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会发生炸营?

陈远


“炸营”的意思并不是“把营地炸了”,而是专指军队营地发生无明确原因的骚乱甚至暴动,时间一般为夜晚。“炸营”是形象化的称呼,又称为“营啸”。

关于炸营的实际记载其实并不多,而且多为野史,但可以肯定炸营事件是存在的。比如《晋书·谢玄传》所记载,苻坚率百万大军列阵淝水,谢玄带领八千精锐渡水作战。因为出其不意,导致苻坚大军忽然大乱,互相踩踏、投水溺死、丢盔弃甲、四散而逃,也成就了“风声鹤唳”这个经典成语。

炸营的本质,就是精神紧张的士兵,因为意外事件集体慌乱,导致军营混乱的事件。这在古代军队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古代的农业人口占大多数,长期接受训练的职业军人非常少。一旦发生战争,缺乏训练的临时征召士兵,占据军队的大多数。在前线作战的时候,毫无经验的士兵往往心理压力极大,精神高度紧张。


尤其是在夜间,古代照明手段有限,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营地,一旦有意外事件,黑暗之中难以控制,也就会发生炸营的情况。

其实想象一下也就知道了,一个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士兵,白天刚刚参加一场血战,晚上闭上眼睛就是血肉横飞的场景,好不容易睡着了,忽然听到旁边人一声大喊(或许仅仅是做噩梦),迷迷糊糊的很可能以为敌人来袭,会赶紧拎着兵器往外冲……看到这种情况的人,会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开始骚乱,事情就难以控制了。

不要说古代军营,就算是现代社会,也容易出现“炸营”。


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容易引发混乱。

(一片混乱的时代广场)

今年8月6日,美国时代广场忽然一片混乱,人们四散而逃,场面非常混乱。一名当时在现场的女性接受采访时说:“当时的时代广场上人们惊慌失措,四散而逃,尖叫声和哭喊声不断,不明情况的我和朋友们也只能跟着逃跑。”

实际情况是,一辆摩托车驶过,引擎声被误认为枪击,导致了这场大混乱。

包括一些踩踏事件,也明显是因为群众的慌乱,才导致事件产生严重后果。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很少有人能够在混乱之中保持冷静。

所以,古代发生炸营,是正常的现象。


七追风


炸营,用现在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是“群体性癔病症发作”。

有一个旧新闻,2010年4月23日上午8时许,甘肃省陇西一小学68名学生突然“集体中毒”,大多数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四肢无力、腹疼、视力不清等症状,有小孩子说自己闻到了浓烈的农药味。

结果呢,这个学校是农村小学嘛,孩子们家就在附近,都是回家吃饭,学校根本就没有食堂,排除了食物中毒。学校也没有开水房等什么集体喝水的设施,学生们基本是自己带水,或者根本不喝水。

其时,是阳历四月份,农历三月份,残冬的季节呢,田地中连农活也没有,自然也没有人施用农药了。

最后,把学生们拉到了兰州,医院中一个个检查下来,一个中毒的也没有,全部好好的回去继续上课了。

官员教师,媒体记者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去求助了大学的教授们,于是教授们给了这么一个名词——群体性癔病症发作。

老百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撞邪”了。

其实不是,哪有什么“邪魔外道”!只是一种神经紧张引发的“歇斯底里”发作而已。

什么叫做“歇斯底里”呢?

过度刺激导致的情绪失常也!而,炸营就是军队中一大群士兵一起“歇斯底里”了。

古代的军营中都是些什么人?说实话,古代的军队里面,正常人占据少数,所谓“好男不当兵”,社会边缘人很多的。这些人的精神状态一般不算好。为了管控住这些人,古代的军法很严酷的,真的是动辄就杀头,如此一来,就算不打仗,野外宿营而已,军人们的神经也是高度紧张的。

最重要的一点,士兵们消息是蔽塞的,因为军法的严酷,士兵们一般不敢乱动乱打听,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政工干部去宣传,就是说,士兵们虽然身处战场却对身周的战场情况一无所知。可是,每一个人都长着嘴巴,竖着耳朵打听一切情报呢,毕竟战争胜败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呢!于是谣言遍地。

这里就可以回答古代军队为什么炸营了:

千万个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其中有不少神经不太正常的社会边缘人,虽然身处千万的人群之中,各种消息却是蔽塞的,下一秒是生还是死一无所知,听天由命,然后,各种消息还满天飞,只要有一个受不住压力神经了,歇斯底里的一声喊,能不炸营吗?

