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中為何稱呼漢朝女子為“雙腳羊”?

網工Pike


“兩腳羊”這個詞實際上是古代歷史上戰亂年代的一個看起來比較隱晦的詞,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它什麼意思,但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或許很多人就會明白,但凡大混亂年代,通常會出現易子而食、人相食的現象,也就是人吃人。而“兩腳羊”指的就是被當作食物的人,這聽起來很殘忍,但在戰亂年代確實時有發生。

為何叫做兩腳羊,其實也很好理解,羊這種動物很溫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詞,叫做“待宰的羔羊”,它們是食草動物,屬於食物鏈的低端,只能被動的等著被宰掉,狼一旦來了,羊只有被吃掉的份,而普通百姓在戰亂年代毫無戰鬥力,他們只能任由“狼”來吃掉他們,這是多麼形象的比喻?而人又是兩隻腳,所以才被稱為“兩腳羊”,像是行走的食物。

古代人吃人的現象不獨發生在五胡亂華時期,而且“兩腳羊”也不獨只是指女人,任何戰亂年代被當做食物吃掉的人都可以被叫做“兩腳羊”,而且“兩腳羊”這個詞在史籍中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宋朝,即莊綽所著的《雞肋編》中:“老瘦男子廋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這裡的廋詞是隱語的意思,莊綽的這個記載說的是北宋滅亡之際發生的人吃人事件,靖康元年開始,金兵南下亂華,發生了靖康之亂,徽欽二帝被俘,在接下來的六七年裡,山東、京西、淮南等地千里荒涼,百姓無糧可收,只能捱餓,官兵、盜賊甚至百姓開始吃人。被吃的多是女人、孩子和老弱的男子,他們還給這些被吃的人起了一個個很相襯的名字,比如老弱男子就是饒把火、年輕女子就是不羨羊、小孩子就是和骨爛。

這些詞細一想就知道要表達的意思,就如同元朝時期將被吃的人稱作“想肉”一樣,在吃人的人眼中,這些被吃的人已經不是人,而只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吃的多了,吃的時間長了,竟也能品嚐出味道如何來,此處不可想象,想象會引起心理不適。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兩腳羊的記載,說古代被吃的人,被叫做想肉或者兩腳羊,兩腳羊這個稱呼最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北宋滅亡之前就已經有這個詞了,只是史籍記載的比較晚。在宋朝之前,吃人的現象就已經相當多了,最著名的大約就是五胡亂華時期了。

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原大地的一場持續百年的浩劫,西晉八王之亂讓中原自顧不暇,於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紛紛南下,欲在中原的腥風血雨中分一杯羹,雖說是五胡亂華,但真正南下作亂的遊牧民族遠不止五個,只是這五個最具有代表性,他們是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大胡人部落,隨著他們的南下,鐵蹄踏處,血流成河,那段歷史的黑暗程度讓人不忍卒讀,中原大地猩紅一片,而原本的漢人政權不得不南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在這個混亂時期內,百姓根本沒辦法好好種地,糧食無以為繼,於是吃人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很多百姓直接成為軍隊的軍糧,這裡的吃人事件絕不僅僅是胡人吃漢人那麼簡單,漢人自己也是吃漢人的。普通老百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任由強盜、官兵當做食物來吃,百姓之間也存在易子而食的現象。

所以,單單認為胡人吃漢人是很片面的。南北朝時期過去後,隋末唐初之際也有軍隊吃人的事件發生,即隋末割據一方的朱粲,

《舊唐書》記載朱粲:“即勒所部,有略得婦人小兒皆烹之,分給軍士,乃稅諸城堡,取小弱男女以益兵糧。”這位仁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食之美者,寧過於人肉乎!”他應該算是變態中的變態了。後來李世民攻下洛陽,王世充投降,朱粲等人被殺,百姓為發洩心中的怨恨,紛紛投瓦石擊打朱粲的屍體,自發為朱粲造了一個石頭墳。

這是唐朝初期的事情,到了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張巡在守城的時候也發生了以百姓為軍糧的事情,這也成為張巡的一個汙點,雖然張巡憑藉自己的力量苦守城池為大唐撐起了半邊江山,但是還是很多人對於張巡部下吃人的事情耿耿於懷。唐朝末年,大規模吃人事件再次發生,這就是著名的黃巢起義的時候,黃巢在被趕出長安城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斷了軍糧,於是將百姓作為軍糧,關於黃巢吃人的記載在兩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那一段段文字透出來的是鮮血淋淋的吃人場景。黃巢兵敗後,秦宗權叛唐也開始以百姓為軍糧。

