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林則徐指揮鴉片戰爭,勝負如何?


個人認為即便是林則徐指揮鴉片戰爭,腐朽封建制度下的大清王朝也會不可避免的戰敗!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來屈辱史的開端。公元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二年早就覬覦中國原料市場的英國以此為藉口悍然發動了對當時中國的戰爭。



戰爭歷時兩年多,當時擁有80萬軍隊規模的清王朝居然被英國幾千軍隊所打敗!因此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貌似強大的大清帝國在西方列強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之下顯得那麼不堪一擊。這裡面的原因眾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落後的封建主義制度已經遠遠的落後於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



如果林則徐來指揮這場戰爭也會不可避免的失敗。先不說林則徐有沒有統帥之才,歷史上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林則徐擁有很高的軍事才能。我們現在敬佩林則徐是因為他的遠見卓識和強烈的愛國精神。

即使林則徐是不出世的軍事奇才,已經腐朽墮落的清軍也很難用長矛大刀去對抗英國人的槍炮利劍。當時的英國和中國,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社會制度都存在著代差,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次轉折,自此中國被西方列強打開國門,中國開始了一場深刻的歷史變革。雖然我們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但是這是因為我們有無數林則徐這樣的民族脊樑一代代艱苦奮鬥,才有今天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亙古懷念說史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後,又指揮了“鴉片戰爭”的開始階段,使英軍不得進犯。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名垂史冊,精神不朽!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

📔1840年6月,英國寵大艦隊開進廣東海面,封鎖了珠江口,進行挑釁,鴉片戰爭開始。林則徐早有戰前準備,佈防森嚴,英軍在廣東不敢冒犯,就沿海北犯,到達天津白河口。

📒直隸總督琦善同英軍談判,並向英軍保證,只要英軍退回廣東,大清政府一準懲治林則徐。不久,英軍撤退。當朝皇帝道光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改派琦善取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同英國談判。

📔1841年初,英軍擴大侵華戰爭。在一年多時間內,英軍侵佔了香港島,又攻佔了東南沿海一些城市。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湧現出了眾多民族英雄。廣州附近的三元里人民自發的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抵抗精神。在抗擊英軍的壯烈鬥爭中,湧現出了英勇捐軀的清軍愛國將領,他們是:陳連升(副將);關天培(水師提督);葛雲飛(總兵);鄭國鴻(總兵);王錫朋(總兵);裕謙(蒙古族,兩江總督);陳化成(江南提督);海齡(滿族,副都統)等。

📒1842年8月,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列隊架炮,揚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宣告結束。

📔如果林則徐始終指揮鴉片戰爭,最後的結局也是失敗的。滿清王朝的腐朽無能,是失敗的根源所在。





笑看東籬


林則徐,字元撫,福建省侯官人,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擔任欽差大臣。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受命在廣東禁菸。從林則徐的簡介可以看出,如他受命指揮鴉片戰爭結果不會改變,為何?

一、林則徐是文官非武將,臨陣指揮非其所長。從林則徐入仕以文官起步,歷任的官職均為文官,並無指揮軍隊作戰的經歷。因此由其指揮清軍不一定會比當時實際指揮部隊的武將更好。

二、清朝與英帝國的落後是全方位的,裝備及作戰思想的落後註定了清朝的失敗。裝備上,鴉片戰爭時清軍的裝備以冷兵器為主,這與清軍以熱兵器為主的軍隊存在著鮮明的代差。作戰思想上,英軍以海權為核心,由海及路對清軍發起打擊,而清軍依然固守陸權思維,對英軍靈活的戰術疲於應付。因此,裝備和作戰思想上的落後註定清軍必敗無疑!

三、清朝防民思想註定無法發動群眾對英軍發起人民戰爭。關於這一點,最鮮明的案例就是廣州群眾的三元里抗英戰鬥。老百姓運用下雨天的有利時機巧妙的打擊了英軍,但清朝方面卻未能意識到發動群眾來抵抗英軍。從而喪失了一個打擊英軍的極佳機會。可見在清朝統治者眼裡,老百姓作為被統治的一方是最不受重視的。

以上三點註定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必敗的結果。但反過來看,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能讓中國人睜眼看到了世界。作為林則徐的幕僚-魏源就是代表。但是很可惜,有識之士看到的世界並未能傳達到清朝統治者層面。由此可見清朝的覆滅亦是歷史的必然!





