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懸崖採蜜人

01

本文討論的採蜜人可不是指人工養殖小蜜蜂的兄弟姐妹們哦,TA們要對付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野蜜蜂——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體長17~20毫米,性情兇猛,主要分佈在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以及我國的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等地。

由於黑大蜜蜂的主產區在喜馬拉雅山周圍的雪山下,故又稱喜馬拉雅懸崖蜂(下文簡稱懸崖蜂)。

懸崖蜂有隨季節遷徙的習性,冬天遷至低海拔的溫暖區域,夏天遷至高山涼爽地帶。

懸崖蜂的採蜜對象主要是深山杜鵑花,每個蜂巢一年可產20~40公斤的蜂蜜,加上蜂蠟最重的甚至可達60公斤,蜂蜜存儲量是普通蜜蜂的5~10倍

懸崖蜂將採來的花粉和花蜜帶回巢中,日積月累形成了巨大的蜂巢,長度可達2米。蜂巢多建在人跡罕至的懸崖陡壁上,離地面30~40米,背後的懸崖一般高500~600米,上千米的也有。

根據蜂巢海拔分佈不同,懸崖蜂會產出3種不同類型的喜馬拉雅蜂蜜:春蜜、紅蜜和秋蜜

紅蜜最為珍貴,只有棲居在海拔2500~3000米的懸崖蜂才能夠生產,氣味芬芳,具有鎮靜安神的藥用價值。

被譽為“世界最高海拔蜂蜜”的紅蜜,價格是普通蜂蜜的5~10倍。

產量大、藥效佳、價格高的喜馬拉雅蜂蜜,自然逃不過人類的“金睛火眼”,採蜜人這一神奇的職業應運而生。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世界上最大的野蜜蜂——黑大蜜蜂

02

懸崖蜂的蜂巢位置如此牛逼,就算是黑熊這種“蜂蜜奴”也只能“望巢輕嘆”,唯有人類才有本事一嘗。

據說採蜜人的歷史可追溯到3萬年前,採集到的蜂蜜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換取生活用品和食物。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蜂巢下?

沒錯,採喜馬拉雅蜂蜜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

其一,蜂巢都在30~40米的懸崖上,深山老林的,還指望能搭個升降臺,或者開個吊車進來?不可能。就算是今時今日的採蜜人,基本都是沿習古人的作業方式:在動輒幾百米高的懸崖頂,遊繩下來,懸吊在半空中採蜜

爬懸崖、高空作業還有巨蜂,稍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

其二,懸崖蜂生性兇猛,蜇針有毒,而且有主動攻擊的能力。正常可採的蜂巢,一窩有10000只蜂。採蜜人的出現,動靜稍微大一點,就會驚擾到崖壁上的蜂群,一瞬間方圓幾百米的天空都會是密密麻麻的懸崖蜂,嚇尿了。

然而更恐怖的還在後頭,如果一隻懸崖蜂的蜇針刺中了某位可憐的人,蜇針會留下來,並散發出強烈的氣味,其他懸崖蜂便會根據這個氣味對此人發起群攻。

一旦遭到蜂群攻擊,輕則高燒幾日,重則直接掛掉。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今時今日的採蜜人仍沿習古人的作業方式

03

在尼泊爾,一些當地人千百年來一直以採集蜂蜜和蜂蠟為生,他們使用著世代傳下來的技術和最簡陋的工具,用最傳統的方式來採集喜馬拉雅蜂蜜:點火放煙,趕蜂採蜜

38歲的凱舍爾是採蜜人兼團隊首領,他這次的目標是採集卡里根德大峽谷的紅蜜,海拔約2500米。

“高山採蜜是極其危險艱苦的工作,要靠集體的力量。就像竹繩是由許多竹絲編成的一樣,我們團結在一起,就可以去一個人單獨無法去的地方。”

凱舍爾的採蜜隊伍共10人:3人拉繩子,1人採蜜,2人在崖底,1人負責點火放煙,3人負責割蜜。

凱舍爾提到的竹繩,就是採蜜用的最主要工具。用竹絲編織而成的繩梯,長的可達800米,十分結實耐用。久放的繩索需要經過浸泡才能變軟變結實,所以在使用前,需要在附近的溪水中浸泡近一個小時。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竹繩用之前需要浸泡才能變軟變結實

當到達目的地時,樹木稀疏,峭壁之上掛著一個個巨大的蜂巢,附近還能偶爾發現成群飛舞的野蜂。

這次的目標蜂巢所在的懸崖不算高,大概百米上下,凱舍爾的手下們把搬來的短木棒插進泡軟的繩索中,做成了一條大概70米長的繩梯。幾個人抬著繩梯,和首領一起沿著事先確認好的路線,攀上了崖頂。

