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重温经典《泰坦尼克号》然后心生疑虑,如果现在的航母不幸撞到的冰山,会发生什么?

March--third


绝对不会沉没。

从以下几点讨论:

1:军用船舶使用的钢材远远强于民用船舶,其许用应力数倍于民船,军舰的船壳多为双壳结构。十分坚固。

2:民用船水密划分远不及军舰。大型军舰几乎所有舱室都是水密结构的。整个船体被划分为数以千记的水密区域。

3:军舰的损管是民船无法比拟的。军舰上都有专门的损管队负责修理军舰。

众多历史事件可以说明军舰的顽强生命力:曾有德国巡洋舰(记得是沙恩霍斯特号)在二战中被炸穿(船水线以下部分被炸开一个几十平米的大洞,彻底开了隧道)而自行回到港口。

还曾有美国某重巡洋舰由于武备过重在台风中军舰从舰首5/1处完全折断,没有沉没。

二战后美国曾经在比基尼环礁测试原子弹威力,曾有军舰在近距离上承受了原子弹而没有沉掉,可见军舰是相当结实的。(有的军舰被冲击波掀翻却依然没有沉没,还有几艘军舰甚至有部分钢板被烧化都还在水上飘着)

事实上在战斗中,军舰动辄进水上千吨,左倾或者右倾十几度甚至几十度更是家常便饭,撞到冰山远远不能令一般军舰沉没,更不要说大型航母了。当然,指望航母撞碎冰山也是不可能的。


白鹭hl


“泰坦尼克号”(又译:铁达尼号)沉没的原因是建造钢材低劣的原因所导致的!从钢铁冶金的角度来解释,就是“泰坦尼克号”的钢材当中含磷、含硫太高,建造它的钢材当中有害物质夹渣太多,导致了钢材质量很差、化学性能和物理耐冲击性能都很低!
“泰坦尼克号”是1909年开始建造,1911年下水的,这个期间世界钢铁工业以“平炉法”为主要炼钢工具,平炉就是上面图片里的那样,这种炼钢炉可大可小,最小的在2吨以下炼钢能力(主要的钢铁研究部门试验用的)最大的有300吨以上,这种炼钢炉是以重油和煤气为主要炼钢能源,也可以吹氧助燃和氧化掉钢水当中的有害物质...以现代钢铁冶金标准来看,平炉生产效率一般,冶炼出来的钢液质量也一般,是早已经淘汰了炼钢炉,但是在1910年代它却是主要的炼钢工具。

那么,磷和硫对于钢铁到底有啥危害呢?这是“灰口铸铁”的高倍显微金相照片,橙色箭头所指的就是钢铁当中的磷化物,像一个蝌蚪。磷在钢铁当中的危害就是使得钢铁在低温环境下“冷脆”!通过测试含磷高的钢板在–40°(含磷量超过0.1%)就开始出现容易脆裂的现象,–60°后变得相当的脆,轮一把大锤都能敲裂,早年间科技人员通过打捞上的“泰坦尼克号”钢板进行化验,得出的结果是它所用的钢板含磷量超过现代普通船板数倍之多(16Mn标准)!所以,造成了“泰坦尼克号”的船板经受不住冰山的撞击,而破裂...但,磷对钢材也存在着一定的好处,比如说:高压线的铁塔,需要使用耐大气腐蚀钢(08Cupvxt钢)里面就用加磷铁,进行磷化处理、再比如:枪械的表面也要进行磷化处理,以适应恶劣环境,虽然这类钢材当中加了磷,但是有其它合金成分,抵消了磷冷脆的危害,可问题是1910年代时对钢铁研究不深入,没有这类钢材,使得磷成为了有害物质。
显微镜下的钢材内的硫化物(箭头所指),硫在钢材当中的危害性要比磷大的多,它会使钢变得“热脆”,特别是硫化物,夹在钢材当中使钢在受热过程中开裂,抗冲击性能严重下降,并且含硫化物过多的钢坯在轧制过程中边缘“飞刺”很多,成材率严重下降,如果说磷即对钢铁有害又对钢铁有好处,那么硫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只有害处!