飛眼視角


鴉片戰爭的開始打破了清朝統治者的天朝迷夢,使得中國不僅輸掉了尊嚴,更使得中國輸掉了領土和經濟利益,我們後世在惱怒的同時也在感傷為什麼其時有那麼多能臣武將不受重用,為什麼像林則徐這樣的民族英雄卻得不到指揮戰爭的權力,如果是林則徐指揮鴉片戰爭的話,勝負會不會改變呢?

清朝會贏,贏在指揮有力。

雖然說歷史上面的鴉片戰爭中國確實是輸掉了,可是那是一批貪官庸才說指導的戰爭,基礎就不懂軍事到底是什麼,不輸才怪。

林則徐指導之下的廣州禁菸運動舉行的十分順利,表現他十分受到老黎民的接待,而中國接觸自古以來就是得民心一方取得戰爭的勝利,對於英軍的入侵,林則徐嚮導的中國軍隊是十分有利的。

林則徐在其時局部發作的戰爭之中雖然是運用的落伍的軍事武器,可是任然憑藉著他們的指揮讓英軍無法進入廣州內河,只是厥後林則徐被撤掉之後才敗北。

清朝贏在人數眾多,在戰爭方面佔據正義性。

人海戰術一直是近代和古代戰爭取告捷負的關鍵,鴉片戰爭的時候也是一樣,只是中國方面沒有運用恰當而已。

如果是林則徐指揮,只需要給他十萬雄師,然後使用廣州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在英軍不熟悉中國地形的情況下,就算海上戰爭失敗,可是陸地之上一定會取告捷利。

從戰爭的性質上分析,英軍的入侵是非正義性的,而中國人民的反抗是代表正義的,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說的就是這個原理,在佔據正義的中國軍隊這方,只要中國人民不放棄反抗,就一定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鴉片戰爭距離現在已經由去一百五十多年了,在誰人時代我們國家受盡了屈辱,可是因為實力弱小的原因,不得不選著忍氣吞聲,可是,今天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不容許任何人侮辱。


村姑娜姐在印度


鴉片戰爭的開始打破了清朝統治者的天朝迷夢,使得中國不僅輸掉了尊嚴,更使得中國輸掉了領土和經濟利益,我們後世在憤怒的同時也在感慨為什麼當時有那麼多能臣武將不受重用,為什麼像林則徐這樣的民族英雄卻得不到指揮戰爭的權力,如果是林則徐指揮鴉片戰爭的話,勝負會不會改變呢?

清朝會贏,贏在指揮有力。

雖然說歷史上面的鴉片戰爭中國確實是輸掉了,但是那是一批貪官庸才說指導的戰爭,根本就不懂軍事到底是什麼,不輸才怪。

  1. 林則徐指導之下的廣州禁菸運動進行的十分順利,表示他十分受到老百姓的歡迎,而中國打仗自古以來就是得民心一方取得戰爭的勝利,對於英軍的入侵,林則徐領導的中國軍隊是十分有利的。


  2. 林則徐在當時局部爆發的戰爭之中雖然是運用的落後的軍事武器,但是任然憑藉著他們的指揮讓英軍無法進入廣州內河,只是後來林則徐被撤掉之後才敗北。

清朝贏在人數眾多,在戰爭方面佔據正義性。

人海戰術一直是近代和古代戰爭取得勝負的關鍵,鴉片戰爭的時候也是一樣,只是中國方面沒有運用恰當罷了。

  1. 如果是林則徐指揮,只需要給他十萬大軍,然後利用廣州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在英軍不熟悉中國地形的情況下,就算海上戰爭失敗,但是陸地之上一定會取得勝利。


  2. 從戰爭的性質上分析,英軍的入侵是非正義性的,而中國人民的抵抗是代表正義的,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佔據正義的中國軍隊這方,只要中國人民不放棄抵抗,就一定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鴉片戰爭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了,在那個時代我們國家受盡了屈辱,但是因為實力弱小的原因,不得不選著忍氣吞聲,但是,今天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不容許任何人侮辱。