所以大家看,在古代的那些亂世中,吃人事件是相當多的,戰火紛飛,百姓沒辦法正常種田,而百姓自己要吃飯,軍隊打仗更要吃飯,糧食一斷,人們就開始尋找各種替代品,樹皮、老鼠、各種鳥類,再然後就輪到吃人了。戰亂年代,人命是最不值錢的,而遭殃的也多半是百姓,不是被殺死,就是被吃掉,剩下的那些戰戰兢兢能捱過戰亂就是好的了。


尚宮女史


好像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鮮卑等五胡十六國的政權曾掠漢女為食吧。

相反,倒是有諸多漢人好吃人肉的案例。兩腳羊這個說法,其實是在講漢族男人如何殘殺漢族自己人的事。

例如,宋代莊綽的《雞肋編》記載:

自靖康丙午歲,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紹興癸丑歲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猶食者。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這段材料說的清清楚楚:靖康以後,南宋社會秩序混亂,盜賊、官兵、百姓,皆以人肉為食。所謂的兩腳羊,就是指那些被視作食物的老瘦男兒、婦女和小孩的通用名。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前後,倒確實也有軍士吃人肉的記載,但這是西晉軍隊做的醜事,與慕容鮮卑無關:

河間王顒頓軍於鄭……退入長安,急召張方。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張方是隸屬西晉河間王司馬顒的將領,他因軍中缺少食物,“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再“殺人雜牛馬肉食之”。原來,以女人為軍糧的竟然是張方。

漢人吃人肉,殘殺自己的同胞,然後再甩鍋別人。大家覺得這件事辦得怎麼樣啊?


HuiNanHistory


五胡亂華是一段慘痛的歷史。那段歷史對漢族女子來說慘絕人寰,對漢族來說是最大的恥辱。回答這個問題心情很是沉重。



所謂的雙腳羊,羊是吃的,屬於五胡他們經常吃的食物,但是羊是沒有兩個腳的,都是四個腳。他們所謂的雙腳羊指的是人,是漢族的妙齡女子。



五胡中的羯族是有名的惡魔!他們是吃人的惡魔,在戰爭中,他們不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充當口糧。他們把擄掠的漢人女子叫做“雙腳羊”,把她們像羊一樣驅趕,晚上供士兵姦淫,白天殺了吃肉。被擄掠的漢族女子沒有一點點尊嚴,她們就像家畜一樣被飼養,生活狀態還比不了現在的養殖場裡的動物。



直到冉閔滅羯後,解放出來數萬漢族女子,無家可歸的這些漢族女子全被冉閔收留。冉閔破羯族後,看到如此場景,對羯族人進行了滅族,羯族人必殺之。冉閔可謂是真男人。



可是,冉閔後期兵敗慕容鮮卑,漢族女子又落入了慕容鮮卑手裡。又淪為了“雙腳羊”,同樣的姦淫,同樣的吃法。只是一個冬天就吃完了數萬漢族女子。



在那個亂世,胡人把漢族中年婦女叫做“漢豬”,把漢族年輕女子叫做“兩腳羊”。胡人的集市上將漢族女子的肉與牛羊肉放在一起叫賣。有些甚至是現殺現賣,那個時代對於漢族女子來說卻是人間地獄。



亂世最先遭殃的是女子。借用一句話:“哪有世間安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感謝我國的軍人,讓我們遠離了戰爭,感謝我們的國家,給我們一個靜好的生活。希望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不再讓那悲慘的歷史重現。也讓我們都為國家奉獻,讓我們不再受辱。感謝偉大主席毛澤東,願我國永遠富強。就讓我們一起銘記這段歷史,將恥辱與無奈都變成我們的動力。


論史找樂


因為把女人當食物,總要起個好名頭。

五胡時期漢人命運悲慘,女人已經不是命運悲慘能形容了。是末日。很多漢人女子被吃前都會被姦殺淫虐。

那個時期是北方漢人大量減少的時候,能逃跑的都跑到南方去了,所以今天的南方文化很大程度開發是北方漢人一次次南下才形成的。

在這裡不得不介紹一個沒被寫在教科書上的漢族英雄。

冉閔

十六國時期冉魏建立者,帶領漢人發起反擊,並提出了現在看來有爭議的屠胡令。

這是個牛人,從能反擊到建立政權,一生直到死都在打仗,敗績很少。最後雖然被殺,但他給胡人帶來了膽寒的恐懼,以至於他死後胡人建立的政權對待漢人再也不敢如早期那樣隨意敢殺了。

