郡縣化的推進,及古滇舊貴族的叛亂和衰落。佔據雲南歷史發展四分之一的時間跨度的曲靖地區自蜀漢政權開始取代滇中滇池地區成為雲南的政治文化中心。

▲蜀漢的南中七郡(網絡圖片)

公元225年南中平定戰後,蜀漢丞相諸葛亮吸取南中蠻族叛亂教訓,開始重視治理南中,並且繼續拉攏和重用當地權勢的土著首領,另外撤兩漢時期的一級行政區益州郡,改設建寧郡,並將郡治移至味縣(曲靖)。味縣位置不僅比滇中的滇池縣(晉城)更靠近蜀漢都城,而且控扼巴蜀至雲南交通要道,這便於蜀漢政權統治雲南。
【註解五】:【南中】是古代地域概念,是特指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初時期的西南邊陲的廣大地區,即兩漢所說的西南夷領地,範圍大致於今天雲南、貴州大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區域。

▲三足鼎立的蜀漢政權


【曲靖取代滇中地區成為雲南行政中心的原因】

1.人為因素:古滇國舊貴族的叛亂和奴隸制的衰落使昆明地區的政治地位不斷下降;


2.交通因素:曲靖是雲南東大門自古就有“滇黔鎖鑰”之稱,由於早期交通不便,與雲南依山帶水的四川因為其特殊的地緣戰略關係,成為早期中原統治者管理和經營雲南的基地和門戶,因而從蜀漢開始的推動離成都更近的曲靖成為南中地區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3.地理環境因素:滇東地區河流水域豐富,平壩寬闊是中國古代手工耕作的理想樂土,因此從兩漢開始,由官方組織蜀地的移民大量流入雲南,其早期主要移民聚居區就是滇東平壩地區。


4.人文環境因素:自滇東曲靖成為漢民移民聚居區後,【大姓】和【夷帥】等地方武裝豪強勢力在滇東崛起,雄霸一方,內陸政權不得不加以重視,自蜀漢開始一方面以夷制夷,另一面,為了震懾滇東諸多大姓勢力,行政中心東移曲靖成為雲南行政文化中心是歷史必然。

▲地勢平緩的滇東兩大壩區


【曲靖地區行政區劃演變】

曲靖自古就是入滇門戶,地理環境位置的優越,不但位置靠近中原,而且有云南最大的壩區和盤江流域水系的撫育,4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據現代考古發掘證實發現了宣威尖洞人和珠街原始農業遺址。從司馬遷所著《史記-西南夷列傳》我們得知,曲靖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勞浸、靡莫的屬地。楚將莊蹻率兵入滇,降服周邊部族,曲靖成為古滇國腹心地帶,兩漢郡縣時代成為益州郡的一部分。以下是曲靖地區的歷史脈絡如下:

【先 秦 時 代】前770年–前221年

【時 間 跨 度】春秋 → 戰國 → 秦朝

【所屬行政區】勞浸、靡莫的屬地

【區 劃 範 圍】雲南東部和貴州西南部


【秦與兩漢時期】前221年——220年

【 時 間 跨 度 】秦 → 西漢 → 東漢 → 三國

【所 屬 行 政 區】益州郡(東部)

行 政 區 治 所】滇池縣(晉寧)

【 區 劃 範 圍 】味縣(曲靖)、牧靡(尋甸)、銅漱(馬龍)、因勞(陸良)諸縣。



【大分裂時期】220年——581年

【時 間 跨 度】三國 → 兩晉→ 南北朝 → 隋初

【所屬行政區】建寧郡(三國)→ 寧州(兩晉)→ 南寧州(北周)

【行政區治所】味縣(麒麟區)→ 同樂縣(陸良)→ 味縣(麒麟區)

【區 劃 範 圍】滇中地區、滇東地區

註解六】:北周為區別南中寧州,將甘肅寧州(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改稱為北寧州,南中寧州改稱為南寧州。


【隋 唐 時 期】541年——907年

【時 間 跨 度】隋朝 → 唐朝

【所屬行政區】南寧州 → 郎州(唐)→ 南寧州(唐)

【行政區治所】味縣(麒麟區)

【區 劃 範 圍】滇東地區


  • 【 滇東的沒落與滇西南詔崛起 】

歷經兩晉南北朝長達四百餘年的地方割據之後,中原王朝無暇顧及,雲南基本於半獨立狀態,自蜀漢以後,後續的內陸政權長期對滇西統治的鬆弛和廢棄,加上滇東寧州政權始終沒有有效管理滇西地區,滇西以烏蠻和白蠻為主的六詔地方武裝逐步強大起來,加上唐朝與滇東爨氏矛盾深化,又為了遏制吐蕃,因此前期唐王朝扶持了南詔政權讓其逐步發展壯大。