这就导致有时候,明明是战胜的一方也会互相惊扰而炸营。比如李自成打开封的时候,山东总兵刘泽清奉命增援,在黄河南岸与李自成激战了两天,成功的拿下来黄河渡口之外,击溃了李自成,但是,第二天晚上,刘泽清的部队“莫名其妙”的就炸营了,不得不放弃了渡口,退回了河北,让李自成捡了一个大便宜。

是的,从来的炸营都是“莫名其妙”,不知其所来,不知何所去。有经验的将领一般都是不去“处理”,因为要是每次炸营都要大张旗鼓的处理杀人的话,炸营只会越来越多,因为士兵们的恐惧越来越多呀。

比如汉朝的周亚夫,汉文帝不持将令也进不去他的军营。军队纪律不可谓不严密了吧,然而《汉书》中也记载了“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账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

《汉书》这一记载可以看出,炸营这种事情,周亚夫已经见怪不怪了,处理起来应该有一套既定程序的,所以不用他这个最高军官去过问。

在古代,军队炸营是常见现象,不论其军队是否军纪涣散,纪律严明,管理有序的军队也炸营。当然了,管理不善的军队炸营起来动静比较大,有时候甚至压制不住而导致军事行动失败。

像周亚夫纪录严明的军队炸营起来基本就是小范围处理了,干扰不到军队行动的。


葭明通半瓶历史


炸营就是在两军对垒时,突然而来的崩溃。我先说几个明末的例子,再谈谈炸营的原因。

例一,崇祯十四年八月的松锦会战。

洪承畴率领八镇十三万明军,皇太极亲自率领八旗主力和朝鲜、蒙古援军,在锦州、松山一带决战。

皇太极截断明军的粮道,松山的粮草只够几日食用,洪承畴决定破釜沉舟,全力出击,速战速决。但各位总兵官认为应该向宁远方向退却。洪承畴大怒,认为一旦退军,一切不可收拾,而拼死一战,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决定第二天兵分两路,与清军决战。

当天夜里,总兵官王朴、吴三桂率先带兵奔逃,其他明军各部立刻跟随。清军趁势掩杀,处处截杀。明军完全崩溃,自相蹂践,炸了营。

那个悲惨的夜晚,洪承畴对局面失去控制,但还是放手一搏,留下少数兵力守卫松山,剩余军马冲击清军,结果遇挫。

那一战,十三万明军中只有曹变蛟、王廷臣率领的一万多人跟随洪承畴进入松山,五万将士被杀,其余奔散,损失惨重。

例二,崇祯十五年五月,在第三次开封围城战期间,发生了著名的朱仙镇会战。

明军方面的总兵力接近二十万,对外号称四十万,由丁启睿、杨文岳两位督师和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几位总兵官率领,左良玉的人马是其主力。农民军方面,李自成、罗汝才率领的人马号称一百万。

《豫变纪略》记载,双方激战多日,死伤惨重。官兵缺粮、断水,各部之间矛盾重重。李自成方面的形势也不好,已经开始谋划撤兵。

转折点出现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督师丁启睿下令第二天决战,左良玉反对。当天夜里二鼓时分,左良玉率先向襄阳方面撤退,他的部下鼓噪奔突,冲向其他明军的营地,顺手抢夺骡马。

各营明军不知什么状况,争相逃走,顿时一片混乱,也就是炸了营。凌晨时分,农民军大队人马顺势掩杀,同时预先派出大量人员,在左良玉必经之地挖出大沟,宽和深各约五米,长约百里。

左良玉的军队被截断去路,后有追兵,顿时大乱,互相践踏。左良玉聪明反被聪明误,精锐部队损失大半,元气大伤。官军整体损失惨重。

例三,崇祯十六年九月的郏县之战

孙传庭率领明军迎战李自成,正赶上雨季,明军粮草不继,将士们饿着肚皮进军。而农民军深沟高垒,不肯主动出战,同时派出轻骑,绕到汝州一带抄袭官军的粮道。

九月十七日,汝州的官军发生兵变,谣言四起,《豫变纪略》中记载,九月十七日的夜里官军崩溃,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各自奔逃,各营之间产生连锁反应。李自成全力追击,官军一天之内奔出了几百里。