這位被忽視的歷史名人,滅了盡三分之二的胡人,更是使一個最兇殘的胡族滅族,這就是羯族。在冉閔最厲害的時候,胡人大量被滅,也迫使胡人大量往中亞東歐遷徙,而遷徙途中因為各種困難又死了很多人,使胡人這個從攻入中原腹地以後,大量繁衍的各個胡族人口急劇下降。

他是一個被低估被忽視的牛人。也可以說他是間接解救漢人廣大姐妹的英雄。

也是一個馬革裹屍後還能震懾異族的牛人,相比那個時代南方政權的無能,在胡人包圍下建立政權,反擊滅胡,就一個字能形容,牛🐮。



愚者叨逼叨


所謂的五胡大量淫虐、食用漢族少女,最初就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挑起矛盾而“嫁接”歷史,編造出來的網絡謠言,遺憾的是很多缺乏求知慾的人會盲目相信,或是為之“義憤填膺”、“熱血沸騰”,恨不能化身嶽武穆喋血虜廷;或是為之“深刻反思歷史”,乃至不能自已,彷彿司馬遷附體。包括在這個問題下,我們會看到有些回答仍然是採信了謠言。真是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啊!

兩腳羊的稱呼始見於宋代史料

在史書當中,“兩腳羊”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南宋文人莊綽的筆記《雞肋編》,裡面說到,在靖康年間,山東、京西、淮南因為遭遇兵亂,糧食匱乏,百姓流離,當時鬥米貴至數萬錢,所以就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吃人的都是誰呢?居然不是殘暴的金人,畢竟他們能搶到糧食,而是那些盜賊、官兵以及饑民。被吃的呢?自然也是以百姓為主。

相比於糧食或者牛羊肉,人肉算是非常便宜的,還有拿整個人來做臘肉的。當時還根據肉質的老嫩,給不同人起了代稱,把青年女子叫“不羨羊”、小孩叫“和骨爛”、老頭叫“饒把火”,其中含義,略想便知,這裡就不忍詳細解讀了。

總之,這樣的人間悲劇,實在是不忍卒視,卻是歷史上遭逢亂世所經常發生的。所謂亂離人不如太平犬,如果長期沒有吃的,仁義道德便要丟在一邊了。

兩晉時期吃人事件屢見不鮮,但不是胡人獨有

假如我們在記載兩晉歷史的《晉書》中搜索“人相食”之類的內容,就會發現還真不少。比如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中,河間王司馬顒手下張方的軍隊中,就因為缺糧而大量吃人。後來,迫於匈奴劉曜軍隊的包圍,堅守洛陽、長安的大臣、侍者、宮女也出現了人吃人的事件。石勒與晉軍作戰時,軍中大飢,士眾相食。

由此可見,在兩晉之際的戰亂當中,吃人是時常發生的事兒,但絕不是胡人才會這樣做,晉人同樣如此。

至於謠言中所說的慕容鮮卑軍隊吃人,《晉書》當中恰恰沒有記載。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鮮卑軍隊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劣跡,而是說,這個謠言是憑空捏造的,沒有史料證據。

有一條記載倒是跟冉閔有關,冉閔被俘之後,慕容鮮卑軍隊包圍鄴城,鄴城裡也缺糧,“鄴中飢,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大概謠言中所說的吃青年女子,就是從這個吃宮人的記載而來的。不過很顯然,吃這些宮人的,並不是城外的慕容鮮卑,而是鄴城裡飢腸轆轆的胡漢官民啊。


以殘虐女子的題材造謠,是通行的卑劣手段

編造謠言的人,著重描述胡人軍隊對漢人青年女性的殘害,彷彿耳聞目睹一般。為何專寫女子?因為青年女性代表著純潔、、善良,同時也是弱勢群體。這樣的手段,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憤怒,以至於讓一些人喪失理智,無意去分辨真假。

類似的做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比如在二戰前夕,一些納粹黨徒專門組織編寫小冊子,編造出猶太人對天真純潔的基督教少女的罪行。再比如下面這張反美的海報,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謠言止於良心。面對歷史問題,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辨別真假,願這些網絡謠言早日清除,願相信網絡段子的人越來越少,願編造謠言的人還施彼身。


考古軍中馬前卒


五胡亂華期間的確實存在大量的以人為食的情況,但是其實只要遭災了,易子而食就會成為現實,更不要說遇到亂世了,其實不管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在亂世的時候,道德的束縛和法律的顧忌都會被生存的慾望所輕易撕破。

