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1930年冬天,粟裕調到紅22軍任第65師師長,時年23歲。紅22軍軍長為陳毅。而在南昌起義時,粟裕只是一個警衛班的班長,經過3年的時間,粟裕已經成長為紅軍的高級指揮員。經過數次的職務變遷後,粟裕被任命為紅11軍參謀長,11軍軍長周建屏,政治委員肖勁光。
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結束以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抬頭,命令紅軍部隊進行所謂“不停頓的進攻”。5月,粟裕與政委肖勁光奉命率紅11軍進攻江西東部的硝石,駐防硝石的是1927年在湖南發動“馬日事變”的劊子手許克祥部第24師,戰鬥力比較強。
紅軍戰士早就恨透了許克祥,仇人相見,戰鬥十分激烈。天下著雨,紅28師攻打一個山頭失利,形勢緊張。粟裕和肖勁光聞訊趕到前沿,組織部隊再次衝擊,迅速把敵人打垮了。紅28師乘勝追擊,沒有料到敵第二梯隊突然從紅軍後面打了過來。
這時粟裕手中已沒有部隊,他帶領身邊的警衛人員衝上去堵截,壓住敵人進攻。戰鬥中一顆子彈飛來,擊中粟裕左臂,動脈血管被打斷,鮮血噴出一米多遠,粟裕當場昏了過去。這是粟裕第四次負傷,差點就要了他的命。萬幸的是,身邊的警衛員略懂些急救知識,迅速用綁腿把粟裕左臂上部紮緊,這才止住了流血。
粟裕作戰勇敢、愛護戰士,深受戰士愛戴,戰士們見粟裕受傷,趕忙找來擔架,抬著粟裕送往救護所。山道崎嶇,雨大路滑,40多里的路竟走了三四個小時。第二天,粟裕發起了高燒,負傷的左臂腫得像腿一樣粗,皮膚變成了紫褐色。救護所所長一看傷勢嚴重,連忙把粟裕轉送到了後方醫院。
後方醫院醫務主任經過檢查,子彈是從左前臂的兩根骨頭中間穿過去的,不僅傷著了骨頭,還打斷了神經。更為糟糕的是,傷口已經感染,出現壞死現象。必須截肢,否則會有生命危險。醫務主任難過地說:“粟參謀長,看來你的左臂得鋸掉,別無好法。”
他對旁邊的護士說道:
“馬上準備截肢手術。”
粟裕雖然手臂受傷,但是腦袋非常清醒,聞聽此言,粟裕掙扎著爬起身,口氣堅定地說:“不,我不鋸胳膊!即使有生命危險,我也不鋸!”
事後,粟裕對周圍的人講:
當時他一聽截肢,就急了,心想如果只剩下一條胳膊,以後在前線作戰該多不方便。所以堅決不同意截肢。
醫生見拗不過粟裕,只好尊重他的意見。傷口早已化膿了,需要立即做開刀手術,擠出膿血,清除壞死組織。可那時的紅軍醫院缺醫少藥,更沒有麻藥,怎麼做手術?醫生急得團團轉。
“我有辦法。”粟裕從小熟讀《三國演義》,他想起了三國時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便叫戰士找來幾根麻繩,把他的左臂緊緊綁在凳子上固定好。然後平靜地對醫生說:
“麻繩就是麻藥,請做手術吧。”
醫生心疼地望著粟裕,無奈地點了點頭,拿起手術刀切開了傷口。手術很簡單,時間也不長。可粟裕還是疼得渾身大汗淋漓,他咬緊牙關堅持著一聲不吭。手術後的治療就是靠普通的鹽水。每天早晨,醫生把事先在鹽水裡浸泡過的布條從子彈進口處捅進去,第二天再從子彈出口處抽出來,然後重新放進一條清潔的布條。就這樣一連捅了幾個月,粟裕每次都是鑽心的痛。
傷口雖然沒有再感染,可就是長不好。後來,粟裕被送到紅一方面軍司令部手術隊,用當時蘇區最好的外科藥品碘酒治療,傷口很快就長好了。胳膊終於保住了,但留下了終生殘疾。半個月後,粟裕又生龍活虎地回到了部隊,投入到保衛中央蘇區的緊張戰鬥中。
當時的中央紅軍相比較國民黨軍,不僅人數上居於劣勢,而且裝備也簡陋,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因為紅軍官兵作戰意志和英勇頑強的精神要超出國民黨軍許多,而紅軍官兵勇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揮員必勝的意志以及英勇頑強的精神。
《孫子兵法》強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兵法把勇作為軍事指揮員的首要標準為衡量,因為勇不僅是英勇頑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要非常強大,為什麼粟裕帶領的部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往往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也能取勝,一個重要原因是粟裕必勝的心理素質以及英勇頑強的精神。
《孫子兵法》是我國兵家聖典,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商戰等其他方面都非常有價值,尤其是青少年熟讀《孫子兵法》更顯得尤為重要,今天給讀者推薦一套中國古代軍事謀略奇書中學生青少年讀物,這套書淺顯易懂,特別適合青少年看,這套書一共有四本,包括《孫子兵法》、《鬼谷子》、《道德經》、《易經》。
這一套書原價144元,現在只需78元,非常實惠,另外店裡還有其他書籍,歡迎選購。點擊下面的鏈接進去即可購買。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閱讀更多 天擇雜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