無根樹花正孤


雅片戰爭是清軍與英軍的軍事實力之間的對抗,要判斷滿清王朝能否獲勝,就得全面瞭解清軍當時的軍事力量與英國遠征軍的力量進行評估,才能確定,而不是一個人就能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清軍入關後,閉關鎖國,一直延用明朝時期的土槍土炮,到鴉片戰爭時,其中所使用的鳥槍還是仿造明代的“鳥統、佛郎機”,而設計是從十五世紀葡萄牙發明的火繩槍而來,而英軍此時裝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兩種軍用槍,一種是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一種是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整整落後西方200 年。

再從清軍使用的火炮看,同鳥槍一樣延用明朝時期的火炮,依舊是仿製十七世紀西方的加農炮系列。採用落後的泥模工藝,鑄件毛糙,射程近,精確度低。

而此時英國的工業革命,在鑄炮工藝上採用先進的鐵模鏜床切削加工技術,射程遠,精準度高。

再從炮架、炮彈火藥對比差的不知多少。

清軍廣東提督關天培當時採用的還是明朝時粗劣的火藥配方,與英軍高濃縮火藥相差太多。

英國海軍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船部隊,官兵訓練有素,而清軍水師依然採用木製風帆動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船艦水平懸殊的差距對比,使清軍全面敗於英軍。

戰爭是國力實力的對比,而林則徐還相信於大清國的實力,根本就不瞭解當時世界軍事發展的動向,失敗是自然的,誰也無法改變當時的局勢。因此,只有國家綜合實力強大,才能不被人欺凌,中國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鸞竹


如果由林則徐來指揮鴉片戰爭,那麼清朝政府也一定不會贏得戰爭的勝利。資本主義的大英帝國戰勝封建主義的大清帝國是中英兩國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世界近代歷史和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潮流和趨勢。決定戰爭勝負的是綜合國力,而不是指揮者個人。林則徐也許可以使戰爭的進程發生一些變化,林則徐也許可以使戰後清政府的處境改善一些,林則徐也許可以使不平等條約籤的寬鬆一些,但林則徐不可能改變戰爭的最終結果。

鴉片戰爭的勝負決定了中英兩國的命運,但林則徐並不能掌握決定鴉片戰爭勝負的關鍵。林則徐的理想和能力並不能改變兩國的力量對比。

林則徐是一個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但卻不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既然林則徐不是軍事奇才,那麼他就不可能帶領一支毫無出奇之處的冷兵器軍隊戰勝一支先進的熱兵器軍隊。換句話說,就算林則徐指揮軍隊與英國軍隊交戰,那麼鴉片戰爭也會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

林則徐的確有遠大的理想和傑出的政治能力,但他個人的能力並不代表兩國之間的力量。一個地主階級政治家的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讓中英兩國的力量發生對調。當時的情形是,發展資本主義的英國用於鴉片戰爭的軍事力量是強於清政府所用於鴉片戰爭的軍事力量的。林則徐不可能短時間內改變這種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除非他是清朝的皇帝。

林則徐的確是一個有積極進取精神的政治家,然而道光皇帝卻不具備這種精神。

道光皇帝繼承了清朝皇帝的所謂帝王之術,只會用平衡手段來維持因循守舊的態勢。因循守舊是一種維持,這種維持需要皇權;如果社會本來的秩序被打破,那麼皇權會受到衝擊。國家與皇權哪個重要?道光皇帝自然會選皇權。所以,只是清政府一個大臣的林則徐不能掌握決定中英兩國命運的鴉片戰爭。

不在能力和掌控範圍之內的戰爭,一定會走向勝利的反面。

鴉片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中英兩國發展模式和綜合國力的對抗,而作為地主階級政治家的林則徐卻沒有改變中國發展模式的能力,也沒有改善社會發展狀況和綜合國力的能力。

鴉片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中英兩國的綜合國力,而英國的綜合國力強於中國的綜合國力。鴉片戰爭前,英國是一個基本上完成了工業革命的位居世界第一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而中國則是一個發展了2000多年小農經濟的農業大國。