建造“泰坦尼克号”的钢材,就是因为在冶炼过程中脱磷脱硫工作没有做好,更可能是因为含硫高的钢材便于铆接加工,是有意不进行脱磷硫的。


1910年代还没有工业焊接技术,“泰坦尼克号”建造时钢板采用铆接工艺,由于需要对两块钢板进行钻孔后才能用铆钉固定,如果钢材脱磷硫比较彻底,会使钢材的硬度和韧性变得很高,这样就不利于钻孔工作,当时造船业也不怎么规范,有可能是有意识的在炼钢过程中不对磷硫彻底清除,这样便于钻孔和铆接...同时现代科技人员也对“泰坦尼克号”的铆钉进行了化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和船板一样磷硫夹渣物太多,在寒冷的气温下像玻璃那样的脆!

总之,“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建造材料低劣,导致了邮轮的整体结构强度很低!碰到冰山之后船体像玻璃那样被撞开了一个大洞,并且当时该船水密门也没有,更使水势向其它舱室蔓延,最终导致沉没。

“泰坦尼克号”标准排水量46000吨,如果它的钢板质量好,船体结构结实,那个冰山对它不构成多大的威胁...。

这个事情具体到现代航母因为有各种探测装备,会绕开冰山不会与之相撞,就算是真的与冰山相撞,也不会出现“泰坦尼克号”的结局,因为现代航母的建造标准已经百倍与1910年代了,图片上是美军“里根号航母”进行抗水下兵器打击试验,距离“里根号”500米远爆炸了1吨的炸药,所释放出来的水下冲击波能量相当于一枚鱼雷直接击中了航母!但“里根号”安然无恙,一切正常!这也表明“里根号航母”的水线以下部分建造标准非常高。
图片里是美军常用的建造战舰和潜艇的钢材。




这两张图表当中HSLA–100型钢就是制造“里根号航母”的钢材,其中≤152毫米就是水下部分钢板的厚度,第二张化学成分表格当中,磷(P)的上限值是0.011、硫(S)的上限值是0.003,非常的低!

现代造舰所用的钢材是低合金高强度钢,其理化性能要高于100多年前的钢板十几倍...所以,现代航母撞到冰山之后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但总体来说很轻微,问题不大不会出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情况发生,就算是有进水也会有水密门的阻隔不使沉没,那水密门真能阻挡汹涌的海水吗?

这张“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都被炸成两截了,由于有水密门阻挡海水,仍然
没有沉没,8000吨的驱逐舰没问题,那么十万吨的航母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这是美军核潜艇参加北极演习时从水下破冰上浮时的情景,“海狼级核潜艇”指挥台上面那块冰有2米的厚度,而航母球鼻艏的钢板厚度与制造核潜艇指挥台的钢板厚度基本相当,核潜艇没受到伤害,航母舰艏部分也不会有问题。

现在是21世纪10年代末,钢铁工业已经非常成熟了,人类已经在显微镜下观察钢铁的内部晶体了,研制新型钢材也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现在的军用造舰用钢板性能是二战期间3~4倍以上,也就是说:现代航母最厚处钢板是150毫米,已经相当于二战期间450~600毫米厚的钢板了,这样高的强度只能是使用重型弹药才能击穿...所以,区区冰山对航母不会构成多大的威胁。


皇家橡树1972


现代航母的抗打击、抗冲击和抗撞击能力比绝大多数普通人想象的要强悍的多,绝对不是普通民用船只,尤其是八九十年前民用船只所能媲美的。

举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试验案例吧,2005年美国海军利用退役的小鹰级航空母舰之一的CV-66“美国号”航空母舰进行了一次真实的实弹打击试验,以获得最宝贵的航空母舰舰体抗打击能力数据。

美国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达到6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8万吨,虽然采用蒸汽锅炉常规动力,但也能跑出30节以上的高速,拥有搭载60-80架各类喷气式舰载机的能力,即使不退役,服役到今天,在全球海军中也算是一流水平的,比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战斗力还要强悍。