上面的三例,都是一夜之间的崩溃,都能归入炸营,其中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将士们士气低落,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发生炸营。前面三例中,都是大敌当前,松锦大战和郏县会战中,明军都有粮草的危机,朱仙镇的明军也有缺粮、断水的问题,而且三例当中,高层指控之间严重分歧,很容易引发崩溃。

第二,是在形势混沌不明,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下。前面三例的炸营都发生在夜晚,士兵来源不同,分属不同的将官,居住不同的营地,互相之间沟通不畅。一有异动,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军纪不严的那部分最先奔逃,然后恐慌情绪快速传染。

第三,有序的行动往往引发无序的炸营。松锦大战中,王朴、吴三桂率先南撤,是有计划的。左良玉在朱仙镇率先撤离,也是有预谋的。但是,他们的有序运动却给友军带来困惑和疑惑,引发混乱。这种混乱反过来冲击了那些有序的行动,加上对手的冲击,导致无法挽回的混乱。


于左


炸营这种事在古代军队中其实并不鲜见,主要在两种情况下发生。

第一种情况,也是我们都熟知并理解的,一些平时缺乏锻炼,军纪涣散的军队,突然接到战斗的军令,面对强大于己方的敌人时,只要有人带头跑路,或者制造一些混乱,整个军营也许就会顷刻间崩溃,这种崩溃一旦发生,只要不能再第一时间阻止基本就不可能逆转了,任你武侯在世也只能随波逐流徒唤奈何了!

所以一般军队都会有督战队,他们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就是预防这种站前隐患的,一旦有人逃跑或者制造混乱,督战队会第一时间扼杀带头之人稳住局面。

当然要想这种炸营的情况不发生,根本的方法还是平时要严肃军纪,勤加操练;带兵之将平时要养德立威,要让整个军队形成一股向心力,培养共同的荣誉感。历史上大凡有名的大将没有不是这么做的!

而另外一种炸营情况就比较特殊,棘手,难以预料的。古人称之为“营啸”!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长期高强度作战的军队当中,给养不足,异地作战,军队时刻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士兵们精神高度紧张…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营啸。可能就因为一个士兵因神经紧张到崩溃而发疯一样的狂叫大笑,接着同样精神高度紧张的其它士兵也会被他带着一起发疯,这种状态下的士兵是失去理智的,他可能拿起刀砍向自己的同伴或者自杀!最让人害怕的是这种魔怔一样的情绪会很快“传染”到整个军营!

历史上营啸的记载还是有很多的。当然有些只是人为的蒙上了神秘色彩而已。

这里说一下我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猜想。大家都听过“四面楚歌”的典故吧。

讲的是楚汉争霸后期,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军队围在了垓下。楚军士兵减员很厉害,给养也快消耗干净了。到了夜晚,楚军听到四面都传来楚地的歌曲,威猛坚毅的项羽尚且大惊失色疑惑到:“刘邦已经占领了所有楚地吗?怎么会有这么多楚人在外面唱歌?”接着就是霸王别姬,突围身死的惨剧了…

我想这里面影藏了一些东西,值得仔细思索一番。早知道项羽可是从来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的,被围在垓下,项羽就绝望了么?那是不可能的,当年彭城之战,刘邦超了项羽的老巢,项羽仅仅带着三四万骑兵就把号称雄兵六十万的刘邦和诸侯联盟军打的屁滚尿流,不仅收复彭城,更是差点俘虏了刘邦和他老爹!这样威猛无敌的项羽和楚军会因为被围在垓下就绝望么?

我想刘邦手下或者就是韩信本人用了炸营计!