在工業強國和農業大國的碰撞中,誰會取得最終的勝利?當然是工業強國。因為工業的強大就意味著軍事的強大,而工業的強大則是國家強大的最明顯的表現。英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會生產出更先進且更強大的武器裝備,強大的武器裝備意味著強大的軍隊;強大的軍隊則是走向勝利的尖刀。

以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和自由民主的思想為核心的工業文明發展模式要先進於以封建制度、小農經濟和儒家思想為核心的農業文明發展模式。發展模式的先進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更好的發展道路和更快的發展速度。

更快的發展速度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更強的綜合國力。

林則徐能夠改變中國落後的發展模式嗎?當然不能。現在需能夠快速的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嗎?當然也不能。人的理想和能力並不代表現實狀況。

林則徐是民族英雄,但他忠君愛國的思想卻並不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潮流。所以,中國當時需要的是具有先進思想的且能夠跟上世界潮流的改革家。

雖然林則徐有民族英雄的光環,但為什麼林則徐卻不能改變中國封建主義的發展模式?因為他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如果林則徐做出了改變封建主義發展模式的事情,那就意味著他損害了整個統治階層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決定鴉片戰爭的勝負,林則徐連自己個人的命運都決定不了。

事實上,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就是做了道光皇帝的替罪羊。為什麼?即是因為他沒有力量,也是因為他的思想不符合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林則徐從小受的是四書五經的教育,講求的是忠君愛國;而忠君愛國則是維護封建主義發展模式的。所以,林則徐的思想決定了他不會發展資本主義,他的思想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

林則徐的改變是在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戰敗的教訓讓林則徐開始反思。林則徐讓人編纂了《四洲志》,中國才開始瞭解西方各列強國家的社會狀況。林則徐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鴉片戰爭已經失敗了,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

如果林則徐指揮戰爭,也許可以增加英國侵略中國的難度,也許可以使《南京條約》簽訂的更寬容一些,但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

我們需要戰前能夠改變的改革者,而林則徐則是戰後的學習者。學習是我們知恥而後勇的表現,但不能改變鴉片戰爭的結果。最終的結論是,就算林則徐是鴉片戰爭的指揮者,也不能改變鴉片戰爭的勝負結果。

總之,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戰爭的結果和國家的命運,但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個人也許能影響歷史發展的小方向,但個人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大潮流。


歷史緯度


提起鴉片戰爭,每一箇中國人無不痛心疾首,正是從這時起結束了幾千年輝煌的歲月,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百姓從此進入了永無天日的水深火熱的生活。也正是鴉片戰爭打開了國人的眼界,打開了中國近代歷史的大門,有識之士從此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歷史縱然沒有如果,但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歷史,林則徐就是一位創造歷史的英雄。

鴉片戰爭,讓我們先回到19世紀30年代,對照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統治階層,經濟類型,國家發展趨勢等因素,回顧戰爭雙方。

對於19世紀30年代,西方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藉著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革新,日不落帝國已經基本形成,國家工業逐步代替手工業,工業總量全球第一,老牌海上強國地位早已奠定。法國雖然沒有英國的輝煌,但緊隨英國的步伐,工業革命進程穩步推進,工業總量全球第二。美國作為後來者,雖然起步較晚,在英法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但借工業革命的快車,國內形勢一片大好,經濟發展勁頭強勁,各方面正在照著英法的模式完善。

繁榮的經濟發展更多是政治制度符合社會發展的結果導向,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完全被西方接受,封建王朝統治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總統,議會,專治變為民主決策。資本主義制度促使資本主義經濟強勁的勢頭,對於市場強烈的需求,過剩的產能,西方大陸的消費力已完全無法滿足,海上強國的實力使得全球範圍內尋找市場變為可能。

與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制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方沉睡的封建王朝制度,19世紀30年代距離滿清入關已經過去了近二百年,歷經數代君主,曾經勵精圖治,開疆拓土的君主似乎已經不見蹤影,安逸的天朝上國夢想縈繞在帝國的上空,除了林則徐,魏源等人,似乎所有人都相信全世界中國最大。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原始的手工業,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依然是這個國家的主要經濟模式。滿清八旗早已頹廢不堪,漢軍八旗同樣軍備鬆懈,長毛大刀依舊是主流兵器,長江水師沒有蒸汽艦船,火炮不論是口徑還是射程早已落後不看。