面对这样的一艏航空母舰(机库内还装满了A-7型舰载攻击机),美国海军出动了水面舰艇、舰载机和潜艇轮番上阵,对其发动实弹攻击,可谓是惊心动魄。

连续搞了一个月,这艘航空母舰被打的遍体鳞伤,船舱进水,舰尾下沉,但是居然没有沉,没有沉。

最后没办法,美国海军出动爆破小组,搭乘海军直升机前往这艘航空母舰,在其船舱内部装填炸药,通过遥控爆破方式才将这艘航空母舰送入海底。

通过这样的试验就可以体会到,航空母舰的舰体强悍程度了。

对于常见的冰山,大型航空母舰的抗撞击能力应该要比泰坦尼克号要强得多。况且,凭借优异的水下探测技术和雷达技术,冰山这样的移动物体应该早就被提现发现,不可能发生碰撞。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军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老鹰航空


网友们都说的很好。


首先这个问题仅仅是假设,需知现代航海作业,有三点技术保障恰似一百多年前的《天方夜谭》。

这三点是:卫星定位导航、卫星即时监测照相、导航警戒雷达。


除非是人为事故,譬如说前不久在日本海,菲籍货轮与美国导弹驱逐舰相撞事故。

哪怕是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甚至更大的超级油轮。仍然会有足以摧毁它们的自然力量~~超级飓风、海底地震造成的巨大海啸、南极大陆因为世界气侯变暖造成的断裂冰原形成的漂浮冰山。


但是这些海上(怪兽),因为它的形体巨大,根本逃不出人类时刻凝视着海洋的《火眼金睛》~~海洋监测卫星。任何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因为能够很快知晓前方航线上出现了什么,难道还会有哪个傻瓜船长,舰队指挥官,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刚才我看到有网友断言,因为现在的冶金技术进步,船舶的钢板结构可以抗得住冰山的撞击,这点我可不敢苟同。


除非是专用破冰船,它的设计制造结构就是专门对付冰山、冰脊、和冰封海面的。其它任何船舶都不会对拦阻在航线上的巨大冰山漫不经心地闲庭信步!

一座冰山水面上露出的只是它的十分之一不到,也许它的体积是以立方公里来计算的。几十亿吨级的冰山,任何船舶,如果全速冲撞它的话,大致结局都是船毁人亡吧。


所以,放心好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可能有船舶撞上冰山的事故发生。


手机用户崔永方


船体撞击处破损, 水位以下部分漏水 , 但是不会危急整舰的安全 ,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了解下俩艘船的工艺设计和材质就知道了, 现代的军用大型船舶特别是航母采用的都是特别加工过的特种钢材, 各方面性能碾压普通钢材 ,而且在设计上舰体的水密舱多到吓人, 打个比方 ,泰坦尼克号的水密舱相当于一根竹子从头到尾一节一节隔开 ,那么现代的航母就相当于把一捆竹子绑一起 ,那水密舱到处都是, 当年泰坦尼克号没有转向直接撞冰山都不会沉 ,但是一个转向导致冰山从侧面把前面一排水密舱都割开了, 最后船头下沉船尾太重直接折断成俩截,而现代的的航母就侧面被割开一条口子也不会马上沉因为被割开的水密舱附近还有完整的水密舱在保持浮力, 同时通过计算航母会在另一侧的部分水密舱注入水来保持舰体的平衡 ,当年美军曾把退役的航母当靶子轮番轰炸什么鱼雷导弹都用上也没打沉 ,最后还是工兵上去放炸药给炸沉的,说完这些在补充一点就是, 现代航母想要与冰山相撞那种事情也就YY一下了 ,就是普通轮船撞冰山都是奇迹 ,更别提到哪都带侍卫的航母了


劇終35518791


你好,是不会的。我们仅从正常情况下去讨论:

1.航母作为一个海上作战平台,用辽宁舰举例:舰长304.5米,吃水线长270米 舷宽75米,吃水线宽38米 吃水:10.5米 排水量:54,500吨(正常)60,900吨(满载)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得需要多大的冰山才行!就算有这么大体积的冰山,各种监测雷达也早就发现了,官兵当靶子都给你轰烂了。

2.航母坚固的结构,以及科学的水密仓结构。就算有这么大的冰山和这么好的运气冰山撞击到航母。几个仓进水也根本不足以使航母沉船,军事航母不同于民用的船舶,每个舱室都会有水密结构。即使被撞击漏水,也可以密封保持整体的安全。

3.除了在战争中,航母沉没的可能性基本为0,发生大事故的几率都是很小的。航母是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的综合体现,除了阿三会发生航母建造厂粪池爆炸以外。航母每次出行配套都会配备,多用途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等。视任务大小,还会有潜艇,空中巡逻机等等配合出行。这样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军迷聚集地


