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古生物学界将陆地上出现生命以来的地质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有时也称为“四大王朝”。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就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期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一阶段的生物由行动迟缓、体形笨重的原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组成。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动物是异齿龙,它是一种背部长着帆一样结构的生物,但其实并属于恐龙。不过,人们常常搞错,有一些插图就经常会把异齿龙当做是恐龙。异齿龙实际上属于下孔亚纲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曾经也是。早期的爬行动物主要分为四大类:下孔亚纲、调孔亚纲、缺孔亚纲和双孔亚纲。这些名称是根据它们颅骨侧边上小孔的数目和位置来取的。下孔亚纲表示在它们的颞颥(nie4 ru2)处有一个孔;双孔亚纲就是2个;调孔亚纲也是一个,但位置高一点。

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这四个主要的类别下面又分为更多的子类,有些子类繁荣起来,有些则衰落下去。缺孔亚纲产生了鳖,它们曾经一度快要处于主宰地位,成为地球上最高级、最厉害的物种。虽然听上去有点儿搞笑,但却是真的。只是由于它们进化得太慢了,所以生存了很久,但没有成为统治者。下孔亚纲又分为四支,只有其中的一支活过了二叠纪。我们很幸运地属于这一分支,后来进化为了一个原始的哺乳动物家族,叫兽孔目爬行动物。这类动物形成了“第二大王朝”。

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但是,兽孔目爬行动物却不太走运,因为它们的表亲双孔亚纲繁殖力也很强,其中一些进化成了恐龙。渐渐地,兽孔目爬行动物不再是恐龙的对手了。在面对面的竞争中,恐龙这种新型的凶猛动物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兽孔目爬行动物,大多数都从化石记录中消失了,只有很少的一些进化成了一种小小的、毛茸茸的穴居小动物。作为幸存下来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在长久地等待时机。它们之中最大的也不比现在的猫大,大多数比老鼠还小。但是,最后这竟成了它们幸存的原因。但是它们还得耐心地等待1.5亿年,直到第三大王朝的恐龙突然迎来末日。这就为第四大王朝,也就是属于我们的哺乳动物时代让开了一条道。

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每一次大王朝的更替,以及期间众多的小更替,都依赖于一种重要但又听上去矛盾的动力,那就是:物种灭绝。这是一件相当有意思的事实。我是想告诉你,在地球上,物种灭绝是生命的必由之路。没人知道自生命诞生以来,一共产生过多少物种,50亿种是最常见的一个数字,但也有人认为高达一万亿种。不管这个数字是多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其中的 99% 已经不再陪伴我们了。芝加哥大学的劳普(David Raup)喜欢这么说,“近似地来说,所有的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对于复杂生命而言,一种哺乳动物的平均生存期只有 100万年,这差不多是人类已存在时间的1/3 - 1/4

当然,灭绝对于受害者来说是坏消息。但对于一颗有活力的行星来说,却是好消息。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塔特萨尔(Ian Tattersall)的话来说,“与灭绝相对的是停滞。在任何领域,停滞总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句话千万不能被歪解,这里所指的灭绝是自然的长期过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突然灭绝是另外一回事儿。

在地球的历史上,大灾难之后总是伴随着戏剧性的生物大跃进。紧接着埃迪卡拉生物群的没落,就是寒武纪创造性的爆发期。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清光了海洋中大量不会移动、而靠过滤进食的生物。这就为游动快速的鱼类和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动物随之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到了泥盆纪,灾难再次降临,水里的生物们又一次遭受重创,于是它们派出了殖民者登上了干燥的陆地。在生命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时地发生。如果大多数类似的事件没有刚好在那时那地发生,那几乎可以肯定,现在不会有你我出现。

在地质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大的灭绝事件。它们依次是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大灭绝。此外,还有不少小的灭绝事件。其中4.4亿年前的奥陶纪毁灭了当时海洋中60%的物种,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则毁灭了当时海洋中70%的物种。而2.1亿年前的三叠纪灭绝了当时 76% 的海洋和陆地物种,五分之一的生物科彻底消失。6500万年前白垩纪则毁灭了当时地球上 80% 的物种。但这些与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在那次事件中,至少有 96% 的海洋物种和 70% 的陆地物种在化石记录中消失了,再也没有回来。但二叠纪大灭绝却为漫长的恐龙时代拉开了序幕。在那次大灭绝中,连昆虫都没能幸免,57% 的科、83% 的属消失了,这是它们唯一损失惨重的一次。这也是我们人类的祖先非常接近彻底毁灭的一次。

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二叠纪大灭绝规模空前,地球之前从未遭受过如此程度的大屠杀。尤其是海洋生物惨遭蹂躏,三叶虫完全消失。蛤蜊和海胆也几乎灭光。实际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受到了冲击。据认为,总的来说,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全加起来,地球大约损失了将近 57%的海洋生物“科”和近 70%的陆地生物“科”。这在生命的大分级表中,高于“属”,低于“目”。物种的总量要恢复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时间,有人估计大约需要 1000万年才行。

当然,所有这些比例都是一种推测,古生物学能够寻找到的证据往往比较少,因此古生物学的结论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可靠性会差一些。虽然,生命惨遭屠杀,但是从绝对数量上来说,生物还是不少。根据最新的数据,地球上现在共有 870 万个动物种类,其中陆地上有 650 万种,海洋里有 220 万种。这 870 万种动物几乎全部来自二叠纪幸存下来的物种。你可以想象一下二叠纪灭绝前地球上呈现的是多么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注意,刚才我所说的这些数字都是指物种的数量,而不是指具体的个体数量。如果要算具体个体的死亡率,那可能还要更高。能幸存并进入下一个阶段物种就跟中了彩票差不多,它们的延续多亏了那么几个受到惊吓、奄奄一息的幸存者。

地球上四次更替,每回都是一次物种大灭绝,惨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在每次大的灭绝事件之间,还有一些不是那么著名的小型灭绝事件。它们是亨菲利世事件、弗拉尼世事件、法门尼世事件、兰乔拉布里世事件,和许多别的事件。它们对物种总量的破坏虽然不大,但是对某一个具体物种的种群数量却是沉重打击。5亿年之前的亨菲利世事件,几乎灭光了所有的食草动物,包括马。马就剩下了一个单一的种类,零星出现在化石记录中,表明它们一度处于灭绝的边缘。想象一下,如果人类的历史没有了马,没有了食草动物,会是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