鴉片戰爭與其說是東西方兩個國家的戰爭,倒不如說是兩種政治制度的碰撞,不幸的是沒落封建制度對決新興資本主義制度,結果自然不言自明,割地賠款在所難免。雖然英雄奮起反擊,但總歸難以改變結局,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回到我們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身邊,首先他是一名清政府官員,他首先要維護的是清政府的統治,這是他的使命同時也是他的宿命。其次,林則徐指揮鴉片戰爭又能怎麼樣呢,鴉片戰爭開始因為林則徐對廣東海防籌備防範,英國艦隊無機可乘。可緊隨著戰爭推進,多位將軍壯烈犧牲,能說他們沒有盡力嗎,當然不能,就連廣東三元里的百姓都自發抗英,可見群情激憤國人憤怒,同仇敵愾。歷史沒有讓林則徐全程參與鴉片戰爭,或許給他目睹鴉片戰爭全過程的機會,雖然身懷報國之志,早已放眼世界,可沒落的封建王朝,上層階層腐朽統治,家國天下的落後觀念還是壓倒了一切。縱然我們的英雄投身鴉片戰爭,或許只會多增加一座英雄的墓碑,但改變不了他偉大的豐碑。林則徐,註定千古留名,因為他是英雄,是拯救中華民族的英雄。

讓我們警鐘長鳴吧,落後就要捱打,不忘初心,繼續奮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承英雄之志,振興中華!


商山長河


滿清政府技不如人,膽不如人,既使林則徐指揮鴉片戰爭打贏了,最終只要第二次丶笫三次鴉片戰爭的一個失敗,還是逃脫不了帝國主義強加上的不平等條約。這是帝國主義侵略丶滿清政府腐朽不堪的必然結果。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海輿圖志”介紹了西方工業革命後的迅速發展,卻沒有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視,改變閉關鎖國的政策,卻傳到日本受到啟發,通過"明治維新“而迅速走上強國之路,不能不說是中國的悲劇。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少有的亮點,拉開了反帝鬥爭的序幕,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但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割地賠款通口商,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了黑暗的列強宰割的近代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以林則徐為首的中國軍人依仗炮臺反擊英國軍艦,迫使英艦退卻轉向他處。當英艦拿下定海、靠近天津大沽炮臺,道光皇帝卻嚇破了膽,革去林則徐之職,派了琦善向英軍求和,英軍反而變本加厲,一路橫衝直撞,先後侵略鎮江丶寧波,侵略寶山丶上海。英帝國用最野蠻的"海盜"方式,逼迫了清政府簽訂下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中英南京條約",除了五口通商丶割讓香港,還賠償軍費2100萬兩白銀。

英帝國及眾列強,把中國當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已是鐵釘闆闆。所謂的先進的西方文明對古老的東方文明,痛下殺手,慘絕人寰。滿清腐朽,對內殘酷剝削,對外卑躬屈膝,喪權辱國。中華民族到了最後的掙扎和反抗,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開始走上了反帝反清的革命道路,救亡圖存!


夏雨風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虎門銷煙的壯舉彪炳史冊。鴉片戰爭初期,他在廣東指揮戰鬥,使英國侵略者無隙可擊。但勿庸置疑,如果讓林則徐自始至終指揮鴉片戰爭,中國仍逃不脫失敗的命運。彼時西方的武器裝備已進入暖兵器時代,軍艦火藥槍的裝備,不是仍處在冷兵器時代的中國的大刀長矛能戰勝的,加之清政府腐敗,更加速了失敗的命運。林則徐之所以在廣州沒落敗,是因為英國侵略者一開始就沒把廣州定為戰鬥目標,英國的目標是北京,即最高統治者皇帝所在地。所以在廣州稍遇抵抗,就掉頭北上,一路打得清兵死傷無數。道光皇帝見勢不妙,才派人和英軍談判,最終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不得不說,鴉片戰爭中林則徐林大人實在是運氣太好了,不僅沒背賣國的罵名,還成就了民族英雄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