首先得看撞成啥样,其次实际上航母很难撞到冰山的。

我们先说后一个的原因吧,战舰的设计实际上比民用船只的设计要高端的多,这体现在动力,机动性,抗沉性,使用的材料等方方面面。这还是和如今的船只比,和泰坦尼克号这种一百多年前的东西想比那就根本不用比了。虽然前些年美军老撞船让人觉得船军舰很容易撞,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美军撞船那是各种武备废弛的原因撞在一起了,如果你去看看调查报告你会发现这些船上的大量设备都已经坏了,比如麦凯恩号上的雷达就根本没有用,机器坏了也没人管他们用个胶布把断掉的操作把手封上就当没事了,而且连放哨的人都没有当时舰员在后甲板上搞烧烤大会,人事管理也是一塌糊涂当时根本就没人在重要岗位上当差,所以美国军舰被撞并不能作为现代军舰的典型。其实现代军舰的在感知能力和机动性上是很强的,军舰的声呐可以对水面之下进行测绘的,所以冰山即使藏在水下也不存在看不到的问题,其次即使这个冰山真的有什么秘密装置会对声呐隐身,那在人眼能看得到的地方航母也能躲过去,航母的机动能力比商船强的多甚至比一些小型商船还强,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正常情况下航母不可能撞到冰山。

自己看看辽宁号的调头半径才多大,这机动性别说躲过去就是掉个头都绰绰有余。

最后再来说说撞上会怎么样,其实我真的不相信会撞的上的,既然题主问了那专门就当有朝一日美国的航母上也出现了驱逐舰上的这种情况然后就撞上了。那会怎么样呢?实际上也不会怎么样,泰坦尼克号上只有隔仓并没有水密舱(隔仓不封顶只有墙壁防水),隔仓这种东西只需要进的水足够多就能漫过一个隔仓的上限从而涌入下一个隔仓,而且泰坦尼克号上的隔仓也不多就16个,如今驱逐舰的水密舱都比她多,也就是说如果破口过大泰坦尼克的隔仓只能延缓沉没的速度并不能阻止沉没。

加粗的黑线就是泰坦尼克号的隔仓壁

但现在的航母就不同了,比如尼米兹的水密舱就有两千五百个以上,如果不是重磅炸弹或者导弹钻到了航母里面爆炸摧毁了大量水密舱(或者引发航母弹药油料殉爆也行),使得航母大量进水导致储备浮力不够用那航母才会沉。但如果只是冰山在表面划了一个口子,那航母基本上啥事都不会有,只要将进水的舱室封闭,然后在另一边对称的舱室里注水将船的平衡恢复,这船就能靠着自己开会去修理了(发动机舱室在最里面除非受到敌军的武器打击冰山基本上是伤不到的)


开着皮卡打坦克


泰坦尼克号6.6万吨的排水量和今天中国海军的两艘航母吨位相似,如果是真撞上冰山能不能保住还得看损管人员给不给力,因为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受的伤其实是很严重的,甚至是比被命中几颗大航弹、比基尼环礁核试验造成的损害还要严重(核弹空爆对军舰没有致命影响),因为冰山的撞击直接将水线下的船体掀开一道93米的长的口子,这就这基本上相当于被命中几颗鱼雷。来自水线下方的攻击对军舰来说才是最致命的,作战当中沉没的军舰70%以上不是受到了来自于水线的攻击。


所以如果是同样的伤害转移到航母身上,其实也很难受,因为它受伤的是位置是右舷前部,而这块地方刚好是无装甲区,哪怕是军用标准也扛不住这伤害。而水线下受损区域的大量进水对补救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能用只有两招,排水、关水密隔舱,想要堵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93米的口子实在是太长了,面对汹涌的海水,根本没办法堵漏。所以这样的伤害对于的军舰的损管人员来说也非常困难。

不过,航母上的水密隔舱要比商船多的多,像大型航母上的水密隔舱普遍都有几千个,而泰坦尼克号上只有16个水密隔舱,所以相比之下航母能的水密隔舱的空间的缓冲空间要比泰坦尼克号要大得多。所以这就是需看损管人员的本事了,要是拥有美国那样逆天的损管来拯救的话估计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要指出的是,就算是美国人来弄,其难度也并没有降低。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现代?已经是不可能了!

