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那么多思想家?

開在荊棘裏的花--


主要原因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宽松的时代氛围、学术风格的“豪杰气”三个方面。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代末期,商品经济持续繁荣,民间生活风气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流动也空前地活跃起来。因此,士人阶层和商人小生产者的互动开始大量增加,传统的面向农业经济的儒家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这一背景中,“面向大众”的儒家思想得到空前发展,李贽、颜山农、何心隐等人开始在民众中进行广泛宣讲,即使如盐丁、贩夫走卒,乃至樵夫等等,也获得了与最新的儒家思想互动的机会。《明儒学案》中有记:


这种平民化、社会化的学术氛围,为新思想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宽松的时代氛围

明沈一贯《敬事草》记载:

徃時私議朝政者不過街頭巷尾,口喃耳語而已。今則通衢閙市,唱詞说書之軰,公然編成套數,抵掌剧談,畧無顧忌,所言皆朝廷種種失政多,人無不樂聴者。

这说明在明代,时代氛围是较为宽松的,没有清代“文字狱”之类束缚人们言论的举措。不仅如此,明代民众表达意见的渠道也是相当畅通。据《明史》记载:



明代民众不仅可以直接上书通政司表达自己的意见,还可以通过舆论的方式影响地方政治,如嘉靖时华亭人何良俊说:“松江旧俗相沿,凡府县官一有不善,则里巷中辄有歌谣或对联,颇能破的。”万历时华亭人范濂说:“歌谣词曲,自古有之,惟吾松近年特甚。凡朋辈谐谑,及府县士夫举措稍有乖张,即缀成歌谣之类,传播人口。”

这样宽松的时代氛围,直接造就了明代士大夫耿直敢言,极具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风貌,清末民初学者刘师培曾概括明清士习之不同:

只有明代这样宽松的时代环境、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士人风气,才可能造就出伟大的思想家。

三、学术风气的“豪杰气”

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言论环境,造就了明朝时期的学术特征。在下不才,曾经把这种学术特征与清代的学术特征进行对比,并总结出八种不同。

1、明代好综合统贯(杂而广)、清代好细节分析

2、明代好高蹈发越,清代好庸言庸行

3、明代好格物致知(包括科学的分析),清代好主敬躬行

4、明代好想象思辨,清代好潜索考据(主要限于对细节的考订)

5、明代好古今贯通,清代好以古律今

6、明代好教化平民,清代好左经右史

7、明代好学为天下,清代好埋首书斋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就说过:我最爱晚明学者虎虎有生气。他们里头很有些人,用极勇锐的努力,想做大规模的创造。嵇文甫在《晚明社会史论》提到杨慎,说明代的古学家与清代不同:“杨慎以下那班古学家,并不像乾嘉诸老那样朴实头下功夫,而都是才殊纵横,带些浪漫色彩的。他们都是大刀阔斧,而不是细针密线

。”

所以说明代学术特点,一言以蔽之,三个字:“豪杰气”

总而言之,明代的“士”是瑰丽的、豪杰的、好动的、奔放的,他们也许不如清人注重细节,也许不如清人考证精严,但他们的心里,却有一种经纬天地、万物如在掌中的气魄。所以,我们看到的明代士人兴趣广泛,喜好西学,写出了《天工开物》《东西均》《徐霞客游记》《农政全书》《物理小识》《本草纲目》这样的科学民著;我们看到的明代士人“赤手搏龙蛇”、“掀翻天地”、“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发出了“端茶童子皆是圣人”的惊天言论;我们看到的明代士人,注重气节,宁死不屈,在朝堂上批麟折槛,在战场上以生许国。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士人里,思想家才会出现。


乾中


首先,明朝的治国方式和两个文人有很大关系,刘伯温与姚广孝。这两位都看透人世,也明白人才才是治国之本

  因此他们服务的皇帝,都鼓励大臣们感想感言。这位文人辈出奠定了客观基础环境,也是能人开国后的必然产物。

  其次,凡撰修百科全书的朝代,都会在几百年内能人辈出,这就是百科全书效应。如中国的吕氏春秋之后的秦汉,永乐大典之后的明清(四库全书只是收集,并非撰修)

  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后也迎来了我们现在繁荣。西方也是同样,那不勒斯百科、华盛顿百科、牛津大百科等等。

  撰写百科后,参与撰写和阅读的人才会从宏观上了解自己喜欢的行业,从而变成真正的专家,然后再带动一批人成为人才

  他们的思想和意识又会从多个方面正面积极的影响其他社会人士,所以遍地开花,人才辈出。

  第三,杰出人才效应。明代出了两个很杰出的人才,人精姚广孝和全人类的大圣人王阳明。前者德才兼备

  并定力支持人才智力发育,监修永乐大典,后者无私欲的悟道,在人类史上第一个提出天理即人欲,比西方社会开始重视人性(卢梭的爱弥尔指出让后代自然发展全面肯定了人性的崇高

  解释了古希腊天赋人权)早了300多年,王阳明亲身投入到教育,培养了更多高质量人才,张居正就是他门下的。

  清代的思想束缚比较严重,皇权集中但又不让大臣反对是明清皇帝治国的根本区别。相比明朝,清朝皇帝基本会累死(雍正)

  而其他人都只是皇帝的陪衬,人的思想放不开,人才也就少了。晚清还是有一定数量人才出现的,主要是因为文化碰撞强制打开人的思维,但是与明代相比,晚清的人才质量就太低了。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纪在天启年之前饿死了六分之一的人口,社会步入混乱而让尚武的清军得以入关统治汉族,造成了历史的倒退。


    一缕清风00


    主要是明朝朝廷的开放政策,因为执政者的开明,让文人有了表明内心想法的愿望和勇气,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明朝也是内忧外患比较严重的,正是由于当局的放纵,宦官乱政,官员贪腐成风,百姓民不聊生!明朝有不少的思想家,代表人物王阳明,张居正!同时也存在误国误民的东林党!


    第八号当铺4


    答;因为明清改朝换代时国家处于混乱状态,对社会的管控能力弱,所以有很多文人能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主张,除了李挚,像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他们虽然出生于明朝,但思想主张确实在清朝统治时期提出的。


    xiaocao449


    儒家正统思想控制力减弱,思想自由程度增加。


    每周热点


    元朝灭宋后,古中国很多文人,思想已经灭亡。明朝在元朝立国100多年后建国,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巅峰,对外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国人荣誉感超前,正真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外较为开放,以上几点,加速了思想的爆发,特别是王阳明所创心学,更是影响至今。


    DxyN


    1.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自然灾害频发,东南沿海与内陆发展不平衡)。

    2.政府控制力下降(虚君政治,民间书院)。

    3.对外战争无法取胜(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

    4.对外交流增多(来华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