凱舍爾從腰間解下米袋,將一把穀物拋向空中,口裡唸唸有詞,祈禱一切順利後,便和手下們一起小心翼翼地放下繩梯。

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繩梯需要儘可能安靜地接近蜂巢,不能驚擾到裡面的蜂群。

否則,懸崖蜂受到驚嚇會傾巢而出,採不到蜂蜜事小,他們的生命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凱舍爾和手下們把繩梯固定妥當後,採蜜人和懸崖蜂的“戰鬥”一觸即發。

蜂巢下方的採蜜人點燃好事先準備好的篝火,濃煙直奔蜂巢,採蜜人同時一起大聲喧鬧,懸崖蜂突然受到驚嚇,一團黑黝黝的“烏雲”會瞬間出現在崖邊,金色的巨大蜂巢顯露出來。

這時的野蜂群會攻擊它們見到的所有事物,採蜜人都躲得遠遠的,十幾分鍾後,蜂群分散開來,採蜜的“戲肉”要上演了。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蜂群受到煙燻亂竄,“戲肉”上演

凱舍爾只往頭上披一件防蜂斗篷,腰插兩條長棍,在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措施下,便沿著搖晃不定的繩梯緩緩而下。

與此同時,兩名採蜜人從下爬上懸崖,到達繩梯三分之一的位置時,他們背靠石壁站在崖坎上,用繩索把繩梯拉向懸崖,讓首領靠近蜂巢。

山頂上的手下們將一個竹籃懸吊到蜂巢邊,凱舍爾用雙腳夾著一根長棍,固定好竹籃的位置,雙手隨即用另一根長棍捅爛蜂巢,每裝好一籃“寶物”,馬上速降到懸崖底,由同伴割蜜分裝,如此往復。

採蜜人分工明細,默契配合,在各種手勢和口號的指導下,幾乎沒有多餘的動作,便順利完成了任務。凱舍爾說:

“所有的流程必須要趁蜂群還暈頭轉向的時候迅速完成,一旦蜜蜂回過神來,後果不可想象。”

大概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採蜜人收穫了幾十斤蜂蜜和差不多十斤的蜂蠟。

凱舍爾他們把蜂巢帶回家還需要花數小時取出裡面的原始蜂蜜,所有參加採蜜、加工、提供工具的人都能得到一份蜂蜜,數量按貢獻大小依次分配。

蜂蠟會進行加工,做成一塊塊大概5斤重的蠟磚出售或者交換食物。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凱舍爾的”雙棍“採蜜絕活

04

要想成為一名懸崖採蜜人,需要付出的艱辛和危險異乎常人,甚至需要數十年的勤學苦練。

首先,與巨大的峭壁相比,懸崖蜂的蜂巢是如此渺小,想要精準地找到它們的位置,沒有經驗的積累絕無可能;其次,高空作業,獨戰群蜂,少那麼一點兒膽色都不行;最後,採蜜人的日常工作都是以繩梯為伍,水泡、破皮和蜜蜂螫傷是“家常便飯”,吃不了苦的人當不了。

在尼泊爾,懸崖採蜜的技藝,大多為子承父業,方圓幾十公里可能才有那麼一位採蜜人。

採蜜是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甚至可以說是一項特殊的社交和宗教活動,這絕不僅僅是為了利益,更像是一種信仰。

“蜂蜜是神的恩賜,採蜜讓我們像兄弟一樣,一起踏著祖先的足跡去找尋神的恩賜。”

凱舍爾虔誠地說。

在每次採蜜前,當地居民都會舉行傳統的祝禱儀式,殺羊祭神,並在羊的內臟上找尋脈絡和先兆,希望老天能保佑所有人平安。在每完成一次任務後,採蜜人都會用椰子、鮮花祭拜神靈以感謝恩賜。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祭拜神靈,感謝恩賜

千百年來,採蜜人每次都不會把蜂巢“趕盡殺絕”地統統拿走,而是留下一小部分,吸引懸崖蜂歸來。

這種傳統的收蜜方式讓蜂群能延續發展,採蜜人也得以流傳下去。

我國雲西南的傣族、傈僳族和佤族人,都有采蜜的習俗,採蜜方式跟尼泊爾人一脈相承。在採蜜的最後,他們同樣會遵循祖先的“規矩”,給懸崖蜂留下一塊蜂蜜:

“這是人類和蜜蜂之間的約定,這樣明年它們還會來這裡築巢。”

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事莫過於此了。

極限工作之採蜜人:600米懸崖上對付2米大蜂巢和10000只毒蜂,牛

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事莫過於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