如果非要假设现代航母能不能在海面上撞到冰山,所要求的条件还是蛮多的!

1、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航母在海面上遭遇冰山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大西洋上,毕竟不会有哪个国家的航母编队会跑到经常封冻的北冰洋上,更不会跑到南极去探险,冰山也不可能神奇般的绕过众多大陆进入印度洋或太平洋,那与冰山亲密接触的最佳地点只能在大西洋,1912年轰动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就是在大西洋上出的事!

那问题就来了,大西洋上能出现航空母舰的国家,又能有几个?



从上面的图片就可以看到,我们、印度泰国阿根廷的航空母舰根本不会有多大几率出现在大西洋,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国家的航母才有几率出现,考虑到欧洲的北约与俄罗斯一直处于互防状态,海军的重心往往在波罗地海黑海等欧洲内部海域附近,大西洋并不是重点,所以能够经常在大西洋上出现的航空母舰,最大的概率恐怕也就只有巴西和美国,或者相对靠向大西洋的英国。

去掉大洋和国家概率的一面,那着剩下的国家的航空母舰,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时候又有多大可能会撞到冰山上?答案恐怕是完全没有可能!

当年的悲剧为何发生,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没有远程观测设备,当年的远洋航行只能依靠瞭望塔的瞭望员用眼镜来观看,即便配备望远镜并且在天气绝佳的时段,也只能观测到周边几十里的范围,而泰坦尼克号的惨剧更加悲催,由于调配失误未带远程望远镜,加上当时处于夜间,当冰山距离自己只有几百米的时候船上的人员才看见,几十秒的反应时间自然来不及躲避冰山的撞击。



而现如今则彻底不同了,先不说卫星这些高级探测设备,光是目前航母编队的探测距离就已经足以避开冰山的危险,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航母和周边军舰的雷达探测,都可以达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可以说即便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航母编队也可以顺利察觉到方圆数百海里之内的敌情和危险情况,一个小小的冰山岂能会避开航母编队的各方侦测?

或者退一步讲就算运气不好,各种侦测设备未能察觉到冰山的到来,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直到冲到眼前的时候才发觉,那航空母舰是否会遭遇大难?笔者认为可能性的几率仍然不高,先不说航空母舰是最高等的军舰,坚硬度和防护力远强于普通的商业轮船,光从航空母舰以及周边军舰的武备上来说,不算舰对舰导弹,光是军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以及射速高达每秒至少数百发以上的、可以对空对地射击的高射炮,就可以在瞬间组成一道强大的火网,冰山想撞击航母?恐怕在一瞬间就会被这样的火力打回冰沙状态!


辽宁资深球迷


现代航母的抗打击、抗冲击和抗撞击能力比绝大多数普通人想象的要强悍的多,绝对不是普通民用船只,尤其是八九十年前民用船只所能媲美的。

举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试验案例吧,2005年美国海军利用退役的小鹰级航空母舰之一的CV-66“美国号”航空母舰进行了一次真实的实弹打击试验,以获得最宝贵的航空母舰舰体抗打击能力数据。

美国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达到6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8万吨,虽然采用蒸汽锅炉常规动力,但也能跑出30节以上的高速,拥有搭载60-80架各类喷气式舰载机的能力,即使不退役,服役到今天,在全球海军中也算是一流水平的,比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战斗力还要强悍。

面对这样的一艏航空母舰(机库内还装满了A-7型舰载攻击机),美国海军出动了水面舰艇、舰载机和潜艇轮番上阵,对其发动实弹攻击,可谓是惊心动魄。

连续搞了一个月,这艘航空母舰被打的遍体鳞伤,船舱进水,舰尾下沉,但是居然没有沉,没有沉。

最后没办法,美国海军出动爆破小组,搭乘海军直升机前往这艘航空母舰,在其船舱内部装填炸药,通过遥控爆破方式才将这艘航空母舰送入海底。

通过这样的试验就可以体会到,航空母舰的舰体强悍程度了。

对于常见的冰山,大型航空母舰的抗撞击能力应该要比泰坦尼克号要强得多。况且,凭借优异的水下探测技术和雷达技术,冰山这样的移动物体应该早就被提现发现,不可能发生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