在進入千禧年後,隨著網絡互連技術的發展,在許多論壇上出現過所謂“兩腳羊”的說法,大意就是五胡亂華期間少數民族大量屠殺漢人以及將漢人充當軍糧,也就是這道問題的提問大意,實際上網絡中所說的“兩腳羊”這裡的不單是指漢人女子,其實也包含漢人男子,但凡是漢人,都有可能會被少數民族給當做軍糧吃掉。當然了,這種觀點毫無疑問是非常片面且不合時宜的。

首先,正如第一段所說,遇到災難或者亂世,古代人因為其落後的生產力水平,要想活下去就很難用現代的觀念去套他們,他們可能會吃人可能會吃小孩,五胡亂華期間自然也屬於亂世,在那樣的亂世之中,為了生存,漢族人也會吃人,少數民族也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心理負擔的,這是當時封建社會性質所決定的,更何況中國要到近代之後才逐漸有涇渭分明的民族意識,在幾千年前的五胡亂華期間,大概率是不存在少數民族故意本著民粹主義的原則對漢民族進行種族滅絕行為的。

其次,所謂“兩腳羊”的名詞記載並不是魏晉南北朝時候的記載,而是宋代的相關衍生,之所以會變成五胡亂華期間幾乎專有的名詞,原因已經不可考了。

最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吃人吃的比較出名的不是什麼慕容鮮卑,而恰恰是本該代表朝廷的晉朝官兵——河間王顒頓軍於鄭……退入長安,急召張方。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所以有時候網絡上的一些傳言不能全信,還是要帶入一點自己的思考和查證的。以上都是戴老師的一點拙見,歡迎大家關注轉發留言評論。


戴老師講歷史


五胡亂華,對於漢名族來說,那是家醜不外揚!

自司馬炎創晉以來,八王之亂就為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黑暗時期,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羻、羌、等五個胡人的遊牧民族。晉惠帝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渭水流域對晉首都洛陽行程宰割之勢。八王之亂後,晉室內部分裂空虛,民生調零,華夏大傷!永嘉五年311年,劉聰部下殲滅晉軍十五萬,並俘殺晉室高管,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墳宮殿、歷稱“永嘉之亂”。

由此可見,當時五胡異族對華夏漢族百姓,上至皇室,下至女子,猶如屠豬狗般……

女子稱為“雙腳羊”的命運不可避免,更是無可奈何!





贛南小火生活記


東漢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四分五裂時期。西晉統一後,統治集團內部腐朽,政治制度落後,晉惠帝個人素質差,皇室權利分散,內鬥激化。挑戰皇權的“八王之亂”,招來北方遊牧民族助戰,又不能處理好民族問題,耗盡了國力,日落西山,致“五胡亂華”,華夏各族陷入長達三個世紀的廝殺中!


西晉滅亡後,占主導地位的漢族,在殘酷的戰火中淪落,在北方佔據統治地位的是少數民族,奴隸主肆虐著血腥與野蠻。國家分崩離析,兵徵火焚,歷經磨難,北方異化,古城化為灰燼,文化卷宗焚燬,漢族人口由2400萬減至400萬,而且以老幼婦孺居多。

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先後在北方建立了無數奴隸制政權,十六國是算得上的國家。五族相互攻伐,每一次政權更迭,都是建立在對異族的屠殺基礎上,淪落的漢族人,成為待宰的羔羊。




五族壯丁隊伍涉足之處,屠城掠地,奴役人口,中原膏腴之地,哀鴻遍野。田園譭棄,糧食短缺,本來就食肉的遊牧民族,把人肉當牛羊肉吞食。漢族死亡男子過多,女子相對為多,又無反抗能力,她們自然成為兩腳獸的食物資源,被稱作“兩足羊”,並非空穴來風!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讓後世明白和平的可貴。對於那三百年裡人間地獄的記憶留存,痛定思痛,華夏民族應深刻地反思。反思那大動盪時期的歷史後,如今的國人,自然會明智地選擇民族團結友愛,在一個大家庭裡和睦相處,同御外敵入侵,而不是在國家危難之際,惡欲橫起,同室操戈,對同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痛下殺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面對這個問題,說實話潛夫的內心是非常沉重的,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多災多難。潛夫身為古安定郡人,位於陝甘寧交界地帶,古時民族融合衝突地帶,此類傳說很多。

“雙腳羊”並不是指羊,是被當作食物吃的人;不僅見於古代記載,而且也存在民間傳說中;不僅發生在五胡亂華時代,也發生在唐代黃巢起義軍中、宋代金兵南下期間、元末淮右地區、明朝崇禎末年。