此人深知楚军连日苦战,给养不足,士兵想家,唯一的希望就在项羽身上,项王的勇猛带给了士兵希望,他们坚信项羽能带他们逃出生天,象上次彭城之战一样把刘邦打的抱头鼠窜!那么现在只要让项羽心智一乱,让士兵失去希望后自然就会炸营崩溃,后面就能压着项羽打了。

果然四面楚歌之计乱了项羽的心智,项羽霸王别姬,又是喝酒又是唱歌的,还要离开心爱的女人,这些做法对身边的将领,士兵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本就极度紧张的神经经此打击更是脆弱,再加上四面楚歌也让他们思念起了家乡,多翻打击之下,也许楚军在项羽率八百骑逃出之前发生过炸营的事件…

后世军队将领对炸营这两种情况都有预防措施。平时严肃军纪,整饬武备,加强思想教育;战时允许士兵劫掠享乐,甚至有的军队还有军妓,军营里不得喧哗,不得骑马,不能说悄悄话!前者预防的是第一种情况的炸营,后面的方法虽然不道德有伤天和但是对于缓解士兵精神预防营啸还是有些作用的。

当然允许士兵劫掠平民那是饮鸩止渴的方法,军妓的存在不仅不道德也会让士兵失去战斗力,所以真正正义之师都不屑于这么做!

而现在军队里面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刻关心士兵身心健康的政教军官的存在,平时注重士兵文化素质教育这些措施都是古代军队无法想比的优势条件。

关于炸营撤的有点远,大家随便看看吧😄


侠义为怀萧大王


答:古代炸营 ,又称“惊营”,是个极其特殊的军事用语。它是指部队夜晚留营时,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全体官兵盲目紧急集合的一种反常行动。多发生于战事频繁的日子。一般表现为,夜晚部队宿营,半夜之中,忽然有一人睡“臆症”了,急忙起床穿衣,其他人误以为紧急集合,也赶忙起床穿衣。等全体人员集合在一起时,却发现没有任何人下达集合的命令。

炸营事件在古今中外的军队里都有所发生,军营里面纪律严明,尤其是战时犯了很简单的错误都有杀头的危险,当兵的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尤其是大战斗前夕都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回来,人人都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这时候也许是由于某个士兵晚上做恶梦时的尖叫,继而就是所有的人一齐尖叫,大家互相殴斗混战,甚至互相啃咬,追杀军官、仇人、不认识的人和战友。第二天只留下一地的尸体。

按照迷信的说法,炸营是一种不祥的预兆,预示着部队面临着灭顶之灾。当炸营发生时,部队为了避免灾难,一般采取守势,取消一切进攻性计划。

炸营其实也属于一种特殊的灵异事件,几千名士兵有时候会同时尖叫嘶喊,有心理学家表示,炸营其实有可能是一种集体催眠现象。

正史有也属于丑闻,不会公布。野史有但不可信,小说上倒是蛮多的。


xiaocao449


古代的炸营,更多的称为“夜惊”,也就是军队晚上宿营的时候,突然因为一些极偶然的事情发生惊慌。有时候是战马的突然嘶吼,有时候是个别士兵的惊叫……

严重的时候,军队会误以为受到敌军偷袭,从而发生自相残杀、离营潜逃的恶性事件。根据史书的记载,容易发生炸营的地方,往往是两军交战最火热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炸营?这跟军队状况有关,经历行军之苦、作战之累,将士们是身体极端疲惫、精神高度紧张,还要担心敌军偷袭之类的意外事情。可想而知,1支接近崩溃边缘的军队,一旦信息不通畅,发生炸营并不奇怪。

来举几个例子吧!先来看三国的魏明帝时期,魏国的扬州牧曹休收到降书1封,对方是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曹休大喜,赶忙带着大军前去接收地盘,结果发现是1次假投降,魏军被打了个伏击。败退后的魏军夜宿当晚,突然就爆发炸营,将士们丢弃兵器、辎重,快速逃亡后方。

因此,古代军队宿营是非常严肃的,有各种奇葩的规定。比如不能在营盘里骑马,不能跑到隔壁营区借宿,不能看到稀奇事就嚷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里面有详细记载。

古代军纪也是相当残酷,有所谓的“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这对制止炸营发生有着明显的预防作用。然而,一旦发生炸营,如果没有立刻制止,那么什么军纪都没有什么卵用……

其实,不要说是古代,就是到信息传播比较先进的近现代,炸营也时常发生。像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面对强大的多国联军,很多成建制的伊拉克军队,一夜之间溃散……

在我军的历史上,也遭遇过1次有意思的炸营,不过炸营方是国民党军。当时,孙元良——台湾影星秦汉的爸爸,带着16兵团刚刚突围,还好基本部队没什么损失。脱离危险后,16兵团在萧县夜宿,没想到入夜遭到小股解放军的骚扰……

