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阴谋和阳谋?

我就是竹韵


阳谋——北宋赵匡胤陈桥兵变。在后周世宗健在的时候就有“检点做天子”的报告打上来,那赵匡胤的话说,周世宗把方面大耳的枭雄一个个宰了,就是没杀我,这是天命所归!陈桥兵变前满京城传遍了“检点做天子”的消息,除了宫墙之内,可谓尽人皆知。宋太祖回到京城大鸣大放,只杀了韩通一人就干净利索坐了天下。此所谓阳谋至极!

阴谋——“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全国性王朝中唯一一个兄终弟继的,就是藏在历史迷雾之中的宋太宗即位之谜。历经千年谁都觉得是场绝对的阴谋。四十九岁的赵匡胤只留下一句“好做,好做……”便撒手人寰,宋太宗上位几年后又出现所谓的“金匮盟约”,真是蹊跷百出。关键是到了南宋政权有重回兄长太祖一脉,那场阴谋让宋高宗内心颤抖了。此所谓阴谋至极。


者之一


阳谋为体,阴谋为用。

阳谋讲究的是堂堂正正,当面锣对面鼓,以过程来促进结果。让你明知道前面是个坑,还必须得跳下去;很多伟光正的历史人物都善于使用阳谋,阳谋不一定能得天下,但是可以治天下。

阴谋讲究的是暗箭伤人以及不择手段,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用结果来掩饰过程。阴谋不可以治天下,但可以得天下。



阳谋讲究的就是以势逼人,以势压人,但自始至终都占着一个理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阳谋为体。

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政治斗争的花样从来都是层出不穷的。从三皇五帝是个尧舜禹被逼禅让,到黄帝大战蚩尤时,邀请九天玄女来助阵;到秦孝公时期的招贤令(大张旗鼓的从六国挖人);到秦始皇的焚书令;再到西汉王朝的推恩令,唐太宗的玄武门事变,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明太祖通过胡惟庸案收回相权,一直到清朝康熙帝借三藩自请削藩而直接撤藩,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而阴谋为用这个说法,更是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用阴谋治天下,天下必亡,但阴谋可以得天下。

战国时期赵国的丞相郭开,用阴谋杀死了赵国名将李牧,并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一个阴谋,让廉颇也没有再起复。

汉武帝时的江充,通过诬陷这种方式,用巫蛊之祸为名,把太子都给坑的造反了。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这个阴谋,硬是从后周的孤儿寡母中取得了江山;

宋太宗赵光义,通过烛光斧影以及金匮之盟这个阴谋,硬生生从宋太祖赵匡胤手中取得了江山。

所以阴谋为用,讲究的是以结果为导向,过程并不重要,要有点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意思。



上面说了那么多,都没有说到正题上:我今天举两个例子,属于那种君子用阴谋坑死小人,君子用阳谋坑死君子的故事。

明朝嘉靖时期的徐阶,用阴谋坑死严嵩的儿子——严世藩的故事。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嘉靖朝逝去的两个奸臣严嵩,严世藩父子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但家境地一直是重用他们。

因为在嘉靖帝眼中这是两条听话且好用的狗。他们很多做的恶事都是在替嘉靖皇帝擦屁股。比如说嘉靖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就让东南沿海增加丝绸出口。而增加丝绸出口就必须要养更多的蚕,而养更多的蚕必须要种更多的桑树。


于是严嵩父子便适时提出了“改稻为桑”的政策。刚种下的禾苗全部铲除,种上桑树。所有人知道这是一大弊症,这是坑害老百姓的。

但只有嘉靖皇帝对这个做法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因为他认为这是严氏父子在为自己解忧。

严嵩倒台后,大臣们都想把严世藩置于死地,想出的两个罪名:一个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另外一个就是残害忠良(杨继盛,沈炼等人)

而这两个罪名却被徐阶嗤之以鼻,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些事情都是嘉靖帝的授意。,如果用这两个理由来定严世藩的罪的话,嘉靖一定会极力护短。

所以徐阶只字不提这些案子,而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给严世藩定下了阴谋作乱和暗通倭寇这两款大罪。



天下人都知道,严嵩严世藩父子是个奸臣,但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们是卖国贼。但是嘉靖皇帝信了。最终严世藩被杀了,罪名就是作乱通倭。有点扯淡,但十分有效。

二桃杀三士,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杀君子。

春秋战国时齐国有三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劳,这三人的私交有极好。这必将引起国君齐景公的不安。晏子就给出了个主意:用两个桃赏给这三个人,让他们按照各自的能力自取一个。



公孙接、田开疆这两个人下手快,而且他们觉得自己的功劳也够,就一人拿了一个。剩下的古冶子一看,自己没了一羞愧而准备自杀。

公孙接、田开疆一看自己兄弟这般作派,觉得自己做的不对,这俩自杀了。古冶子一看兄弟自杀,觉得自己话说重了,更没脸了,他也自杀了。

就剩下齐景公和晏子在旁边咧着嘴偷笑了。用了两个桃子,去了三个心腹大患,这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少校柳下惠


首先我们先说历史上让人拍案叫绝的阳谋。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主父偃针对当时情况,为皇帝献上的那历史上著名的“推恩令”。此举名为推恩,实乃削弱了诸王的势力,并且把他们的势力逐渐的削弱到了根本对朝廷构不成任何威胁,激化了诸王的内部矛盾,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朝廷有了可以随意拿捏诸王的实力。

