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運用游擊戰法,接連擊敗日軍後,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部隊聽說了,敬佩不已,專門派人來請粟裕去傳授游擊戰爭的經驗。
"我們共產黨打游擊的本事是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磨練出來的。"粟裕望著臺下黑壓壓的國軍軍官,風趣地說:"這跟諸位也有關係。"
接著他話峰一轉:
"游擊戰嘛,就是要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不在消滅敵人多少,而在消磨敵人。掌握主動,積極進攻,絕少防禦,飄忽不定,出沒無常,東去西返,早出晚歸,聲東擊西。越是深人敵人後方越是容易成功。"
名堂還真不少喲,"一個川軍師長興致勃勃地說,"真是大開眼界喲!"
"這也沒什麼新鮮。"粟裕說,"在井岡山時期,我黨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游擊戰爭的十六字訣。按照我們的理解,這十六字訣的意思就是要採取與敵人相反的行動。如敵進我退,敵集我散,敵大我避,敵小我欺。戰鬥中要想方設法欺詐敵人,迷惑敵人。不求一次大勝,只求常有小勝。敵人多路進攻時,我應位於其側翼、後方和包圍圈外而,不要被它合擊了,不要暴露企圖。行動秘密而飄忽,可以兜圈子。有大圈子、小圈子、S形圈子、8字型圈子,還可以殺回馬槍,也要警惕敵人會殺我們的回馬槍;不論進攻或退卻,均應堅決而迅速。"
國軍軍官們都聽得人了迷,那個川軍師長還叫來了兩個文書專門記錄。
"粟司令能不能再給我們講具體一點?"他站起來要求道。
"可以",粟裕掃視了一眼會場,神色自若,"就比如說行軍吧,行軍前應有充分準備:一般來講,夜間行動較秘密,少走大路,多走偏僻小鎮,繞過村莊,不易被敵人發覺。不走原路,以免敵人伏擊。
為欺騙敵人,向東時故意先向西,而從間道繞到自己的真方向上去。另外,行軍隊列不要擁擠,各隊間的距離不得拉長,以防敵襲。還要注意收容落伍人員,消滅路標與消滅行軍形跡。行軍後應嚴格督促部隊洗腳……,注意照顧好所帶嚮導,教育他勿洩漏我軍行動秘密,待至次日行動前遣返回家。"
一個年輕的軍官站起來高聲說:"韋崗之戰是設伏殲敵的一件傑件。我們想請粟司令談談設伏的問題。
"可以",粟裕微微一笑,"我今天是二郎神過生日——有求必應。"
"伏擊戰可以分'誘伏'和'待伏'兩種,"粟裕道,"通常應該選擇地形複雜和交通不便的山巒、森林、河川、居民地及有道路的山坑,能夠便於展開自己的兵力、而使敵人的兵力不便展開的地點進行伏擊。伏擊地點選下後,對附近的地形應立即偵察清楚,並周密部署部隊埋伏的位置,規定出擊路線,總以能夠展開全部兵力同時向敵人突然地衝鋒為原則。
以埋伏點附近的高地,應配備火器,以便突擊敵人時發揚自己的所有火力,壓制敵人的反攻,並以攔阻火力截斷敵人的退路和增援部隊。部隊埋伏好之後,應絕對肅靜,以免被敵發覺而喪失良機。同時須規定各部隊動作的信號,以求協同一致,收到突然、猛烈的效果。為求伏擊奏效,不可過早開槍,讓敵人靠得越近越好。力求做到槍一響,手榴彈也同時爆炸。隨著爆炸聲立即投人猛烈的白刃拼搏。
伏擊敵人成功後,應堅決果斷地趁其混亂之際進行腳跟腳的追擊,以期擊潰或消滅全部敵人。游擊隊伏擊敵人成功後,應迅速集結兵力,處理戰後一切緊要事宜,隨即撤離戰場,轉移到較安全的地點。應預定萬一伏擊不能取勝撤退和部隊失去聯絡後的集合場。"
粟裕手不持片紙,一口氣講了六個多小時。晚上吃飯時,國軍軍官們紛紛上來給粟裕敬酒。
那個川軍師長說:"粟司令,說老實話,從前我對你們共產覺的軍隊是有點瞧不起的。可是今天聽了你的報告,我才知道你們的水太深了。共產黨裡有你這樣的人,難怪立於不敗之地!以後還請多多關照。"
閱讀更多 兵者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