结果,16兵团变得神经错乱,谁也不能保证解放军伪装成自己人跑进来。他们在黑夜里自相残杀起来,几万的大部队就这样没了,最后孙元良能带的兵只剩下几百人。

古代有没有办法,来防止炸营的发生呢?古人还是想出法子来的,虽然不能百分百预防,但是还是相当有效。方法主要有2个:

1个方法是严明纪律,严格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谁要是违反宿营的规定,基本上就是死罪。一旦发现异常,士兵们只能告诉军官,绝不允许相互间传递,以免小信息被放大为大骚乱。

另1个方法是权威出场,就是让慌乱的士兵看到镇定的权威人物,用权威的力量让士兵们安心。大家一看主帅都在那边,喝着茶、走走步、骂骂人,自然也就让大众心理平静下来。


子屠龙


从古至今,战争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数千年来,有无数的战争爆发,也有无数的战争湮灭。

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随着战争而灭亡,也有着弱小的国家随着战争而兴起。

两军交战,不仅仅是士卒之间力量的搏斗,更是将帅之间智计的比拼。

但在战场上,有一种情况是交战的任何一方都不愿意面对的,那就是“炸营”,也被称为“营啸”!这是一种夜间经常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军事混乱局面的统称。

那么为什么古代战争中,军队会发生“炸营”呢?

那么今天,今古就为大家好好讲讲“炸营”发生的原因。

首先,古人的饮食习惯使得军队在夜间几乎都成为瞎子

我们现代人很清楚,要想在夜间具有一双视力非常好的眼睛,那就必须摄入大量的维生素A。那么维生素A又大多从何而来呢?

由于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胡萝卜和动物内脏中,尤其是动物内脏的维生素A吸收效率最高。但是由于古人的饮食习惯大多是不吃这些动物内脏的,所以军队的士兵大多到了夜间,没有足够光线的情况下,就是一群瞎子。

而人在什么环境最为恐惧,没错,就是在黑暗中,尤其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最为害怕,这也是炸营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其次,古代军队训练水平使其纪律性难以保证

由于古代军队的训练水平较现代军队而言远远不如,这就使得军队的组织和纪律性大多不强,这就使得军队在夜间的活动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如敌军夜袭或突发火灾等情况,非常容易使部队在夜间出现混乱的局面。

同时,由于缺乏组织及纪律性,在黑暗中,这些处于绝望边缘的士兵,大多会被这些被混乱的信息引导,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选择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甚至会及不理智的肆意砍杀,这就很容易杀伤自己人,这也是炸营的最主要伤害。

结语

可以这么说,炸营最可怕的其实还是军队士兵对自身无法控制环境的恐惧所产生的,在这种环境下,由于古代军队落后的军事管理模式,使得军队的组织纪律性在夜间,存在极大的缺陷。也只有到了现代,营养均衡的军队,提升了夜视能力,并以较高的组织纪律性才得以将炸营这种现象给予杜绝。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今古言堂


“炸营”这类现象,你不知道了也就无所谓,当你了解后,一定会觉得非常恐怖,甚至有点毛骨悚然。

“炸营”是战争期间发生的正常人群体性的突然发疯,而且不可阻挡,很难控制,后果也不可想象,经常导致一支军队无故崩溃。

为什么会发生“炸营”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说穿了炸营是一种心理疾病,跟战场的环境有关。

战争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是血与火的洗礼。

尤其是长期的战争,战场上枯燥的、单调的生活,狭小的空间,紧张的战场形势。对不确定战争走势的忧虑,对亲人的思念,身边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受伤、牺牲的场景在大脑里反复出现。都足以让军营中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们难以承受、不堪重负,精神压力日益增大,达到临界点。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躁、不安、恐惧和失望、绝望的情绪是会蔓延的,而且会是无形中在军营中扩散。

人在精神高度紧张时,只要有一点刺激,战士们的精神就会崩溃,洪水决堤,一泻千里。

炸营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用现代医学术语说,就是战争综合征。

战场上,战士的神经长期紧绷,这种过激反应持续时间越长,患病几率越高。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美国是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经常要插手地区事务,发动战争或者介入地区冲突;因此美军是世界上参战最多的军队。

德国媒体就曾经报道说,从战场上下来的美国士兵几乎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或多或少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战争中非常可怕,因为表面上看不出来,一旦发作,危害很大。

2009年的11月6日,美军的海军陆战队一个陆军装甲训练军事基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