关于"推恩令",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进一步缩小了诸侯的势力。推恩令还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超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从手段上来看就是很高明的,因为汉武帝本人是以赏赐的名义来分解诸侯国,这对他的名声不但没有任何影响,反而还赢得了仁政的称赞,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方面没有动用过任何兵马。

这个计谋堪称历史上的顶级阳谋,令人拍案叫绝,主父偃一人凭借这推恩令,横扫天下,竟没有一个诸侯王可以阻挡。

历史上有名的阴谋就比较多了,其中二桃杀三士应该是比较有名的。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浅谈百事


我们先来确定一下。什么是阴谋,阳谋。阴谋就是阴谋诡计,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计策。实际而言无论阴谋还是阳谋都是谋略的一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成功与否。如果进行的比较的话,阴谋识破容易,而阳谋则比较难。

汉武帝的“推恩令”。王猛的“金刀计”都是最典型的阳谋

。“推恩令”的谋略在于,诸侯王知道这是一个坑,但又必须去跳,跳下去就完玩、汉武帝依靠主父偃的“推恩令”兵不血刃解决了诸侯王分裂势力,可谓一本万利,王猛王巨鹿的“金刀计”实际上更高明,王差点就把慕容垂给宰了。只是王猛没有想到苻坚太宽厚。慕容垂不仅没有死,而且更受重用。但日后苻坚就亡于慕容家族,只能说王猛的“金刀计”成功的一半。毕竟把慕容垂最有出息的儿子给弄死了。至于说阴谋更是比比皆是,希特勒与英法签订的《慕尼黑协议》就是典型的阴谋。赵高的指鹿为马。都是比较有名的阴谋。

这里的说一个后宫的阳谋策略。让我们看看女人的心计有多可怕。战国的时候,楚怀王有一个来自魏国大美女,楚怀王非常喜欢魏美人。原先被楚怀王宠爱的郑袖恨的要死,男人都是喜新厌旧。何况还是一个国王,得知楚怀王喜欢新娶的魏女,因此害怕自己失宠,于是设计来陷害魏女。郑袖表面上很爱护魏女,郑袖既恨楚怀王不念救恩旧恩,更恨魏美人横刀夺爱,对于楚怀王郑袖自然不敢如何,她把功夫和计谋都用在了魏美人的身上,应该说魏美人没有害郑袖意思,也没有防范之心,郑袖借此与魏美人交好,把自己心爱的衣服首饰都挑魏美人喜欢的送给她,可以说,凡是魏美人喜欢,只要郑袖有就会送给她,二人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

楚怀王对魏美人说道:“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你,可是她喜欢你比寡人还要厉害,郑袖是个好女子。魏美人从此以后和郑袖更加亲家厚,在得知得楚怀王和魏美人放松了对她的警惕和不是善妒之后,就开始下套了,有一次郑袖暗中魏美人说:“大王虽然宠爱你,但却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到大王,一定要捂住鼻子,这样大王就会长久的宠爱你。”于是魏美人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怀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怀王问之不答,楚怀王有一次对郑袖说:“魏女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臣妾不敢说。”楚怀王硬是追问郑袖,郑袖吞吞吐吐的说:“我倒是知道此事,不久前她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楚怀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楚怀王恼怒之下,割掉了魏女她鼻子!郑袖从此专宠后宫。

杀妻求将的吴起在楚悼王当政是时候变法,但由于楚悼王薨世。楚国守旧贵族趁机诛杀吴起。吴起见无法逃脱,就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而且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情急之下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肃王继位后,下令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的行为就是阴谋。和吴起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苏秦。苏秦在齐国为臣时,被仇家派刺客刺杀。苏秦重伤不治,苏秦就给齐王出个主意,就是等他一死,齐王就把他的尸体车裂,宣布他是勾结燕国的间谍。高价悬赏刺杀苏秦的人,这样一来,那个刺客自然以为自己立了大功,会主动出来领功的。齐王照着苏秦说的那样做了,并且高价悬殊刺杀苏秦的人。刺客果然中计,这个刺客向齐王邀功求赏,齐王马上诛杀这个刺客为苏秦报仇。

计策无好坏之分,更无阴阳之别。只要达到目的就行。有时候,同样的计谋是用在不同的地方缺德的效果肯定不一样。一切都在于是何人用计。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清水空流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策略,汉武帝的推恩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皆为大阳谋。阴谋就很多了,郑庄公养恶于段叔,二桃杀三士,卧薪尝胆,陈桥兵变。


冷剑257986411


1.楚汉相争中"明修棧道,暗渡陈仓",《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蒋干中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独设相思局"等。一个个看似使用阴谋鬼计,但都是为了自己的集团或个人能取得胜利,达到目的。尤其诸葛亮用的"空城计",实乃一着险棋,完全是在与对方打心理战。当时阳平城里只有万人驻守,而攻城的司马懿率精兵有20余万人。诸葛亮从容不迫,大开城门,派几个老头儿扫街,自己在城头悠闲地操琴,以城内外有伏兵疑惑对手,最终吓退了敌兵。这一做法叫人拍案叫绝。

2.《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不能说是阴谋,应是诸葛亮试探刘备诚意的阳谋。刘备想光复汉室虽求贤若渴,但倒底有多大的诚意?诸葛亮心中无底,故而多次怠慢试探。从第三次来访终于在家,但他还假装午睡,让刘、关、张三人在外等候。后拜见时孔明拿出军事地图,并向刘备谈出"隆中对",可见他是早就精心准备想扶助刘备,现已探出刘备确有真心诚意时,才将心里话荷盘托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