宋人莊綽《雞肋編》卷中記載:“老瘦男子廋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古今亂兵食人肉,謂之想肉,或謂之兩腳羊。此乃盜賊之無人性者,不足誅矣。”
魯迅《準風月談·抄靶子》記載:“黃巢造反,以人為糧,但若說他吃人,是不對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兩腳羊’。”

這些悲慘的事情之所以能夠發生:

①當時社會動亂,民不聊生,人們失去生存的基本條件,為了生存而喪失人性;

②少數民族生產力低下,在中原農耕文明時期,他們處在原始社會狀態,野蠻、殘忍這些遊牧民族的劣根性還存在,南下對中原進行掠奪的同時對百姓的肆意蹂躪;

③中原百姓的奴性思想的存在,面對南下掠奪沒有有效抵抗,在掠奪者的眼裡於溫和的綿羊沒有區別。

回答完問題,潛夫不禁要問,我們在批判古代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時,有沒有反思我們現在自己,一是再次面對侵略時能不能挺直腰桿,不要低眉曲膝;二是我們現在除了上面的沒有,還有什麼不在國人的餐桌上。難道真的是前人不暇自哀, 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嗎。


安定郡小書生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亂華是一段黑暗的歷史,指的是西晉八王之亂後國力衰弱,北邊眾多遊牧民族趁機內遷,建立和南方漢人對峙政權的時期。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公元316,也就是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延續到鮮卑魏建立,持續了100多年,這個時期建立了大大小小很多國家,比較有實力的是五胡16國。

有很多學者把這一段時期稱為中原陸沉,認為是整個華夏民族的沒落時期,政權和經濟都被破壞,其實也促進了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只是戰亂頻頻,人民的生活肯定是顛簸流離和苦不堪言的。

這個時期窮亂到什麼地步了?據說是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還有了一個專有名詞叫雙腳羊。說的是殘忍的胡人居然以很多漢族的女子為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了?我們今天就一起去看看那段悲慘的歷史吧。

中原經濟文化發達,北方的少數民族肯定是嚮往這樣的生活的,能取而代之那當然是更好的了。然後從漢朝開始,就有很多胡人向中原遷徙了,勢力越來越強大,盤踞了華北地區,對中原政權一直是虎視眈眈,只是還沒有找到發兵的時機了。

而晉惠帝時期發生了八王之亂,西晉被分裂,國力衰弱,這些胡人趁機發兵,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政權,100多年時期,都是紛亂的中原大戰,打得不可開交。

互相開戰時期,這些胡人對漢人很殘暴,雙腳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傳聞中是這樣的,胡人一路對漢人燒殺搶掠,但是人數龐大的胡人食物短缺,怎麼辦了?就把漢族的女子殺了充當食物,還叫他們為雙腳羊,因為像羊一樣驅趕他們,這事是無比殘忍的。

對於這件事,還是有分歧的,有的人認為是栽贓,而有的人認為是的確發生過的事情,要怎麼去看待傳聞中的這件事情了?

雙腳羊不是指羊,而是指那些被當作食物吃的人,這說法是沒分歧的,也就是說的確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過雙腳羊也並不是只有五胡亂華這個時期才有的,也並不是只有女人被食,還有老人和孩子被食了,在史書上也有明確的記載。

很多人認為,雙腳羊起源於宋朝。

因為宋代的莊綽在《雞肋編》中有記載:

自靖康丙午歲,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這段話很好理解,說的是宋朝靖康之變後,盜匪很多,沒有吃的,就把老人、婦女和孩子當食物吃了,那些被食的老瘦男子被稱作“饒把火”,被食的婦女和少年被稱作“下羹羊”,被食的小孩被稱作“和骨爛”,這些人全部被統稱為雙腳羊。

歲饑饉,人相食的事情應該是真的。

可是這事是說的是宋朝靖康之變後的事情了,那麼五胡亂華時期,胡人到底有沒有以漢人女子為食了?

戰亂頻頻的年代,人們沒有吃喝,以人為食的確有發生,記得朱元璋登基後去揚州巡視的時期,那裡因為戰亂,只有18戶人家了,一個個都活成了乞丐,可是有個小女孩卻說吃肉了。

隨行的朱標大怒,問有肉吃為何要隱瞞了,可是深究下去的結果卻是他們是吃的去世的孩子,還和其他人交換而食了,看來飢餓的時候的確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大家都知道,五胡亂華時期一直戰亂是事實,而《晉書》裡面也的確有“人相食”之類的記載,還不少了,因為實在是太餓了。

八王之亂的時候,河間王司馬顒手下張方的軍隊就發生過因為缺糧而以人為食的事情,相信胡人也有過這樣的事情,但是要是單單就說胡人以人為食,還是有點不公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