一名美军军官拿起突击步枪向自己的战友疯狂地扫射,一眨眼的工夫,就有将近30多名美军士兵倒下,其中15人当场死亡。这个开枪的美军军官把枪对准自己,饮弹自尽。

在战争中,心理疾病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是致命的。因此,各国军队都有心理医生,负责对战士的心理进行诊治、缓解他们心中的压力,安抚他们焦躁的情绪,让他们坦然面对战争和伤亡,回归正常的心理。

可是在过去,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心理学,人们也不懂得进行心理疏导,对部队里的战士心理疾病不可能会发现,发现了也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在此情况下,部队发生“炸营”就见怪不怪了。

普通的炸营,往往会发生在深夜。

一个人突然癔症发作,从床上翻身而起,一边穿衣服,一边拿枪,叫喊着往外跑。身边的战友也跟着效仿,穿上衣服拿起武器,呼喊着冲出去。

中国军队较早的炸营事件,发生在汉代。《后汉书·董卓传》里面,就记载了一例炸营事件:“牛辅营中无故大惊,辅惧,乃取金宝踰城走。左右利其货,斩辅,送安。”

牛辅的营中士兵们无故发生骚乱,牛辅害怕,拿着珍宝跳城逃跑,被人劫杀了,一支军队就这样崩溃了。

明代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崇祯十五年五月,李自成部下罗汝才率领军攻打开封,开封明军死守待援。崇祯接到开封的告急文书,急命山东总兵前去解围。

山东总兵刘泽清接到命令不敢怠慢,日夜兼程奔赴开封。

不久后,刘泽清的明军,跟李自成的义军在黄河南岸遭遇,两军发生激战,刘泽清军队首战告捷,占领了黄河渡口。李自成的部队遭遇败绩,非常懊丧,怕李自成责怪,赶紧增兵,打算第二天再战,夺回渡口。可是天亮之后,他们却发现明军撤走了。

原这是怎么回事呢?来刘泽清的部队“炸营”了。

明史记载说:“总兵刘泽清过河击贼,两日皆捷。营中忽自惊扰,仍退还河北。”

在军营中,一个人的突然行动往往会带来一群人的突然行动。一个人突然大喊大叫会导致大家以为敌人攻了上来。一个人突然奔跑会导致大家以为主帅命令撤退。一旦有很多人跟从这种行为,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由此可见,在古代战场上,发生炸营的事情虽然不太常见,但也并非是个例。

群体性的心理疾病,不只会发生在军营。只要压力过大,任何集体生活的环境都会发生。

所以除了炸营,还发生过“炸监”、“炸校”事件。

二战后,苏军占领东北,俘虏了几十万日本军人。苏联政府把这些日本战俘弄到西伯利亚改造,战俘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进行高强度劳动,经常遭到毒打。

日本战俘远离家乡,未来如何心里也没谱,日久天长就产生了焦躁、绝望和不安情绪。

在此情况下,日军战俘营中就发生过炸监事件,俘虏们集体大呼小叫,失去秩序。

当然,苏军对此是不会害怕的,也不会进行心理疏导,采取的措施无非是一劳永逸对他们进行子弹治疗。

上世纪七十年代,豫北某地发生过炸校事件

那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心惶惶传言河南也会发生地震。当局为了安抚人心,就让大家晚上在外边睡觉。但当地政府又没有宣布,这样的状态到底要进行多久,人们心中的压力慢慢增大,恐怖情绪在学校蔓延。

豫北一所中学进行暑假集训,高一三班的学生,在1976年8月上旬的一天下午,突然有名在教室尖叫,接着全班学生都在教室里哭笑,来回跑。

令人奇怪的是,大家仅仅在教室里“癫狂”,就是没有人出去。学校工宣队的人接到班主任求救,来到现场,用喇叭宣读了好长时间的语录,教室才渐渐趋于平静,但学生呆若木鸡,没有人去配合老师上课。学校不得不中止集训,让学生放假回家。