最終,崛起於洱海區域的南詔東拓滅爨氏遷其民,雲南的政治格局在唐宋時期迎來鉅變,那便是王國時代的到來,即滇西洱海地區(大理)的崛起,和滇中的晉城及滇東味縣的衰落。

唐朝天寶末年,南詔乘機東拓佔領滇中及滇東地區,改南寧州為石城郡,後於唐德宗貞元十年設置拓東節度,治所為鄯闡府,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昆明、曲靖、昭通地區。

  • 【五代-兩宋時期】907年——1779年
  • 【時 間 跨 度 】五代 → 兩宋(南詔、大理)
  • 【所 屬 行 政 區】石城郡(南詔) → 石城郡(大理)
  • 行 政 區 治 所】石城(曲靖)
  • 【區 劃 範 圍】滇東地區


  • 【蒙 元 時 期】1271年——1368年
  • 【時 間 跨 度】元朝
  • 【所屬行政區】石城郡(大理) → 磨彌萬戶府(元初)→中路總管府→曲靖路
  • 【行政區治所】石城千戶(麒麟區)→ 南寧縣(麒麟區)
  • 【區 劃 範 圍】滇東地區


  • 【明 朝 時 期】1368年——1662年(包括南明)
  • 【時 間 跨 度】明朝-南明
  • 【所屬行政區】曲靖路(元)→曲靖軍民府(明)→ 曲靖府(明)
  • 【行政區治所】 南寧縣(麒麟區)
  • 【區 劃 範 圍】滇東地區


  • 【清朝-民國-今】1662年——1949年
  • 【時 間 跨 度】清朝→民國→共和國
  • 【所 屬 行 政 區】曲靖府(清)→ 滇中道監察區(民國)→ 雲南省第二區督察專員公署(民 國)→ 滇東北臨時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建國初)→ 設雲南省曲靖專區督察專員公署→曲靖地區→ 地級曲靖市(今)
  • 【行 政 區 治 所】 南寧縣(麒麟區)→ 曲靖縣(民國)→ 麒麟區
  • 【 區 劃 範 圍 】滇東地區


結語

三國至唐初,雲南行政中心東移,曲靖地區成為南中地區名義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其歷史必然性,滇東地區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一是封建領主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壩區取代了原始野蠻的奴隸制經濟,其代表就是南中大姓。東晉時,爨氏經過長期兼併鬥爭中,脫穎而出自雄寧州,在爨氏經營的滇東、滇中廣大區域內,造就了這一時期漢夷交融複合型爨文化的繁榮發展(其留世的‘’兩爨碑‘’驗證了當時的繁榮發展。促進了滇中和滇東的經濟文化的統一。與此同時,曲靖地區作為行政中心過於偏東的弊端,也逐步顯現,加上爨氏政權的“閉關自守”對滇西永昌郡的脫離以及寧州西部及西南部邊境的統一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本文結束,喜歡/想了解更多雲南/昆明交通發展,歷史文化地方誌,可以查看我的相關回答,本文結束,謝謝觀賞。


倮倮觀察員


曲靖有什麼輝煌的歷史?嵩明,石林,讓出去算不算,,如果曲靖不讓出去,那麼這些地方是不是不會發展得那麼好?再或者說,曲靖已經沒能力帶著它們發展才讓出去的??看看現在的曲靖好蕭條,逐漸變成空城,適合養老,可是一座城市的發展怎麼能離開年輕的主力軍呢?是時候該思考一下了,如何留住人,如果吸引外來人,,現在是第二,不要再過幾年變成第三 第四 看看這些後起之秀,紅河州,麗江,玉溪 借鑑一下吧!紅河州把第二的位置盯得死死的


用戶3890734324572


有啊!很有名的一場古代戰役:白石江大戰。元朝倖存的官兵逃到曲靖,朱元璋命將領到曲靖剿滅,就在現在的白石江發動了這場戰爭,非常殘酷浩大。


阿星哥516


曲靖也許是在交通要道上吧。所以發展比較快。不然也就是一個小縣城而已。以前還出了一款《藍箭牌》輕型卡車。也很有名。


田野小直


沒有啊,不好意思了,本來想編點什麼應付一下的,但讀書的時候確實沒有學過,書是發了,沒有教也不用考,所以就沒讀過曲靖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