现在我们分析,一定是当时地震传言太久,防震时间太长,学校集训强度过大,让学生心理上难以承受,成为炸校的诱因。

随着心理学的诞生,全社会对心理学疾病的重视,无论什么环境产生的个体的心理疾病都会得到及时救治,炸营和炸监、炸校现象不会再发生了。


小约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炸营,也叫作惊营。

说通俗点,就是全营(宿营地)因为某些因素的触发,突然出现盲目的集体行动。

最常见的就是,突然全营官兵逃离营地。

这主要出现在高度紧张的军队,尤其是是训练不佳、士气低落或者濒临失败的军队。

萨沙知道的炸营也不少。

其一,元末蒙古探马赤军

元朝地方的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探马赤军。

这是以蒙古人为核心,编组大量其他民族精锐士兵的军队,平时用于镇守帝国的各省,镇压地方民变。

搞笑的是,探马赤军腐化速度极快。

到了元末,探马赤军几乎不能作战。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曾集中3万探马赤军,在沙河一线对付红巾军。

谁知道,红巾军还仅仅派了小股部队夜间骚扰,探马赤军就全军大乱。

该军官兵长久不作战,和普通农民军区别不大。

官兵误以为红巾军主力趁夜杀来,军营震动。

一个士兵先逃,带动同营帐其他几十名士兵一起逃,随后其他营帐士兵也跟着逃。

最终,全军无故奔逃,都以为主帅下达撤退命令,只是自己没有受到。

主帅也先帖木儿跑的比其他人都快。

第二天,红巾军惊讶的发现,当面3万探马赤军不见踪影,丢下堆积如山的辎重。也先帖木儿在后方收拢残部,仅剩数千人。

3万探马赤军,一次炸营就自我毁灭了。

其二,清军炸营。

太平军起兵初期,虽多次击败清军,然而在广西的军队只有二三千人。

然而太平军以客家人为主,凶悍好战,敢打敢杀。况且当时他们已经是叛逆,投降也是死罪。

所以在1851年,太平军和清军大将乌兰泰决战,地点广西象州的中平镇附近。

乌兰泰麾下主要是驻守贵州的绿营士兵。

这些士兵久不操练,毫无作战能力。因薪水微薄,他们平时多兼职给人打工,甚至做奴仆,也毫无战斗意识。

此次出征之时,一些绿营士兵不愿意送死,花钱雇佣当地流氓无赖充数。

这些流氓当然不愿意打仗,寻找一切机会逃走。

于是,双方刚一接触,6月10日太平军在凌晨开始攻击。由于清军有炮兵,太平军在正面射击,派出一股部队从侧面突袭清军炮兵营地。

结果,7个太平军战士刚刚冲入炮兵阵地,这里绿营兵不敢搏斗,一哄而散。

炮兵跑了,步兵也趁机跟着跑,中路看到侧翼跑了,也迅速逃跑。

最终,区区7个太平军战士一次突袭,整个营地清军1000多人就全跑了。

太平洋立即尾随追击,抓住跑得慢的清军奋力砍杀,清军更是大溃。

事后,乌兰泰在奏折中写到:“奴才在山下看的甚真,仅止七贼。以一千兵不及七贼,突出情理之外”“查共阵亡大小官员十五员,……共阵亡额外马步兵丁二百四十二名,广州驻防旗兵七名,受伤官兵四十四名”

看看,清军绿营兵就这种德性。


萨沙


炸营,又称营啸,是大规模军队,尤其是古代部队常发生的事情。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军队但凡战斗力强的,纪律向来严明,有所谓“十七条五十四斩”,所以普通士兵要经受长年累月的压力。

若是在平日还好,靠军纪可以将这些压力压制在士兵心中,可是到了交战,尤其是到了僵持战,上到统帅,下到士兵,又增加了一层濒临死亡的压力。

连日的血腥厮杀,熟悉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加上常年的军纪压力,假如一个士兵突然做了噩梦,惊啸一声,则会造成一定的连锁反应,其他人被这一声惊啸惊醒,也会惊叫,接下来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军营陷入歇斯底里的群体惊呼,有的人则开始互相残杀,还有些人则在惊啸中力竭而死。

所以古代部队对事后营啸的始作俑者的军法相当严酷,基本上就是杀无赦。

最早记载的营啸事件是在《通鉴纪事本末》中,对东汉士兵与西羌战争中发生的;而最近的营啸则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孙元良第16兵团。



现代的部队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存在营啸事件了,首先是部队中会有专门的政工人员在平时来疏导士兵压力,其次是现代化部队的作战方式改变,已经基本避免了大规模集结,所以发生营啸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